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1+1一定等于2吗?不一定。
“铃铃铃”轻快的下课铃响了,无聊的数学课终于响了。我伸了个大大的懒腰,又打了大大的个哈欠,随后又瘫软在课桌上。可谁知一支突如其来的手捏住我的脸,我立马清醒过来,抬头一看,原来是我的好朋友雅沁啊!“好无聊啊!这些数学题我都会了怎么还教啊!”我望着天花板抱怨道。雅沁见我那么无聊给我出了道题:“我问你,1+1=?”“当然等于2啊!不然等于3啊!”
“那如果换成1位父亲+1位妇女=?”雅沁故弄玄虚地说。我犹豫了一会儿说:“等于3个人,因为妇女的肚子里还有个婴儿。”“嗯,还有妇女的肚子里的孩子怀的是几胎也不清楚。”她满意的点了点头。
“除此之外,怎样才能算出1+1=1呢?”她又问。我想了一会儿,说:“例如:东边来了一群羊,西边来了一群羊加在一起不就等于1吗?”“还有1纸笔+1张纸=一份作业,1生的勤奋+1生的努力=1位成功人士,1贯的诚实+1贯的清廉=一个正直的`人,一场考试+一个分数=1棵紧绷的心……”
“那我现在出一道脑筋急转弯,1+1等于多少”她说道。“等于11!哈哈,这难不倒我!”我回答道。
“嗯!反应挺快的嘛!我再考你一题:一把小刀+一个苹果等于多少?”雅沁说。我有点犹豫不决,她见我还是想不出来便提醒了我一下:“他们的……”“它们的单位不同,所以是算不出来的。”她点了点头,说:“所以啊!一般说来,可以相加的东西必须是单位和类型以及量相同。比如,1本书+1本书=2本书。”“原来加法在生活中有那么多的算式啊!”我不由得大吃一惊。
这时上课铃响了,我们也分别回到了座位。上课时我还在回味着下课十分钟的精彩对话……
这让我想起一位古代诗人张子厚曾说:“学者观书,每见每知新意心意则学进矣。”并非看了便懂,如果不付出自己的思考,哪怕是背得滚瓜烂熟也学不到知识。加菲芬也曾说过求学的三个条件之一便是研究。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过于片面且不全,我们应该做到学一而得三。善于思考,刻苦钻研,这一点并不可少。不自满,乐于学,善于问,勤于思。做到这些才能称学习。
正如新中小学生守则中有一句“好学多问肯钻研”
外星人被地球人请进屋里,外星人疑惑地问:“先生,为什么地球会变成这样呢?空气浑浊地已把一切变得模模糊糊,没有一棵树木,河水已断流了,工厂到处都是,这是为什么呢?”地球人用微弱的声音说:“这全是我们人类所造成的,是我们乱砍伐树木,现在他们,他们全都饿死了。”说完地球人便哭了起来。外星人拍拍地球人的肩膀说:“既然你知道错了,我们帮你回复环境。”地球人感激地点点头。
外星人先运来大批树木,在各省种上大量树木,很快,地球上的.空气清新了;外星人再把各种动物运了一部分来地球;河也恢复了往日的水流。地球有变回了以前的美丽。
外星人要走了,地球人送外星人时说:“谢谢你们帮地球恢复环境。我们以后一定会报答你们的。”外星人笑了笑说:“报答?你们好好保护地球的环境,就是对我的最好报答了!”
在现实社会里,人们都在学习知识,为的是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但是,现在社会上却出现了假文盲。
有一幅漫画是这样的:一个很冷的冬日里,四个男子霸占了车站上母子上车处的通道。第一个男子身穿大衣,脚穿着皮鞋,双手放在口袋里。眼睛微微眯着,似乎不想让人看到他不安的眼神。第二个男人头上戴着一顶棉帽,穿着一双白色的鞋子,看起来文质彬彬。第三个男人身穿羽绒服,眼睛紧闭着。第四个人戴着口罩,眼神有点紧张。一旁有一位衣着单薄的女人抱着孩子,无奈地看着他们,眼神是那么孤独无助。可那四个男子却无动于衷。
看了这幅漫画,我的心中有许多感慨:他们难道不识字吗?他们难道没有一点不安吗?他们难道是冷血的吗?不是的'啊。他们都是看起来很有文化的人。他们的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腹有墨水。其实他们的内心是无比的丑陋,为了一己私利,丢弃了道德,他们就像禽兽,多么无知,多么自私。
生活中类似这样“假文盲”的现象比比皆是:在拥挤的公交上,有些人无视车厢内“老弱病残专用座”几个字,霸占着好心人留着的爱心专座,让腿脚不便的老人无奈地站着;在公园里,有些人无视草坪上警示牌的字“请不要踩进草坪”,踩着草坪拍照,让青青的小草身上留下一个个黄色的脚印;在书店里,有些人不顾墙上“请勿大声喧哗”的大字,大声喊叫,让正在看书的人皱起了眉头……
那次,我和妈妈乘公交车回老家,公交车上座无虚席,人们有的低头看手机,有的在睡觉,有的在打电话,我们只能站着。我们身后有一位老爷爷颤颤巍巍地,车子一路颠簸,老人站不稳,可是公交车上的爱心专座被一些看起来很有文化的年轻人占着,老人无助地问:“哪位年轻人可以给我让个座?”车上没有一个回答,也没有一个人给老爷爷让座。老爷爷没有办法只好站着,但是又不能站稳,差一点就要摔倒了。妈妈把自己站的有栏杆的位置让给老爷爷,说:“您站在这里吧,这里会站得稳些。”她自己站到过道里,老爷爷感激地看着妈妈。
如果社会上可以少一些自私自利,只顾自己利益的假文盲,多一些乐于助人的好心人,那么会使世界上多一些美好。
