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的天津的哥马志刚在他并不熟悉的网络世界里火了。他拒收一位盲人的车费,表示“我不伟大,我挣钱比你容易”;而下一位乘客又坚持多付费给他,“我也不伟大,挣钱比您也容易点”。马志刚所做的真是一件小事,那位乘客所做的也是小事,但在的哥与乘客的举动中,我们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与善意。
马志刚的女儿顺手写下有关此事的“老爸跑车录”后,该微博立刻成为最近两天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40个小时内,大约被转发六万次。另有据此改编的微博也被转发了近两万次。不少网友认为,此事释放的是“正能量”,自己看到了,有责任传递下去。有人表示,希望在微博上多看到这样的事。
从微博的高转发中不难看出,我们这个社会,多么需要这种朴素的“正能量”,人心之中,多么需要这种温暖的“正能量”。可想而知,在“正能量”的辐射下,人们会越来越信任这个世界,越来越善待这个世界,而世界,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这些年来,我们这个社会上各种丑恶现象层出不穷,令人失望更令人寒心。置身于这样的社会里,每一个善良而正直的人心中都深藏着一种渴望,渴望我们这个社会少点冷漠多点温暖,渴望人与人之间少点戒备多点相助。而今,的哥马志刚与乘客的举动,让我们相信,虽说社会上仍有不少不如意的地方,但也有很多侠肝义胆的热心人,他们身上蕴藏着的“正能量”,正在温暖我们这个社会,改善我们这个社会。
阳光斜射入公交车上的玻璃窗,折射出星星点点的光斑笼罩着那个身影,随着公交车的渐渐远去,身影越来越来淡薄、模糊,静谧的光晕却是那么清晰明亮……
寒冬,滴水成冰。
我站在公交车站牌旁,裹着厚厚的衣服。周围的植被晦暗的绿,似蒙着一层厚厚灰尘,没有阳光。许是因为冬日的缘故,那么了无生气。空气似乎冻结了似的,让人喘不过气来。人群不时中不时传来抱怨的低语声。
“哗——”一辆汽车疾驰而过,伴随着一声“嘭——”丢弃在马路中央的塑料袋飞舞起来,随即缓缓落下,落到离人行横道1米开外处。人群一阵***动,我四处张望一下,没有人去捡起,我犹豫了一下,不忍把手从热热的口袋中拿出,便也随大流的站着没动。几分钟后,“哗——”又是一辆汽车疾驰而过,伴随着相似的一声“嘭——”的一声塑料袋又飞舞起来,被风一吹,与站牌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并又吹回了马路中央处。
没有人去捡起。
几分钟后,“嗒嗒嗒......”清脆悦耳的脚步声在萧索的冬日大街上显得格外刺耳。她扎着松松的`马尾辫,身着浅橄榄绿色的毛呢大衣,很鲜亮的颜色,让人心很明亮。很普通的样貌。她站在马路旁微微颔首,打量了一下路两边,瞅准一个没车的空,迅速的跑到马路中央,毫不犹豫的把手从口袋中拿出,手立刻暴露在寒冷的空气中,她却神色依然丝毫未变,弯腰捡起塑料袋,又轻巧灵动的回到马路旁。动作快捷熟悉,像是重复过许多次一样。她将塑料袋扔进垃圾桶的可回收一栏。这一举动引来了人群的目光,她的神色却依旧。人群又一阵悉悉索索。我的脸也烧红了。
“吱——”伴着刹车声,公交车来了,我匆匆上了车,脑海里始终回想着她的那个身影。
我站在公交车上,望向正在等车的密密匝匝的人群,她站在人群中,很普通的样子,没有一丝不同寻常的色彩,那么平凡,几乎辨别不出她的样子。却——又那么与众不同。
随着公交车的渐渐远去,人群间渐渐成了一个小点,可我眼中却只看见她捡塑料袋的身影......
