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看电影都会有自己的感想,很多人说是烂片,逻辑不自恰什么的,但给我一种很治愈的感觉。很多人说强迫症不是鲍抱那样,没有真正了解强迫症患者啥的,我不是心理医生,也不是专业学心理学的,这方面我也无法做出评价。但电影里沈腾说,鲍先生是一个内心孤独的人,而且鲍抱小时候也没有那么强烈的强迫症,是否可以理解为,他父母去世后,他内心的愧疚感使他决定这样的生活,并随着时间的增长越来越严重,自己陷入了必须要这样做的心理阴影中,而并不单单是因为强迫症呢?
这部电影最触动我的点是,孤独。在鲍抱遇上宋温暖之前,没有人喜欢他,是一个孤独的人,而遇上温暖之后,他的生活中有了色彩,有了改变。我是一个容易感觉到孤独的一个人,即便自己周围有爱我的人也有我爱的\'人,但总觉得一切欢乐都浮于表面,无法真正触及内心。明明生活环境很温暖,却时常感觉到无助,孤独,敏感,所以我就特别喜欢治愈性的电影,我会觉得我能从这些电影里感受到温暖,而这部影片,让我有种被治愈的感觉。
另外,电影细节方面把握的很好。比如鲍抱在关门后要在检查一遍,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举动吧;比如,那个红白的瓷娃娃,在第一次见宋温暖的时候,鲍抱是执着的将它俩分开,后来再去帮温暖收拾屋子的时候,就抱在一起了;比如,鲍抱刚开始的衣服全是清一色的,后来慢慢有了别的色彩;比如后面找温暖和好时,踩下的水坑;比如,悄然改变的发型等等。尤其喜欢那个五彩的运动外套在阳台随风飘动的场景。常远从很细小的动作,衣着,发型,告诉观众,鲍抱在改变。
诚然,电影确实有些不完美的地方,比如“的地得”使用存在问题,很多人吐槽的强迫症问题,有些镜头也确实让我觉得尴尬。但我觉得一部电影,尤其是像这样的一部温暖治愈系的电影,只要能让一些人有触动,有温暖的感觉就好了,而它确实是给很多人带去了温暖。
《温暖的抱抱》几个字最先映入我的眼帘,就看它了。听说这是个很不错的电影,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并且大大超过我想象。
电影幽默的剧情,温暖的画面吸引了我,温暖了我,感动了我。电影介绍了主人公鲍抱,他是一个极度清洁强迫症的男孩儿,和一位刚从爱情阴影中走出来的女孩儿宋温暖的故事。
主人公鲍抱的重度清洁强迫症,源自于它的原生家庭,他的父母也是强迫症患者,他们无法拥抱,无法生育孩子,鲍抱本人是父母试管婴儿的产物,鲍抱从小就缺乏爱,缺乏安全感,他渴望抱抱,却因为自己的抱抱的要求,意外导致爸爸车祸死亡,妈妈精神失常最后在精神病院去世。鲍抱痛苦不已,孤独的鲍抱为了得到爸爸妈妈的爱,从此继承了父母的洁癖,住的地方一尘不染,连跑步时都要保持发型不变,任何事情都要按计划执行。
鲍抱这样的洁癖强迫症,对完美的执着追求让身边的人都无法接受。他的学生不喜欢他,同事不喜欢他,连陌生人都无法接受他。
他很孤独,它很痛苦,他渴望爱,然而,也许是天意,就在鲍抱想要结束这一切时,一名叫宋温暖的女孩儿闯入了他的生活中,她却刚好和鲍抱相反。她邋遢,不整洁,但她有一颗热情并且爱帮助他人的`心。两个就这样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起死回生”组合。
其中最感人的片段就是鲍抱在读父母那封信的时候,那一刻,她理解了父母,醒悟了,认识到要勇敢的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电影结局,鲍抱为了宋温暖,改掉强迫症,他给了宋温暖一个大大的拥抱,宋温暖也通过鲍抱,走出了自己多年来的阴影。他们用爱治愈了彼此。
