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目睹世间的浑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异处,借醉酒逃避现实。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却终因一篇《为郑冲对晋王笺》被人唾弃。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协,最终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响。其实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广陵散》,人生由嵇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归的境遇竟是如此迥异。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
我们如何才能让仰望星空的人了解现实,又如何才能让飞上星星的人保留梦想呢?
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沈从文先生目瞩现实的残酷却依然将那个江南小城写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现实没有湮没他对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颗赤子之心看待这个社会,看待自己的人生。他没有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亦没有让现实麻木自己的心灵。
张允和先生亦是一位智慧的老人,她一生经历了大富大贵,也经历了战火纷飞、十年内乱,而她却永远保有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她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使她正视现实并战胜现实,而她那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则使她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不放弃幻想和权利。 (2006年高考山东优秀作文《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所用话题】 阅读雷抒雁《星星》,根据自己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2006年高考山东卷
【素材点拨】这篇高考作文从雷抒雁《星星》这首出发,阐述了梦想与现实这个话题,“起舞”一词写活了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文中选择的上述材料中所列材料从正反两方面深入的论述了观点,极为精当。逐次阐述如下:
1、阮籍,字嗣宗,他的父亲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籍三岁丧父,由寡母抚育成人,家境不富,但学习努力,兴趣颇广,博览群书,多才多艺。他攻读儒家经典,也爱读老庄,并且学习击刺武艺,能长啸,善弹琴,还喜欢喝酒。相传他母亲去世时,阮籍正在与人下棋,对手要停止,他却坚持下完,似乎无动于衷。但下完棋后,他饮酒二斗,大哭一场,吐血数升,內心悲痛再也压抑不住。《世说新語任诞篇》记载:“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决,直言:‘穷矣!’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阮籍葬母,照常饮酒吃肉,不循常礼,人都以为不孝;但当他竭力一哭,吐血废顿,世间所谓的真孝子,又有几人能夠这样呢?嵇康,字叔夜,除了熟知先代典籍外,他在文化艺术各方面的修养也颇精深。他自少即好音乐,他的古琴演奏技巧在当时是首屈一指而无与并者,他创制的并于临刑前弹奏的“广陵散”为世间绝响。他还善书法,由妙于草书,其墨迹被列为“草书妙品”。至于他文辞壮丽,善写文章,更是受到广泛推崇,被认为是个“奇才”。阮籍与嵇康都是为了躲避曹魏与司马氏政治斗争的牵连迫害而归隐山林,同是魏晋名士风流的代表,同时“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但阮籍采用了仕而隐的态度,远害全身的态度,嵇康则刚直不屈得罪权贵,因好友吕安的事被牵连入狱,含冤而死。这两个人前者逃避现实,后者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都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怅惘,都无法实现在梦想和现实之间起舞的人生境界,从反面论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很强的震撼力。
2、沈从文 (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纳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生命的哲学思考,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沈从文的人生和创作是梦想和现实结合的完美范例。
3、被称为“最后的大家闺秀”的张允和,有着“白发才女”等诸多的美誉。沈从文妻子张兆和的二姐,中国语言文学专家、汉语拼音的缔造者之一周有光的夫人。擅诗书格律,精昆曲。她的人生是梦想和现实的典范,且新颖不落俗套,表现了作者广博的知识积累。
上述三个事例,除了组合之外,还可以分别从不同角度引用,都是很好的写作材料,比如同在2006年高考的过程中,江苏一考生就在《人与路》的满分作文中以阮籍的生平为素材,夹叙夹议的写出了对于人生的看法,很有深度。可见,同一材料选择不同的角度,同样可以写出很好的作文,获益为多。
齐白石晚年变画法
(创新就要勇于突破自己
1920xx年,年近花甲的齐白石在艺术上已达炉火纯青的境界。但是他没有满于现状,他希望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显示新意。
一天,绘画大师陈师曾登门拜访,齐先生拿出自己的绘画作品请大师指正。陈师曾看后,对齐白石的高超技艺大加称赞;同时,他还指出了一些不足,希望齐白石能在此基础上另辟蹊径,形成自己的风格。从此,齐白石闭门谢客,苦苦钻研琢磨,刻意求新。经过十年的艰苦探索,他终于走出了一条突破自己、超越前人的艺术新路!
