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谚有云:“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是世代积累传承的观天,但看云卷云舒,从微末中推测天气变化,是种享受与乐趣。而回头开启电视,世界范围内的天气预报映入眼帘。两种感知自然的途径不同,却无外乎为观得天气,殊途同归。自然并无需划分出“近”与“远”。
对于自然,人理应借助科学发明和经验去了解、通达宏观层面,同时用细腻的心仔细体会和感受身边的微观自然之美,方可达成“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的境界,实现人、科学与自然最终的“和谐”。
科学与自然从不曾分离。从古代各种水利工具的发明应用到如今发达的天气监测预报系统发展,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进步一直相辅相成。人之于自然,甚为渺小,人类没有能力一一亲自探寻自然的所有奥秘,因此自然似乎离人很远。而科学应用,正是解决人想在宏观上更好了解自然的需求的有力工具。通过电视,人类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地获取天气信息、地理资讯,增长了自然知识、弥补了人自身能力和视野的局限。同时,科学知识对人形成科学思想也大有裨益。达尔文曾说,他对自然的兴趣正是从前人的科学著作中萌生的,其中的科学理论,如生物的纲目属种,都对他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产生巨大作用。可见,利用科学感知自然,既便捷全面又有利于培养自然科学思维,正是“仰观宇宙之大”的好方法。
而“俯察品类之盛”则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生于自然,也归于自然。汉字“性”中由一人和一生构成,可见人性之真必然离不开生态自然。中国古代有“生”的哲学,生生不息、物我一体是古代哲人们不竭的追求。孟浩然、王维醉心于自然山水,感受天光云影之变,细观云过水动之美,创作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样反映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传世佳句。人的生命,融于自然生态,同呼吸、共命运。因而多留心身边微观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方可融入自然,“微感自然之美”。
中国儒家学说中重要的“和谐”思想,要求各方面达成统一与协调。在当下,人既不能肆意丢弃传统感受自然的方式,也无法抵抗科技发展的潮流。因此,务必达成人、科学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就像时兴的观星活动,利用高科技望远镜观测遥远星体的人们,也同时在夜晚的山上感受凉风与蝉鸣,“信可乐也”!
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人既与自然亲近、融入自然,又可以更高的视角认识自然。心有宏观看待自然的“猛虎”,亦可微观细嗅身边的“蔷薇”。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紫绶纵荣争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
留下一纸《归隐》,陈抟放下官位,携几卷旧书去追寻频频入梦的青山。如果有人相问,他也许会说:适合就好。
“木末荚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自顾自美丽的辛夷花栖在琴头,深林里人不知的明月照着青衣白衫的男子。看淡荣辱,是非乃至生死,官场上少了一个碌碌无名的庸僚,竹屋前多了一位禅意静深的侍佛。我想摩诘本就不是俗世中人,他适合的,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所以,历史的烟尘掩盖了无数发黄的名字,却洗不去大唐皎洁如玉的月光,胭红的芙蓉在人们心头开落了千年,那男子便是这永恒里深镌的风景。
他们不是没有沾染过凡尘,他们也曾有过“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荣耀,只是宦海浮沉之后,他们终于发现,富贵非我愿,只要适合,哪怕天盖地庐,也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可如今,我们的本心在哪里?我们的“适合”又在哪里?我不信那样多人竞争一个政府岗位只是出自本真的热爱与所擅,我不信天文、地质专业无人问津是因为学子们无趣无才——哪个人会忘记,小时候璀璨的`夏夜与彩云一般美丽的鹅卵石?
我们已经失去了勇气去追求我们真正适合的梦想,在金钱为尊的社会里,我们做着自己不想做却有丰厚报酬的工作,依靠别人的羡慕与嫉妒而活,可当我们走到生命的尽头,我们是否会想到,这一辈子我有没有为自己做一件事,有没有为自己而活?