同样被治愈的还有那些和鲍抱,宋温暖一样心理受过创伤打击的朋友们,他们通过帮助鲍抱和宋温暖完成唱歌比赛,也通过爱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疗愈。
我猜想这步电影的作者一定是个心理学家吧,他能够看到人的内心深处的渴望,是的,不只是孩子,从0岁到100岁,不管任何人,任何年龄,任何职业,我们的身体都需要这种温柔的、充满爱的抱抱,被温柔地抚摸,抱抱,是每一个人的肌肤最隐秘的渴望。
如果爱,就请抱抱吧,无论是你的身边人,你的同事,你的亲人,你的家人,你的老公,你的孩子……就多多的给她多一点温暖的抱抱吧。
此时,女儿放学回来了,她说今天考试了,成绩还不错,我把她抱起来,用力的抱起来,然后甩一个圈,我告诉她,这是对她最好的表扬,她笑的合不拢嘴……
鲍抱,名字由来,父母患有严重洁癖症,通过试管生下了鲍抱,作为父母的他们,希望有一天可以抱抱自己的孩子。
鲍抱,一个有原生家庭所带的来的严重洁癖症和强迫症的人,
他之前的人生每天必做三件事,清洁,整理,制定计划。骑着用透明隔膜严丝合缝的小电驴,每天在家与音乐行之间穿梭。他的同事和学生都怕与他接触,尽可能的远离他,他也知道这样的一尘不染的世界与生活是多么的枯燥无味,也致使他对生活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于是他连自***都安排的井井有条,并去实行。在此之前他不知道原来生活可以这么多姿多彩,直到他遇到了一个人,一个给他世界带来色彩的女孩—宋温暖。
宋温暖,一个对音乐有着强烈热爱的吉他手,热情开朗。希望通过比赛,获得大众的支持与认可。
一次参加音乐比赛的岔路口,鲍抱和温暖两个小电驴就这样相遇了,天雷勾动地火,温暖赶着时间去比赛,鲍抱赶着时间去自***,相撞后温暖将鲍抱的证件拿走,鲍抱追着温暖要证件,无意的追逐,让温暖意外赢得了比赛,而鲍抱也成了网络红人。这次的相遇让两个毫无交集的人从此绑在了一起。
温暖需要鲍抱的加入才能进行后续的比赛,于是进行了各种的软磨硬泡,也成功阻止了鲍抱的自***。温暖随后带鲍抱去一家心灵疗养院,贾医生治疗过温暖的心灵治疗医生,温暖因为前男友的利用与背叛而无法走出心里的那到坎,通过治疗渐渐走出了阴影。
鲍抱在疗养院中遇到了被自己逼疯的心理医生,相识了病友,战地记者,安全感极度缺乏随时在身上准备着武器与降落伞;京剧爱好者,患有狂躁症,情绪随时面临着失控;摆拍叫停不了的模特。
他们带鲍抱参加一场色彩马拉松比赛,被喷的颜色越多代表越受欢迎,鲍抱避开了其他人的喷色,却没躲过随后的奖励。
就这样,温暖带着鲍抱渐渐融入她的生活,让鲍抱第一次睡觉不按时醒过来,第一次体验了吃猪大肠,第一次被泼洗脚水,让鲍抱越来越接地气,也越来越受大家的认可与喜爱。
以上这些是观看后映像深刻的内容,片中即有笑点也有泪点,触动我泪点的是鲍抱并不能像他名字那样可以得到别人的拥抱,他一直都希望有人可以抱抱他,这是他之前人生的一个奢望,因为向父母索求这个生日愿望也最终失去了父母。我想亲情永远都是人们心底的柔软,一旦触及便会温情满目。
鲍抱自***的原因大概是感受不到人间的温情,失去了生活的意义,他的生活就像机械,不停的去完成完成。温暖的出现给他的世界带来了色彩、让鲍抱体会到了人间烟火。
温暖她是一个乐天派,在她身上你会看到激情与活力,乐观与开朗。做人也许就要这样吧,人生总有许多的不完美,抬起头挺起胸膛,大步的向前走,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坎。压倒人的不是所谓的那些压力,而是自己对生活的希望。天大的事情只要活着,健康的活着,那一切都有回转的余地。
我们能做的,无非就是更好的爱自己,不是自私的不顾及他人,一个健康的身体,吃嘛嘛香的牙齿,沾床就睡的睡眠,家人朋友的相互关心,世间万物不要太美好。
加油哦,亲爱的陌生人,拥有了这些你们就拥有了全世界!
