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教师的职业道德与教师的幸福》后,感触颇深。对于教师职业的幸福这个问题,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我简单的理解为,一名教师能得到学生的尊重、认可、热爱和怀念,自身的价值得能到充分体现,这就是教师的幸福感。幸福是一种美好感受,是一种积极心态,是一种快乐习惯,是一种价值追求。教师的幸福感指教师在教学中获得的专业满足感、成就感、快乐感和使命感。
随着学生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了。家长与学生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发言权,让许多老师难于应付。再者,教材的推陈出新,增加教师的备课压力。教师的压力和焦虑在不断增加。对于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不仅仅意味着课堂的改变,教育的改变,从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教师职业态度与生活态度的根本变化。也就是说,我们要改变的,不仅仅是教育,甚至是我们的人生。
我认为,教师的幸福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享受职业。一个人只有以享受的心境对待职业,才可能获得职业幸福。享受职业本身就是坚守职业。只有把职业当做享受的`人,才可能心甘情愿地废寝忘食,坚持不懈。那是一种享受职业的痴迷状态呀!回过头说我们的教师,如果我们能够以享受职业的态度对待我们的工作,把职业事业和生活融为一体的人一定是幸福的。
2、赢得尊严。有句话经常被教育人说:“不要把教育当作谋生的职业,而要当作事业。”我认为这话不对。不当作谋生的职业,教师吃什么?靠自己的劳动谋生,这是很光荣的并不可耻,只是,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再高一些,就不要仅仅把教育当作谋生的饭碗,而应该作为事业来追求。因为作为人,特别是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我们当然不能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还应该有一种更高的精神层面的追求,那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那就是自身的光荣感。这就是我说的“赢得尊严”。一个教师得到家长和学生的信赖是一种尊严,所带班级获得优秀班级他也觉得有尊严,他的学生获得优异的成绩他也觉得有尊严,他发表文章了或者出版专著了更是觉得有尊严。这种尊严就是幸福的来源之一。
3、学生爱戴。学生爱戴这是教师最大的幸福,这种幸福超过了任何来自领导的表扬和奖励,而要获得学生的衷心爱戴就必须寻找一切机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学生当中。不但在行动上和他们交往,而且在情感上和他们交融。不断被孩子感染和感动,你就会有幸福感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人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够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欢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理,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时刻不忘记自己是孩子的老师,必然和孩子心心相印,而且每天都会生活在被童心感动的情怀中,生活在感动中就是一种幸福。
4、家庭幸福。教师的确要比其他行业的人牺牲更多的本来属于自己的家庭生活时间,所谓“七上八下”(指早晨七点上班晚上八点回家,因此,我们的家人承担了更多的家务,这实际上也是在为我们做出贡献。所以教师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取得家人的理解,同时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多照顾家庭,另外在节假日应该多陪陪家人,只有工作快乐,家庭也和谐,这样的幸福才是完整的。
5、超越自己。一个人每天做同一件事,肯定会厌倦的。同样,一个教师每天做相同的工作也会厌倦的。能不能追求做最新的自己,也就是说不要重复自己,要超越自己,在超越中提升自己,我们会获得成就感,进而感到幸福。让我们的每一个工作日都充满创造的乐趣。每学年要提出一个新的目标,这个目标对我们来说也就是新的课题。
育是以人育人的事业,教师作为这一特殊的职业,直接负担着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因此,教师职业道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下方就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教师新形象谈一谈自我的点滴感受。
在眼下这个社会,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越来越有点让人寒心了。每当看到新闻某某老师亵渎学生是在是太让人们干到寒心。家长有心送孩子去上学却不想羊入虎口。由此可见当今社会充分认识提高师德师风的重要好处。教育关乎我们国家、民族的未来,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历史使命,要认识到自我身上肩负的社会职责。当前受当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教师的社会认可度有所下降,教师自身职责心显得不足。因此,提高学校师德师风十分必要。
教师作为广大学生的启蒙者和培育祖国的花朵和栋梁之才的引导者,就务必具备好的职业技术道德和搞得素质。在中国这种教育制度里,教师不仅仅代表学校的形象更在必须程度上代表着祖国的素质形象。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老师就必须要具有职业道德规范认识。要做到爱国守法。热爱祖国,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学生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的,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个性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别,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进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有革新潜力的人才。这要求每一位教师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教师对事业的热爱就是透过倾注在对学生的热爱上,教师对民族、对人民的感情融汇于对学生的培养上,教师对社会的职责与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关注是息息相关的,教师把自我的才智、精力、热情献给社会是以献给学生开始的,又落实在桃李满天下的伟业中。教师对学生感情的加深,一方面不仅仅会激励自我更加精益求精,而且会为了学生而更加注意锤炼自我的品德素养。师徳最重要的资料之一就是谦虚和无私奉献,教师对学生的感情会促使教师把各种完美的道德在教学过程中以隐性的或显性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是促使教师教书育人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用心感情也会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缩短教师与学生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使教师更准确地认识学生、把握学生、亲近学生,以而沟通知识传播的渠道,使之更加通畅。