溺爱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的花朵,家庭的希望,所以会受到国家、社会、家庭的充分关注。但具体说来,一个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他的未来。所以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我们中国的一些孩子受家庭的传统试教育而显得畸形发展。孩子是爹娘的一块心头肉,可以说孩子从他(她)降临到世上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深深的系在爹娘的心里。家长对孩子的疼爱能够发展到溺爱的程度。比如说,孩子走路跌倒了,家长肯定要急忙跑过去把(他)(她)扶起来,还要用甜蜜的语言抚慰一下孩子跌倒的心灵。于是乎,传统的家庭溺爱式教育开始付诸实行。孩子吃饭,爹娘给他(她)把饭送到嘴里,孩子睡觉,爹娘给他(她)被子铺下,尽管这些孩子已八九岁有余。如此,这些孩子对父母的依赖程度伴随了多半生或者一生。而我们看看美国一些家庭教育孩子的模式,往往是不同于我们中国的。美国的孩子跌倒了,父母绝对不上前扶他(她)。从这点根本上反映了我们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家长对孩子的疼爱本来是人之常情的事,然而这种疼爱如果一旦转变成溺爱,就变了质了。我们常说:“溺爱就等于抹***了一个孩子,适度的疼爱才是有分寸的家长”。常有适度的疼爱,合理的引导而成就一个孩子。但我们中国的有些家长常常是孰视无睹。这不但害了孩子,而且害了父母。我们说一个人的成长主要受三方面的影响:A、家庭B、学校C、社会,而A选项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个人来到世上首先见到的就是父母。
难怪我们从小首先开始学的称呼就是“妈”或者“爸”,其次才是“叔”“伯”“舅”等等,至于以后的老师朋友之类更是很远。所以,家长的一言一行深深的刻在孩子的心里。如果家长代替了孩子所力所能及的事情,那么客观上家长已经抹***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更谈不上自我创新与实践能力。诚如我曾经听过一个故事:说中国科学院有位博士生,他的成绩非常优秀,但因他不会如何吃饭而被该院开除。看官可能有点不信,但这是真实事例。人天生是有惰性的。如果人有其他非人而不同于人的`东西代替他所做的一切,人绝对不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我们想用机器人代替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就可以足够的享受人间安逸的乐趣。可惜这种幻想是暂时不能实现的。所以,我们每个人天生是存在惰性的。只不过这种惰性在某些人身上显的突出,而在另一些人身上则略显甚微。所以,如果一个人从小习惯了父母的溺爱,那么他(她)绝对不会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就中国目前情况而言,这种情况农村中出现的比例要略高于城市一些。城市毕竟聚集了大多有知识有文化、有素质的中、高产阶级。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还不是过于溺爱。可农村就大不相同。有的家长好不容易生了个能够“传宗接代”的男丁。这下可好了,溺爱到形影不离的地步。连名字都叫的异常可爱:南方叫“阿猫”“阿狗”,北方叫“猫猫”“驴驴”“狗狗”“牛牛”甚至“猪猪”之类,以表溺爱。但我们不排除城市中一些家长出现的溺爱现象。总之,不论城市还是农村,溺爱是普遍存在。
因为溺爱,所以出现了许多无能的书呆子,无能的健康青少年,更有甚者,“成了监狱里的囚犯”。因此,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确实存在着极大的弊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爹娘的心头肉充满希望!为了祖国的花朵充满美好的未来!请家长们吝啬一点你的“溺爱吧!”吝啬”你们的一份关爱,就等于挽救了自己的孩子!如果你们不想听“救救孩子!”的呼声,就做一名践行者吧!
童年时因为人缘比较好,所以经常有小朋友找我玩耍,聊天,当然也有问我问题的人。“你知道院士是什么吗?爸爸妈妈说长大之后让我去当院士。”一位小伙伴曾经这样问我。“你想想看啊,‘院士’中的`‘院’就是指门或者房间之类的,而‘士’不就是保卫国家的战士吗?所以院士就等于是门卫。”我说得振振有词,全然不顾旁边沮丧的朋友。“啊~原来爸爸妈妈就只想让我当个门卫啊!”我“安慰”朋友:“没关系的,因为到最后你的工作还是要你自己选择的呀。”小伙伴听了这话,原本沮丧的神情消失了,高高兴兴地回了家。
随后我也回到了家里,但我的思维扔停留在刚刚发生的这件事上,总觉得这事有些不对劲。“不可能有父母想让自己的孩子当门卫这种工作吧?不对,可能是想让孩子用这方式报效祖国?”我小声嘀咕着,“不对呀,我还是去问问妈妈吧。”随后我就屁颠屁颠地跑去问妈妈了:“妈妈,院士是什么啊?”“我也说不清楚,不过要是你当了院士妈妈可就光荣了。”妈妈笑着对我说。
啥?难道院士不是门卫的意思?我的心中出现了个大大的问号。“妈妈,能在网上查一下院士是什么意思吗?”妈妈欣然同意,随后就熟练地在电脑上搜索了起来。“院士:科学院内部高级研究人员的称号。”看了简短的介绍,我心中的谜团终于解开了。
第二天我就对那个小伙伴说了院士的真正意思。小伙伴恍然大悟:“原来爸爸妈妈是想让我长大之后做这么厉害的人啊!”我挠挠头,不好意思地对她笑了笑。
这件在我7岁发生的事虽然说是件囧事,但同时也告诉我:自己不确定的事最好不要随便告诉别人,因为这样会闹乌龙误人子弟,严重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