我也抱过我的妈妈,一共两次。第一次,妈妈下地回家,坐在爸爸开的三轮车里,车上还拉着好多玉米秸秆,由于太高,妈妈一个人不敢下,我伸手握着妈妈的手,妈妈做了几次试图往下跳的动作,还是没敢。妈妈说,这老胳膊老腿,就是笨了。我说,妈妈,有我呢,我抱你下来吧。然后就像大人抱小孩一样,把手伸进妈妈的腋窝里,把妈妈抱下来,稳稳地放在了地上。
第二次,妈妈病了,被邻居开车送到了县医院,我从县城的家里直接到了医院,把妈妈从车上抱下来,抱到了病床上。当时妈妈已经病了好几天了,一直坚持着不来医院,到熬不住了才来。抱着她的时候,只感觉妈妈好小,身体好轻,骨头好硬,她完全没有我看到的和想到的那么坚韧。后来妈妈康复出院了,我打算再抱她,妈妈再三推辞,怎么也不让抱了。还说,自己能走还是自己走好。
我曾好奇地问过妈妈,儿子是被您抱着养大,你被儿子抱着是什么感觉呀?妈妈说,第一次你把妈妈从三轮上抱下来,妈妈还有点不好意思呢,从来没有想过让儿子抱着,同时也感觉儿子长大了,顶天立地了,有担当了,妈妈老了也不用担心,以后有依靠了。同时还看了一下你爸爸,你爸爸只在一旁憨笑。第二次抱妈妈,只感觉你好紧张,手都在颤抖,一口气跑了那么远,还爬了三层楼梯,我当时迷迷糊糊的,就是担心你的腰,受过伤,毕竟也是快五十的人了,别再抻着了。我听到这里,既高兴,又有点伤感,我看到妈妈的眼睛也和我一样,湿润了。
孩子很小的时候,无忧无虑,年幼无知,弱小的生命需要呵护,妈妈承担了一切,在妈妈的怀里,是幸福的。我相信,当我的妈妈老了,腿弯了,腰背驼了,眼睛花了,耳朵背了,走路蹒跚,需要照顾和孝敬了,她在儿子的.怀里,也应该是幸福的吧。《本草纲目·禽部》载:“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所谓养儿防老,让操劳了半生的妈妈衣食无忧,安度晚年,是作为儿子必须的责任,也是义不容辞的义务。
毫无疑问,每个孩子都是在妈妈的怀抱里长大,或许我们已经忘记那段甜蜜的时光,但总有一些无法抹去的记忆。即使全部忘记了,我们也会看到现实里,那么多的母亲们对子女的疼爱,那么多温暖的怀抱,为子女奉献着。特别是我们做了父母之后,更能到那份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最无私的怀抱。
我记得小的时候,有时会走姥姥家。当时没有什么交通工具,都是靠步行。到姥姥家有十多里的路程,当日是不能返回的,至少需要住一天,所以,就要带一些衣物等。每次如果爸爸也去,总是爸爸抱着妹妹,妈妈抱着弟弟,我一个人走,还要拿着一些活用品,很是辛苦。再或者妈妈带着我们去,她抱着弟弟,我领着妹妹,偶尔还要背着妹妹走一段路。当时实在累了,坐在路边休息的时候,能够躺在妈妈怀里一会,也是无比的惬意。
或许和东方人的观念有关,我们表达感情的方式很是含蓄,长大成人的我们,很少主动的去抱抱妈妈。或许我们还有别的原因,那就是忙。很少能够回家看看她们,即使能够团圆一次,也是来去匆匆。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主动的去抱抱妈妈。无论是在你工作生活顺利的时候,还是不如意的时候;无论是你当官了发财了,还是失魂落魄的时候;哪怕是世界上所有的路都走不通了,所有的地方都没有人收留你了,唯有老家是你永远的栖身之地,唯有妈妈的怀抱为你敞开,哪怕这个怀抱早已不再年轻,只要这个怀抱还在,她总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包容你。
