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江苏无锡人,生于1893,卒于1950,民间音乐家。本名华彦钧。自幼随当道士的父华清和习音乐。15~16岁时已成为无锡道教界出色乐师。35岁时双目失明,人称为瞎子阿炳。由于社会动乱,贫穷潦倒的阿炳开始了流浪艺人生涯,至卒。就这么普普通通的民间艺人,却谱写了一首流芳百世的乐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锡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是尚德礼乐之乡,又是民族民间音乐之乡。秀丽的太湖山水自古以来就是孕育音乐大师的摇篮,生于斯长于斯的阿炳就是这块土地上聪慧悟性的结晶,是众多大师中最杰出的一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无锡百姓收听有线广播,阿炳的《二泉映月》每天作为终了曲播放,每天晚上他的琴声穿过大街小巷,进入千家万户,无锡人几乎都是听着这首曲子进入梦乡的。
我一直以故乡出了这样一位民间音乐家而自豪。一直痴迷他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无论是拉二胡还是小提琴最喜欢拉的曲子也是《二泉映月》。因为这首曲子最能叩击我的心扉。如果说屈原的《天问》是界的命运交响曲,那么阿炳的《二泉映月》就是音乐届的《天问》。
阿炳故居早在2007年就修复了,和我工作的单位相距不过十分钟的路程,心里一直惦记去看看,但也许是离的太近了的缘故一直没有去拜谒过,只是去锡惠公园他的墓地参祭奠过。2012年11月21日中午一个冬日暖阳的时刻,我决定独自一人去他的故居看看,了却我心底的愿望,毕竟我用他创作过的名曲《二泉映月》的名字在榕树下成立过一个文学社团。另外年轻时我喜欢拉小提琴,最喜欢拉的也是他的《二泉映月》算是他的忠实粉丝吧。
走进崇安寺老图书馆的广场上就看见他的雕塑,一个投入的拉着二胡的阿炳映入我的眼帘。一个愤世嫉俗的阿炳惟妙惟肖。
走过阿炳的雕塑,就看见他故居的大门,也是阿炳的纪念馆。我想一个乞丐般的瞎子阿炳除了几首流传于世的音乐作品,还能有什么遗留物给我们展示呢?刚想走进,却有售票员提示我说要十元门票。于是买票进入,居然只有我一个人!也好,让我静静地看,静静地拍。阿炳生于此,逝于此。走进这个大门就听见低回婉转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在园子里飘荡,一如阿炳在如泣如诉。
此地原来是一个道教的祖庭洞虚宫,雷尊殿就是阿炳父子当年栖身的地方,但是这里的牌坊已经不是原来的遗物,为了增加些故居的内容是从别地移来的。
我能够理解崇安区政府修复阿炳故居的愿望,他们觉得阿炳故居里应该有些文物的。但窃以为:一个生活在最底层的民间艺人,能够有一间茅草房安身立命已经不错了,除了他的音乐能有什么贵重的物件留下呢?
阿炳和他父亲华清主持的道教道场雷尊殿。当然是2007年重新建造的。
门口的: 上天无私霹雳一声惊世梦 下民有欲电光万道照人心
要了解近代中国的民族音乐,必须聆听阿炳创作演奏的以《二泉映月》为代表的六首乐曲。要认识这位杰出的民族音乐家必须走进他充满传奇坎坷跌宕的艺术人生。阿炳出生于道教世界,家世凄苦。一生处于社会动荡和变革的时期,经历军阀混战,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国内革命战争,等多个时期,生命终极时才赢得解放。人民在水火中煎熬,个人命运的.艰难坎坷,给予他深刻的认识和感受。也为他的音乐创作赋予丰富的内涵。传世的《二泉映月》等六首乐曲,给人以悲壮深沉的美,是音乐的天问,是东方的命运交响曲。
阿炳是音乐的奇才,具有极高的音乐天赋。他从小受到道教音乐、民间音乐的濡染,一生勤奋好学,刻苦磨练技艺,多方拜师,广文博采,学而化用,因而他演奏的乐器具有独特的创造和个性的魅力。音乐是他谋生的手段,更是他的灵魂,是他生命的呼吸和人格的尊严。听他的乐曲总是觉得有浩然之气浸润全身,触发你的隐微,令你潸然泪下!他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无一不精。他特别善于运用时事新闻,编词说唱,揭露时弊,嬉笑怒骂,痛快淋漓。他的“说新闻”成为无锡人民喜爱的“一绝”。
