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雨。两天了,似乎这场连绵不断的秋雨,要驱散最后一点夏季的温存。从窗外偷偷溜进来的一缕寒风,将我从睡梦中惊醒。
北京的秋天就是这样,昨天或许还是艳阳高照,而明天就凭借着一阵秋风,一场细雨的袭来,向人们展示秋季的风采。喧闹的城市,在秋的洗礼中,蒙上了一缕神秘的面纱。如今的北京城,可能只有在这样的风雨之中,才能洗刷掉那些现在的气息,让人感到一丝丝京城的味道。现代化的日益发展,带来了繁华的都市,却让人失去了品味自然的机会。前几年的沙尘暴想起来就让人有些后怕。但如今的北京却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郁郁葱葱,百花争艳。真的,明天一定会让人感觉更好吧。
雨还在下,突然间我心血来潮,有种想看看老北京的冲动。我打开电脑,当从网上看到一张张图片时,我略有些失望。这与我想象中的老北京有着巨大的差异,或许我们这些九零后孩子的记忆中就没有老北京的一点儿印象吧。当我出生的时候,这座城市就已被打上了现代化的标签,那些残留的最后一点点沧桑,也在慢慢地消逝着。或许过不久的一天,这一切都会变成展览馆里的图片。而在一旁的父母会告诉孩子,看,这是从前的北京,多么可笑而又悲哀的故事啊。人都是这样,往往不知道珍惜当前的美好。这种亡羊补牢的举动,杯水车薪的行为,是永远也找不回去的,这些都只能成为记忆中的模糊片段。
夜深了,雨还在继续,寒意也从未消去,我不禁裹了裹身上的被子。在这座城市里,不知有多少人被秋的前进声吵醒,又有几个发出悲凉的叹息声……
余秋雨只能算个文化客,不能算是文化的代表和旗帜!因为,我们在余秋雨那里得不到精神支柱和文化的食量!
余秋雨是个学者?请问什么学者?学者应该以什么为主要标志?当然是博学多才,有思想著作的人。可是,我们看到的不过是一些书而已!
余秋雨近几年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跑场的角色。
文化是个大内涵,学者一定是在某领域有一定建树的人,可以做丰碑和榜样的人。文化学者一定要学识成就等身,才名副其实。
思想是文化的灵魂!
哲学是文化的筋骨!
学者应该是旗帜和标杆!
我们在余秋雨那里看不见这些东西。我们看见的是一个正值的人被当作木偶,被摆弄来去,我们看到的是文化样子和摆设,看到的是到处奔波赶场的一个文化人的忙碌。
余秋雨应该说是个标准的文化人,但是不是什么大学者。如果把余秋雨当作当代的文化领袖,那不仅是余秋雨的悲哀,更是民族文化的悲哀。
余秋雨参加一些评委活动本身是浪费时间和生命。他应该专心写自己的著作,让自己的.著作去说话。
文化人大多都虚伪,不知道余秋雨是不是这样,否则怎么成“评委”?
大道无边!道中有道。道非道。无道才是真道!平和才是一个文化人的正道!
吹捧余秋雨是抹***余秋雨,是对余秋雨的利用。
文化就是需要一种哲学精神做信仰的支柱。我们看不见余秋雨的文化哲学理念,也看不见他的主旨精神是什么。
笔者不否认余秋雨是个文化人,一个文化名人的身份。只是感觉可惜和惋惜,他不应该是一些商业行为的代言人和所谓的“评委”,那完全是糟蹋余秋雨。
当一切还沉浸于夏日的余韵中时,秋雨在夏日最后一轮残阳下,洗刷了夏日。踏上了这片贫瘠而又美丽的土地。
这时,炎热退散,乌云开始慢慢聚集起来,一股凉风夹杂着雨滴,迎面而来,使人不禁打了一个寒颤,一棵棵花草在它的洗礼下,都抱起了头,仿佛受了惊吓一样。远处的一排排大雁也被迫远去,飘向温暖的南方。
乌云密布了,一场久违的大雨姗姗而来。风更大了,雨更密了,丝丝缕缕的“牛毛”变成了水柱,倾泻而下。一切事物都处于这朦胧的世界中,接受着雨的冲刷。
雨不停地下着,尽情地敲打着,敲打着屋子,敲打着树木,敲打着河水,其中还伴随着几声鸟鸣,几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这是一首歌,一首无名的歌。
风还在吹着,雨仍在下着,一切仍沉浸于这秋雨中,沉浸于这短暂的悠闲中。渐渐的,风小些了,雨也不再那么猛烈,乌云也开始消散了。
天气有了好转,太阳也露出了那久违的脸,窥视这世界。慢慢地,雨停了,只有微风不时吹来,带给人凉爽。
终于,一切都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万物又开始了各自的生活。树叶上凝聚的水滴开始落下,屋檐上、水管里会聚的水都开始落下,远处的大雁南飞时也传来一两声鸣叫,仿佛在为之喝彩。
田野里到处都弥漫着果香、麦香,使人忍不住多嗅两下。人们陶醉了,沉浸这世外桃源中。那一棵棵果树,一排排玉米,在秋风吹拂下展示宝贝,仿佛在为秋天喝彩。这情景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也露出了难得地笑脸。
傍晚,天空又开始飘起雨滴,气候转凉了,人们都回到了各自的家中,动物们也都停止了劳作,开始栖息,一切又陷入了沉寂,可风仍在刮,雨仍在下......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