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中酷品三国,妙语连珠地塑造出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他的评说幽默风趣,绘声绘色,精练生动,令人印象深刻。而易中天的新作《中国智慧》,文字轻松活泼,谐趣横生,依然是易中天贯有的风格。
此书分为六章节: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办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初看标题,中规中矩,古韵十足,让人难以理解其中个味。继而仔细读来,顿然大笑。
“周易认为任何事物都有阴阳,我国北方人相对阳刚一些,南方人相对阴柔一些,比如苏州人,他们连吵架都很温柔。”像这样平实易懂的句子,书中比比皆是。《周易》是一本特别神秘深奥的古书,一般的人很难看懂。然而,易中天所讲的“周易的启示”却非常简单明了。
如何看待中庸之道,易中天说:“不是和稀泥,不是不讲原则,不是各打五十大板。”中庸的原则,书中提出:做事情要拿捏好分寸,不要“过”,也不要“不及”,一定得恰到好处。中庸就是中和,外在的形式和内在的修养,质朴和文雅各占一半,即为中庸之道。
六章节中,我甚是喜欢“禅宗的境界”这一章。禅宗佛道,历经几千年,一直备受追捧。现如今,似乎人人都知晓禅理,但是关于禅宗的境界,却罕有人知,自身修行起来更寥寥无几。书中首先讲到“立地成佛”,就得说禅宗的境界在瞬间,靠觉悟,不是修行。整个中国智慧的体系中,禅宗不同其他,是一个新的阶段、新的层次。
“禅本身的意思是静虑,原本是佛教的一种修行的方法。具体的方法就是打坐,盘腿坐下,安安静静地想。不是想,叫非想;不是不想,叫非非想,最后进入一种什么境界呢?想入非非。用最白的话来表述坐禅,就是发呆。”开篇这句诙谐的调侃,使我不觉莞尔一笑。禅宗的境界,易中天用说故事的方式,引人入胜。一个接一个的小故事,把禅宗的由来、传承及觉悟缓缓道来,像沏一杯清茶,经过放叶、冲醒、翻滚、叶沉、茶静,最后万物皆空。“该放下就放下,该拿起就拿起,想放下就放下,想拿起就拿起。”此句言简意赅地道出了禅宗的境界。
《中国智慧》,语言幽默生动,哲思处处开花。可快阅也可慢读,能粗看亦能细品。睿智博学的易中天在《中国智慧》中,精辟地剖析了中华几千年博大精深的文明智慧;谆谆地警世,为读者洗涤心灵。比起某些晦涩难懂的古书,《中国智慧》是一本让人看得明白、读得懂的好书。
孙膑智助田忌
齐国大将田忌,多次与齐国的诸公子用金钱作赌注赛马,但常常赌输。孙膑观察他们的马力都不相上下。只是因为田忌没有按照每匹马的实际情况加以科学匹配使用的结果。于是孙膑告诉田忌:"再赛时,您尽管多下赌注,我保证您取胜。"田忌相信孙膑的智慧,就与齐王、诸公子下千金赌注赛马。等到将要比赛时,孙膑对田忌说:"今天您用下等马与他们上等马赛,用上等马与他们的中等马赛,用中等马与他们下等马赛。"比赛结果,田忌取得两胜一负的成绩,最后赢得了千金。 智慧作文素材示例
叶挺巧投密信
1941年1月6日新四军北移部队九千余人在皖南泾县茂林地区,遭国民党8万军队预伏袭击,经七昼夜的激战,终因寡不敌众,弹尽浪绝,除二千人突围外其余将士或战死或被俘,军长叶挺也被俘。造成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叶挺被俘,他苦苦的思索着如何把自己的遭遇告诉党的领导。在从江西上饶押到重庆那天,当他下了囚车,顺着马路走时,看到一个厕所,他灵机一动,要求上厕所。特务只得同意。叶挺在厕所里急忙写了一填充短信,信中说:"我已被押解重庆,任光在我身边阵亡。"落款为"希夷"。并附一张字条和五元钱,一起放在厕所里。字条上写明:请拾信者按信上的地址发出,五元钱作为酬劳。
不久,在重庆的***收到了叶挺的信,迅速展开了营救活动。
这本书是易中天老师在09年底给中国移动做的几次演讲的主要内容,分为六部分: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
诚如本书封底所言:智慧与知识不同,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收受,智慧只能启迪。读易中天老师的书总能学到很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至于说智慧,根据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个人修养、社会环境等因素会受有不同的感受,受到不同的启发,有不同的收获,但是我相信开卷有益,尤其是易中天老师的书。
在《中庸的原则》中很讲到中庸“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时候说即坚持原则,又灵活很难。这话说的没错。我们是要么一点原则都没有,人云亦云,要么就是认死理,刻板死性。儒家认为“有经有权,需要很高的修养”,非常正确,没有修养的人就是盲目的改变,根本没有原则。甚至把自己不坚持原则认为是自己的原则。后面讲到要“守住底线”,这也是我们现在很多人做不到的!我们已经为了眼前的利益、为了金钱等诱惑,根本就没有底线可言。而易中天老师建议我们怎么守住底线呢?一是不说假话。不说假话就可以守住底线,避免很多错误;如果做不到不说假话,那就做到不说话。其实很多时候不说话比滔滔不绝、侃侃而谈要成熟、稳重,并且那些假大空的话语说很多一点意义也没有,反而会对其他人、社会产生危害,因此我们自己要时刻提醒自己,如果自己说出的话都是废话、一点信息量也没有、都是闲话,那我们还是闭嘴的好。
