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交谈作文(我与时间同行作文)

与时间交谈作文(我与时间同行作文)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3-09-19 11:11:12
与时间交谈作文(我与时间同行作文)

与时间交谈作文【一】

德国思想家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是的,读好书,就像结交了益友良师。读好书,让我们仿佛徜徉在和煦的春风里,心旷神怡之余还能获益匪浅。

那是一位笔名为“三毛”的女作家的作品。当时,语文老师说要奖励我一本“三毛”的书,我还以为是《三毛流浪记》里的三毛,心里还嘀咕着“我都上初中了,怎么还看小屁孩看的书呀!”,便不觉有点发笑。但当我收到书的时候,我才发现此“三毛”非彼“三毛”,这是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女作家。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三毛的书——其名为《撒哈拉的故事》。它的封面简约而美丽,好像是一个闪烁着奇异光彩的宝盒,吸引我去打开它,欣赏它。一页页崭新的页码从指尖流过,我渐渐地沉浸其中,脑海里也在一点点的勾勒出美好的画面。在撒哈拉沙漠,三毛与荷西的相遇,相知,相爱。在那里,他们举行了婚礼,没有豪华的教堂,没有亲人的见证,但却拥有撒哈拉朋友们的祝福。还有三毛所描述的那些奇奇怪怪的沙漠里的人,让人既忍俊不禁,那些异域风情民俗也令我无限向往。

第二次接触三毛的书,我有点欣喜若狂,这又是语文老师推荐我看的。我很期待她是否又会像《撒哈拉的故事》一样,带给我无限欢乐。可这次不一样了。这本书名为《梦里花落知多少》,字里行间处处透露着悲伤的气氛,因为她心爱的荷西离世了。读过《撒哈拉的故事》的我明白,他们虽然没有过多的言语表达炽热的感情,但是他们以超越东西方文化以及年龄的差距深深地深爱对方。可是,荷西却与三毛永远的诀别了,这对她来说几乎是致命的打击。在那段时间里,三毛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有几次甚至都想结束自己的生命,这种痛失所爱的悲恸,我虽然不能够感同身受,但我也随着三毛形销心伤。幸好,三毛的爸爸妈妈不离不弃地陪伴在她的身边,与她一起共渡难关。

闭上眼睛,细细的回味着书中的情节,与三毛进行心灵的交谈。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景,像电影片段一样,不断在我脑中闪回,使我醍醐灌顶:对待爱情我们应该执着追求,同时也要保有独立的人格与尊严;对待友情,我们应该善待,以宽容的心态,不太去计较得与失;而对待亲情,我们应该珍惜,不能任性妄为,枉费亲人对我们的包容。在三毛的身上,我看到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对友情的宽容,和对亲情的珍爱。

正如古人所语“好书是良友,终身不可离。”我愿携好书三两本,行走在人生路上,一边从前人书中的智慧去汲取养分,一边书写好我自己的酸甜苦辣、人生江湖。

与时间交谈作文【二】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一本书中都有一个世界,一个属于作者与主人公的精神世界。而我们读了这本书,就相当于进入这个世界与他们眼神交汇,心神交谈。

当我遇到困难与挫折、濒临放弃时,我就会拿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进入保尔·柯察金的内心世界。他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一字一句给我力量,让我学会坚持,享受挫折带来的压力,并把压力转变为动力,努力像保尔一样成为一块经过千锤百炼而成钢铁。

当我觉得日子平淡无趣时,我就会拿起《撒哈拉沙漠》,进入三毛的世界,用她的视角看待沙漠中别样的风景。静静品味隐藏在她字里行间中的`波澜不兴的生活和岁月静好的安详,体味她在撒哈拉沙漠中经历过异域风情与他乡风俗,体会她与荷西平淡温柔、坚韧美好的爱情与生活。她让我知道“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当我对生活产生怀疑、无所适从时,我就会拿起《简爱》这本书,让简爱来为我做心灵的洗涤。她从小就受到欺凌,亲眼见证了好朋友的离去,与爱人有着社会地位上的差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其中的心酸与不易也尚且只有她自己才能体会的到吧。即使如此,她依旧热爱生活,追求自由,追求爱情的平等,她的努力与不甘于命运的压迫打动了我。这个平凡而坚韧的女子,让我重生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书,是人类的挚友良师。多与好书交谈,在阅读中吸收书中的雨露和蜜酿,去结识让人崇拜、钦佩的人物,的确是一件让人赏心悦目的事。阅读当中能发现人生的花絮、河川、道路、旅程。一路上有星辰,有阳光,有辽阔的感情大海,有理想的船只,有无边无际诗样的风,有梦想,有戏剧,别有天地。

