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兴趣的秘密何在这一节,我的触动很大,我扪心自问:现在的我又该从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一建议又该怎样落实在我的实际教学当中呢?
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充分备课。真理的知识在学生意识中产生,来源于学生认识到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认识到把各种事实和现象串联起来的那些线索。那么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努力抓住并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和线索。例如,在备jqx三个字母的教学时,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已经学习了这三个字母,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另一个结合点上:jqx这三个声母宝宝太孤独了,你们能给他找些韵母朋友来陪陪它们吗?从声母的教学到jqx与v相拼的教学中找到恰当的结合点,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的教学中来,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
其次,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于儿童来说,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都渴望获得成功。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合适的机会,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让学生在运用中感受学习知识的力量,并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学完五年级上册的《桂花雨》一文后,就可以让学生走到室外,亲自去观察一下桂花。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真正的发现。这种发现鼓舞了孩子们,他们也会变得好奇和活跃。
再次,多彩的课外活动,兴趣盎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中。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也就是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例如:办手抄板展,让学生体验学习知识的喜悦;诗歌朗诵会,让学生体会古诗学习的韵味;歇后语比赛,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等。
每次捧起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总会得到许许多多新的启迪。当我们感到内力不够需要充电时,马上打开这本教育名著,回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文字里,你一定会有所收获,不虚此行。教育工作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陪伴下,不断学习,充实自我,全身心呵护孩子幸福的童年。
当我再次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获益匪浅。在100条建议中,说得最多的就是读书,这一点给我的触动也最深。
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苏氏认为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是沧海之一粟。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教师要建立起自己的藏书,使之成为自己的老师,每天去向它们请教。那么,“每过一年,你的科学知识都变得更丰富”。工作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以传授知识为己任。不管是在日常生活或者教学过程中,都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有详细深刻的讲解;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教书育人;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让民族文化知识得到延续;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桃李满天下”。肩负园丁的使命,我们就会感到汗颜。所以,职业的责任感促使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人们拥戴的楷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千古名言是教师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一生的追求和信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如同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爱玩具一样,教师的第一至爱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应该是书籍。教师的读书风气能影响和带动学生的爱好和社会的风尚。“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苏霍姆林斯基当书籍成为教师的第一至爱的时候,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伟大著作中还精辟地揭示出一个读书的真理:学生智力的发展取决于阅读能力。“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他认为,学习发生困难和形成差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天到晚死啃教科书,“拼命使用他的记忆机器”。正因为“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教科书也读不好”。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要“让他们走到学校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
阅读优秀书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提供的又一重要教诲。他说:“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自己对自己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从人类的道德财富中给自己找到榜样的人,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能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为,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了教育目的。”在他看来,一个人在少年时代和青少年时期读过哪些书,会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
学生——祖国的花朵,二十一世纪的生力军,国家建设的接班人,首先要有勇于进取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力量就来自于书本。让“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他们人生的轨迹;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成为他们人生的方向,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请看看我们身边的学生,那些学习落后,讨厌上学,那些不思进取、不肯用功,那些品性不好、行为不良的,尽管生活背景各不相同,个性、缺点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没有阅读的爱好和习惯。
作为一名教师,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写反思等,可说到收获却不大。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博览群书,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赢得自身的发展。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观念和知识,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吸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竞争力和教育教学的能力。随着教学实践的增加,新问题、新矛盾也接连不断的出现,要想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因此,教师必须不断读书学习,从中总结更多经验,发扬优点,改进缺点,不断探索新的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成绩。
一、读书提高内在素质。
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同时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必须动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各方面的优势,让人们切实感到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动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读书提高教学水平。
知识是需要时时更新的,老的东西总会被淘汰的。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如果教师不能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教师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在学生眼里成为“老古董”。这样教师在学生眼里就失去了威信,而威信是维系师生关系最牢靠的锁链。知识越丰富,讲起课来内容就越生动有趣、海阔天空,教师的魅力在于通过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所形成的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的尊重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
这本书,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很多不足。也让我知道了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所以让我们所有的老师都来热爱读书吧!为自己订一个终身学习的计划,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并优秀的教师
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被积累起来似乎是“为了储备”,它们“不能进入周转”,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而首先是不能用来去获取新的知识。
这在实践中会导致什么结果呢?结果是知识脱离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他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变成了毫无乐趣可言的事,变成了为知识而知识。
只有当知识变成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和热情的时候,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
当你深信孩子们已经清楚地理解了词、词组的丰富含意和情感色彩以后,你就建议他们自己讲述他们所看到和感受到的东西。
不容置疑,是你的思想成了儿童创作和情感流露的推动力和源泉,因为你善于在儿童面前打开通往周围世界的窗口。但是儿童在这里并不是重述他们所听到的话;你的词、你的思想在他们的意识里发生了转换。儿童在学习思考,得到一种无可比拟的思维的欢乐感,从认识中得到了享受。
在备课的时候,正是要从这个观点对教材进行一番思考:要找出那些乍看起来不易觉察的“交集点”,即各种因果联系、时间联系、机能联系交叉集结的地方,因为疑问正是从这些联系中产生的,而疑问本身就是一种激发求知愿望的刺激物。
你在思考《光合作用》的教材:各种意义联系相互交织的“交集点”究竟在哪儿呢?啊,就在这儿,最主要的“交集点”就是:无机物怎样变成了有机物。你在学生面前展开一幅动人心弦的神秘的图画:植物从空气和土壤中吸取无机质,而在自己的复杂的机体里把它们变成有机质。这个构成有机质的过程是怎么一回事呢?在植物机体这个非同寻常地复杂的实验室里,经过阳光的照射,把矿物肥料这种死的东西,变成了饱含汁液的番茄,变成了香气袭人的玫瑰花,究竟是经历了一番什么过程呢?
