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味儿,蕴含着淳朴的风土人情,孕育着茁壮成长的一代代,更体现出我的家乡是具有丰富文化历史的铁的事实。没错,我的家乡就是那被世人称为仅仅只是财富之地的——东莞。——题记
大年三十那天,只见妈咪与奶奶在不停地忙碌着。原来,这天里,要去各个地方“拜神”与“奉身”,并且今年搬家,所以还要把家乡的观音请到家里去呢。妈咪是家里的大媳妇,所以这些事,由妈咪来传承。而我是家中的长女亦长孙,也是家中的一份子,当然要帮妈咪的忙,所以要跟着一起去“拜神”。
我跟着妈咪,首先到家乡的庙里拜拜。庙里香火鼎盛,每家每户都会有人来拜,这也成为家乡的一传统习俗。作文拜神注重的是诚心诚意,但是,烧香、添灯油钱、烧纸钱、放爆竹,却缺一不可。这一步步都是竟然有序的,为的就是祈求神仙保佑我们家族的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万事胜意。小孩们快高长大,学业进步。庙里拜完,我们接着要去祖屋“奉神”。步骤与拜神基本一致但“奉神”讲究的是供奉祖先,自然也含有保佑的意思。回到家乡的房子,只见汽车一列列的停放好,奶奶在每部车前都点蜡烛烧香,接着烧纸钱,放鞭炮。保佑爸爸妈咪叔叔婶婶们开车平安无事,路路畅通。一转眼,下午,这时候把菩萨接到家里去。将菩萨像安放好,妈咪一边边开车,我一边洒米,说是为给菩萨指路,回到家里,再次烧香、点蜡烛、烧纸钱、放爆竹。
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灯火通明,喜气洋洋,全家人欢聚一堂,吃着与众不同的汤圆。用玉米粉捏成的斋汤圆与白菜、虾米、干鱿鱼,冬菇等食材煮成一锅,味道鲜美,把汤圆那团圆之意的味道发挥的淋漓尽致,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有说有笑。这晚,全家老少一齐放烟花。看着那应接不暇的烟花,对新一年的憧憬与期待的心情已经像烟花似地在心中崩放。凌晨,帮爸爸发着祝福的飞信,那一条条信息,飞到每个人的心坎里,一股股暖流透遍人心。
大年初一,全家人都已经“装备“好向家乡出发。家乡,每家每户都***鸡烧鹅。而我们家,也已经准备好招待亲戚朋友们的美味佳肴。叔叔和爸爸去远方亲戚家拜年,而我们这些小孩收红包收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亲戚朋友们都到齐,我却见到许多陌生人。但却因为那股浓浓的年味儿,是我心中不禁由然而生一种喜悦,抛陌生感于脑后,像亲人一样招待着。这种感觉,是幸福的,无可代替的。后记:这就是我的家乡,即使没有过人的文化魅力,但却有着无可非议的人情味儿。家乡的年味儿,是隐于财富间那一股股渗透人心的暖流。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句家喻户晓的诗句源于诗佛王维之笔,写于九九重阳,于是有了大家在9月9日登高的风俗。
那是一次特别的重阳节,大家一家听闻明月山风景秀丽,想去领略一番。那每天气可用“太阳当空照,汗水如雨下”来形容,可这没动摇大家爬明月山的兴奋。没等母亲买完票,我就牵着父亲的手向路口跑去。
来到山上,平整的水泥路,婷婷玉玉的翠竹,天空飞过的鸟儿,旁边商铺的吆喝,使上山的道路充满生机。
可是,忽然,前面的路愈加窄了起来,行人愈加多了起来,我不能不愈加放慢脚步。直到一个分岔路,大家才渐渐分开——左侧是缆车站,右侧是向山的继续前行的路。我意犹未尽,所以选择了右侧。
走了大概30分钟,虽然人没刚刚的多,可前面的大家愈加慢了,没想到的是忽然停了下来。这令我非常烦躁,走得好好的,停下来做什么呢?我想探个原因,就凭借自己瘦小的身躯,微曲着身子在人群中蜿蜒地窜过去,直到尽头,我大吃一惊!
