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孔子作文议论文(我心中的孔子议论文高中)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议论文(我心中的孔子议论文高中)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3-03-27 16:32:06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议论文(我心中的孔子议论文高中)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议论文【一】

我认为追“星”之风不可长。如果每个人都追星,每个人都不学习,那会是社会很乱,每个人都没有责任心,没有素养,没有道德。

兰州有一位女孩叫杨丽娟,苦苦追刘德华十三年。十三年内,她每天在家内听他的歌,看他的专辑,与外界断绝联系。他为了见刘德华一面,三次去香港,五次去北京。但最终未能见到刘德华。十三年下来,他花光了自己的积蓄,花光了父母的积蓄,甚至连自己的'房子都卖掉了。她的父亲为圆女儿的梦,甚至要卖掉自己的肾。最后,欺负因不满刘德华与女儿会面时间短而跳河自***。追“星”,不仅毁了她自己,也毁了她的家庭。

还有一名少女,她为引起明星的注意,在广场上割腕自***。手腕上的血四处喷溅,许多围观者慨叹不已。

在某家庭里,一名女子上吊自上。她选择轻生的原因很简单:她妈妈不给她买她心目中“星”的CD专辑。

这些实例都表明,追“星”并不是一件好事,生命,应该是宝贵的,但追“星”使人选择轻生,由此看来,追“星”之风不可长。

追“星”不仅使人着迷,并且可以使人不能辨别事情的好坏,是与非,对与错。追“星”使人无视自己的生命甚至他人的生命,我们不要“效仿”他们。我们应该坚持杜绝这种行为,以保证我们的健康。追“星”并不能使我们进步,反而会使我们退步,所以追星之风不可长。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议论文【二】

推人道,复周礼,功比三皇五帝;

创儒手,育桃李,才领万世风***。

“复八百载先周礼之乐,创五千年华夏之瑰章。”孔子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文化,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之中,虽经无数风雨洗礼,但仍熠熠生光。

在一个礼乐崩坏,征伐不止的时代,孔子放弃了隐退归林的消极做法,以一颗赤诚的社会责任心,带领着他的弟子们,积极用事,推行改革。“明知不可为,却偏要为之”用来形容他或许再恰当不过。

他走在世人的最前列,倡导只有“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方会使百姓“有耻且格”;他奉行以信取天下,认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他憎恶僭越之行径,痛恨“八侑舞于庭”的大不敬做法;他向往灿烂的周文化,坚信“文王既没,文在兹矣”;他远离小人,主张“道不同,不相为谋”;他悔恨“没世而名不称”,感伤“凤鸟不至,河不出图”。

“揽五美于一身,屏四恶于万里”,圣人以其高尚的精神品质,为万世之楷模。“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是他坚持真理、永不放弃的品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他严于律己、非理不为的品质;“正名、顺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他正己修身,模范带头的品质;推“三年之丧”,行“孝悌”之名,是他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告的品质;“以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是他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品质……“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样让人遵循”。孔子以一种孜孜不倦的精神,问心无愧的顽强,一路走来,并将继续走下去,永远不停歇。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议论文【三】

题记: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从小就知道孔子,是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论语》更是必知的常识,必背的经典。

随着渐渐长大,对孔子的了解也越来越加深。他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我心中的孔子被加予了一个有一个荣誉的桂冠,孔子似乎离我越来越远了。

直到我真正定下心来去读《论语》,去关注孔子所言,去理解孔子所言之意。

从“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中,我读懂了孔子的安贫乐道。

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中我读懂了孔子的做人准则。

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我读懂了孔子的谦逊、好学,也是他学术上大成的原因。

孔子的形象在我脑海中越来越鲜明。那一位大学者似乎正抚着他长长的胡子,带着他传世的经典之作,吟着他常说的那几句话从远处缓缓走近。

在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论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887块活字印刷字盘变换出3种不同字体的“和”字,表达了“和而不同”、“和为贵”的中华人文理念。自此这位文化圣人的思想有一次震惊世界,风靡全球。孔子的形象也将在每个人脑海中鲜明。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我想孔子这一道中国文化、世界文化的独特风景线永远不会老去,不会消逝。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