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片尾那30秒的预告花絮还没放出,整个厅都处于音量的最低期,所以我那一声,相当惊人,满厅皆惊,《序幕》音乐电影首映的一些不三不四(转二少。字幕全部放完了,我继续嚎"再放一遍啊!"然后其他玉米开始一起不满足的跟着我喊。
当我听说北京、上海和成都首映后,都有玉米喊"再放一遍"的时候,心里很冷静的想了下:肯定不可能再放的啊,何必做这无用功的请求呢?
可是理性和感情,有时候,有着一万公里的距离。
现在我的理性回来了,能够分析我为什么明知道不可能还是要喊。
当时吧我就是非常迫切的想表示我的态度:"我没看够!我太喜欢了!"
你接不接受我的要求是你的事情,我表明态度是我的事情。不让我喊我不会憋死,但会生不如死。
走出放映厅的时候,我说:"为什么这么短呢?真想再看一遍。"
出了电影院,我对同伴们说:"太短了,我想再看一遍。"
下扶梯时,他们在谈论什么事,我回头突兀的插话:"我很想再看一遍啊。"
出了商场,在阳光下面走着,我又说:"啊,就象猪八戒吃人参果啊…好难受。不能再看一遍么?"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特矜持的人。在公共场合率先大喊大叫这种事,是不可能发生在我身上的。我也一直以为我是个话少的人,半小时内重复同样的话四五遍,这种事也是不可能发生在我身上的。
事实证明,以为,那只是以为。
看片之前,我已经用超出自己期待的期待去期待它,但结果,它还是超出了我的期待的期待。
艺术是相通的。这句话我原来并不敢特别肯定。
很多同学津津乐道于副导演的萌和可爱,李宇春在这部音乐电影中的自然表现,但我却在想,《十月围城》中那个一出场面对镜头,说台词还略显青涩的小丫头,怎么会在仅仅相隔一年之后,就找到这样一种完全看不出表演痕迹的状态的呢?
这种飞速的进步,仿佛是被人打通了任督二脉,完全的.脱胎换骨。
有媒体同学影评写道:她完全不是在表演,观后感《《序幕》音乐电影首映观后感的一些不三不四(转二少》。
这种话诚然已经是极大的夸奖了,但是,我觉得这种话本身,也不应该存在。她其实在演的并不是全部的自己,从北京首映礼的表现可以看出来,在片中端庄大导演范儿的刘伟强导演,生活中象个孩子,而片中象个孩子的春春,在首映礼却有着端庄大导演范儿。
所以她并不叫做"本色出演",而是让人完全看不出来表演痕迹的一种…我想不出该用什么词儿,我总觉得,在形容这个劲儿的时候,表演,这两个字,完全不应该出现。
她上了妆后弯腰弓背,用一种超级不自信的姿态出现时,其实这个状态,和李宇春平时的要上舞台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可是整个的感觉是这么真实。有不是玉米的人看过《十月围城》,回去写道:可能是李宇春太干净了,所以看到她在屏幕上出现的时候,总是担心她被欺负,觉得有点想保护她的冲动。
这部音乐电影,让我感受得最深的,就是这一点。
在前半部分欢笑鼓掌、后半部分尖叫花痴的时候,其实在心底里,烙印得最深刻的,慢慢在看完后渗透出来的,就是这种感觉。
我开玩笑的发微博说:副导演是可以请童工的吗?
她经常的让人觉得年纪特别特别小,或许就是身上的这种气质。
刘导抓住了,而且用情节与镜头而非台词表现了出来。
观众看镜头下的演员,是通过导演的眼睛去看的。
镜头会说话,镜头比什么都要真实。
在刘导的心中,李宇春就是这么个单纯、清澈、可爱、顽皮,很萌很认真很努力但需要鼓励的小孩。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可爱的、天然纯粹的一个小姑娘。
能遇到如此了解并欣赏自己的导演和制作人,可以遇到让自己这么了解并欣赏的演员和歌手,对双方来说,都是非常幸运的事情。
我开始期待他们的下一次合作。
并决定再也不开玩笑叫他刘叔或围墙叔叔了,我要一直叫他"刘导",直到我看完首映后的这股劲头过去。
唯一不太真实的一点就是,现实生活里,现在敢于对大导演耍派头的女主角,已经快灭绝了,当然几十年前是有的,结果就是人气大跌无片可拍。所以我在饭桌上猜测那个炮灰的小桃姐,肯定是镜头一开就甩刘海傲娇,导演一cut立马就跑过去狗腿。
其实现实中,也没有哪个副导演,可以一上镜就这么女王这么有气场。舞台上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天赋,不是人人都有,是最难得的后天也修炼不出来的。
但最后那段音乐MV太范儿了,所以你会将一切的不可能都忘记。我们一致觉得那一段的任何一帧胶片,都可以直接印成漫画。猜测刘导大概为了保留下别的镜头,只能在最后的时候,把舍不得剪的尽量塞进去,结果就是播放速度超过了一般的电影和MV,有无数的镜头,我们都来不及倒吸一口气,就已经过去了,一次冲击接着一次,目不暇接。
我说希望刘导剪一个两钟头的歌迷珍藏版,我是说真的。
开场的时候,我奇怪了一下,为什么互动和拍卖放在前面,放电影放在后面。现在觉得这种安排太有道理了。看完以后,我急煎煎的什么都不想干,只想回味生吞进肚子里的人参果。
互动时,广州玉米又是一贯的冷静淡定范儿。我们还操心了一下,媒体同学不会以为这是一屋子请来的托儿吧?结果看影片的时候,粉丝范儿飙大了,鼓掌的,笑的,叫的。其实南部人民的性格真的是蛋了个腚的,可是这一切在副导演和女主角面前,都是浮云。
最后我还是想说:说真的,15分钟,为什么会这么短呢?