阿炳的一生,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音乐财富,而且也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精神启示。不朽的阿炳,不朽的《二泉映月》!(我把前言拍下,回家将文字一一打印出来。
阿炳的一生可以用十个字概括:坎坷人生路,一把辛酸泪。
走进雷尊殿,这里已经布置成为一个展厅,一些图片和寥寥无几的纪念物。“处于逆境中的阿炳从来不肯舍弃音乐,也不向命运屈服,《二泉映月》回肠荡气充溢天地的气韵。他向命运的挑战,《二泉映月》是东方的命运交响曲。”
电脑合成的几位无锡籍的音乐大师合影。最左边的是阿炳。
阿炳的六首乐曲,我最喜欢的还是《二泉映月》。我理解的《二泉映月》不仅仅是哀怨委婉、愤世嫉俗的情愫,更有屈原的《问天》般的风骨。也是一种对新生活的向往和期盼。真是倒不尽的人世苍桑、酸甜苦辣,都凝结在这潺潺流淌如二泉水一般的音乐中了。开始的一段由突兀起头,再平缓、舒畅低回,像是向人们倾诉着内心的不平和对旧世界的愤恨,浅唱低吟过后,是一阵急回宛转的高音,像是泉水湾过了九道湾似的面对一马平川的太湖水一泻千里,淋漓畅快的表达着阿炳的问天气势,问一切天下不平之事谁人能与评说?旋律反复、跌宕起伏,尾声部分急促高昂,像是透过黎明看到一丝曙光照亮着阿炳的心,使他的冰冷的心升腾起红色的火焰。这就是我聆听到的《二泉映月》啊!
阿炳留下最为有名的六首民乐为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龙船》《大浪淘沙》《昭君出塞》。
走到这里,广播里的一曲终了,我觉得灵魂得到了一次透彻的荡涤。感觉阿炳的音乐是在灵魂中的沉淀中撞击着我的心灵,用凄凉,悲恸的音符让人感知浮华之外的真实。它像是一个精灵,衔着歌声的翅膀,盘旋在我的内心深处。与其说是我读懂了阿炳,不如说是阿炳读懂了我们。每次倾听,我便拥有一颗感激的心,虔诚地思索和感动着,拥有了美好的静谧的心灵,仿佛听禅一般透彻的洞悉了这世界。
有人问,阿炳出身道教世家,文化不高有双目失明,穷困潦倒沦为街头卖艺的艺人,他怎么会成为一代民乐大师,创作出如此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他的六首二胡琵琶曲又怎么会传之于世?要解开这些迷,我们不妨走进远去的时空和阿炳进行一次对话,触摸一下和他冷暖相知的琴弦。那把琵琶据说是他用过的原来物件,那把胡琴却不是。
走到他斑驳陈旧的老屋,感觉沧桑依旧。
阿炳的穷家里该有什么像样的东西啊?
只有一顶旧蚊帐,一片单薄的竹床。墙上挂着阿炳和他妻子董催娣的照片。那个桌子上的青瓷瓶是原物吗?
家里的东西少的可怜,只有最基本的用具。
这张照片据说也是邻居发现的良民证上他唯一的一张存世照片。梳着道士头,面容清廋。
一些碗盆和油灯。也不知道是否真是他的遗物。
据说这个皮箱是阿炳的原物。
二胡、琵琶、旧被子旧草席破衣烂衫,从这些东西可以看出阿炳的穷困潦倒。
徐霞客的故居位于江阴那边。早就听老师介绍说特是一位著名的旅行家,所以特想瞻仰徐霞客的故居和他本人的风彩。
一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整齐的桌椅。四张黑两而大方的椅子排在两侧,没有意思灰尘。还有依仗正方桌。方桌上拜访着徐霞客研研究过的岩石。有钟乳石、葡萄石、晶石……旁边有一个小房间,进去一看,哇!那一块块的黑木板是徐霞客去世界各地所写的笔记,因为那时出去写事没有纸,他才用黑木板。写的密密麻麻。
徐霞客生前留下的物品更令我震惊,他可真伟大呀!他的墓是不是也十分漂亮,华丽呢?于是,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来到徐霞客的`墓地。
穿过林间小道,就会来到一个宽广的墓地。那里干净得一尘不染。一个大的墓碑上面刻着“旅游家徐霞客之墓”,但并不华丽。我瞻仰他,没想到徐霞客能从世界各地发掘这么多岩石,做这么多贡献。临终也只是默默的离去,不需要他的丧礼让人们都知道。
走出了徐霞客的故居地。可我一步三回头,因为谁不想多留在名人的故居里多欣赏欣赏呢?
