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我的一个女友从美国回来了。出国前,她是清华大学的高才生,在哈佛读完博士之后,我们以为她会留在美国硅谷那样的地方,要不就是在华尔街做高级金领。这是她出国之前的梦想。
②但她回来了。我们还以为,她回国,是想当个大公司的CEO。现在“海归”这么吃香,她一定是要有更大的发展。
③可是,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她居然跑到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买了一个临湖的房子。房子是木头搭建的,房前种了很多菜,屋后栽了很多花。她居然过起了闲云野鹤的生活!
④很多人对她的举动大跌眼镜――她才30岁,那么好的年华,况且,真的是前程似锦,可她居然放弃了。许多人大为不解。
⑤我问她:“你每天做什么?”
⑥她说:“上上网,看看书,把设计好的东西发到顾客的邮箱换银子,穿布衣,吃自己种的菜,保证没有化肥农药,亲手修剪那些花花草草,下午睡醒后写写喜欢的小说。这是我喜欢的生活,我觉得很禅意,很芬芳。”
⑦“那多浪费啊!”我说,“你读到了博士,还是从哈佛回来,这样慢慢老去,多可惜。”
⑧“不,怎么样选择自己要的生活都不可惜。”她说,“难道说我去做CEO就不可惜?我每天穿行在钢筋水泥里,每天像机器人一样忙碌就是充实?我曾经那样生活过,不久,我的胃肠功能紊乱,得了慢性胃炎,有颈椎病。为保持身材,我吃得少,头发掉得多,我用含铅很多的化妆品,呼吸着不干净的空气……可我小时候的梦想是有一个木头房子,房前种菜,屋后栽花,我坐在那个小屋子里写小说……这就是我想要过的日子。以前,我总想等到自己60岁了再去营造那种日子,可是,我怕活不到60岁我就累死了,我还怕自己到了60岁就没有这种心境了,我还怕自己变得再也没有梦想,被钱和势利的眼光支配了一切,那是最可怕的。既然我现在能过一种这样的生活,为什么我还要等到60岁?30岁为什么不可以?……”
⑨我听呆了。
⑩房前种菜,屋后栽花。这是一件多么美丽的事情啊。这是一种历经了红尘风雨之后的选择,它那么美丽,那么禅意,那么芬芳。我不再替她可惜,不再为哈佛女博士回来种菜栽花感到不可思议。
无独有偶。前几天我参加了一场同学聚会,会上,大家抱怨着生活的无奈,有钱人说太累,做生意要打点这个那个,要堆着笑脸,有了钱还胆战心惊;没钱的也说自己累,怕下岗怕裁员;温饱尚可的小公务员也在抱怨,抱怨工资太低,没有机会出国逛逛,只能过一般的生活……大家都有种种的不如意,没有人注意到――春天来了。直到某个同学的孩子嗲声嗲气地说:“爸爸你看,这朵小黄花开得多好看,春天来了啊。”
这句“春天来了”,让烦躁的人群静了下来,大家这才意识到,我们活得多累啊,为了名、为了利、为了钱、为了权,我们居然忽略了整个春天。而我那个选择回归田园的哈佛女友却早就明白:春天就在每个人自己心中,只要快乐,其实做什么都是一样的。
新课程期待着老师们重新审视对职业角色的定位,把自己从“神坛”中请下来,能与生为善;把自己从“经验”中请出来,敢自以为非。期待着老师们正确地发掘其内涵,变通地实践其要求,给学生烹调出丰盛的素养套餐。期待着老师们来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课堂上少一些“话语霸权”,多一些百家争鸣。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未来人才的培养目标。面对这个大课题,面对新课改,让我们大胆地去实践,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吧!
童年的时候曾经翻了翻这本书,那时总觉得这本书理论性太强,读起来有些晦涩难懂。初三以后,学了物理、化学、生物,突然觉得这本书还是挺有意思的。虽然这是一部科幻小说,但书中提到的鹦鹉螺号上的有些科学技术领先于当时的社会科技发展,某些技术至今仍然尚未解决。
全书中除了描写阿龙纳斯先生及其助手康塞尔对海底生物的分类、研究,尼德。兰狩猎生活以及时刻酝酿的逃离计划外,最具有神奇色彩的便是鹦鹉螺号的主人尼摩船长。他究竟是什么人?无限的富有,自称能还清法国上百亿的国债。他还是一个科学的天才,依靠大海解决了吃、穿、用、住。可他为什么要隐遁于海洋深处?这是一个迷。但我更看中他头脑深处的科技含量。
他利用钠电池来维持鹦鹉螺号的正常运作。依靠海底煤矿从海水中提取钠,与汞混合,生产出其电动力是锌电池两倍的钠电池;他还利用特制的潜水服深入海底森林探险,找寻消失的陆地。其科学价值含量不可估计。倘若他并未隐遁于海洋深处,而是在实验室里,在大陆上指导工业生产,提高生产力,人类的文明恐怕要提前一大步,他也必将青史留名。
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他仇恨人类文明,他宁愿孤身一人在深邃的海洋中巡游。可能他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他不愿奉献自己的才华。但是我不得不说,他没有认清科学的真正用途,他需要对科学的正确认知。
当鲁尔煤田正散发着浓烈烟雾的时候,尼摩船长边悄无声息的开采了海底煤田;当本生灯正时明时暗地在千家万户中微微发光时,鹦鹉螺号上由钠电池供给的灯正照得整个大厅如一片金色的天地,驱动着鹦鹉螺号勇往直前。这两项技术领先全世界。倘若用在人类社会造福无数。黑夜将不再是手术的难题,电灯将不再是富人的专利,陆地上的资源亦不至于如此紧张。这就需要一个人对科学利用的态度。
科学的错用比比皆是。原子能的大发展促进了核电站的诞生,核能作为新能源的使用,缓解了资源的短缺,单同样原子能的发展催生了另一样足以毁灭世界的利器—原子弹。广岛、长崎城市上空的原子弹消散的是多少平民百姓的生命,这笔债难道不应该由日本军国主义来负吗?说到二战,整个世界都颠倒了。科学技术不再是为民牟福利的帮手,而是摧毁无数家庭,夺取无数生命的利器。德国集中营,“科学实验的福地”,种族歧视下,科学家成了罪恶的帮凶。毒气室里多少无辜犹太人的叫喊,置若罔闻;战场之上飞机呼啸地轰炸,虎、豹式坦克犹如巨兽吞并无数生灵。整个二战科学技术都被颠覆了,这不仅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灾难,更是科学发展史的一次浩劫。
二战过后,我认为科学依旧没有摆脱畸形发展的魔咒,两极格局,美苏争霸,为了军备竞赛,军事工业、重工业地大发展,消耗了大量得人力、物力财力!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最终竟然导致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科学的发展用好则能提高生产力的发展,一旦畸形发展,所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异常重要。最主要的既是人类对科学地正确认知。
幸运的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步入了正轨。这得益于人类对科技发展的正确认知。观念的改善,伴随着福利国家的建设,生产力开始了飞速发展.高新科技的发展,电脑的普及,信息画网络的诞生,人民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大力发展生产力,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也在90年代末步入总体小康,这不得不说是科技发展的功劳。
总而言之,一切还是要依靠人脑中的那根弦,对科技发展有一个正确深刻的认知.我不希望看到尼摩船长指挥鹦鹉螺号撞上舰船的惨剧再次上演,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人们在信息豁的世界里畅所欲游.这是一个和平,安宁,又高速发展的世界!
记叙文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最常用到的文体。所以,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