在《中庸的原则》里面《中庸与和谐》一节,易中天老师谈到了如何做到和谐里面第二条讲到要“唱反调”,看了很有感悟。其实在企业中,你的员工是否有和你唱反调的很重要,如果大家千篇一律、千口一律,全部是大唱赞歌,全部是歌功颂德,那你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就应该反思了,因为没人敢跟你唱反调,没人敢说你的不对。通用老板之所以不施行自己提出的方案,就是因为没有人反对自己的提案,没有人敢同自己"唱反调",这让他觉得很不安。如果有人敢提出不同的意见,敢同自己"唱反调"的话,自己就可以对这个方案进行修改,直到最好。其实君臣关系、领导和下属的关系应该是“济其不及,以泻其过”。具体做法就是:一件事情,领导认为可行,下属发现还有问题,就提出问题来,作为补充,使这件事真正能够做成。这叫做“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相反,领导认为不行的事情,下属发现还有可行的部分,就提出可行的部分来,以便去掉那些“不行”,这叫“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这叫唱反调。我想这一点对于现代企业管理非常重要,我们有太多的人只愿意听、只能听那些好听的、顺耳的,而对于那些不好听的、提出意见的都斥之以鼻,甚至打击报复,真的忘记了“忠言逆耳”了!
在《禅宗的境界》里,易中天老师的一句话我深以为是:“印度人是最耐烦的.,中国人是不耐烦的,中国人从来就认为,一件事差不多就行了。所以,佛教要中国化,就必须简易化。”的确如此。尤其是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还有几个人能有耐心读完一篇长一点的文章呢?我们已经越发的不耐烦了,我们不能给予亲人更多的关心与呵护,心绪烦乱是我们的通病。看来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好好的向印度人学习了。
“智慧与知识不同。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授受,智慧只能启迪。”这是易中天先生书中的一句话。没错,知识是普存的,但能否变成智慧,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可以学习知识,但并一定会转化为个人智慧,只有经过思索,提炼升华,真正与个人的思想融合的知识,它才会成为智慧。这是一个学习过程,而这个过程的转折点,是“领悟”。如何领悟,可能我们需要他人的点拨,或者说是启迪。易先生的《中国智慧》正是这样一本启迪智慧的书,让我们从中国古代文化精华中汲取知识的养料,转化为自身的智慧。
易先生的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我向来喜欢。读他的书仿佛他就在你的面前讲述,娓娓道来,条理清晰且观点鲜明。这本《中国智慧》也不例外。本书分为六个部分,也是易先生六场讲座整理后的讲稿,分别是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没有功底去研究古老的周易,中庸,老子,那么,听易先生这样启发式的讲解便成了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最好的办法。不求融会贯通,只要有所启发就好。
《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其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提供了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就是教会我们怎样看问题。《周易》的启示主要有四条:忧患意识、理性态度、变革精神、中庸原则。而《中庸》的原则并非人们常以为的“老好人”、“和稀泥”、“没原则”,而是一种“不走极端,不唱高调”的原则,是一种常人之道,适中之道,可行之道,更是一种道德境界,一种思想方法,一种处世哲学,一种做人艺术。
易先生对“老子方法”、“魏晋风度”和“禅宗境界”的解读,也让我们对这些古代文化思想有了基本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把对这些思想的理解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去,那便形成了一种智慧,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这种智慧能够指导我们在生活,工作中正解处理各种关系,让我们的人生之路更加顺遂,更加宽广。
一天,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蜡烛和台灯在一起,他们是最好的朋友,台灯说:“朋友,这几年来,我觉得我才是出力最多的.,你看小主人晚上除了写作业、或者是看书,都是我的功劳,你再看看你,你为小主人干了些什么。”蜡烛在一旁默默无闻,台灯哈哈大笑!