一个右腿打着石膏,左手缺失了小臂的中年男子正用右手撑着拐杖,缓缓地移动左脚,向山上走去。他的衣服早已成透明状,紧贴着古铜色的肌肤,背上肋骨也若隐若现,黑白的头发丝上都结满了汗珠,双脸通红,口里喘着大方。转过一个栈道,我看到了他的侧脸,与他眼中异于常人的眼神——坚定不移!仿佛有种精神伫立在他的心里,我心中的敬意油然彪升了起来。
我望向身后,所有人都伫立在原地,旁边一位军人大哥也肃然地注视着他……直到那位最值得大家尊敬的人——残疾登山者望向大家嘴角透露出憨憨的微笑说“上来吧”,大家才移动脚步。不久,大家的距离离他快1米远了,于是大家又伫立在原地,凝看着他……
就如此,两小时后,大家到达了山顶,那位残疾登山者撑着拐杖,也伫立着,对着山的那一边,对着缓缓上行和他周围的大家,深情地遥望,遥望,微笑,微笑……
山的那一边,是绵延无尽的山峦。
春去春又来,又到过年的日子,每家每户都忙碌起来,当然,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身为东莞人,自然会懂得一些东莞的过年风俗。
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在这一天,灶王爷就会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由此就有“送灶”的仪式。在这一天,我们家就会烧香拜佛,在桌子上摆上许多小吃,像糖冬瓜之类的。
腊月二十四就要贴,在这一天,我们家都会将准备好的对联贴上,其实不止是对联,还有在房子的各个地方贴上写有“老少平安”、“招财进宝”等等的或红或橙的字条。
腊月二十八则是大扫除,在这两天里,一家大小都行动起来,将家里里里外外的打扫干净,迎接新的一年。孩子们在这一天都特别开心,因为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除夕夜,每家每户都团圆在一起,一起吃着年夜饭,等待着新年的钟声响起。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为生活外出奋斗的人们,享受幸福的夜……
大年初一,我们早早的起床,放鞭炮,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按照书上说的,一出门向什么方向出发,出门行大运,接着就去喝茶,中午那顿大概是不吃的,这一天,孩子们是最开心的,他们可以收到爸爸妈妈和亲朋好友的红包,这一天的红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为我们都会到处去拜年。
大年初二,就是开年,这一天也少不的放鞭炮,虽然现在禁止放烟花爆竹,但人们违背不习俗。也把大门大开,在门前放一桌的食物,旁边还放凳子,据说是给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正月初八左右,家里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咸圆”,这应该是他们处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
元宵节,这是过年的最后一天,家里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还有芝麻味的,到晚上,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把过年期间收到的红包都拆开,看看都收到多少,这或许是孩子们最期待的。
这是我们家乡的过年,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好像越来越感觉不到过年的气氛,我们都希望,过着最有气氛的年,心里奔放着一朵朵希望的花。
逛超市是惬意的,赶集却是别有风趣。又到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早就听说每年临溪的集市非常不错玩,于是,大家全家脚踩自行车,沐着秋天暖阳,迎着丹桂飘香,赶集去了。
还没有到临溪地界,就已经感觉到了浓浓的节日环境,马路两边停满的各种汽车,道路上人山人海,有附近十里八村的乡亲,前来购买价廉物美家居日用;有打扮入时却怀旧的“城里人”,淘宝平时大街上难以寻觅的徽州传统工艺品;也有背着旅游包,手持相机的旅游者兴奋地体验民俗文化,有好多警察在保持秩序,还有武警列着队在巡逻。
很不容易停好车子,终于进了集市,真是被人目不暇接啊!
