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一年级的冬天,一场大雪降落了。这是我第二次看到雪。
那天早晨,“嗨!下雪了!“妈妈用力推醒我,我揉了揉眼睛,“啊!太美了!”我不禁感叹。雪花漫天飞舞,给草坪盖上了一层棉袄,放佛在说:“快来玩啊!”我迫不及待地跑下了楼,向四周望去,只见凋零了树叶的枯树穿上“雪白外套”,但是松树依然苍翠,穿上了“绿白外套”。
我伸出手,把雪搓成一个球,摘下手套,放在手心中。啊!雪湿湿的,软软的,冰冷冷的,要是能保存到夏天就好了!
这时,一片雪花缓缓落在我的舌尖上,“啊!真爽啊!要是雪能甜一点就好了!”我笑着说。
我爱雪!你们喜欢雪吗?
雾,是个魔术师。
雾,走到城市,把高楼、汽车、商铺覆盖了;飘到农场,把屋子、猪圈、奶牛藏了起来;飞到森林,把树木、山猫、鹿吞噬了。之后,它又到郊外、田野、沙漠也干起了坏事,把整个世界污染了。
人们戴着唯一的防护盾——口罩,在街上穿来穿去。这时,雾成了一个恶魔,伤害了无数人的生命,一点一点地占据着世界,而且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砰!太阳发出无数光芒,将雾赶得远远的,而且让它再也不敢来了!
这天中午,我吃完饭后,出门散步。今天天气晴,天也蓝得不正常。
我走进公园,坐在凳上,抬头看天。太阳火辣辣的.,旁边围绕着许多云彩。云彩有的像小兔子,在地上悠闲地吃草;有的像骏马,飞快地奔跑着;还有的像大狮子,张开大嘴,大声地吼叫着……
它们有时候慢慢地在空中踱来踱去,看上去挺自在;有时候在空中奔来跑去,与伙伴们嬉戏;有时候停在原地,呆呆地,好像在想什么心事。
风逐渐大了起来,云也跑得更快了。不一会儿,许许多多的云都聚拢在一块儿,变成了一大团云。很明显,要下雨了。我很奇怪:怎么要下雨了呢?
我赶紧回到家中。只见外面的云越积越厚,逐渐变成灰色,变成黑色。很快,从云里飘下了雨。
云有时很调皮,会和我们捉迷藏。它们不知藏到了哪儿,我怎么也找不到它们。它们有时却很乖巧,乖乖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云真是变化无常!
今天下午回到黄岩,刚出车站一股热浪迎面扑来,坐在公交车上,劲管我不断地扇着扇子,还是热得要命。
我的脸是热热的,连空气都是热的。
汗像流不完似的,刚擦过又冒出来。
马路上行人稀稀落落,路旁的树叶都被晒得卷了起来,知了也在树上不停地喊着"热死了!热死了!”真希望凉爽的秋天快点到来啊!
人们渴望预知天气变化,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但“天有不测风云”,精准预测天气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本原因是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大气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对此,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有个生动的比喻:“巴西丛林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以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飓风。”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蝴蝶效应”。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人们对天气形成初始状态的观测,总是会有某些误差,而哪怕是很小的误差,也会使预测的结果大相径庭。
各种复杂地形也会给大气运动带来影响。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受到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尤其是夏天,它便成为高空大气环流的一个热力源;当气流经过时,要么从上面越过去,并被加热,要么从旁边绕流过去,从而形成天气系统比如西南涡等,这些,使得整个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
何况,不同的天气类型,预报准确率差异很大。像高温、寒潮、梅雨这些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和最高、最低,温度预报,能够做到“不离十”。但有些天气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例如强对流天气,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雨、强雷电、龙卷风等,预报准确率就非常低。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预报的难度当然就增大了。这如同玩拼图:如果只有8个板块,儿童也能拼出来;如果是800块,成人可以拼出来;但如果是8000万块,甚至更多,那“神”也都无法拼出来了。
不过,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值预报手段的改选,天气预报准确率正在不断提升。英国气象局正在开发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气象人员可以利用它发布面积仅为1平方公里地区的天气预报。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即时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届时,气象学家发布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时,将不会像现在这样,只能预报温布尔登所在的伦敦东南部的天气,而可以把精确度定在比赛场地500米的范围内
天气预报是怎样测定的?为什么有时会报不准呢?
为天气预报提供信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气象卫星。它所携带的拍摄镜头通常聚焦在地球上时是一个1平方公里见方的“点”。随着地球的自转和卫星不断地拍摄,一个个点逐渐连成线,经过25分钟,整个地球的图像都可以被拍摄下来。
卫星会将这些图片发送回地面,由地面系统处理。对于接收图像的气象工作者来说,传回的每一张图的获取时间、纬度、精度等信息都是事先根据卫星设定程序计算好的。将所有的图片拼合在一起再对比资料,就可以找到例如北京上空的云图。
与此同时,卫星上安装的各种气象遥感器也会将接收和测量到的地球及其大气层的可见光、红外和微波辐射等信息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地面站。由于辐射会和大气介质发生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辐射会受到大气的影响。地面系统利用卫星观测到的辐射,反过来可以推出地球表面和大气的状态,大气中云的物理状态。
北京站负责将处理和分析后的气象信息发送给全国所有的气象台站。这个时候,各地气象台站还要根据各个气象观测点收集到的气压、气温、风速、风向、湿度等数据进行气象分析,从而推算出地面近几日的温度和天气状况,根据这些气象信息,气象部门目前可以相对准确预告未来24小时至48小时的天气。
但是,气候系统非常复杂,随时都会发生变化。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受气象技术设备和人员水平等因素的限制。特别是夏季,降雨过程复杂多变,经常是在没有明显征兆的情况下突然降临,而且分布非常不均匀,加大了预报员对天气判断的难度。今年我果遭遇大范围干旱天气,去年还有气象专家推测今年夏季会提早到来,但是直到4月底,北方的天气依然相对较冷。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降雪。当时很多人指责气象部门没有及时预报。
实际上,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能力做出20天以后的天气预报。目前,发达国家也只掌握了200年内相对详细的天气观测资料,而我国在1951年才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气象台站网,对气象规律掌握得还不够,所以天气预报也经常会出现误差。我们将会研发更为先进的气象卫星和相关气候监测系统,相信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