抱抱妈妈吧,趁着妈妈还在,趁着我们还有这个机会,趁着我们还有这个福分。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温暖的抱抱》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年伊始,和家人一起观看了《温暖的抱抱》,这部影片给我最深的感悟就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主人公鲍抱从出生到长大从来没有被人抱过。小的时候,他曾经因为想要爸爸妈妈抱抱他,却不幸导致爸爸意外车祸死亡,妈妈精神失常最后在精神病院去世。孤独的鲍抱从此继承了父母的洁癖,住的地方一尘不染,连跑步时都要保持发型不变,任何事情都要按计划执行,甚至自***都要按计划执行,一分一秒都不能错。
鲍抱这样的洁癖强迫症,对完美的执着追求让身边的人都无法接受。他的学生不喜欢他;同事不喜欢他;连陌生人都无法接受他。他很孤独,自己也感觉心理有问题,就去找心理医生治疗,结果把心理医生都逼疯了。
鲍抱的人生让我看到一个人的习性和我执有多么可怕。本来讲卫生是无可厚非的,但不是活在无菌的环境里,不是为了避免互相传播细菌,连最起码的握手和拥抱都不敢了。
2020年的疫情让大家都戴起了口罩,西方国家的握手礼仪也改成了碰胳膊肘,这是在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如果我们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天天带着口罩,随时随地都要给自己消毒,给身边的环境消毒,那我们都会难以忍受,大家甚至都会不再愿意社交,不再愿意走出家门,那将会是多么可怕啊!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一对研究化学的夫妇,他们发现水里有很多细菌,感觉不卫生,就给自己初生的宝宝喂纯净水,结果孩子没有三个月就死了。水里虽然有细菌,但也有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纯净水虽然干净,但少了很多矿物质,是不利于小宝宝成长的。
人体里也有很多细菌,我们不可能对五脏六腑完全消毒,清除所有的细菌,这样人类也无法活下去了。
反而,我们要学习大地的品德,有博大的胸怀,可以包容一切、接纳一切、承载一切,能够藏污纳垢、能够和光同尘,能够跟万事万物容为一体,就拥有了永恒的生命。
有个特别爱干净的朋友,她擦完地,看到别人如果没有脱鞋就踩上去,她就感觉踩在自己的心口上一样,非常心疼。因为她这样的洁癖,就很难跟别人同居一室,共同相处,就很难有知心的朋友。
后来,为了改自己这个习性,朋友特意跟其他人一室同居,去接纳和包容其他人在卫生习惯上的不一样。她不仅改变了自己,还能跟不同的朋友一起同住,而且可以和睦相处。
一个有洁癖强迫症的人,虽然他外表上看上去很干净整洁,但他的眼里看到的都是脏的地方,他的心里都是无法接受的;一个过分追求完美的人,自己活得很累很辛苦,他身边的人也会感受到很大压力,无法和他相处。
所以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我们不要对自己过于苛刻,更不要过分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标准去生活。
小时候留下的缺憾和伤痛,长大后是否可以被填补和治愈?如果可以,又该怎么做?
