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等,这些名句在中国恐怕是妇孺皆知了。它们的创造者孔子更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但真正了解、理解孔子的又有几人呢?
"十有五而志于学",胸怀着宏伟的政治抱负,却郁郁不得志,终于在鲁定公时,他新官上任,并很快升任大司寇。面对朝中封建顽固势力三桓的处处刁难,孔子慨然应之。齐国与鲁国会盟,孔子用100辆牛车吓退了齐国的500乘战车,保护鲁定公安然返回,齐国的诡计未能得偿所愿,还不费一兵一卒收回了汶上三城。这便是孔子,聪明、机智的孔夫子。
夫子的才能终于被鲁公看到,官拜代国相。他宣扬以礼治国,为帮鲁公收回军权,实行隳三都的国策,坦然向三桓的封建恶势力宣战。虽然此国策在大司马的阻挠下前功尽弃,甚至因此被驱出鲁国,但他的信念依然不变,这也是孔子,坚定、执着的孔夫子。
周游列国,颠沛流离,看着自己的弟子心甘情愿地跟着自己吃苦,挨饿受冻,夫子落泪了。在自己心爱的弟子颜回、子路相继离自己而去时,夫子落泪了。在夫子终于回到鲁国的那一刻,他喊出了:"我回来了,我的故乡,我的父母之邦。"他眼里也满是泪水。这更是孔子,慈善、思乡的孔夫子。
孔子的学问太高深,道德太高尚,却被当时的一些人视为迂腐而不切实际的理想家。他到处宣传自己的主张,收徒讲学,为的只是希望有人能理解并施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却鲜有人能应和。因此当南子讲出"世人皆知夫子在苦痛中度过,却不知夫子在苦痛中悟得很深的境界"时,他动容了。这还是孔子,渴望理解的孔夫子。
走进孔夫子,理解他孤寂的人生;品味《论语》,感受他高尚的心灵。
早些时候,孔圣人的名号便已如雷贯耳了,那时的我对孔子唯有高山仰止了,认为被誉为"万世师表"的他早已超凡脱俗,决非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所能比肩。然而在看了《孔子》这部电影之后,我对孔子的看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若一个人生在正确的时间却没有超凡的能力,那么就是一声叹息;而若一个人生在错误的时间却有着超凡的能力,那注定是一场悲剧。然而不幸的是,孔子恰恰属于后者。师承老子的他,并没有将老子的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传承下去,而是开辟了儒家的先河。一腔热血的他得到了鲁君的赏识,于是他终于一展抱负。哪知好景不长,因为他隳三都的建议被三桓驱逐出了鲁国。自此便开始了他多年的与命运抗争的颠沛流离之旅。
在卫君与南子的邀请下,孔子与他的一干弟子来到了卫国。卫君许诺,愿给孔子开辟一处学堂并提供6万石粟米。我本以为孔子终于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峰回路转,谁知命运跟孔子开了一个无情的玩笑。卫国乃卫国皇后南子当权,太子无法执政,卫国必定内乱。而孔子不愿在乱国与危国里出仕,没有办法,孔子只好继续周游列国,宣经传道。
由于孔子的仁学思想与当时的时代格格不入,所以各地的君主十分厌恶孔子的授学,甚至驱逐他离开领地。到了最后,连老百姓也认为跟着孔子四处游历,还不如在家种田。孔子接连受到如此多的打击,但并没有意志消沉,反而更加坚定了要宣传儒家思想的信念。
鲁国因为少了孔子的管理,很快被晋国兵临城下,而鲁国兵无良将,只好请孔子的弟子冉求回国作战。此时的孔子并没有因为当年被鲁国驱逐而记恨,而是凭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同意了冉求回去助战。冉求很快打败了晋国的军队。领功受赏时,冉求推辞了汶上三城的封赏,只求能将恩师请回鲁国。三桓与鲁君终于被孔子的执着感动,将孔子请了回来。
终于孔子在这场与命运的拉锯战中取得了胜利。在进入鲁国前,他对着鲁国行了一个大礼。在那匍匐的虔诚的身躯中,在那"我终于回来了"的感叹声中,孔子的所作所为在我脑海中闪过,我不禁感叹:悲哉,孔子!壮哉,孔子!
愉快的暑假很快就过去了,又到了一个学期的开端。为了迎接这个学期,我已经准备好了充足的精力。想必这个学期一定会有许多令我高兴的事,当然也免不了会有一些生气的事,伤心的事。
开学的那天,我踏进校园的大门,觉得一切都变了:校园里的大树,变得更加苍翠了;校园里的小鸟们,变得更加开心了;特别是那高大、雄伟的教学楼,伸长了脖子,好像在欢迎同学们的到来呢!校园就像一位慈爱的母亲,为了能让我们专心的学习,为了能提供给我们良好舒适的学习环境,她用尽了自己全身的力气,让自己变得更加美丽。在这两个月的暑假里,我们在快乐的玩耍,谁能想到我们的校园在干什么呢?她在努力将自己变得更美。
为了回报我们美丽的校园,为了回报我们敬爱的老师,我打算这个学期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做家庭作业不会敷衍了事。再说了,我们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作业,也不是为了考试,是为了获得有用的知识,帮我们走上成功的人生之路。完成作业和考试都是为了让我们所获得的知识牢牢地扎在我们的脑海里。不光要搞好自己的学习,还要帮助同学,跟同学们共同进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我们有这么美的校园,难道还不知足?抓住现在宝贵的时光,努力学习,长大才会有成就。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