可唔可以醒目滴啊?放多次啦!
“Doe, a deer, a female deer. Ray, a drop of golden sun……”每当这首熟悉的歌萦绕耳畔,我总会想起《音乐之声》中玛利亚和七个孩子们玩耍的情景。
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音乐之声》这部电影吧。音乐之声曾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配乐和最佳音响。它讲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玛利亚本是一个修女,可是她太热爱大自然,不适合修道院的生活,所以被院长介绍去冯·特拉普上校家照看七个孩子。到了那儿,玛利亚通过努力,让孩子们接受她,并重新让那个家充满音乐和快乐。上校爱上了玛利亚,并把她娶为妻子,一家人其乐融融。这是,战争来了,让这个和谐的家紧张起来。没办法,他们想到了离开奥地利。在修女们的帮助下,上校一家人藏在了墓碑后面,躲过纳粹的追踪,然后他们翻过阿尔卑斯山,离开了奥地利。
《音乐之声》是一部成功的音乐剧,所以在这部影片中,诞生了许多世界名曲:《Edelweiss》、《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The Lonely Goatherd》、《So Long,Farewell》等。最著名的是《Do-Re-Mi》。
听着这一首首动听的歌儿,幻想着那一幕幕和谐美丽的场景,我的心不禁在问:是什么让孩子对玛利亚的态度有如此之大的转变呢?(从捉弄玛利亚到认玛利亚做妈妈答案就是:爱的教育。是爱让孩子们有了这样大的变化和爱心的回报。设想:假如玛利亚也像前十二位家庭教师一样对孩子们,那么结果不难想象——她也会被赶走,成为第十三位失败的教育者。可是,她并没有那么做,相反她对于孩子充满爱心:当孩子们用癞蛤蟆和松球捉弄玛利亚时,她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理解孩子们;当丽萨从她的窗户外爬进来的时候,她不但没有责备丽萨,还为丽萨作“掩护”……她没有批评孩子们,却让孩子们一个个心怀悔意,后来竟被感动的哭了。看!这就是爱的教育!是玛利亚的努力换来了孩子们对她的依赖,上校对她的信赖以及上天对她的眷顾。如此可见,爱的教育是多么伟大!
除此,影片的开头和结尾都是以大自然中一望无际的青青草地和碧绿的蓝天做背景,而玛利亚天性快乐无比,令人回味无穷。细细品味,这不正是表达了一种向往和平、向往爱的感情吗?
以后,每当我看到有关和平与爱的主题作品,总会不由地想起玛利亚和孩子们唱着歌,奔跑在草原上的情景。这时,我总会被爱所感染,变得欢快起来……
1979年10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国际音理会第18届全体大会上通过了确定每年10月1日为“国际音乐日”(简称IMD并成立了“国际音乐日”组织。 其宗旨是努力使音乐成为人类生活的基本内容,通过音乐把各国人民联合在一起。
其宗旨是努力使音乐成为人类生活的基本内容,通过音乐把各国人民联合在一起。通过音乐还可以治疗人们心理和躯体的疾病,比如通过音乐赏析与音乐治疗,音乐是人类发明的一种美好的语言,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通过音乐心理专家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收获或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音乐可以模拟自然界各种声音,它能让欣赏者脱离纷扰的凡间世界,让人产生回归自然、与世间万物同在的美好感受。
在音乐赏析这一环节里,心灵导师将给大家播放模仿自然之声的美妙音乐,然后指导大家如何用自己的身体来“欣赏”音乐,尤其是要这些美妙的旋律为自己的心脏和心灵“按摩”。通过这样的过程,参与者可以从沉溺于人际关系世界的状态中摆脱出来,实现自我与自然的沟通,实现人的.自然调整,促进健康水平的提高。这样的过程参与者还可以开发潜能,认识自我,通过增长身体的活力提高创造性。
主动音乐治疗是音乐心理治疗师指导参与者,通过使用能表达个人内心感受和情感的乐器进行演奏,来发泄和调整自我,从而获得健康和快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