这一天,小主人正好不在家,台灯和蜡烛一起去找他们的朋友,在朋友面前台灯又说起了功劳,在朋友面前摆架子,它说:“你看看,每天我给小主人除了多大功劳,再看看蜡烛能给别人出什么大功劳啊!”朋友听了不经赞叹台灯,台灯又想着他那美梦,可是蜡烛只想着,一心要为人类做出贡献,不要回报,这就是我的幸福,时间过得可真快!一转眼就到了傍晚,台灯和蜡烛才回到了家,在路上台灯说:“嘿!你为小主人出……出里多少,你……你看我多能啊!”
第二天的傍晚,小主人的家突然停电,蜡烛站了出来,小主人立刻拿打火机,点燃了蜡烛,时间再慢慢地跑着,蜡烛也在渐渐消退这,蜡烛最后一句话,就是:为人民服务,是我的幸福,再见了世界、再见了我的朋友台灯!就这样蜡烛离开了人世,台灯开了这一幕,不见得掉下了眼泪。台灯说:“原来蜡烛一心想为人类做出贡献,我还用花言巧语来讽刺他,我真该死!但是我只希望,蜡烛能回来。就这样明年的这一天台灯长了病去世了。
这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心要为人类做出贡献,不信一切代价,不要骄傲自大,要想蜡烛那样,不要想台灯那样,最终会把自己害死的!
——中国人“和”的智慧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讲究一个“和”字。“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等等无一不告诉我们和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和”呢?在我看来,就是一幅太极图。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为“和”。
如人的思想,我们不可能只读一家之言,就形成了一个自己的思想,总是结合百家之长,最后再由自己融会贯通,才能够有自己的一个想法。我们吸收着孔子的“入世”原则,积极地工作,也采纳着老子的“出世”理由,崇尚道法自然,一句“达者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又道尽了多少人的心思。可见,中国人骨子里深受这两种思想的影响,也因为“和”,春秋时期会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那时所有的思想都能提出,兼容并蓄,将“和”字发挥到了极致,那种“笑谈百家”的思想上的碰撞又是何等的痛快啊!可惜的是,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在思想上也进行了统一,唯一剩下也就是儒、法和道的思想了。
现在中国人崇尚佛教,基督教,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佛教是印度的,基督教是西方的,我们把释迦牟尼和耶稣放在了我们的心灵上,而却忘记了那位以“仁”治天下的孔子,也似乎忘却了那位骑青牛过函谷关的老子,还有那位喜欢一身逍遥的庄子,说着“子非鱼,安知鱼非乐焉”。我们的儒家、道家这些本土的地道的文化与信仰又该何去何从呢?等到几十年后甚者几百年后,还会有其这样的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吗?扎根我们的本土文化,然后再兼收包容其他不同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我们伟大的中华文化才能传承下来,真正做到“有容乃大”,海纳百川,才不失为一个泱泱大国。
对照我们的教学,作为刚刚踏上教学讲台的新手们来说,在学习各位名师或特级教师们的经验时,也应怀有一种融合的思想,幽默生动的课堂固然令人欣喜,但偶尔博大深远的知识传授未必不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我们应学习各位名师们的擅长的经验教学,从而完善自己的教学。但前提是我们必须了解自己本身的性格与自身的水平,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我们相信才能走得更远。
除了“兼容并蓄”,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和”还应是一种对立中的统一。就似太极图所阐述的,阴阳对立,黑白分明,两者虽为对立,却又无比和谐。马克思哲学的世界观认为,我们应该辩证地看问题,应该在对立中找到统一,这才是“和”。
平时在教学工作中,对待那些作业不写的学生,我们总会千方百计地从其身上找到优点,扩大其闪光点,当一个人身上的优缺点同时存在时,我们这样的一个人才是和谐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我们的优点多于缺点时,那么我们就是优秀的,而当我们的缺点多于优点时,那么我们就是落后的。人为什么要学习?我想应该是从学习中找到正确的方向,然后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地进行缺点的改善与改进,当我们穷其一生,改变了那些阻碍我们自身完善的缺点时,那么回首往事时,我们可以毫无悔意地说,这一生我们没有白白浪费。人的价值应如是,我想人的追求也应该如是。
以一个“和”字,对照我们的性格,配合“当阳则阳,当阴则阴”的原则,能进则进,应该退就要退。进的时候,表现积极奋发,力求上进的一面,强调人定胜天,不折不挠的阳刚。退的时候,呈现淡定隐忍,无欲无求的一面,强调天定胜人,乐天知命的一面。面面俱到,自然和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