各种产品琳琅满目,有民间工匠用原木竹自制的篮子、蔑盘、菜罩、刀板传统家居用品;有农民干活不可或缺的镰刀、锄头、扁担等徽州区域农家用具;有农民们用洋铁皮敲出的各式铁桶、铁箱;有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盆景和花草;有物便宜美的服饰、装饰品,还有现场制作的民间小吃。这部分原汁原味的产品,大家看着特别有趣。
嘿,瞧,不只东西多,而且卖东西的企业们也千奇百怪。有些,搭个“戏台”拿着话筒大声吆喝叫卖;有些,脱了上衣,身上写着“劲力”两字卖菜刀、砍柴刀;有些,放着劲霸音乐,跳着舞,烤着羊肉串;有些,把自己当成一个模特,里里外外穿着各种各样的衣服,热情地招揽客户;还有一个老人吹着“天籁之音”,在吸引眼球,营销推广满身的葫芦丝……
无声无息中,我停步在现场制作糖葫芦的.门店。哇,好娴熟的手法,串山楂,沾糖水,一气呵成,糖葫芦味香色全,让人垂涎三尺,嘿嘿,我也不例外。
逛着看着,夕阳日渐西下,远处农家的炊烟袅袅升起,小婴幼儿们趴在母亲背上挂着口水睡着了,手里还拿着半个棉花糖。我也日渐走累了,在母亲的催促下,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去。好期盼明年的重阳到来,再去回味那热闹的场景!
又一次寒假,寒风深深刺入心中,待到身体麻木是,“过年”会让你洋溢出温暖。
年,是大孩子们回忆的时候。我的妈妈每年初一晚上都会一边看春晚一边讲述她们小时候的趣事,过年的时的欢乐,总是向我论述现在过年的年味不浓,没有她们小时候浓。说什么过年就像过一道坎,每次过完年自己都觉得好累。只是我不这么觉的。
听着妈妈讲述以前的年,就犹如听故事一样。可以幻想出过膝盖的大雪压山的情景,一夜之间河水冰冻“三千尺”的风景,还有孩子们在结冰的河道上开心的尖叫声,直入云霄的冲天炮会把夜晚染成五彩缤纷的世界,年夜饭时热气腾腾的气氛,手中紧撺这压岁钱的幸福感......
年,对我们小孩来说就是最欢天喜地的时候。但正如妈妈所说,现在的年味确实不浓。明明是举国欢庆的时节,却只有体现在春运中。
年味只不过是一种比喻,更高体现在团圆,开心。过年嘛!就是中国人抱在一起的时候。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我的家乡在陕西。陕西人如今扔把春节叫做“过年”,并流传下来一个关于过年的传说——在远古时,有一种叫“年”的野兽每当寒冬将去新春将来的夜晚,便出来食人,使人们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发现这种凶残的野兽最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个办法:一旦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年一见熊熊的大火,听见叭叭炸响的爆竹,就逃得无影无踪。后来便逐渐形成过年团聚、守岁、挂红灯、贴对联、放爆竹的风俗习惯。
年味最浓的就是放鞭炮。新年的钟声一响,整个夜晚都成烟花爆竹的世界。大家说,过年不放鞭炮,等于没有过年。我跟表哥堂哥一有空就放鞭炮——当然,我是经常有空的。我们白天放很粗的“大炮”,像划火柴一样的擦炮,摔在地上就爆炸的摔炮,还有点着像火箭一样飞上天空的冲天炮;晚上,我们就放烟花,放礼花弹。“满天星”、“冲天炮”……各个村庄的上空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烟花,耳朵里传来的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渲染着新年的氛围。
——这就是家乡的年味儿!
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载着归家的人们,还有那大包小包的年货,也载着人们的期盼回家!通向细长隧道的巷道,一对对春联喜气十足,趣味横生,一个个“福”字刚劲有力,金光灿灿,一辆辆车上走出满面春风的儿女;一扇扇门前站着神采奕奕的父母。楼满,一间间屋里飘出欢声笑语;路窄,占道的是丝丝缕缕扯不断的亲情。
——这就是家乡的年味儿!
年味最浓是子夜。家家灯火通明,喜气洋洋,全家人欢聚一堂,各种小菜摆满饭桌,,一家人开怀畅饮,共叙亲情,说着吉祥祝福的话语,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既有口福,填饱肚子,还温暖心坎。
——这就是家乡的年味儿!
心思涌动,欢歌飞扬,这就是家乡的年味儿!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