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假期”让很多人过足了瘾。不过,也有人伤心,那就是远在农村的父母们。今年双节期间,我看到一条新闻报道,看后心里一直酸楚楚的。
山西吕梁山有一对70多岁的老夫妇,男的叫李兴桂,女的叫张秀连。双节之前十来天,这对老夫妇便开始忙乎起来了,“吱呀吱呀吱呀……”推着村边那台沉重的石磨转了一圈又一圈,鲜红色的辣椒越磨越细。张秀连撒上盐和蒜,再磨几圈,一股浓浓的香味扑鼻而来。老人家一想到再过两天孩子们回来就吃到这香喷喷的辣酱脸上的笑容像开了花一样。老人还把被子拿到外面晒了晒,就等着孩子们回来了。
老夫妇一共育有6个子女,都在外地打工,也都很忙。为了准备足够的辣酱,老两口起早贪晚抓紧时间用石磨碾压着辣椒,白天磨好辣酱送到集市上加工,晚上回家后再把平时收集的瓶子拿出来刷洗干净装满辣酱。他们盘算孩子们走时每人都能多带上他们最爱吃的辣椒酱。一切准备好了,老两口高兴地期待着儿女们早日回来过个团圆节。
10月1日前的一个下午,老人家一连接了几个电话,先后得知孩子们一个都回不来了。听后,两位老人哭了:“哪怕回来一个呢。”
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哪怕回来一个呢。”老人家多么简单的祈求,多么朴素的期盼啊!可是,他们只能眼巴巴看着一瓶瓶装好的辣酱默默地流泪!
妈妈常给我讲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新闻报道中的6位儿女,他们忘记了时间是平等的,在儿女们长大的同时,父母也会老去,身边的一切也都在慢慢老去。生命犹如一棵新鲜的蔬菜是有保质期的,过了这个保质期,将无法为它回鲜复嫩。我想,老人的6位儿女事先应当好好商量商量,安排一下回家看看老人,怎能让老人家空守失望呢!
但愿天下的儿女们趁着父母健在的光阴尽尽孝吧,因为父母们已不再年轻。别让父母空守失望心酸,别给自己留下无可挽回的遗憾!
今天是放假第一天,家里已经有人送了好几盒月饼。起先,早晨起的迟妈妈打电话叫我吃一个月饼,当时是觉得年年吃月饼,也就是那个味道,也没有多好吃,抱着这样一种拒绝的心态持续了近两个小时。
放假倒是令我感觉到肚子饿了起来,家里现成的吃食倒是什么没有,也就只有别人送的几盒月饼。起床刷了个牙,脸没洗,衣服没换,头发乱糟糟这样的\'形象实在是难以出门。
于是,我就慢吞吞的打开了月饼盒子,乍一看:埃~有刀叉埃!顿时,我的好奇心就来啦。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拆开了包装,椭圆的月饼,是牛排形状的缩小版刚开始我用塑料刀将月饼切成了长方体状;左看看,右看看,总感觉不太对劲。我就觉得,我这么小巧的女生总嘚再把它切几刀吧。于是,横着切了一遍后,我又竖着切了一遍。
哈哈,不大不小的正方体月饼出来啦正好一叉一个,这是中秋节属于我自己的快乐!
偶而看电视,看到节目预告将会讲述一件真实的事件,于是决定看。
报道是去年冬天北方一个城市,有一位妇女自***,爬上了一个很高的烟囱,不知道什么原因,躺在了烟囱顶端不足一平方米的脚手架上。报道开始时,已经是有人报了警,消防防到达了现场,镜头中那妇女一动不动的躺着。当时正下着大雪,烟囱超过七十米高,而消防的云梯最高只有五十米左右,无法使用云梯救人。那种烟囱估计北方许多大型工厂都有,红砖砌成,外面有一排没有围栏的梯子。梯子是铁做的,不过长年累月的日晒雨淋,锈蚀的很厉害,加上当时下着大雪,很有可能梯子上结了冰块。
不能使用云梯救,就只能有人徒手攀上梯子去解救。两名消防人员为了轻便脱去了大衣,带上必备的工具爬上了烟囱。烟囱都是顶端比下端窄小许多,当消防人员到达顶端时,完全没有可支撑自己的地方。一名消防人员只好骑在烟囱上,一脚在还在冒烟的烟囱里受热,另一只脚在外面的雪花中受冻。脚手架不足一平方米,解救行动可想而知的困难,经过消防员的努力终于将那名妇女解救了下来。过程用上惊心动魄一点都不夸张,看的人也捏着一把汗。不仅天气恶劣,到达70多米的空中,风力也加大许多,同时那名妇女是昏过去的,不能配合解救工作。两名消防员是冒了巨大的风险的,稍有不甚就会失手,那样结果会很可怕。
看到成功的解救之后,电视里在场的人和在看的我,也由衷的高兴。为消防员的机智和勇敢,为他们能在这么恶劣的天气中的成功鼓掌。
我不是学新闻的,只是看新闻的观众。对新闻的理解就是媒体告知我们每天发现的事,让我们了解世界,明白我们生活的环境。重大新闻让我们了解国际、国家大事,财经新闻让我们了解我们生存环境的经济发展情况,社会新闻则让我们了解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如今是资讯时代了,每个人都离不开各种资讯。不少社会新闻更让观众从中得到不少知识、见解,积累了他人的经验,对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多少有了借鉴、判断的参考价值。看新闻,做为一个观众,当然希望看到的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虚假的东西只会误导人。
像这类解救的真实故事,就是喜欢看的一种,相信会有不少人也喜欢看这类的新闻,讲述的的事可能就会发生在身边。万一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处理,怎么配合等,可以从中学到,当然这也让我们看到消防员们的英勇。只是,还是有些意犹未尽,有一种没完全报道完的感觉。听完爬上烟囱解救妇女的消防员介绍他们如何做到的,其现场观众对他们由衷的鼓掌之后,就完了。对于那位妇女,交待了一句送往了安全的地方。
在我为消防员鼓掌喝彩之余,我更想知道那位妇女的情况。她被解救下来之后,身体状况如何?她在烟囱上已经躺了过二小时,那种冰天雪地的天气,在七十多米的高空中,她健康和精神方面如何?安全的地方是指哪?是医院还是她的家,都没有说。没有一个那妇女的近镜头,她为什么要自***?为什么选择爬这么高的烟囱?这次是解救下来了,不知她的问题解决没有?我自然希望看到有跟踪的报道,了解她为何如此?还会不会再做出轻生的决定?