总之,与好书交谈,就像与一位位智者、朋友和导师聊天。在我尚且去不了远方的年纪,让我在书中去品尝生活的万千滋味,去体悟人生的起伏动荡,去审视人间的世态炎凉,去修缮自己的精神家园。

与时间交谈作文【三】

古人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显出的是生死之间,每个人做出的事情差异,是同样的时间不一样的经历,也是同样的生与死,对生死的不同感触。

曾看今何在的《悟空传》里面的每一个神仙,活了上千上万年,活的人永远不可能拥有的时日,却终究迷茫忧伤,痛苦,彷徨,如那大闹天空,却潇洒肆意,后却被命运所禁锢而迷茫痛苦的孙悟空,也如有松鼠到紫霞演化的万年空寂忧伤日夜迷茫的.紫霞。他们都拥有着近乎无尽的生命,却在这漫长时间里忧伤日日,长命,定会欢乐?

李煜,被贬诗人,本该忧伤忧叹,不甘不愤,却在余生短短年月中写,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这般快意凸显之诗。浙江湖州有那么一句:笑看烟波,且行且歌,觅得飘摇客,平生匆匆,烟雨任一蓑。现听一言:忧伤痛苦是一天,欢乐高兴亦一天。何不把酒欢歌,痛苦欢乐而度日?历史上短命却流倾计的人很多,明知命苦厂里却容易快乐欢乐微笑的人,人也很多,为什么他们会由于自身命中,短命,定会忧伤?

相英疏淡,冰澌融泻,这是秦观以隽永的笔雕刻出万物衰落的轮廓,是万物众生,由幼至老,由盛至衰的规则,有人纵使时光流逝流逝依然进口,欢乐度过每一天,一有人看不破事红尘,怀念过往虚度现在幻想未来中在漫长岁月中忧伤日夜。

欢乐是什么?是在或短暂或漫长的时间充实度过每一天,是在椅上坐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是在那有限时间里伺机而活,不虚伪、不带假面。而忧伤是什么?拥有大好时光,却总是练缅怀过去,是名人有时间却不知有什么可做,不知想做,也不知对错。

与时间交谈作文【四】

日本著名学者池田大作在《青春对话》一书中,有一部分是与两位高中部长谈有关读书的对话。由此引发的随感让我们在读书的同时,认识到要抱有怎样的心情和读书态度。

好书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结晶,好书就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之所以有了好书,人类才有憧憬,才有发展的幻想,才有真理的启迪,才有舒适的愉悦和情感的奔放。

读到一本好书,就如同邂逅到一位伟大的老师,能否体会到“阅读的喜悦”,其人生的深度、广度,会有天渊之别。抱有与好书交谈的态度,在阅读中吸收书中的雨露和蜜酿,去结识让人崇拜、钦佩的人物,的确是一件让人赏心悦目的事情。“阅读当中能发现人生的花絮、河川、道路、旅程。有星辰、有光,有高兴、有愤怒,有辽阔的感情大海、有理智的船只、有无边无际诗样的风,有梦想、有戏剧,别有天地。”

与好书交谈,先要“与书为友”,把阅读当做和一位知心朋友交谈。大凡有些生活经历的人会有这样的体会,面对一本好书,只要你走进它,便可以从它的描写、情节、内容让你感到亦真亦幻,只要你诚心从中汲取,生活的启发、联想、反思、挫折,会让你激动,会让你向往,会让你沉稳,会让你坚强。只要你肯和它“交谈”,就能体会到你站到又高一层的台阶去观察社会,去审视人间的世态炎凉。

抱着与好书交谈的态度读书,就是把一本好书当做结识了一位有缘的朋友,一旦你打开它,就与它相识了,就不要因为工作忙、生活节奏快、太多的应酬、太重的负担而放弃这个朋友。“诸君对喜欢的人不也是渴望见对方一面,就算看一眼,见五分钟也好。道理是一样的。”早上、中午、晚上各抽出十分钟来看书的话,一天就能看三十分钟的书。不如说,愈在忙碌中抽出时间来看书,愈能集中注意力。有时比起漫不经心地看半天书要来得印象深刻。

读书像旅行,能与东南西北素昧平生的人物、风景相遇。而且没有时空的限制,可以和亚历山大大帝一起远征,和苏格拉底、雨果为友,交谈对话。《徒然草》的作者兼好法师也这样描述:一个人在灯下阅文,与古人为友,不了解这份喜悦,是多么可惜呀!就如同入宝山却空手而回一样。