空气似乎流动了起来,弥漫着一股正能量,呼吸也渐渐地不那么急促了。
阳光真好。
董永公园是我的家乡——孝感的著名景点之一。公园里有瑶池仙境、桑榆亭、知乐亭、董永祠、槐荫树、理丝桥、孝文化长廊……。公园一年四季的风景都很美丽。
春天,梧桐树绽出了嫩芽,柳树抽出了枝条,竹子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小草偷偷地从地下钻了出来,望着这光明的世界。人们在这美好的春天里休闲、散步,有的看书,有的三五成群的在一起谈心,有的在知乐亭一展美妙的歌喉。真是热闹非凡啊!
夏天,公园里的树叶郁郁葱葱。有枝叶覆盖的梧桐,有亭亭玉立的水杉,有青翠碧绿的榆树。还有一棵高大的槐荫树,它枝叶茂密,就像一把撑开着的绿色大伞,可以挡风雨、遮太阳,人们可以愉快的在树下乘凉、聊天……。节假日,小朋友们在这里嬉戏、玩耍。
秋天,树叶渐渐变黄了,而青松却更加苍翠。一阵凉爽的秋风吹过,黄色的树叶随风在空中飞舞,飘飘悠悠地落在地上,地上像铺了一层厚厚的毯子。
冬天,公园里虽然少了一些绿色,但茶梅照样争芳斗艳,景色同样迷人,人们欢声笑语,其乐无穷。
我爱这美丽的董永公园,我爱这美丽的家乡。
大家都知道董永公园吧!我听爸爸说是纪念汉孝子董永而建设的,董永是二十四孝之一,中外闻名。公园里树木繁茂,花草众多。有假山,有湖水,有长长的桥,还有儿童娱乐设施,碰碰车、蹦蹦床、跷跷板、过山车、旋转木马、秋千等。
我最喜欢的是公园里的湖了。
春天,我和爸爸到湖边玩耍。风婆婆吹着柳树姑娘的碧绿又柔软的`发丝。我拿起地上枯***柳枝,在水面上点来点去,就看到一个又一个的晕圈。水里的草绿了,有圆的叶、长的叶。远处有一只鸭子在水面上游来游去,不时地扎个猛子。近处,小鱼在水草间捉迷藏。
夏天,我和爸爸去钓鱼。我们把三个网子撒下去,就看一个老爷爷把他网子拉上来,里面有一只活蹦乱跳的红龙虾,还有几只小的白虾。我们拆下几根柳条,我编成一个圈圈戴在头上。过了几十分钟,我们也收网了,网里有两条小鱼还有好多小虾。
秋天,我们全家在水里划船。老师傅把船稳住,我们一个个坐上去,爸爸和妈妈用脚蹬踏板,像骑自行车那样,我控制方向盘。小船向桥下划去。听着哗哗的拨水声,我们到了桥洞下,我们在桥洞下说话时有回声可好玩了。突然,有两条小船互相碰在一起,他们的欢笑声在湖面荡漾。岸边有许多钓鱼的人,有的坐着,有的站着,有的蹲着,像石像一样一动不动生怕惊动了小鱼。
冬天,湖面结冰了。爸爸带我去滑冰,一开始,我站在岸上至哆嗦,生怕掉下去。爸爸把我拽了下去,我小心翼翼地站在冰面上不敢动,爸爸拿木棍让我抓住,让我蹲下来,他抓住另一头,慢慢向前滑动。滑冰原是这样好玩啊!临走时我还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董永公园里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等你来玩啊!
