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读的诗和文都是央视精心挑选的,名人名作居多,听到好的文章就有找来一读的.冲动,读书可以养身修性并提高鉴别是非能力。央视这档节目引导了观众多读书读好书。
《朗读者》集娱乐和学习为一体,是宣传正能量的好节目,希望她越办越好,我会持续关注,也希望更多的朋友都来看一看,我们一起吸取知识的营养。
这个节日的目在于提醒人们注意到左撇子在以右手为主的世界中,遭遇的'种种不便,希望能促进在教育、日常生活、工具的设计上重视惯用左手者的权益,并发起对左撇子的相关研究。[2]
左撇子现象让人类得到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人类应如何开发右脑功能。
2007年8月13日,这在中国国内,是一个没有什么特殊意义的日子。但在西方国家,成千上万的左撇子们却会像庆祝新年一样地庆祝这一天的到来。因为三十年前的这一天,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左撇子日”诞生。
三十年来,欧美各国的左撇子每年都会在8月13日这一天上街游行,反对歧视左撇子,向全世界大声宣布:“习惯用左手和习惯用右手没什么区别。”对左撇子的歧视由来已久。英语里,“左手”一词有“笨拙”、“欠老练”的意思。所以,人们就对天生惯用左手者(俗称“左撇子”有着很深的偏见,中世纪的欧洲还一度认为左撇子是“残疾人”。但事实上,左撇子并不是一种疾病。充其量只不过他们的生理构造与大多数人有着不同,谈不上什么残疾。
类似于左撇子的还有色盲、色弱、平足、嗅觉迟钝等。他们不是病人,更不是残疾人,只不过出于各种原因,他们的生理构造与常人相比有着与生俱来的不同。我们把他们统称为“非残疾的特殊生理人群”。
卢梭说:“社会即是包容”。但长期以来,这些非残疾的特殊生理人群却没有得到我们“大多数人”的包容,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相反,他们还受到一些白眼、一些歧视。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色盲俱乐部”、“左撇子日”在国外成立。国际社会对这些特殊生理人群的关注开始升温。
“国际左撇子日”只是众多国际节日其中的一个,而这些节日的设立往往带着苦涩,甚至是苦难。一些受尽不公正待遇的人们为争取自己的权益而组织起来,作为某种非战争的斗争,有时会演变成可怕的战争。这些国际纪念日,是人类对利益认识的不断升华,对利益分配关系的不断调整。比如“五一国际劳动节”,这是无产阶级奋斗的结果,而发展到今天成为调整劳资关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从文字中获得过快乐。与其说朗读者在传播文字,不如说也在传递文字背后的人生”。董卿的话道出了本次寻找的意义,声音传播情感,情感滋养人生,“我就是想好好读书”,董卿寻找的是朗读者,更是关于文字、关于阅读最原始的热爱,最原始的快乐。
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对于创新节目的要求,首先是从社会价值出发。但是目前电视市场中沉得下心的文化节目却是稀缺资源。大型文化类节目《朗读者》的出现,正是在喧闹娱乐中的一股清流,是一种社会责任的担当。
央视资产管理中心主任任学安说:“《朗读者》的出现绝对不是孤立的,中国的电视节目太需要一档有文化价值的节目来滋润我们的心田。《朗读者》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来朗诵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朗读者》是董卿从主持人到制作人的转型之作,她坦言这档节目对她来说是一次难度极大的挑战,朗读的文章必然是温暖的,有态度的,具有撞击灵魂的力量;嘉宾的标准更不是一般综艺节目和娱乐节目的要求,“朗读者”要有丰富的阅历、动人的人生故事和真诚的情绪感染力。
在已经结束的前几期《朗读者》录制中,很多参与嘉宾的动情朗读让全场震撼,斯琴高娃朗读《写给母亲》,更是让董卿当场泪奔。“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董卿希望《朗读者》能够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推动人心相互靠近。
朗读者名人居多,来自不同岗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文章,读给自己最爱的人听。其中濮承熙读了老舍的一段文字送给曾经帮他做手术的荣医生,荣医生是他生命中的恩人。朗读者自己的故事加上老舍的故事,构成一部心灵上的交响曲,让听者无不为之动情。这样的`形式让读书变得生动有趣。
朗读的内容知识面广,有小说、诗歌、书信、译文,同时还面向不同人群,能引起更多人共鸣。如:有成功者读给恩人听的;有父母读给儿女听的;有情人读给情人听的;有援外医生读给有志青年听的;还有高龄老教授听学生读他的翻译作品。听者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收获感动,收获快乐,收获人生的启迪。
1975年的8月13日,美国的一群左撇子建立了名叫左撇子国际的组织,设想把全世界的左撇子联合起来,共同争取左撇子的权益。1976年,该组织举行庆祝活动,并将8月13日确定为国际左撇子日。现在,全世界已有几十个国家的左撇子组织庆祝这一节日。
节日由来:
1975年8月13日,美国堪萨斯州托佩卡市的一群左撇子建立了名叫左撇子国际的组织,他们设想把全世界的左撇子联合起来,共同争取左撇子的权益。1976年,该组织举行庆祝活动。并将这一天确定为国际左撇子日,希望有朝一日全世界的左撇子一起庆祝自己的节日。1976年的8月13日就成为第一个国际左撇子日。
国际左撇子日逐步得到世界各国左撇子组织的承认,纷纷开展庆祝活动。
国庆假期里,发生了一件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事。
10月3日那天,我跟着爸爸妈妈到洪恩岩去玩。一进山门,人很多,车更多,都没地方停车了。于是呢,爸爸让我们先进去,他去停车。我跟妈妈、弟弟走进大门,便看到四大天王分列左右,甚是威严。再走进去,就来到大雄宝殿,拜了拜佛,就出了寺庙。
我们来到观音潭旁,有一位老奶奶,在捡空瓶子,那装空瓶的袋子已经装有一半多了。于是,我把我水中的水喝完,递给了老奶奶,然后,坐在旁边的椅子上休息。
坐了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叔叔,见手里的瓶子空了,就随手一扔,而垃圾筒就在他身边。我看捡空瓶的老奶奶还在一旁,就赶紧跑过去,把空瓶捡了起来递给奶奶。
休息完了,我们继续往上走,爸爸也停好车赶上来了。我们走到了学士洞,上楼梯的时候,一群人围着那些名人的学士石像拍照,一些家长甚至把小孩抱到石像上去,一点也不尊敬那些学士。
继续往上走去,我看到了满地的垃圾,水瓶啊,塑料袋啊,面包的袋子啊,惨不忍睹。
这时,一个小朋友在哭,嘴里喊着妈妈,怕是走丢了吧。小朋友哭得很伤心,但周围的人只是冷漠地看了几眼,便不理他了。我把小朋友拉到了保安室,让保安照顾好,然后才离开。
终于,我提议,还是回家吧!
我一边走一边沉思着,旅游圣地,之所以被称做圣地,当然是因为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但如果,环境保护差,游客素质低,还会是圣地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