师生心理相通、感情相融,学生也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还有应对日新月异飞速进展的世界,教师不能够墨守陈规,固步自封。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的急剧变革向教师提出挑战,要求教师承担多重主角,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综合性的潜力,因此,教师应树立起"终身学习"、"永远探讨"的思想,在教育实践中,潜心学习论述,运用论述,钻研业务,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发扬探讨和革新精神,为教育事业不断攀登,终生奋斗。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师德的养成,除了教师本身的基本素质决定外,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教育引导。要透过岗位培训、职业道德教育、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知识的学习,采取集中学习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师德师风教育与业务活动相结合、师德师风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等不一样方式,使教师明确自我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明确自我在培养未来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中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自觉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来。
教师都理应是社会公德的楷模,然而良好师德师风的持续和提高,光靠教师的自觉性还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应制定必须的规范,从制度约束方面来保证提高师德师风措施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师德师风规范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行为指南,制定出贴合我校实际状况的师德师风规范,对教师提出具体可行的要求。同时,还应出台一套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师中存在的师德师风问题,表彰激励先进模范。
所以我们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努力营造构成良好师德师风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职业道德氛围人是在环境中存活的,环境对人的价值观构成与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营造有利于高职生职业道德构成的校园环境,务必推进以良好师德为重点的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不仅仅要在提高教师待遇方面继续努力,扩大受益幅度,努力减少与其它职业的差距;而且要为学校教师在教书育人、教学科研等方面用心营造健康向上的干群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大局意识和职责心,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把自我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够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托起明天的太阳!
今年暑假我读了《教育新理念》,受益匪浅。作为教师怎样才能与新课改同行,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积累、更新,促进自我的发展呢?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大启示。
这本书既有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科学史上的名家名篇及其他领域中相关信息的分析,又能以我们教师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作为出发点,用较通俗的语言对教育新理念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为我们教师提供一本具有全面性、启示性、解惑性和可操作性的学习用书。
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经获得的结果,也是已经过去的结果。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握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简单地说。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比智慧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 朱永新教授曾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书。”“用心”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孩子,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摸索,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绝不能忽略而过,这就是“用心”。当碰到你不熟悉、不擅长的教学领域,更要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否则对学生来说,便是极大的损失。
素质教育是一种观念、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境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就全球经济形势来看,哪个国家人口的整体素质高则会对世界的发展起着更大的推动作用。素质教育是现在教育面临的大的趋势,我们老师应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素质教育:我们要避免只注意到了素质教育的具体的、操作性的意义和内容,而忽视了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总之,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过程。
怎样让这些教学理念由从抽象到具体,内化为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并在实际工作中实施呢?我觉得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
体会一: 学习第一章 “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时,我觉得: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以及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但一直以来,课堂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品,学生只是这些专利品的代言人。如何让教师“会问”已成为众多人研究的话题。但从课堂改革出发,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已成为当前课改的重点之一。