走进公园,第一眼看见的就是两个美丽的人工湖。人工湖湖水清澈见底,仔细看,还能发现湖底的小鱼呢!湖底的小鱼千姿百态,有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在湖里自由地游来游去,有的在湖底嬉戏玩耍,还有的在睡大觉。哈!这些小鱼真可爱。湖面上屹立着两个花灯,一个是鲤鱼形的,另一个是船形的,等到晚上,花灯一开,人工湖就更加美丽了。
绕过人工湖,就看见了美丽的花草树木。公园四周绿树成阴,草地也是绿茵茵的。绿色的草地中有几个形状不一的花坛,花坛里的花竟相开放。有的花已经全开了,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还是花骨朵儿,有的好像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一阵风吹来,花儿散发出阵阵清香,引的许多人都来观看,花儿还在风中起舞,美极了。
公园里还有一棵棵大榕树,它一排排整齐地排着,好像一个个守卫着文昌公园的士兵。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簌堆在另一簌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大榕树还有许多气根。气根能帮助植物吸收水分,帮助植物生长。气根从树上垂下来,远远看去,气根就像是老爷爷的胡须,随风飘扬。
到了晚上,花灯齐开,有的像骄傲的大公鸡,有的像凶猛的恶龙,还有的像美丽的莲花,这些花灯栩栩如生,真是令人赞不绝口。
啊!文昌公园,你真美丽。
位于文昌市东风路的文昌公园,拥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是下班后的人休息的好地方,也是孩子们嬉戏的最佳场所!
当踏入公园的大门时,映人眼帘的是两个清澈见底的人工湖。这里的湖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湖底的沙石与在悠闲玩要的小鱼,它们有的成群结队一起玩耍,有的孤单的在一旁游来游去。
绕过美丽的人工湖后,你会看到一棵高大挺拔的榕树,当你从远处眺望它时,你会把它看成是一位披着白胡子的老爷爷。大榕树枝干上的红色小灯笼,给文昌公园增添了一份新春的喜庆。在大榕树下面长着几棵绿油油的小草和鲜艳的小花,当一阵微风轻轻地从它们旁拂过,小花会随风摇曳,像是在回应小草的热情。
接下来是那些挂在高处的可爱的花灯了,这些大花灯形状千姿百态,有轮船、有鲤鱼、有正方形、还有花朵形状的,这些花灯的颜色非常艳丽,当月亮冉冉升起的时候,这些花灯会陆续开放,给晚上的公园增添了色彩。
最后将游览的是文昌公园最具特色的一个凉亭,这个凉亭是古时候两个兄弟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李夫人而建的。每当人们下班后,这个凉亭便成了人的休息的好地方。小孩子们也喜欢到这里来玩要,许多老人也喜欢到这里来下下棋,唱唱戏、拉一拉二胡。
这就是文昌公园,它是我们文昌人的骄傲。这座文昌公园是古时候人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与心血凝结成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文昌公园,用我们的双手一起把文昌公园打造得更美丽、更漂亮,让许多人都为它的美丽而赞叹吧!
今年暑假的8月2日,我们全家参观了孝感的董永公园。
这一天早上,我们早早地起了床,坐上公共汽车,开始了去董永公园的旅程。
一路上,我们看到了金黄的稻田,五彩缤纷的野花。一路上风景如画。
大约半个小时后,我们到了董永公园。刚到大门口,就看到许多游客,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身体硬朗的老人,活泼可爱的小朋友。
进了董永公园,就看到郁郁苍苍的树木,五颜六色的花儿,有红的、黄的、白的、紫的……正前面一座假山耸立在眼前,碧绿的湖水在阳光下变成深蓝色。
往后走,就来到有名的“饭山”。听说饭山的形成还有一段传说。相传董永的儿子董天宝经常受到十三个土丘的欺负,有一天,董天宝正在吃饭,十三个土丘又来欺负他,董天宝气愤地把碗砸向他们,顿时狂风大作,飞砂走石,顷刻间一座米粒形状的山压住了十三个土丘,后来人们称它为“饭山”。
之后我们来到游乐场,玩了惊险刺激的过山车,经典的射击游戏,锻炼勇气的爬高,吓人的走钢丝……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不知不觉就要返回了。虽然我们的旅程结束了,但是我不能忘怀一路上的开心与欢笑,更不能忘怀董永公园那迷人的风景。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