此时的齐白石,摆脱了民间艺术中粗糙繁琐的成分,融合了文人画简练隽永的笔墨,并创造性地以篆刻和金石之笔入画,终于形成了自己形神兼备的特色和刚劲清新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画坛自创了“红花墨叶”派,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全新的艺术境界。
打破常规的广告
(创新要转换思维方式
给化妆品做广告,按“常规思路”就该请玉女作模特;但南京某化妆品厂却请了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太太现场试用,然后大唱该厂产品的赞歌。结果购者如潮。按常理,应该“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可某手表厂却偏要说自己的“瓜苦”,郑重向消费者宣布“我厂手表走得不准确,二十四小时会慢二十四秒,请君购买时三思”。“上帝”们深感其诚,纷纷掏腰包戴上了“慢24秒”的表。
世上万事,似乎都有常规,但若打破一下常规呢?不妨开拓一下思路,往往能柳暗花明。
摩根是美国的大富豪,在他年轻时携妻子闯美国之际,还是一个穷光蛋。为了生计,他开了一家杂货铺卖鸡蛋。摩根卖鸡蛋时发现顾客常常抱怨他卖的鸡蛋小。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总结之后,他让妻子来卖鸡蛋,结果顾客不嫌鸡蛋小了,原因是摩根的手又粗又大,同是一个鸡蛋,放在一个女人的纤手里和放在一个男人粗壮的手上,在购买者的视觉上,鸡蛋就不是同一个鸡蛋了。把鸡蛋放在纤细女人手上卖,“粗”与“细”一更换,便顾客盈门,财源滚滚了。
当瓦匠还是培训瓦匠
(思路创新才能生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建筑业大发展,砖瓦工的价码看涨,许多报刊刊登“招聘砖瓦工”的广告,这对失业者是天赐良机。
一贫如洗的迈克为了生计,由明尼波利来到芝加哥。他看到广告后,真后悔自己为什么不先去学砖瓦工,否则就不会为找工作东奔西跑了。
有朋友拉他去滥竽充数,混在砖瓦工中当当下手,虽然报酬差点,但总比失业要强点。
迈克没有这样想,他冷静下来后,一个独特的主意冒了出来:“既然到处都招收砖瓦工,那砖瓦工从何而来?我为什么不办个培训班,向建筑主提供技工呢?”
想到这里,迈克不禁哑然失笑。他自己根本不懂砖瓦技术,怎么培训别人呢?不过,迈克毕竟不是墨守成规的人,他通过朋友,打听到一位技术娴熟且带过不少徒弟的瓦工师傅,并说服他同自己一起开办培训班。
不久,“迈克瓦工速成培训中心”挂牌,许多想当砖瓦工而又不够格的工人蜂拥而至,他们愿出高价接受技术培训。后来,迈克又与建筑业联手,使他的“中心”不仅有培训的功能,而且还能帮参加培训者安排就业。
不懂砖瓦技术的迈克却在砖瓦业中大赚其财。
任何人都不可能样样都行,从而有可能在多变的人生中遭遇阻力。变通思维,曲径通幽,不懂砖瓦技术的人能在砖瓦业中大赚其钱,正是受益于创造性思维的能量。
垒高自己
(创新需要毅力与坚持才会成功
一个皮革商喜欢钓鱼,他经常去的地方是纽芬兰渔场。有一年冬天的一个早晨,皮革商又来到了这个渔场。也许是因为头天晚上下过大雪,那天天气很冷,飕飕的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皮革商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在结冰的海上凿了个洞,然后开始钓鱼。他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钓的鱼一放到冰上很快就冻得硬邦邦的了,而且只要冰不融化,鱼过个三五天也不变味。难道食物结了冰就可以保鲜?皮革商这样问自己。他开始了试验。经过多次探索,他发现不仅鱼类在冰冻条件下可以保鲜,其他食物,比如牛肉、蔬菜都可以这样做。他决定制造出一台能让食品快速冰冻的机器。摸索的路是艰难的,在研制速冻机的过程中,皮革商吃尽了苦头。但他从不气馁。通过反复地试验、不断地总结经验,皮革商终于成功了。他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专利,并且以300万美元的天价把这项技术卖给了美国通用食品公司。他就是世界上第一代冰箱的发明者——美国人巴尔卡。
两位书法家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
清代乾隆年间,有两个著名的书法家——刘石庵和翁方纲。翁方纲极认真地模仿古人,讲究每一笔每一画都酷似前代的某某,例如这一横要像苏东坡的,这一捺要像李太白的。刘石庵则正好相反,不仅苦苦练,还要求每一笔每一画都不同于古人,讲究自然。有一天,这两位风格不同的书法家碰到了一起。翁方纲有些嘲讽地对刘石庵说:“请问仁兄,你的字有哪一笔是古人的?”刘石庵却并不生气,相反还笑眯眯地反问了一句:“也请问仁兄一句,您的字,究竟哪一笔是您自己的?”翁方纲听了,顿时张口结舌。
重视前人,继承前人的成果,固然无可厚非,但是,任何一门学问和技艺又总是要向前发展的,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半步,只会使这门学问失去生命力,直至灭亡。
齐白石先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走不出前人的框架,自然也就不会有自己的天地。
一、探索阅读积累的有效途径
1.注重课堂中的“诵读”,读中积累字词。诵读是积累的起点。诵读的关键有两点:一是记忆,二是出声。记忆,要达到的目的是积累知识,夯实基础,为培养能力、开发智力作好铺垫;出声,要达到的目的是强化记忆,培养语感,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做好准备。重视读,是传统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从这里可以揭示出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学习语言,就得多读。读,包含着对语言文字“感知理解——吸收积累——转换创造”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读,是学习语文的窗口,可以收到“不待解说,自知其义”的效果;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新课标强调,积累就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根据第一学段的学习目标和学生年龄、身心、思维的特点,如何在读中积累字词呢?其一,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不强制学生在本堂课上必须认识掌握,而是基本认识后回到文中,让学生采用各种形式读文。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识记了生字,还明白了怎样将其灵活运用。其二,可以让学生对一些连词组句的文章进行饱含情感的读。这样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在读一读中读准字音,感受到汉字的音律美、节奏美。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能深入领会词语的含义和文章的情感。所以,朗读以理解词语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词语的感情品味,从而达到有效积累的目的。其三,积累并不是知识的简单累加,而是知识的建构。了解新知识与原有经验之间的联系是积累的前提。