体会二: 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个性格迥异的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教师必须进行高一层次的专业进修。但是,我们老师在接受再教育过程中,也和学生一样,是接受灌输式的教育,所以许多新的理念都是被动接受,未能引起共鸣。教师所谓的新的教育行为,都是依葫芦画瓢,按部就搬,不知道这些行为与理念之间的内在关系,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以往的旧观念也会在不经意之间在行为中流露出来。这样,使“教育返璞归真”,让孩子学得开心,让孩子真正有所得也成为看得清却摸不着的“海市蜃楼”状态。时代进步了,家长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但是,我们困惑的是:家长往往还是重视结果,重视分数。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学校不得不放弃一些新的理念与行为,我们的教师不得不“屈服”于家长的需求,重新将知识的传授放到第一位。造成了行为与理念的落差。
《教育新理念》一书,让我觉得我们的问题与困惑是能够得到很好地解决也让我看到了课程的重要性,教师的重要性,研究的重要性。只要我们认真学习,不断反思,找出问题所在,我们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一定会越来越融合,越来越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有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
寒假中,我有幸拜读了袁振国先生编写的(教育新理论这本书。这本书阐述了:作为教师究竟应该树立哪些新的教育理论,转换哪些旧观念。在教育模式、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的今天,我们在转换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方面应如何去做?在阅读中给我启发最深的是“开发数学教育”这一章,可能这与我任教的科目有关吧,书中阐述道:自然科学是对自然现象本身客观规律的揭示,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的本质是发现,而数学是人们为建立自然和社会现象的主人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的本质是发明,是主观建构。数学中最基本的有理数、无理数是人自己设定的,几何学上的最基本的点、线、面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它完全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只不过为了帮助人们理解这种概念才做出有形的点、线、面来,就是最基本的1+1=2也是人们设定的运算法则之一,这一法则只有在十进位制的系统中才有意义,在二进位、八进位系统中就毫无意义了。有时候,数学是通过“无”与“无”的运算,算出“有”来。夸张一点说,数学有时就是“无中生有”。而这种无中生有是非常重要,甚至是数学的本质。书中例举了一个事例,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有一次举行小学数学教学的公开课,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从连加向乘法的过渡。他出了一道题目:7+7+7+7+7+7+3=?赞可夫的意思是引导学生得出7*6+3的方法。但出乎意料的是一开始一个同学就说:“我可以用7*7——4的方法来计算。”在(教学与发展这本书中,赞可夫回忆到:当我听到这一方法的时候,我非常的激动,这个孩子非常了不起,她看到了一个不存在的7,她发现了数学的本质。既然孩子们已经具备了认识数学本质的能力,我们为什么还要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呢?如果我们忽视学生的发展水平,忽视学生发展的潜力,就等于是犯罪。于是他推翻了自己准备的,就从这个不存在的7讲起。这里既表现了赞可夫的教学机智,更表现了他对数学和数学教学本质的认识。当然,我们这里不是严格讨论数学的问题,而是想说明一个道理,人是数学的主人,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为我所用。
说实在的,数学其实是一种工具,是一种将自然、社会运动现象法则化、简约华的工具。数学本身是人为的,是开放的,是丰富多采的,一句话,数学是为人所用的,然而不幸的是,由于教育竞争的压力,由于“应试教育”的扭曲,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数学变成封闭的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不是数学成为人的工具,而是数学教育使人成了数学的工具,成了解题的工具,特别是成了寻求唯一答案的工具,
书中一句句的论述,一个个事例生动地告诉我们,不同的教育观念,不同的思想方法会有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学生会有不同的发展结果。教学的开放首先需要思想的开放。为了培养学生更好地应对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我们需要更开放的数学教育。
做为一名新教师,师德是一门务必课,要明白师德是教师必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职业要求,是一种有感染力的品行,是一种自觉内化的高尚情感。自古以来,师以德为本,育师先育德。所以一名合格的教师,既是一名合格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所以我总在摸索中成长,在老教师的带领下渐渐学习她们身上所在的亮点。
幼儿教师是人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第一开智者,是教幼儿如何做人的先行者。我们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我们是幼儿效仿的榜样,所以,我们幼儿教师务必正人先正己,加强自身世界观的改造,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幼儿园的幼儿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回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能说,幼儿教师的道德水平,决定着幼儿的道德水平。因此,我们做幼儿教师的必须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时时处处给幼儿以楷模之影响。日常工作中注重自身的修养,做到礼貌、礼貌,善于与人合作,待人真诚,有耐心、不急躁,谈吐文雅,朴素,活波大方,端庄、整洁,诚实有自信,表里如一,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晓之以理,以理塑人。
从学习幼儿园的纲要的同时也有必须感触。对待孩子不体罚,不变相体罚等。变相体罚包内含罚站、辱骂孩子、威胁孩子等等。相对而言,罚站是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体罚方式。从学生习以为常的表情来看,罚站绝不是一种偶然现象。有教师认为:我既不打学生耳光,又不拉学生头发,更不殴打学生,罚站学生,根本不算体罚。罚站这种教育方法,学生虽然最能看懂,但效果甚微。
而羞辱孩子,不仅仅伤了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更容易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对学校产生害怕的感觉,甚至是排斥来园上学等。而威胁孩子的行为更是让孩子产生了反感心理,表面上学生感到无所谓,内心却是十分痛苦的,势必会造成学生各种反抗心理的产生,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体罚和变相体罚不是师德问题,是心理疾病,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够修炼高尚师德。
爱岗敬业、献身幼教事业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热爱幼儿,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用于开拓,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