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Viktor E。 Frankl)在《活出生命的意义》(Man’s Search for Meaning)中,讲过一个病人的故事。
那是一个美国外交官,他对自己的工作以及美国的对外政策很不满意,纠结成疾。在找到弗兰克尔之前,他已经接受了长达五年的心理治疗。
之前的心理医生认为,他的问题源于潜意识里对父亲的厌恶。工作中的上级也好,美国政府也好,都是父亲形象的投射,才会让他难以接受。所以他应该『在心理上和父亲达成和解』。
然而这并不奏效。
弗兰克尔和他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发现他真正的问题其实是厌倦了自己的工作,渴望着能够换一个职业。于是弗兰克尔鼓励他把这个想法付诸实践,在别的工作中寻找生活的意义。结果他在新的工作中过得很好,不治而愈。
弗兰克尔说,这个外交官其实并不是一个『病人』,不需要去深挖连他自己都不曾意识到的和父亲的矛盾——或许那根本就不存在,并不是所有内心的矛盾和执念都是病理性的。
《温暖的抱抱》这部电影就是从一个看起来有点神经质的小伙子身上展开。他痴迷于『干净整洁,井然有序』,每天要做无数次的清洁和整理,生活中的一切都要事先计划,准时准点完成。就像一个见不得任何污垢的吸尘器,一个从不误点的发条钟。
所有人都讨厌他,甚至包括他自己。他无数次想要改变,想要逃离这种生活,可是似乎有一双无形的手操纵着他,一切都被拉回原有的轨道。即便前一秒内心还在波澜壮阔,只要睡觉的提示音响起,就会马上失去意识,沉沉入睡。
是不是很像一个强迫症、精神病患者?
但是如果你仔细想想,又觉得好像不太对:
他能够把自己照顾得很好,保持着健康的生活方式——虽然有点太健康了。
他有一技之长,虽不能成名成家,甚至作为一名老师也算不上出色——但能够养活自己。
他对自己和身边的人没有造成过实质伤害——最多是觉得不舒服和被冒犯。
他渴望别人的关注和认可,当听到有可能让很多很多人喜欢自己时,他两眼放光。
愿意尝试改变自己一贯的行为方式——虽然那很难很痛苦。
即便是他这样一个偏执的人,如果实现自己的目标要伤害别人,他宁愿选择放弃——即便这种善良,会成为恶人行凶的工具。
他是一个普通人。
一个和前面那个外交官一样,和你我一样,因为种种原因多少存在残缺,抱有遗憾,生出执念的普通人。一个想要改变却『夜晚想来千条路,明朝依旧磨豆腐』的普通人。他需要的不是心理医生。
顺便说一句,有人在看完电影之后,愤然指责片中治疗主角的医生太过浮夸随意,还辛勤科普现实中的\'精神治疗是怎么样的。我对他们的专业性表示敬佩,但是可能有点跑偏了。
我相信没有哪个导演,会希望在一个喜剧电影里科普专业的精神治疗,况且主角所谓的精神病不过只是个壳子。片子里那个医生,理解成一个不那么坏的骗子就好了。
这不是一个医生治愈『病人』的故事,而是两个有些缺憾的普通人,怀着一些不便言明的小私心,在互相搀扶着走向『自愈』。
我们在看文艺作品的时候要小心,故事里的角色或许有超能力,或许能长出犄角,或许会七十二变,或许能翻云覆雨,可这些都是烟雾弹。只有这些奇奇怪怪的元素,拼不成一个立得住的故事。真正重要的东西,是烟雾散去,剥开外壳,露出来的普通人的灵魂——有阴暗和猥琐,却也闪耀着光辉。
当尘封多年的答案揭开,浮现在眼前的是那本该拥有却错过了的美好。这固然让我们痛苦委屈留下热泪,但我们早已不是那个只能无力地哭泣的小孩子,我们有力量更好地爱自己。时光无法倒流,但内心的转变往往只是一念之间。
假如缺憾和伤痛,一开始就不曾有过,该有多好。假如永远不需要见识丑恶,背负仇恨,该有多好。
果然做不到么?那也没关系的呀——
能够治愈缺憾的良药不只有失而复得,还有找到新的追求;解决仇恨的方法不只有打倒对手,还有遇到可以并肩前行的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