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刚刚下课,我便疾奔向学校充卡处。原来跟我一样需要充卡的人还真不少,熙熙攘攘的。看见密密麻麻的人头,我禁不住有些焦急,但还是沉下气来站到队伍的最后头。说是队伍,其实根本就不算,说来倒更像一个大大的肉团;看见大家都互相推挤着,为了不使自己被撞伤挤坏,我宁愿站在最后头。
等了很久,迟迟轮不到我被服务。往往一个人挤到了窗口,认识他的人就把卡递了过来,于是这位同学便一连充五六张,充完后便会满脸骄傲的挤出去。无奈,这就是能耐?!排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捱到了窗口,刚想把卡递进去,一个看起来文静瘦弱的女生猛的给了我一下,瞬间,一个趔趄让我滑出原坐标,手立刻被锋利的护栏划了个口子。步子还没有站定,一位仁兄又发话了:“不排队,别在这里站着!”没心情跟他理论,独自捂着滴血的手走出人群,于是,饿了一顿。
其实,本来很简单的事,只要排好队,一个人只须几分钟便轻松搞定,可是同学们为何偏要这样去比拼力气,难道觉得这样更有意思?
计划经济时代物质贫瘠给心灵上造成的恐慌不安,和由这惶恐而致的“不素质”,在物质大为丰富了的今天,本应随着丰裕悄悄淡去,但是,却是如影随形的跟进,而且没有削弱之势。君不见,大学售菜窗口即使只有两个人,也会发生一点小拥挤;公交车来了,即使人不多,大家仍然一如既往的争先恐后;还有自助餐厅里,随处可见的人走饭菜盈桌现象。
这些疾病,除了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不小心本能的传染给我们之外,难道没有我们自己的责任吗?
“为中华之崛起读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下之忧而忧”难道永远只能写进我们的作文本里,卷上,而不会带进我们一日三餐和生活的坐卧行止里?何时才能把这些优秀的思想化为我们的行动,我们的素养,就真正提高上来了。
多么希望,我们的同龄人,在课堂上学习了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李白白居易之后,能把这种对古人敬仰之情愫迁移到课下的餐厅、甬道、宿舍乃至厕所;多么希望,我们的家长,在孩子在场的时候,能够略微忍耐一下,把最好的座位让给刚上车的老人,把最便利的服务优先让老弱病残者享用,把怯懦的目光收起,坦然面对假恶丑;多么希望,我们的社会,在旁观者冷眼作壁上观之后动用舆论的力量声讨以震慑人性的冷漠,在鳏寡孤独者受难之时能够义无反顾的动用强大的福利链条让他们皆有所养!
素质不是一句口号,喊喊就可以上去的。任重道远。我辈若能死而后已,相信不久的将来,全民素质会提高到让外国人刮目相看的高度!
以上训练的考查的重点是抓住关键词句,准确理解文意的能力。所谓关键词句,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有在结构上起总起、过渡、照应、总结作用的,有在内容上起点明主旨、强调要点、巧用方法、合理支撑的。无论怎样设计结构和内容,它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把话说准确、简明,把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清楚。阅读说明文时,我们要注意抓准总起句和主旨句等,就能较快捷地把握住说明文对象的特征和结构布局还要注意句子中和修饰限制语,准确理解句意和文意。从《教纲》"能找出关键性词句"的要求和中考的情况来审时度势,谁能否定培养和提高这方面能力的重要性呢?
如今这个科技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可人类的素质却一日不如一日,我之所以怎么说那是有原因的,口说无凭那我现在就给你讲一个十分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走上街头,不时看见有人乱扔垃圾,随处可见乱停的车辆,横闯马路的人更是比比皆是,一些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上公交车时很少能见到排队有序的,能主动让座的更是不多见,即便自己身边站着年迈的老人和稚嫩的孩子。其实,人人都知道这些不文明的习惯和行为有损自己的形象,但因为有人这么做了,所以“我”也就这么做,如果自己不这样,就好像吃了大亏似的。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试想,人人都抱着这样的想法,那我们还何谈构建和谐社会?
奇怪的是,在一些管理比较规范的场所,上述现象就很少发生。你吐一口痰,罚你十元,看你下次还吐不?乱停一次车,也罚得你呲牙咧嘴,你下次还会再乱停吗?在一些居民区内的巷子墙上,你甚至能看到这样的话:“此处严禁停车,违者车会被砸、被划、掀翻”,结果,此处再无人停车。这些反常的举措足以说明,一些人的素质的提高是需要外部环境或制度来加以约束的。而一个真正有素质的人,时时都会规范自己的言行,处处都能为他人着想,并不需要外部环境或制度的约束。
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有素质的人,但我可以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说粗话脏话,更不会在业余时间去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很多时候,素质就是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举手之劳的行动。所以,要成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其实并不难,难的是你是否能够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而不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一个真正有素质的人,不但能在各方面严于律己,处处为别人着想,还会努力用自己的素质去积极地影响他人。
一个缺乏基本素质的人,很难想象他会有所作为。一个一点素质都没有的人,给人的感觉只能是厌恶,人们避之唯恐不及。许多犯了法的人,就是因为缺乏应有的素质而追悔莫及。而一个高素质的人,不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就是一个事业上有所作为的人,无疑这样的人给别人的感觉是亲切友善,令人敬仰。
做一个有素质的人,并进而做一个高素质的人,何乐而不为!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所以我们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