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我飞上蓝天。我原本以为,一定会看见许多山水,没想到,我看见的是一幕令人恶心的画面。
一个小村子里,只有两三户人家,到处都是垃圾,臭烘烘的,我都快被熏死了。我捂着鼻子仔细一看,天哪!这些都快堆成山的垃圾居然没有分类,这里几个饮料瓶,那里一个香蕉皮……在一个角落里,竟然还有几个电池!这时,我看见一群苍蝇向这儿飞来,我只好离开了这不毛之地,来到一户人家中。家里只有一对老夫妻。我问他们:“你们知道那些垃圾应该怎么处理吗?”老爷爷摇摇头,说:“以前这里会有一辆垃圾车把它们运走,现在许多人都进城打工了,所以……”老爷爷突然停止不说了,我十分心急,便替他说了:“所以垃圾车不来运垃圾了,是吗?”老奶奶点点头。我气愤地说:“怎么能这样呢!”或许我的嗓门大了一些,老奶奶被我吓的抖了一抖。我拍拍她,说:“我相信您一定也很讨厌它们。您放心,我一定把它们清理的干干净净。”
于是,我打了电话,叫来了许多好朋友的家长,还带了几个大垃圾桶,分别是“可回收垃圾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我们齐心协力,把这些垃圾全部装进了垃圾筒里,然后叫来了一辆垃圾车,把垃圾运走了。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只要我们经常把垃圾分类后再处理,就不会发生有害垃圾所造成的污染。同学们,加油!
随着现在的科技发展,我们身边的各种垃圾也越来越多,垃圾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了,使的环境变得也越来越差。
一天,我同学和我一起的另外一个同学家去玩,因为我们同住在一个小区,所以不用那么费力还要跑来跑去。当我们走出小区时,我和同学们都惊呆了,因为我们看到这样一幕:垃圾桶里的垃圾多的都撒在地上了,马路上到处都是垃圾,而且还出了一点点小车祸,人行道上也不另外,有的人还被垃圾绊倒了呢!看到这里,我心里很难过,然后就先带着同学去另外一个同学家去了。
当我们俩到了同学家就对同学说我们成立一个垃圾分类小队吧!他们就说:“好,好,好”,然后我就问:“那么你们自己丢不丢垃圾?”他们俩对视了一眼,然后大笑的说,没有,然后大笑的说:“我们怎么可能丢垃圾啊!”我说:“好吧,那么接下来我们要成立一个垃圾分类小队,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分类小队的一员是不可以乱扔垃圾的。”他们俩点了点头。
我们决定先到我们住的小区的附近去调研一番,还没有走出大门,我们就看到有一个垃圾桶里面的垃圾都漫出来了,地上散落着许多垃圾,一股臭味迎面而来。然后又到公园附近去,发现那里的垃圾没有分类,地上还散落着许多其他的垃圾。我们三人商量一下,决定先把地上的垃圾都捡起来分好类放入垃圾桶里面去。很快我们就捡完地上的垃圾了,当然我们也把它分好类了。
通过我们的一番调研我们发现:每一个放垃圾桶的附近都有一个绿色的垃圾桶和一个黄色的垃圾桶,绿色的垃圾桶写着厨房垃圾,黄色的垃圾桶写着其他垃圾,虽然这些标识都很清楚,但是我们观察到行人扔垃圾都是随手一扔,根本没有看标识,也不管分不分类的问题。路边的草丛里,也有扔的垃圾,环卫工人正在一点一点的把那些草丛的垃圾捡起来。
垃圾分类可分为四种分别是:可回收垃圾、其它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
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其他垃圾包括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
有害垃圾包括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这些垃圾一般使用单独回收或填埋处理。
现在小区使用最多的是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而且我们现在的这个小区,每家每户也都分发了一个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还有垃圾袋。但是大家对于这个垃圾分类的意识还很浅薄,根本就没有进行垃圾分类。我们也看到很多地方都有宣传语,都是关于垃圾分类的,其中我记忆最深刻的一个就是“垃圾不落地余杭更美丽”。
我要告诉我身边的亲戚朋友们:请大家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让身边的垃圾无影无踪,还我们一个健康美丽的余杭。
继上海出台法规实行强制垃圾分类后,北京也要推动垃圾分类立法,但垃圾分类标准与上海并不完全一致。近日,垃圾分类相关话题在网上持续引起热议。网民对垃圾分类普遍表示支持,但在具体执行中引发的讨论,也值得关注。
垃圾分类政策好不好,十个人里可能有九个人会竖起大拇指。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还在于是否在推行上动了真格,是否让每个人都切实感受到垃圾分类的紧迫感,是否都认识到了这项举措与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是否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实际情况。全国46个重点城市将在2020年底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认真梳理舆情,回应群众关切,也是目前这项工作能否顺利推进,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
垃圾分类动真格值得点赞,但不能忽视执行过程中造成的生活困扰。比如,有的地方推广扫码扔垃圾,但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个人隐私与公共事务之间的越界;有的小区投放时间限制太死,早出晚归的上班族无法按时按点倾倒垃圾;更不用提不同城市垃圾分类标准不一,好不容易养成的意识到了另一个地方需要从头再来……这些现象都说明,垃圾分类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较真碰硬,关键还得循序渐进。从“你是什么垃圾”的网络段子,到“吃饭10分钟,分类半小时”的日常吐槽,再到“干湿垃圾”的品类之争,可见垃圾分类是一场从理念到行动的全方位变革,需要付出相当的认知、沟通和执行成本。分摊垃圾分类的制度成本,只依赖志愿者短时间的提醒远远不够,单靠强制手段集中推行也不现实。让参与主体更加多元、更加广泛,才能更有效果。比如,厂家可以在商品包装上添加垃圾分类建议;再比如,将垃圾分类的.理念浸润到教育当中等等。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施行,都需要一个臻于完善的过程。重点在于,如何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尽量减少群众的困扰、降低转型的成本。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北京地铁开始实行安检,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城市地铁道路上进行安检。10多年过去,从奥运会的特事特办到变成常态保留,地铁安检已经成为北京百姓的日常。如今不断改善和提升工作效率的北京地铁安检,用十年检出116万违禁品的成绩,为民众树起一条安全保障线,更培养出了坐地铁配合安检的日常习惯。可见,任何政策的推行都需要规范和完善,任何习惯的养成都要靠自发和自觉。
说到底,垃圾分类不只是一个文明意识的问题,也是一个基层治理的命题,既需要细密周全的考虑,也需要灵活人性的执行。从上海到全国各地,有经验也有教训,有掌声也有怨言。比起简单的通知和要求,规范标准统一、更多主体参与才能营造出可持续的氛围。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