与好书交谈,正如池田大作先生所说:不光要只注意书中的故事情节,如果边阅读、边思考,了解此书的出版渊源及历史背景、社会状况,书中人物以及书中所要传达的含意,了解作者的境遇、人生观、世界观,这样就能与之交谈得更深刻一些。

总之身边有好书是很重要的,与好书结识、与好书交谈,如同健康的身体需要食物的营养,健康的心灵需要书籍的营养。好书如教师、前辈、父母的存在。好书当中有智慧之泉、生命之泉,有人类善良的灵魂。

与时间交谈作文【五】

??如我能与动物交谈_小学作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假如我能与动物交谈_小学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年××月××天,我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一位动物语专家。我的'任务也就是与动物交谈,听懂它们的心声。

一天,我走在路上。忽然,我看见一头猪十分急促地朝我这边跑来。我很惊奇,于是用猪语问它:“拉哩萨侬有啥呢嘟嘀?”(你干吗跑得这么快呢?)那头猪回答我:“吗呢噢西哟哩嘟啦刚了!”(不好了,明天一早这边就会发地震了!)我听了,心里顿时不安起来。我又用鸟语、猴语、象语、鸭语......问了小鸟、猴子、大象、鸭子等十来个动物,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明天早上这里会闹地震。事不宜迟,我急忙叫来一匹马骑回了局里。一进局,我就告诉上级领导:“今天我出去了一趟,动物们提供了情况,明天一早这里就会有地震!”他们听了我的汇报,便去禀报地震检测局,局里的工作人员正在用机器检测呢!检测出来的结果正和我所说的一般无二。当晚,所有市民在收看电视的时候,都看到了这样的告示:

观众朋友们,经地震局和张专家的证实,明天早上我市将会出现6级地震,请市民做好防护准备,以防不测!

××年××月××日市民们看了告示都有些半信半疑,认为这几天天气都好好的,怎么会突发地震呢?会不会是误报?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准备一下吧!

第二天一早,地下传来轰隆隆的响声,果真是地震。因为大家都做好了准备,所以全市没有一个人受伤。就这样,我的工资有涨了20%。呵呵,其实我还得感谢一下动物呢!

又过了很多天,我应邀去某家大酒店参加朋友的聚会。我因为尿急想要去厕所的途中,听到了一种奇怪的声音。我翻译了一下,发现这是浣熊发出的求救声。浣熊说它被关在603房间,马上就要被宰了当酒菜,快来救它啊!我听了大吃一惊,顾不得撒尿,赶紧拨了110,不一会儿,警察赶到闯进了603房间,果然发现有十多只浣熊被关在笼子里,一位厨师正要宰***一只浣熊呢!警察见状马上抓了酒店经理和有关人员带去审问。当然,我也立了一功,人们也都认识我了。看来,拥有这项本领就是好啊!

与时间交谈作文【六】

得益于老师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静下心来读书的机会,在繁忙的功课之余,拜读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深有感触。在过去的两年大学岁月里,一直忙于参加形形色色的社团活动,结交各个圈子的朋友,去图书馆也只是为各种复习,竟没有静坐下来认认真真品一本书。在这些白驹过隙的时光中,我从来没有仔细思考过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是为了什么而活着?在看到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这本书之后,我对于这方面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代表海德格尔整个哲学思想的经典著作就是这本《存在与时间》,它奠定了整个现代西方哲学的基础和方向。它之所以享誉于世,是因为它在现代西方社会这个被称为“后工业社会”的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意义的追问是海德格尔的巨大贡献。海德格尔所提出的存在的问题之所以在西方引起极大关注,与西方社会数百年的历史和思想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在西方社会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尤其是近代科学哲学革命以来,理性一直是一面高扬的旗帜,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必须接受理性的审判才能谋求自己的合法生存权。

在读海德格尔之前自己所理解的“存在”,就是单纯的存在,例如:“存在即合理”即“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整部《存在与时间》只关心一个问题:存在的意义问题。但是海德格尔用“存在”这个词意指什么呢?如果有什么区别的话,存在意指什么呢?