一进西施故居的大门,一眼就可以看到碧绿的红粉池,池中莲叶田田,远远望去池中绿油油一片,走近细看,荷叶更加显得婀娜多姿,上面盛开着洁白的莲花,风一吹来,湖面泛起了一道道迷人的微波,水中的景物也随着微波一会聚拢,一会儿扩开,一会儿缩小,水中的莲叶也随风晃动,像在点头问好。露珠聚集在莲叶中心,像珍珠似的.晶莹透亮,用手轻轻摇动莲叶,露珠便滚来滚去,一不小心,珍珠跌了下去,跌成了许多水珠,一头钻进水里,不见了。据说以前西施就是对着红粉池梳头的。
我和姐姐绕过红粉池,沿着石阶拾级而上,经过壁画、长廊后便来到了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塔前。进入塔中,顺着盘旋的楼梯走上塔顶,顿时,一阵阵凉爽的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庞,顶上一共有四个窗子,从每个窗子眺望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西施故居的景色尽收眼底:下面,郁郁葱葱的树木闪着绿幽幽的光芒,像在歌唱着一支美丽的曲子,各种古楼也依次展现在眼前,风景好不美丽。下了古塔,我和姐姐又去看了西施殿和百年古树等景物后便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我已多次浏览西施故居,那充满着神韵的美,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
今天,我们到徐霞客故居去参观了。
我们先来到了故居门前的广场上,听讲解员介绍:徐霞客20岁出去旅行,到55岁回家,这30多年里,他走遍了19个省、市、自治区,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还是著名的探险家、旅行家、地理学家。
接着,我们来到了仰圣园,仰圣园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碑廊,碑廊里有许多书法家的作品,有楷书、隶书、行书、草书……我看了很羡慕,希望有一天我的作品也能放到这里。
参观完了仰圣园,我们又来到了徐霞客故居。呀,好大的一棵罗汉松!听老师说,它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抬头一看,它高耸入云,都超过屋顶了;罗汉松真粗啊,要4、5个同学才能合抱过来。据说,这棵罗汉松还是徐霞客爷爷亲手栽种的呢!
当老师带我们走的时候,我们留恋往返。
群山环绕,一路上的美景尽收眼底,游览的作文。那蓝的天,绿的山,清的水真让人怀疑这里是否住着神仙。忽然,一个巨大的`瀑布展现在我的眼前,水流一泻而下,那气势使我想起了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哇!瀑布下面的湖边有个牌子,上面写着:“孙中山游泳处”。原来孙爷爷也来过这里呀!游完鼎湖山,我们又来到了七星岩,这里到处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我们坐船进入了七星岩洞,洞可真长啊!里面有“银蛇出洞”、“海龟祝寿”、“河马戏水”等景观。坐着小船,听着船夫讲着古老的传说,仿佛把我带入了神奇的童话世界。渐渐的,太阳下山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肇庆。鼎湖山,再见!肇庆,再见! 点评:这是一篇游记,小作者用流畅的文笔有序地写下了游览的过程,抓住了景物特点。文章内容主次清楚,详略得当。由所见、所闻到所感、所想都透出作者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心。
难忘的七星岩之行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秀丽的山色湖光,那奇异的岩洞钟乳,至今回想起来,如画如梦,如在眼前。
那是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到广东省肇庆旅游。肇庆,山青水秀,风景宜人,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而七星岩,又是肇庆最有名的风景区。
七星岩,因有七座姿态各异的山峰座落在星湖中而得其名。它不以山高石奇为美,而以挺拔峻峭为娇。
我们的游览从山开始。这里的山虽不算高,却很陡峭,由山脚下向山顶望去,几乎是直上直下,真叫人望而生畏。然而,山上美景的魅力,仿佛在向我们招手,呼唤我们去攀登。妈妈提议:“我们比一比,看谁先到山。”“好!”我们齐声赞同,于是,沿着盘山梯,争先恐后地向山顶奔去。我好胜心强,终于第一个登上山顶。我向山下望去,顿时,被迷人的景色吸引住了,中学生作文《游览的作文》。近处,星湖岸边垂柳拂水,花儿吐艳,三三两两的游船像片片柳叶在宽阔的湖面上飘荡,灿烂的阳光照在水波潋滟的湖面上,反射出粼粼的金光;远处,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山上绿树成荫,又有花儿相映衬,把整座山峰打扮得分外娇娆。山顶上翘檐的亭子掩映在浓荫之中,透过树梢,隐约可见。我站在山顶上,静听山溪叮咚,鸟雀鸣叫,感到心旷神怡,简直要陶醉在这似画非画的“仙境”中了。
下了山,我们又去观赏岩洞内的奇景。洞内水很深,是条暗河。我们乘船进洞,借助手电筒的光可以看见洞高约一米五六,洞内有许多奇异的钟乳、石笋,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图案。在一块突起的岩石上,有一个石鼓,和真的差不多。鼓的侧面,好像盘着一条蛇,在钻来钻去;鼓的下面仿佛游着一条龙,回旋盘绕,如真的一般,再往里走,只见洞顶上挂着一串“葡萄”,这“葡萄”白里透绿,莹晶可爱,叫人看了垂涎欲滴。爸爸兴奋地说:“大自然不愧是位出色的工匠,它的每一样作品都巧夺天工。”洞的深入也有许多钟乳和石笋,它们有的像冰柱,有的如利剑,用手敲击,哈哈!铿锵作响,就像美妙的乐曲。
出了岩洞,我们休息片刻,便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七星岩。
美丽的七星岩留下了的足迹,也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说到七星岩,大概你就会想:那应该是由七座山岩组成的吧? 肇庆的七星岩却不是那么简单,还别有一番情趣呢!