如果那名妇女的问题没有解决,再次做出这种决定,不仅牺牲她一个人的生命,也让冒生命危险辛苦解救她的消防员的这次解救也浪费了。如果这则新闻,有后续的报道,对这名妇女的现状有一个交待,那真要为这报道打一百分了。虽然没有看到后续,还是由衷的希望那名妇女的问题已经解决,珍惜生命。
电视摄制队无意中摄得警队于街头被陈一元率领的悍匪重创,令全港市民哗然。警方威信顿时荡然无存。为了重整士气,全港三万名警察誓要捉拿重犯归案。同时,警方为挽回声誉,通过大众传媒表演的一场捉拿匪徒的“媒体秀”。市民全都屏声静气,观看这场电 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件”。
影片中媒体拍到警察举手投降的照片,引发了市民的警察办事能力的怀疑。在这里体现了媒体对民众的控制能力。后来,警方也通过媒体来演戏,这就让我们怀疑了媒体的真实性和透明度。所谓的传媒报道其实就是一部分人操控的戏。
在当地社会,媒体的作用无孔不入,他们的诱导和塑造能力是前所未有的,绝不能被低估。从《大事件》影片中可以看出,传者是主动的,相对于处于主导地位,受者则是被动的、容易接受影响。
《大事件》中警方打感情牌,制作宣传片向媒体和市民 宣讲警察有家室的苦衷。此外,在用餐时间警方还给执勤警察和媒体记者送上丰盛的工作餐和水果饮料,表现出无微不至的善意与关怀。与此同时,当大楼内受困的 劫匪通过电视报道得知警方公布的言论时,他们也通过网络发布自己录制的资料与素材,资料内警方行动受挫,而劫匪关心人质,共进丰盛午餐再一次令舆论哗然。 除了这双方之外,里面还有一方就是信息传播的媒介,即新闻媒体。
然而不得不说到的还有影片中重要的一个人物——方洁霞,她站在警方的立场上决定了哪些新闻可以报道,哪些必须剪掉,她就是对整个信息加工、筛选的的把关人。传播者不可避免的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与视角上,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的传播就是把关。方洁霞正把来自各处的新闻汇集后,把对于警方不利的新闻报道剪掉,只对媒体公开一些有利于挽回警方颜面的新闻报道,这就把她作为一个把关人的位置毫无保留的暴露出来。当然,在当今的社会大环境中像方洁霞这样的把关人并不少在,事实上,在整个社会范围的信息大循环中,每个人都有意或无意的充当着把关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扮演把关人的角色。
由于大众传播的信息面广、量多,因而影响巨大。因此不难到,作为传者的大众媒介,责任是重大的。公关部门需要借助传媒这一最强大的大众传播 媒介向公众发布组织的相关信息,在影片中就是通过传媒重塑警察的英雄形象;另一方面,新闻媒介也要通过公关部门来获取新闻信息或者新闻线索,也就是影片中直播警察抓贼这一重大新闻。
复旦视觉
媒体和权力的关系,亦是影片探讨的重点之一。兵捉贼,双方斗智斗力各不相让的桥段,在港产片中屡见不鲜,但杜琪峰却玩出了新趣味。警方利用剪接后的影像,在电视发放给公众,企图挽回警队声誉;匪帮却以互联网这个传播力比电视更强的渠道,发放警方被匪帮的炸彈赶入穷巷和「匪民同乐,同台食饭」的影像,拆穿警方的西洋镜,令警方在公众和传媒面前大出洋相。在此,jingfei双方的胜负,已经不仅是建立在「捉得到」和「走得甩」之上,亦建立在「谁更能操控媒体和讯息的发放」之上。在这个信息泛滥的年代,谁操控了媒体,谁操控了讯息的发放,谁就拥有权力。这个已几乎是全球性的权力游戏了。杜琪峰对这种现象的质疑和感叹,在片中表露无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