我相信,每一个人,总会遇到适合自己的那一件事,或一个人,在相遇的瞬间,就如同漂泊的飞鸟找到了家园,那样一种精神深刻的颤栗和喜悦,是作为人所能体验到的最大的幸福。即使那草窠残破不堪,也只顾风雨兼程,因为只有那里,才是心灵唯一的归宿。
从教十八年的母亲,曾经无数次向我回忆起,她进入学堂的第一天,那位年轻美丽的女老师,身姿翩然地走上讲台,对着一屋童稚的眼睛,清清淡淡地笑起来,那一瞬间,一切的时间与空间都离她远去,只余那颗心,低下去,低下去,低到尘埃里,然后,开出一朵花来。
就这样将一生的时光交付于此么?她问自己。
“适合,就好。”
那些花摇曳在红尘中,凝着深沉的欢喜的泪滴。
那一天风清云淡,阳光明媚,正是飞鸟振翼高飞的佳期。
一般说来,的创新构思,可有下列切入角 度。
一、从话题的另一意义的角度切入
许多中考话题都具有多义性,若只盯住其本义或其常用义,则构思很难出新,写出的作文虽不跑题但也显得一般化,若撇开其本义或常见义,转而从其引申义或 其比喻义的角度切入,构思定能出新。如黑龙江省2001年的中考话题是"水",若从自然界之"水"这个意思层面上去理解,把"水"当成名词,则构思很难出 新;若把"水"理解成形容词,如"这个人很水",在这个层面上理解"水"的意思,则其拟题、行文都会很有新意。
二、从缩小话题内涵的角度切入
有许多中考话题的意思非常宽泛,若给话题加上一些限制语或修饰语,便缩小了话题的内涵,有利于考场作文出新出奇。如海南省中考话题是"第一次",便应 缩小其内涵,才有利于构思选材,考场作文才能出新出奇。这里要强调的是:添加的限制语或修饰语,必须避开众生皆谈、人云亦云的误区,要从自己的材料库中那 许多不为人知的人、事、景、物着手。这样,新颖、独特的作文内容就会流于笔底,并能紧紧地抓住阅卷老师的眼和心。
三、从话题的逆向思维角度切入
围绕话题,自我多方设问,多方求答,用以开启思维,立意选材,这是众多考生的一般作法。然而,绝大多数考生只知沿着话题正向发问,而很少有逆向发 问的。如江西省2001年中考话题"尊重",考生可以提出"何为尊重"、"谁尊重谁"、"为什么要尊重"、"谁可做尊重或被他人尊重的典范"等等问题,这 些都是从正面发问,没能跳出常规思维的圈子;若舍弃"正向",从"逆向"角度思考发问,"为什么谁不尊重谁"、"不尊重他人好不好,为什么"、"不尊重的 事例或现象有哪些"、"怎样消除不尊重现象"等等,如此这般的提问思考,文章的构思、选材就避开了老调,步入了新境。
四、从话题的另一时空的角度切入
围绕考试话题,写自己经历的事,写自己身边的事,从家庭时空、从社会时空、从学校时空范围去立意选材,这本无不可。但这都是从话题的"现实时空"去构 思的。若能启动联想、想象或幻想,从话题的"过去时空"或"未来时空"角度去构思,只要联想、想象或幻想的人、事、景、物合乎情理,不管写的是话题的"过 去时空"或"未来时空",只要能含蓄、曲折地反映话题的"现实时空",便能写出颇具新意的考场作文来。如四川省德阳市2001年的中考话题"初三生活", 若一般人可能都会写自己或同龄人的初三生活,若启动联想、想象或幻想,写爷爷、奶奶的初三生活或几十年以后自己子孙的初三生活,只要合乎情理,则定能让阅 卷老师耳目一新,从而拍案叫绝。
去年暑假,我和妈妈还有两个朋友一起去广州游玩。那些天,我深深到了广州的魅力。
乘着飞机,我们很快来到了广州。那天天气很凉爽,天空还飘着绵绵细雨,凉爽的天气让我心旷神怡。我们迫不及待地找到了甜品店,点了著名的双皮奶、黑芝麻糊和莲子百合红豆沙。我刚舔了一口双皮奶就大叫:“我敢肯定,这是世界上最美味的甜品了!”
广州除了美食多,美景也多,城市的花草树木很多很漂亮,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广州的行道树。
广州的行道树很多都是有着两三百年历史的大榕树。大榕树的枝条上垂下来密密麻麻的须条,像极了老爷爷的长胡须,在风中摇摆,谁看见了都想去抚摸几下。晚上,榕树上的星星、月亮灯亮起来的时候,整条街顿时变得流光溢彩,人们仿佛都在美丽的星空里漫步。
那几天我们去了很多著名的百年老店品尝美食,像泮溪酒家、广州酒家、陶陶居、南信双皮奶等,还去了陈家祠游玩。
陈家祠是中国清代宗祠建筑。房檐上雕刻的麒麟啊,凤凰啊,金龙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房子!现在陈家祠已经是广州的一个工艺品展览馆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精致的粤绣。看了无不让人啧啧称奇!就拿一幅孔雀来说吧。在灯光的照耀下,那幅孔雀就变得闪闪发光,栩栩如生,好像随时都会飞出来一样!参观完了陈家祠,我对祖国的传统工艺充满了无比崇敬之情!
美丽的羊城——广州,我还会来看你的!