今年元旦放假期间,我们全家去了肇庆七星岩游览,虽然是冬天,但天气和暖,阳光普照。我们从西门进去,顿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美丽画面,置身其中,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画卷一般。突然,一股芳香扑鼻而来,原来是旁边的桂花在飘香呢!几只小鸟在笔直的杉树上叽叽喳喳地叫唤着,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七星岩的景点很多,有直插云霄的天柱岩,有聚集各路神仙的百仙洞,有碧波荡漾的星湖等。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登天柱岩。来到岩脚下,抬头一看,山岩仿佛延伸至天上,这样陡峭的岩峰能登上去吗?我简直有点怀疑。这时候我看见山脚下立了一块牌子,上面介绍说:只要登上天柱岩上的摘星亭,就可使学业进步,看来我还是要登了。我们沿着梯级,扶着栏杆一级一级地往上攀登。刚开始,我还能很轻松地往上登,可登到半山腰,就开始有点吃不消了,豆大的汗珠不停地往外冒,气喘吁吁地,真想往回走。可是又想: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不可半途而废,只有经过一番努力,才会有收获。于是,我又鼓起勇气,继续往上攀登。登岩中,我有时往上望,那山岩可真陡啊,简直就是天梯,又险又峻;再往下一看,像是万丈深渊一般,看得我有点眩晕。有趣的是,当你觉得山穷水尽疑无路时,一转弯,原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爬上顶峰的摘星亭了,虽然我们都汗如雨下,但个个都顾不得擦汗,迫不及待地站在山顶上向远处眺望,啊!整个景区都在我们的视野之下,那些车辆好像是玩具车呢!欣赏着如此迷人的风景,我不由想起了李白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
从天柱岩下来,我们还游览了百仙洞,欣赏了星湖堤岸风貌;走了摇来晃去的铁索桥,骑了刺激好玩的水上单车……你说,在如此和煦的暖日里,享受着七星岩美丽的风光,呼吸着充满负离子的新鲜空气,那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吗?
前几天,我跟随“少年行”活动参观了许多古建筑和名人故居。所有去的地方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老舍故居。
老舍故居也称“骆驼祥子故居”,是第一个以书本名字命名的名人故居。跨进大门,我立刻就感受到了很深的文化气息和文化底蕴。
进入他的房屋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些棍棒和大刀,它们整齐地排成了一列。据说,老舍先生每当眼睛因学习而累的时候,都会练练这些兵器来调节一下神情。
往左面拐进去,便可以看到琳琅满目、数不胜数的图书,这些全是老舍先生所作,其中一本就是《骆驼祥子》。这本书还被翻译成了许多国家的语言,可见老舍先生写的书深受全世界许多人的喜爱。
再往里走,便看到了老舍年轻时写作用的笔和书桌。桌子上有许多的墨汁斑,东一块、西一块,差不多布满了整个桌子,我心想:应该是他日复一日地写了又写,经过日久天长,才弄出来的吧!
转头一看,突然发现墙上有一幅美丽的画,经过询问,才知道那是老舍的夫人所作,原来他的夫人还是个艺术家呀!
老舍先生是一位作家。他用了很多时间写作,利用空余时间来习武,可谓是文武双全。
这次的老舍故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我也要努力向他学习。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