2.落实文本目标,高效完成积累。课堂是学生最好的学习阵地。教师只要能利用课堂扎扎实实落实好文本目标,就能高效完成积累。低年级的教学以字词为主,因此每节课对生字的学习,尤其是对这些字进行大量扩词本身就是一次很好的积累过程。同时,在每篇课文学习结束后,可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好的词句抄写在积累本上,一课一抄或几课一抄。当然由教师引导着抄写,效果会更好。
另外,教师还要重视每个学习园地中的近义词、反义词、名言警句、成语、对联、古诗词等。一学期下来,学生从教材中必定能积累到大量的词语和句子,他们的认知能力、知识量也必定会提高。
3.立足文本,整合单元内容,进一步加强词语积累。课标本人教试验版教材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教学内容。每组教学内容之间互相照应,有的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展示、交流,使之真正成为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我们在引导学生积累字词时,可以利用教材这一优势,进行一类词语的整合。这样就可以把一些在学生脑海中支离破碎的、零零散散的词语进行归类、整理,使学生积累的词语更有层次,更加丰富。
4.让词语积累服务于运用。
不会运用的积累不是真正的积累。只有把积累付诸于实践,才能让积累“活”起来。在课堂上,我们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读一读、写一写字词的基础上,从中挑选三五个词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发挥想象,创造性地写几句或一段话。写时可以让学生随意安排词语的顺序,只要通顺、流畅即可。完成这样的训练后,再给学生创设一个特定的语境,规定用挑选的三五个词去表述这个语境,最后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词语,尽可能写得长一些。
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防止阅读积累的形式化。
第一学段的学生不宜大量摘抄、书写,进行机械化的练习,我们应当“授人以渔”,让学生拥有智慧的钥匙,渐渐培养学生学习的持久性,诱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
2.防止阅读积累的顾此失彼。新课标在阅读目标中虽然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但是作为教师,我们要站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高度来进行教育教学,防止顾此失彼。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同时,也要积累文化,打好文学底子。
文天祥宁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陈天华遥寄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回到宿舍
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在里陈述亡国的悲惨 ,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咸:救国!救国!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帝国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和绝食以示抗议。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杨靖宇献身抗日
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弹尽粮绝,
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
三年级年级的那一次数学竞赛,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数学竞赛,我的内心充满着兴奋与期待。于是我每天缠着妈妈,要她出一些数学题考考我。可妈妈考我的那些题目总比课本上的要难得多,但特别有趣。就这样天天练,天天算,我总是乐此不疲。
到了比赛那天,我满怀信心地来到考场。随着清脆的铃声,数学竞赛开始了。试卷发下来了,我先扫视了一下考题,发现这些题目我好像似曾相识,我紧张的心里不由得舒一口气,暗暗高兴起来。于是拿起笔,“刷刷刷”地写起来。此刻,我仿佛觉得自己就是战场上的战士,冲向敌人,打败了一个又一个敌人,那种快感简直不言而喻。我一鼓作气,大约四十分钟就把竞赛题做了一大半。
咦!真没想到,最后一题竟是这样难,我咬住笔头,苦苦地思索着,像热锅上的蚂蚁,东看看,西瞧瞧,却怎么也做不出来。头上直冒汗,心像一只受惊的小兔子,不停地乱跳。忽然我心中想起了一个声音,那是妈妈的声音:“你要记住,越是紧张时刻,越不能乱,要冷静地去面对。困难就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我平静心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仔细地思考,认真地验算。我埋头算着,
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突破了这道难题,心里充满了无限地喜悦。
过了几天,数学老师开始公布成绩了。我紧张地全身发抖,当我得知自己是全年级第一时,我顿时欣喜若狂,说不出话来,因为它是我努力的见证。
是啊!有一首歌唱得好:“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