随阵阵锣鼓,一头栩栩如生的狮子神气十足地出现在人们面前。它眨巴着一双,摇头摆尾,简直和真狮子一模一样。
来到事先用木桌子搭好的大约有两层楼高的戏台前,狮子向大家鞠了个躬,后脚一蹬,前脚一提,轻松地跳上了第一层桌台。狮子伸伸腰,蹶蹶腿,冲观众点点头,腾挪间又跃上了第二层桌台。
紧接着,狮子两只后腿直立,两只前腿悬空,在仅有两三个平方的桌面上竟然威风凛凛地站了起来。“啪啪啪啪……”观众席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不少观众不约而同地大叫道“好样的!”。要爬最后一级了,只见狮子全身发力,用力一转,后脚顺势腾上了一层,狮子装出很害怕的样子,一只前腿小心翼翼地按着桌子,另一只前脚稳步而上。站在高高的戏台上,狮子再次谦虚地向观众深深鞠了一躬,然后用它宽大的嘴一口叼下挂在最高处的红绣球,凌空扔向观众。
接着,狮子一只腿站上倒立的桌腿上,另外三只腿依次站上其余的桌腿上面,然后慢慢地抬起左边的两只腿蹭着桌腿,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这时,我的心早已悬到了嗓子眼儿边,台下也乱成了一锅粥,人们纷纷鼓掌称赞。狮子出尽风头后,洋洋自得地扭扭屁股,准备下台。后腿悬空着地,前腿腾挪自如,只几十秒的功夫,狮子就轻轻松松地下到了第一层桌面。忽然,“骨碌”一下子,狮子故意从桌子上滚下来,看着先前扔下的红绣球,好像不认识,用脚碰碰,又迅疾收回;接着用舌头舔舔脚,装出一副可怜样儿,真是可爱极了!
这时,我仿佛觉得它不是狮子,而是一只调皮的小猫!只见狮子张开血盆大口,一口将红绣球吞下,然后睡在地上,用前腿悠闲地拍拍肚子,好像吃饱的样子。
周一下午,我校全体党员统一观看了《基石》,观看片中内容,接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该片以翔实的史料,生动讲述了血雨风腥的革命战争年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与南粤儿女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动人故事。
使我心灵震撼的是,身体柔弱的母亲,为了红军、为了革命、也表现出强大、坚毅的勇气。李淑桓从香港回来,先后送三个儿子参加东江纵队和八路军,在与日军的战斗中,三个儿子不幸先后壮烈牺牲,她怀着悲愤的心情,也毅然加入了组织参加革命,直到牺牲。李梨英送三个儿子参加红军,并不顾个人安危,以坚贞不屈的气节,照料潮汕红军伤员,赢得红军阿姆的称号。何丽清,为了保护红军不被敌人发现,为使仅出生几个月没有奶吃的儿子不发出哭声,捂住了儿子的嘴巴,致使儿子夭折,为了革命,她成了悲痛而又伟大的母亲。这一个个生动的历史再一次告诫我们:没有人民群众的倾力支持,没有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就没有共产党领导事业的伟大胜利,是人民,用他们的血肉之躯,铸就了党的铜墙铁壁,是人民,用他的对党的信仰和忠诚,为党的事业奠定了强大的基石。
使我思想敬佩的是,他们有着富裕的家境,为了革命的理想,取大义,放弃了家业,甚至亲人,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虽壮烈牺牲,却永垂青史。彭湃,大地主的儿子,日本留学归来,看到佃户食不果腹,自毁田契,他领导的海丰农民运动,赢得当地农民的支持,为了革命,被国民党反动派***害,年仅33岁。陈铁军,追寻理想和光明的少女,原本出生于佛山的一个富商家庭,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为了逃避婚姻的束缚,从佛山走到广州,从此,走上了追寻革命的道路,最后,与革命伴侣周文雍举行刑场上的婚礼。这一幕幕悲壮的历史警醒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敬畏他们,他们为了大多数人民追寻明天的太阳,而把自己永远留在暗夜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如星光汇聚,照亮我们追寻光明的道路。
十八大后,******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党的伟大目标,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声。实现梦想,就要实行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改革路线图,我们要深入领会,要认真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刻认识“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事业的生命线”,懂得“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的哲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直接与学生打交道,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我们的工作成效,亦会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因此,作为一名中职老师,我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把爱心、耐性献给我的学生,用恒心去打造我与学生的中国梦。
来到广州不能不去白云山,这白云山可被称为“羊城第一秀,南越第一山”。一大早,我就带着激动的心情,乘上了B18公交车,前去这早有耳闻的白云山。
行走白云山,别无特别,最好从索道边上。经历了一小时的车程,我终于来到了这南门。
走入南门,开始是千尺嶝。这千尺嶝不仅高,而且还很长刚走不过10多分钟,就让人气喘吁吁,而千尺嶝的两旁,经常能看到些坟墓,我就好奇看了,发现这尽是朝廷的高官。走着走着,不知不觉中就走完一半了,向远处眺望,整个羊城尽收眼底,迷迷蒙蒙的雾笼罩着羊城,有着海市蜃楼的感觉。
不久到了白云山顶公园,才能深吸一口气,好好休息。在这山顶公园上,有许多人在这锻炼,有打羽毛球的,有打太极的,也有的跳健身操的,三五成群,玩的不亦乐乎。
走出这个鸣春谷,天色也不早了,我沿着大道下山,一种感觉油然而生,白云山虽没有泰山的挺拔,没有黄山的`雄伟,但它更像一个美丽洁净的大花园。是一个蕴藏着无数小生命的地方,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使人感觉与大自然的无限亲近。
观看完电影教育片《基石》后,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深深地感觉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感受到我们党的伟大及党与人民群众是多么地密不可分。
教育片把我们带回到了那烽火连三月的战争年代,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人民饱受战争的苦难。是中国共产党***民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其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坚贞爱国、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支持革命事业,视死如归的革命群众。正是有了这些革命烈士及革命群众无私的贡献及付出,才赢得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
是什么让人民群众能够不顾生命的代价誓死保护我们的共产党员、革命烈士?是中国共产党为国家为民族的执党纲领,让人民群众信任党、拥护党。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很难***民取得革命的胜利,人民群众与中国共产党鱼水情深。
