最近,我在报纸上看了一副叫做《假文盲》的漫画,看后心情不禁沉重起来。
这幅漫画讲的是:在一个车站,一对母子准备乘车,却发现母子乘车道上站着几位男士。第一位男士胖胖的,挺着一个啤酒肚,穿着笔挺的风衣站在那儿,我猜他应该是个官员。他眼睛盯着远方,像在思索全人类都没解出来的难题,却连只隔自己一个拳头的牌子也没看到,眼力真是太“好”了。第二位男士是一个长得很高的军人,戴着军帽,穿着军大衣,袖子上还别着一枚金闪闪的勋章,他干脆闭着眼,假装看不见那人牌子。第三位男士个子很矮,穿一双擦得发亮的皮鞋,带着一副眼镜,好像很斯文的样子,应该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吧。可他的行为却出卖了他,他时不时跺跺脚,一副不耐烦的样子。站在第四位的男士戴着口罩,穿着白大褂,估计是一位医生。他瞪着前面,好像在埋怨车站的人太多了,妨碍了他上班似的。而那位妇女,只能无奈地站在一旁,看着这些人。
社会上的这些人,根本就不懂得关爱别人,或许他们认为自己是老板,身份特殊、权力大,就随意占用别人的专用道。而那些弱者,只能孤零零地站在一旁,委屈又无奈。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能见到这种现象发生:公交车上老弱病残的地方,被一些长得壮实的年轻人坐着;有时候,来了位老人,也没人让座,只顾自己听听歌,睡睡觉,或扭头看窗外,装作没看到似的。公园里,草坪上插着牌子:“禁止踩踏,可那上面却有一道明显的路。我想问一句: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在此,我呼吁人们:不要无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无视规则。只有我们人人都遵守,社会才会变得更美好。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选自《论语》里面的《为政》,这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一句。是说:“明白了就是明白了,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这就是智慧。”这句话虽然出自春秋末期的孔子之口,但仍对现代人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包含着一个道理: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谦虚诚实,切不可不懂装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报以谦虚诚实的态度去对待,有不懂的问题,应当及时向别人求教,甚至是“不耻下问”,如果不懂装懂,敷衍塞责,最后只会害了自己。
比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这时候应当找出不明白的地方,迅速向老师同学请教,而有些同学总是偷懒,想凑凑合合混过去,给自己找各种各样做错了的理由,总认为自己的错误仅仅是个失误,这样时间一长,就必然会漏洞百出。
让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做一个于人于己都诚实的人吧!
小时候,我们大家都学过《论语》十则。虽然叫十则,但是《论语》可不光十则。他总共有二十篇,它的作者就是伟大的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就是孔子的\'代表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的第一篇是《学而》。这一篇主要是阐述读书与做人的关系,强调严于利己,仁爱他人,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论语》中的各篇一般都是以每一章的前两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孔子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而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此外,在做人方面,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千万不能空谈浮言,心中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而《论语》的第二篇主要是讲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这一篇里,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孔子还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的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篇里面提到一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论语让我知道了每天都能学习到新的知识,这些新知识能扩大我的知识面,如果每天都能做到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并且用心体会有自己的理解和领悟。那么,我就能不断进步了。知识积累丰富了,那么学习就能进步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