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元宵节的习俗,大家一般都会想到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然而还有一种习俗是从汉朝就流传下来的,那就是正月十五点豆面灯。元宵节的灯光是吉祥之光,能驱妖辟邪祛病,因此正月十五捏豆面灯就是老百姓祈求新一年阖家幸福,家业兴旺。
元宵节,北方人要吃元宵。说到元宵,不少人以为汤圆就是元宵。其实元宵和汤圆尽管在原料、外形上差别不大,实际是两种东西。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制作工艺上。做汤圆相对简单,一般是先将糯米粉用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即成。而元宵在制作上要繁琐得多:首先需将面和好,把凝固的馅切成小块,过一遍水后,再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方才大功告成。
寒假到了,原来每天只知道睡觉的我今年我将有一次不一样的经历……
刚醒来的时候就听到外边嘈杂的声音,我打开窗一看,原来是一些人正挎着自己的篮子正要去赶集呢!
本来不想去的我,但是突然起了劲想去了,于是我就迅速的穿好衣服,洗漱完毕后便去享受为我准备的美味的午餐,然后就骑着我的小白马——自行车赶集去了。
到了目的地,由于人群熙熙攘攘的,所以导致我不得不下了我的小白马,锁好我的车子后,我便顺着人流往里走,街上有卖水果的、有卖蔬菜的、有卖衣服的、也有卖各种生活用品的……我一直在街上走着,看看有什么是我需要的,时不时还能听到一些讨价还价的声音。
这时,从前方不远处传来一阵的吵闹声,而且还围了很多人,看到这种情况,难道是发生了什么?我心里想,然后就迅速跑了过去,并且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冲到了最内围。
“喂,老板,我放在这儿的钱呢?”一位正在买东西的女顾客生气的对老板说,这老板一听火就上来了:“你这人怎么这样,你什么时候放过钱在这儿”就在刚才,算了,我自认倒霉”,女顾客付了钱就气冲冲的拿了东西走了。看样子是谁拿了钱呢?
正当我还是思索时,人群已经散了,本来我以为那位女顾客不会再来了,但是过了没多久,那个女顾客又往这个方向来了。只见她气势汹汹的从包里拿出买的'东西,对老板说:“老板,你是不是给我买的肉都缺斤少两了”,听到这样的话,老板气极了,大手一挥就把肉拿了过来,放到秤上一秤,上面本该有显示五斤却只显示只有四斤,这是怎么回事?该不会是你藏起来了吧?老板喊出了自己的疑问。
“怎么可能”女顾客理直气壮的说,“那你有本事就让我翻一下你的包啊!”老板指了指女顾客鼓鼓的包说;“我,我凭什么给你看啊!”女顾客这个时候开始支支吾吾起来。
“我看你是做贼心虚吧!”老板突然明白了原来事情都是女顾客在找茬,听到老板戳穿自己的诡计,女顾客顿时失去了气势,看着情形不对,只好灰溜溜的拿着东西走了。
这次的赶集经历让我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不管是什么我们都应该把诚信作为根本,不要贪点小便宜就做出违背自己良心的事。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 元宵节代表性食物
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在南北朝时浇上肉加便便汤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正月十五到了,北方有吃饺子的习惯,河南人有“十五扁、十六圆”的元宵节习俗、传统,所以正月十五应该吃饺子。饺子是一种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在陕西等地有吃元宵茶的风俗,就是在热汤面中放进各种菜和水果,很像古时的“元宵粥”。此茶增加了纤维素、矿物质及维生素的摄取,且不像普通元宵那么油腻,对于由于节日多食性食品而呈现的酸性体质有中和作用,也使元宵的营养更为全面。
浙江浦江一带在元宵节有吃馒头、麦饼的习俗。据说原因是馒头为发面,麦饼为圆形,取“发子发孙大团圆”之意。湖南省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
江北地区民间流传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的民谚,当地人在正月十五晚上要吃面条,听起来与元宵不相关,但也有祈求吉利之意。《仪徽岁时记》载:“(正月)十八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各家自为宴志庆。”落灯时吃面条寓意喜庆绵绵不断之意。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