捧着一杯淡淡的茶,带着一颗平静的心,拿起《爱的教育》坐在桌旁细细品读。这书带给了我诱惑般的感觉,正如茶一样清新怡人!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我,一个热爱文学作品的女孩。我每天开始了我的读书计划,我被这本书中的一个又一个故事所深深地打动了,的确如此这是一本感人肺腑、洗涤心灵的书籍。《爱的教育》是一本80年代的书刊,是意大利亚米契斯的著名作品,书中讲述的是对我有一定教育意义和引导意义的内容。如何热爱学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同情弱小、尊师爱生、体贴父母等人类美好的精神。
爱——种纯真无私,教育世人的情感。爱如虚无缥缈的空气,时时刻刻围绕在我们的身旁,围绕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它的蕴意早已融入了生命,它在不断的升华,爱真的很博大。爱如万丈深渊,永远无止尽;爱如一次长途旅行,永远无尽头;爱如海上的帆船,永远飘泊在心的海洋……爱,不仅仅是对我们个人而言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对整个中华民族。它时刻激发着我们,教育我们,让我们懂得爱的存在。
爱就如温泉,时刻温暖我的心;爱就如阳光,时刻照耀你我的心房;爱就如悠久的历史,时刻保留你我心中;爱就如光芒,时刻发射出璀璨的万丈之光……世间有种。种爱,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的爱,朋友之间亲密无间的爱……有时会感到自己孤独,其实—我身边有父母的疼爱,老师的关爱,想想自己还是蛮幸福、快乐的!
“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睛望着风暴取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我知道其实有很多的人家庭贫困,身体不好,有的人却有着幸福的生活,他们都是积极上进,思想进步,热爱生命,热爱民族的青少年,他们有着一颗纯真的心,他们从不奢求和渴望什么,只希望自己有一颗真诚的心,无私的爱!他们的行为无时无刻感动着我的心。
在这个科技发展飞快地世界里,不管这个国家如何发达,最重要的是要求每个人都有民族的责任感。民族的繁荣昌盛,靠的是我们的共同努力。只要每个人奉献一丝的爱,世界将会更美好。“ONEWORLD,ONEDREAM!”我们将爱随火炬传遍世界,传遍世界上的每个角落。我们一定要弘扬自己的民族,“以热爱祖国为荣”正如书中的青少年一样爱民族!
用心品读《爱的教育》,用心灵感受爱。将我们的爱化作流星雨,在宁静的夜空划过,即使流逝,但美丽依旧存在;将我们的爱化作长河,永不停息的流淌着,即使天气寒冷,但依旧温馨……让我们手拉手,彼此牵起心灵的港湾,用实际行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这个世界永远温馨,让世界上的每个人感受到爱的存在……
这个月读了《做最棒的老师》一书,上面举了很多教育故事,对我的启发很大。这本书全方位地阐述了作为老师应有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课堂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把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
作为教师要注意教育的方法,当学生出现失误或对教师不尊重时,切忌简单,粗暴,冲动的“热处理”,而应控制自己的言行,用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主动克服错误。这就需要向慈母一样将爱播进学生的心田。心理学还告诉我们:人际交往融洽、和谐是以真诚为前提的。“以心换心”以理解为桥梁。人与人之间便能得到思想感情的沟通。我们除了做好“严师”,“慈母”之外,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多接触,推心置腹的和学生交谈,成为学生的“挚友”。
总之,作为一名好教师必须以多种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做一名好老师,就应该做一个勤于思考的思想者、勇于创新的探索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育理想的追求者。作一名好老师,一定要“做有心人、做有益事、以宁静的心态脚踏实地的做事”;要有理想、有思想、有激情、很认真、多读书、会反思、有韧劲。我们应该不断实现专业自主,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使自己尽快成为高素质的教师,不仅是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工作有情趣,生活有品味,做人上境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