“存在即合理”在《小逻辑》43页原文译文是:“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存在”是最普遍最抽象的共相,亦即事物的本质。而所谓“合理”是指合乎理性,合乎绝对精神。这种理性不仅仅是主观的理想性,而且是事物的本质,而事物是符合自己的本质的,所以合乎理性的东西一定会成为现实所接纳的东西;当只有合乎理性的东西才能“称”为现实的时候,一切现实的存在的东西就都是合理的,合乎理性成为现实的条件。而现实中存在的现在,因为已经存在,自然而然的获得了理性的支撑,它是合理的。

跳出自己的思维,不是创造性思维,思维由于存在而存在,这让我想起了唯心主义最核心的命题“我思故我在”,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他全部认识论哲学的起点,也是他“普遍怀疑”的终点。他从这一点出发确证了人类知识的合法性。从这个角度出发,存在的前提是思考,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所以世界因为认识而存在,缺乏了认识那么就构不成构成世界的要素,因为自己的想象世界因此存在,意即思考才是世界的本源,这样的思考和海德格尔的命题有很大的相似处。我思故我在,我的思考铸就了我这个人,推广开来就是思考创造了所有的像。这种思想虽然我们经常去批判,但是不无道理,在没有更合适的道理替代这个道理之前这就是最合理的解释。但是这样想下去,我因为不断地思考而存在,我不思考就是走向终极的毁灭。但是这不能解释我的疑惑,因为可能没有真正地悟懂。

“存在”是“最普遍”的概念:“无论一个人于存在者处把握到的是什么,这种把握总已经包含了对存在的某种领悟。”但“存在”的“普遍性”不是种的普遍性。如果存在者在概念上是依照种和属来区分和联系的话,那么“存在”却并不是对存在者的最高领域的界定:存在不是种。存在的“普遍性”超乎一切种的普遍性。

“存在”是自明的概念。在一切认识中、一切陈述中,在对存在者的一切关联举止中,在对本身一切关联举止中,都用得着“存在”。在对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任何行止里面,在对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任何存在里面,都先天的`有一个谜。

我们不知道“存在”说的是什么,然而当我们问道“?存在?是什么?”时,我们已经栖身在对“是”的某种领悟中了,尽管我们还不能从概念上确定这个“是”意味着什么。我们一直还未认出该从哪一境域出发来把握和确定存在的意义,但这种通常而模糊的存在之领悟是一种实际情形。

任何存在论,如果它未首先充分地澄清存在的意义并把澄清存在的意义理解为自己的基本任务,那么,无论它具有多么丰富多么紧凑的范畴体系,归根到底它仍然是盲目的,病背离了它最本几的意图。一切存在论问题的中心提法都根植于正确看出了的和正确解说了的时间现象以及如何根植于这种时间现象。存在有本真状态和非本真状态,这是由于此在根本是由向来我属着一点来规定的。但是,此在的非本真状态并不意味着“较少”存在或“较低”存在。非本真状态反而可以按照此在的最充分的具体化情况而在此在的忙碌、激动、兴致、嗜好中规定此在。

无论对世界之内的存在者是从存在者状态上加以描写也好,还是对这种存在者从存在论上加以阐释也好,这样的做法中随便哪一种都不着“世界”现象的边际。“世界之为世界”是一个存在论的概念,指的是“在世界之中”的一个组建环节的结构。而我们把在世认作此在的生存论规定性。由此看来,世界之为世界本身是一个生存论环节。“世界”在存在论上绝非那种在本质上并不是此在的存在者的规定,而是此在本身的一种性质。

海德格尔说:“求助于自明性确实是一种可疑的方法。”这个结论这以这样解释,自明性是存在的一种属性,在人类尚未了解到存在时就已经将存在作为自己研究的基础,来研究其他事物,这将是一个空中楼阁。因此,在研究人之前,似乎应该先知道存在是什么。

我认为海德格尔在理解存在的意义的时候,从“此在”出发。所谓“此在”一般来说指我们人类现在的存在,而提问这种存在也是我们存在的一部分。我们因为此时在存在,此时在想而证实我们现在存在着,而我现在发问,因为我现在会存在,因而会发问。海德格尔认为应在世界,作出这样存在样态的“存在者”,“在世界之中”之三种环节中考察世界存在。在《存在与时间》中依次讨论了这几个环节,并在各个环节中找出下位的各种构成环节。虽然有些术语不懂,但是存在的构成中,三个环节很有道理,因为环环相扣才能符合人类思考的逻辑性,即使我们知道难以理解,但是因为逻辑所以我们可以理解,因为复杂难以认识所以为我们所追求,人不在追求未知世界么,未知世界不就是为感悟的嘛。未感悟就意味着我们处于昏昏沉沉的境界。