在今天这个和平年代,我们的党和国家要发展各项事业,也绝对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任何脱离群众的政党都将很难取得好的政绩,很难建设好一个国家。因此,本人认为,要实现“中国梦”,我党及党员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带领群众扎扎实实进行生产建设。
作为党员,我们应该做好先锋模范作用,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与周围的同事处理好关系,为本单位带来一股正气清风。
《基石》观后感_第3篇
我们观看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专题片《基石》,再次重温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广东地区人民群众用生命、热血和忠诚支持革命的一个个感人故事。专题片突出宏观叙事与微观描述相结合,突出地域特色与时代特征相结合,选取典型的、有影响性的事件和人物作为切入点,展现新时期机关、农村、社区、国企、非公企业、教育、服务窗口、社会组织等各行各业基层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和党员的带领下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阐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基石》观后感想:
一、观看《基石》这部专题教育片后,我的心灵受到震撼的同时,也让我深思。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群众谋利益。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要时刻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时刻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我们无数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用鲜血浇灌的幸福之花,是他们用坚实的胸膛为我们遮风挡雨,才让我们看到今日灿烂的阳光,幸福的祖国,然而今天的幸福家园更加离不开老百姓对伟大的共产党的支持与拥护。
二、让我深深体会到广大人民群众是我党事业成功和胜利的基石。要没有革命时期无数优秀中华儿女的革命奉献、无数先烈血肉之躯的付出,就不会有今天的新中国的诞生。正是他们抛弃个人和家庭私利,慷概激昂、英勇就义,为国家为民族作出重大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壮举,包括千千万万未留下名字的革命者,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石。作为新中国的建设者和分享者,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我们要沿着革命先辈开垦的道路坚持不懈的走下去;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并教育下一代时刻缅怀其丰功伟绩。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三、让我更加明白我们的工作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为群众谋福祉。党的事业之所以能成功,不单是靠共产党员,而且离不开我们广大群众老百姓的支持。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紧密联系群众,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人民群众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甚至舍弃身家性命来保护革命事业的星星之火。人民是党的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石,我们要改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与人民心连心,时刻为人民谋福祉。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长期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通过一幕幕用鲜血染成的道路,就是要告诫全体党员时刻牢记,我们党之所以能取得革命事业的伟大胜利,是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结果,我们手中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我们不能忘本,我们必须转变作风,用好手中的权利,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四、观看基石后,让我下决心要倾尽所能支持党的事业,争做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从《基石》看到,我们党的革命事业涌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用生命捍卫了党的事业,用鲜血为党的事业奠定了基石。这些革命先烈的事迹都深深震撼了我,让我从此下定决心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争做一名划时代的优秀共产党员。为此我首先要增强党员意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群众做出好的示范,其次要做到爱岗敬业,其次要遵纪守法,按着国家的法律制度来办事。再次就是要扎实转变作风,带头学习,自觉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发展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弘扬正气,敢于同不良风气、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为国家的发展抚平道路。
五、通过观看《基石》与讨论,让我的思想得到了提升。在观看教育专题片《基石》之后,支部还进行了学习讨论,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对照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深刻查找“四风”存在的突出问题。这项活动使我真正在思想上受到触动、精神上得到洗礼、心灵上得到净化、境界上得到提升,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在观看教育专题片《基石》之后,我深刻意识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只有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坚定不移的.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及时转变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才能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和群众的联系贡献力量。今后我要争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为国家的事业而奋斗,为党的事业不懈努力,密切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筑牢党的事业的伟大基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