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学习可谓受益匪浅,培训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校园安全多方面的内容,实效性、系统性强,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解读,对下一步指导学校教师开展安全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一些生动的案例,给了我深深的警示和启发。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要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理论化、系统化的工程来抓,要作为贯穿于学校的一条主线。李雯老师在解读《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安全教育“四最”,即:最蜻蜓点水、最令人忧心、最表面化、最令人思索,经常做无米之炊,资源意识浅。因此,我们在进行安全教育时,特别要注意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时期而有所侧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教会他们保护自己,防范意外伤害。
当今中国社会虽然处于和平年代,但是暴恐事件却常常见诸报端,暴恐活动频发,并且呈现出新的特点,国内安全形势也一直威胁重重。处于象牙塔的学子们很容易就放松警惕,对暴恐事件、国家安全关注不够。因此,作为共产党员的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提高警惕,并且带动更多的同学朋友关注国家安全,居安思危,做国家安全的守望者。
近年来,暴恐活动频发,呈现新的特点。2013年的北京天安门暴恐袭击事件、2014年的昆明火车站严重暴恐事件、2014年乌鲁木齐火车南站暴恐事件、2014年广州火车站砍人事件等等暴恐活动手段都极其残忍,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社会恐慌和恶劣的社会危害。我们愤怒地看到极端组织都在不约而同地选择恐怖主义道路以证明自身的存在,越来越多的无辜者面临恐怖、分子的威胁。一次次出现的报纸、电视上的血腥现场,人们惊慌失措的脸,上升的死亡人数都挑动着国人的心弦,也燃烧着国人的愤慨。这些极端组织的暴恐分子丧尽天良,惨无人道地***害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打砸无辜商铺,公然挑战政府,挑战国家。他们都必将受到党和国家毁灭性的打击。
纵观近年来新疆乃至内地城市出现的暴恐事件,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些新的特点。
一、恐怖、分子的气焰越来越嚣张,向内地大城市转移的趋势十分明显。从边疆地区到广州、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昆明、乌鲁木齐这样的城市,暴恐分子精挑细选人员众多的公众场合,如天安门、火车站这些人来人往的地方,力求造成最大的伤害,公然挑衅国家安全机关。
二、暴恐活动利用网络新技术。在大数据时代,国家信息安全也受到了威胁,一些极端组织利用高科技窃取国家机密。另外,还借助网络宣传极端宗教组织的思想,企图向网民渗透暴恐的意识形态,进行“洗、脑”。还有就是在网络上传播虚假的暴恐信息,借助舆论制造恐慌。
三、恐怖团体的女性呈现增多的态势,并且成员低龄化明显,文化程度也低。
四、暴恐分子的组织性和目的性很明确,暴恐分子普遍接受过严格的训练,无论是心理素质还是生理素质都明显增强,大都冷血无情,忠心耿耿,并且能一刀致命。
面对这些反恐新形势,我们的党和国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加大对暴恐活动和组织的打击力度,毁灭性的打击起到了警醒作用。同时,还加强我国边疆地区和大城市重要公共场合的安保力度,配备一支支精良的队伍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应对大数据时代,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坚决打好这场无硝烟的战争,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组织,不断地研发新技术,完善网络安保系统。由于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因此会存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文化素质不高,归属感不强的问题。为此,党和国家和注重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的教育,实行了很多的优惠政策,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发展当地的教育,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教育去制止暴力,避免了以暴制暴带来的反弹作用。
个人来说,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去守望国家安全。在平时外出活动中,要警惕身边的可疑人士,保护好自己和同行的人,发现可疑人员的时候应该勇敢地报告公安机关,防患于未然。平时多留意身边的环境,发现公众场合的一些安全隐患或者安保疏漏,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做一名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的公民。我们在平时上网时,要保证接入的网卡是安全的,注意浏览安全的网站,对于个人信息要谨慎地填写,处处留心。作为大学生要有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自己的判断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对于网上的信息,不能盲目轻信。关注边远地区的教育问题,从身边的少数民族地区同学开始,关心帮助他们,还可参加一些支教活动或者捐书进山区活动,用教育去制止暴恐。
(一实现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的和谐一致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由竞争在作用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也会使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之间出现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这就需要通过经济法来梳理和调整市场经济秩序,形成规范有序的合法关系,实现个人、企业和社会利益的和谐统一,促使社会整体利益向最大化和最优化发展。
(二促进社会公平与效率的有机协调
在解决公平和效率问题上经济法不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具有指导意义。现代市场经济中,只有注重和维护社会公平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也只有注重和保持效率才能不断增强市场活力,一味强调公平,将会使市场逐渐失去活力,同样,一味强调效率,也会使社会矛盾逐渐加剧,社会公平受到挑战。因此,只有在经济法价值取向的引导下,注重社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兼顾公平和效率的有机协调,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高质量的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充分展现,进而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
(三体现“以人为本”的最终价值目标
经济法的核心价值取向和最终价值目标应遵循和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在调整和规范各种社会经济活动时,经济法发挥着促进社会和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经济法的建立和运行,需要秉持在完善融合经济法追求社会整体利益最优化的同时更加重视和维护人的基本尊严的理念,因为如果失去了珍视人的基本价值这一出发点, 经济法也将失去归宿和存在的意义。因此,经济法不能以过度约束和限制人的.基本价值来实现社会整体利益,只有当经济法的价值目标与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结合时,才能体现经济法的人文理念,并通过经济法的运行将其核心价值取向和最终目标释放出来,让经济法在调整和规范经济秩序过程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信服力。
(四 促进经济秩序与宏观经济管理的协调运行
市场经济秩序的相对稳定性在社会经济条件呈现量变状态时, 市场经济秩序也将随之改变, 并维持和促进市场经济的有序协调运行。合理有序的经济秩序是检验经济法有效实施、规范和调整市场主体经济利益关系,使市场交易充满活力的集中表现。建立良性的、自由的、公平的现代市场竞争秩序,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护私权权益。同时,积极制定宏观经济管理规则,建立合理的分配秩序,实行有效的货币政策,实施产业支持政策和公正的价格机制,既可以确保经济秩序的健康稳定,为实现良好的社会经济竞争秩序和促进社会收入的平衡创造法律条件,又有利于监督和促进宏观经济管理运行的公平公正。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