此刻存在的我为什么会觉醒,反思自己,那是因为作为思想支援的“畏”。心在老在担心着什么,畏惧之心时刻有之。造成埋头于日常的此在发生动摇的是“畏”,在世界之中的存在本身就是畏的对象。担心能否在这个世界内存在。我们在不断复苏自己的思维状态中,不断地,不愿意按部就班,对于存在的意义,自身的价值的拷问为什么会动摇,因为我们总在担心一些东西,“操心”既是此在的存在,我们因为畏惧而操心。海德格尔认为正在被展开和发现的此在的存在方式才是真理和真实性的本源现象。此在操心自己的存在,是先于自身存在的存在者,其实就是使自己与现在还没有的东西相关联。甚至自己最后的死的关联。

为了作为一个整体而完结,此在非死不可。但如果死掉,此在原本就不可能亲身经历这种事。此在对于自身来说终究是未完。自己自身的死对于此在来说,决不可能作为现实的东西亲历。人生在世考虑两个极点,生和死。听天由命转变为人定胜天,对于生我们亲历过,但是对于死作为存在状态的终结,是无法体验到的,那要到另外一个境界了,这是我们所说的来生,循环,还是只是人的肉体形式化为物质的存在,精神消散,但是人的精神反而是人的本真的东西,畏死,我们考虑生的意义价值。为了连续生与死我们有了时间,时间就成了一种纽带。虽然读起来很晦涩,但后来又花了很多时间阅读其他人关于此书的见解来加深自己的理解。

《存在与时间》给了我许多关于时间与生命的思索:时间是无限的,而生命是有限的,作为具体的人,要用有限的生命去验证无限时间的存在和延续。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浪费的不是时间而是生命,我们节省的不是时间也是自己的生命,时间是无意义的,而生命就是要在这种无意义中,创造出有意义,赋予这种无意义于意义,打断无限为无数个有限。

与时间交谈作文【七】

《存在与时间》是德国马丁海德格尔的著作,曾被教育局称为“不合格”的一本书,却被不少学者认定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在书里蕴含了太丰富的内容,讨论的问题也庞杂且深刻,有些地方让人根本看不懂,但是某些话却让人印象深刻,若有所思。人想要本真的存在,就必须本真的理解和面对死亡,海德格尔说:“死是存在的最本己的可能性,像这种可能性存在,就为此在开展除它的最本己的能在,而在这种能在中,一切都为的是此在的存在。

”“为生存而生存就是本真的”乍看就觉得是废话,人肯定都是求生的,不会是求死的呀,所以自然是为生存而生存,这样的问题还有讨论的意义吗?但是结合很多人各种生存论,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哲学家要讲出这样的话来。有人觉得生存是为了赚钱,有人说是为了工作或者其他形形色色我们觉得对于生存很重要的事情,或者满带文艺范儿的“为了让生命有意义”。但是生存就是生存本身,与其他一切都无关,我们是为了让自己活着而生存的,为了维持生命而呼吸、饮食,而只有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才有了工作、金钱……所有的一切。下次再给自己找理由的时候,请记得告诉自己,生存就是我们的目标,于是很多我们觉得乏味的东西可能也会有意思起来,很多困难也就不那么可怕了。生死一向是哲学领域很容易提到的话题,于是,探讨了生存本质后,海德格尔又说“死亡不是人实际能的。

”谁知道到底这样的话是不是正确的呢,至少现在的你我都不知道。没有经历过的人自然没有发言权,经历过的人又有什么方法能告诉我们他们的经验?“死亡也不是能被他人代替的。”要是能,那不知道有多少冤魂会因为别人的推责而无辜走在黄泉路上。也许真的是死亡使人个体化,使自己的生存整体地呈现出来。有时候想想还真的是死亡让人去注意某人,文学上更是如此,我们经常都爱说,只有死人才能出名,因为实在有太多的好的作品都在作者死后才受到大众的认可。甚至觉得大家好像忽略了生存的意义,明明人死如灯灭什么都留不下,不管是盛名还是厚利,很怀疑这样的规律是依靠怎样的理据形成的,但是它就在那里。人所畏的情绪向自己展示了自身的生存作为一种有限的存在是终有一死的。

谁也代替不了谁,也无可逃避。不管这辈子怕不怕死,在世上也不过几十年,谁也逃不了,当下的日子好好过便好了。生死由天,我们总是在纠结自己的存在,总是计算着在世间的时间,但是既然不受我们思维活动或者情绪的左右,我们为什么要花这样的时间和精力呢?或者我们真的想要用脑子重新整理出更适合我们的生存法则或者避免死亡的窍门?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