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中,有粉红色的桃花,米白色的杏花,高贵的玫瑰花,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小巧玲珑的迎春花。
黄嫩色的迎春花特别有趣。枝条交叉着,像小姑娘的辫子摇来晃去。花朵有六个花瓣,黄色的花蕊,特别美丽,每一个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都像一个晶莹剔透的小铃铛,又像一个小巧可爱的小喇叭。这时,只见几只小蜜蜂在花丛中“嗡嗡嗡”的飞来飞去,仿佛在跳着欢快的舞蹈,也好像是在凑热闹呢。迎春花全开了的时候很漂亮,一串串,一簇簇,有的弯着腰,好像在向你招手。有的低着头,好像在找什么东西,还有的躺在地上,好像在玩游戏。
迎春花真美,我爱迎春花!
它,与梅花、水仙、山茶花都是好朋友,它们并称“雪中四友”。它,是中国名贵花卉里的一份子,它是春的使者,是春的化身,是春的足迹。它,就是迎春花。
地上的雪还未完全融化,迎面吹来的风还是那样的寒。可地上已经冒出了几个如枸杞一般大小的东西,走近一瞧,这才发现是几个小小的花苞。我心奇,这么冷得天竟然有花开!难道是腊梅?不会的,腊梅早就开放了。我好奇,定神细视,这花没有长叶,只有几根枝,花苞的尖端透出一点鹅黄色,再下面一点就是红色,那红色上面浅,下面深,由浅至深,每个花苞都是如此。真是很神奇!难道是上帝把它精雕细琢?不过,转念一想,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这花开得太不是时候了,这么冷的天!哎,真是可惜了这精雕细琢!
几天过去了,地上的雪也差不多都融化了。我独自站在院子里眺望远方,忽然,有一抹黄色映入了我的眼帘——迎春花。这不是几天前在雪地里的红色小东西吗?它竟然是迎春花?淡淡的鹅黄色,六片花瓣,每一片花瓣都是上尖下宽,花身是桶状,上宽下窄,还略微带一点儿红色,小巧玲珑,若人喜爱。花瓣如丝绸一般的柔软而光滑,让人忍不住想去抚摸一番。仔细看那花蕊,黄中略带一丝橘色,比花瓣的颜色要深一些,花蕊如细针一般有七八根,中间的花心比花蕊要粗,真可称得上是巧夺天工。枝上也不是光秃秃的了,已经长出了嫩绿的小叶子。我抬头,这才发现,已经不是几朵迎春花,现在早已是三四十朵了,有的含羞待放,有的只开放了一点,有的已经是怒放了。一阵风吹来,迎春花随风摇摆,一阵阵淡淡的清香进入我的鼻腔。周围光秃秃的,就只有迎春花,它给院子点上了生机。
多么令人赞赏的花呀!“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原本是来赞美梅花的,但我觉得迎春花才适合这样的赞美,它耐阴,耐寒,它是第一个从雪地里钻出来的'花!它既没有百合花那么高贵,也没有牡丹花那么艳丽,但它有的就是朴实无华!它从来都只是不起眼,只是默默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给公园、广场、校园装点一丝生机。待到百花珍奇斗艳之时,它却悄然无声的消失了……
我爱迎春花,爱它那朴实无华的外貌,爱它那淡泊名利的品质,更爱它那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乍暖还寒时分,在小河边,在石缝中,迎春花争奇斗艳的开放了。远远望去,迎春花一片接一片,为春天增添了不少生机,四五片嫩黄色的花瓣,远看像一片片摇钱树,近看却似一群小朋友灿烂的笑脸。它们似乎在给人们报春:“春天来啦!春天来啦!”因此,人们又称它为“报春花”。
一场春雨过后,迎春花开的更漂亮了,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好像春天报春的小喇叭;有的花瓣全展开了,似乎几个小朋友围在一起保护它们的花蕊公主;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好像刚刚出生的婴儿,好奇地东张四望,又如春姑娘的纺锤。迎春花的花瓣非常娇嫩,点缀着淡淡地金黄。一条条碧绿的枝条,如春姑娘绿色的长发,又如绿里透黄的瀑布,流向远方,变化成了一片接一片的黄色瀑布。这片美景让我想起了白居易写的一首诗《玩迎春花赠杨郎中》: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凭君语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
迎春花还很顽强,今年如果谢了,明年还能露出新芽。
这就是迎春花,我爱它那嫩黄的花朵,阵阵扑面而来的清香。
下午,放学回到家,妈妈去放车了,我便在旁边的迎春花街上散步。
突然,我发现一小片迎春花在开放,便停下脚步,去闻那花香。一阵春风吹来,在花丛中的一枝枝迎春花随风飘荡,香气飘满小区。黄色的迎春花星星点点,美极了!还有好多没开放的花骨朵呢,太美了!我刚要凑上去闻一闻花香,突然妈妈在后面说:“喜欢迎春花吗?”我说:“当然。”妈妈望着远方说:“那好,我们一起去迎春花小路!”
我高兴地说:“太棒了,我们快走!”迎春花小路在我去爷爷家的必经之路上,两边都种满了迎春花,所以我们把它叫作“迎春花小路”。到了迎春花小路,我开心地说:“在这里可以闻到更浓的香气了。”
妈妈说:“你看哪!”我放眼望去呀!太美了!在我的对面,开着一大片迎春花,一束束,一丛丛,每一枝花都散发着迷人的韵味。我不禁说道:“美死了!”我走在迎春花小路上,边闻边看,仿佛自己已经脱胎换骨了。花瓣伸展在空中,像黄色的云朵,落在地下,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黄色的地毯。我和妈妈像穿行在仙境中,变成了快乐的迎春花精灵。
迎春花真是太迷人了!我们沉浸在这美丽的迎春花世界中,久久不愿离去。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