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这个话题,许多家长就会指责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老师,认为当前的教育问题主要来自应试教育体制,其次是教师责任和素质问题。但是,这样的看法有些偏颇。首先,我国的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要保证公平公正的社会原则,中高考制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必须要保持下去。而我们家长真正要去思考的,是如何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做好孩子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其中也包括应试能力。当然,这绝不是给孩子报几个特长班,上几年奥数那么简单;而是要懂得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真正在生活和学习中全面培养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另外,教育是全社会的问题,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已,不应成为整个社会教育问题的替罪羊。
相反,纵观当前教育问题的方方面面,真正的根源性问题恰恰来自家庭教育环节,很多影响我们成长的人际规则、生活和学习习惯都是在早期的家庭教育阶段开始形成的。1978年,在一次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聚会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曾坦言,他一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在家庭和幼儿园里,所学到的则是那些终生受益、促使他不断努力钻研的好习惯。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习惯养成对于孩子未来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然而,中国目前的家庭教育处于一种完全缺乏规划和管理的状态,没有哪个政府部门对此真正负责任,而各个家庭又普遍缺乏相关知识和。尤其是近年来,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多数家庭却不懂得如何在富有状态下教育和培养“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独生子女。同时,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年轻父母们变得越来越繁忙,他们很少有时间去考虑家庭教育问题,孩子小的时候交给祖父母,等到入了托、上了学,就干脆交给老师了事。
这样一来,很多家庭教育的重担就落到了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身上。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大家庭还比较普遍,其中由祖父母参与养育的0-3岁的儿童超过70%, 3-5岁的儿童超过50%,而5-7岁的儿童超过35%。另外,全国更有超过3000万农村留守儿童几乎完全由祖父母照顾和教育。众所周知,一个人在0-7岁的成长是奠定其一生人格、能力和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因此,祖父母尤其是祖母的教育知识水平和教育方式对中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影响巨大。
遗憾的是,大多数祖父母们往往满足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不摔跤、写作业,他们并不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在物质相对富足的家庭中,很多祖父母会超前满足、过度满足孩子的很多物质需要,致使他们的延迟满足能力根本得不到发展,为日后埋下心理和行为问题的隐患。在我做过的上千例青少年咨询个案中,有超过70%的家长曾经提到祖父母对孩子的早期管理和培养失当。溺爱、过度保护、超前满足、过度关注、压迫式学习成为祖父母教育孙辈时常犯的错误。
我曾经分别和两位80后青年谈过同一个话题,“你认为一生中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事情?”两位青年都回答说,影响最大的人是从小照顾自己长大的祖母,印象最深刻的是曾经有一次自己用刀削苹果割破手的经历。
第一位青年说,“我的奶奶平时总是鼓励我,无论我做了什么家务,她总对我说,‘好孩子,你做得真棒!奶奶都做不了那么好!’于是,我总感觉自己有使不完的劲。有一次我用刀削苹果把手割破了,奶奶帮我包扎好伤口,然后很细心地拿着苹果给我演示了一刀到底的绝技,就是把苹果皮一次削完,而且不断开,然后笑着对我说,‘别着急,你就快学会了。’”第二位青年说,“我的奶奶总是很照顾我,无论我做什么,她总是对我说,‘不用你,呆着吧,有奶奶在,什么也不用你干!’有一次我自己用刀削苹果把手割破了,奶奶特别紧张,一边赶忙帮我包扎伤口,一边不断地埋怨我,‘谁让你自己削的,下次还敢不敢了?要是削着脖子就没命了。’”
后来第一位青年成为了非常成功的青年企业家,他相信只要努力,自己可以做好任何工作,常常回忆起祖母的鼓励。而第二位青年则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啃老族,至今仍然希望能有人像祖母一样替自己完成一切。
众所周知,“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 在中国推动摇篮的恰恰是祖父母,也可以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祖父母可以用爱教会他努力奋斗,也可以用爱教会他习惯懒惰,隔代教育的力量正是如此强大。因此,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要切实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就不仅仅要推广母亲教育,更要开展全国范围的祖父母教育行动,让祖父母们真正懂得家庭教育的任务,学会如何科学的看护和照顾孙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培养孩子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特色的隔代教育真正地行动起来,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行为规范,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事业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孩子的明天,为了中国的未来,别让“隔代教育”再等待!
态度超行,由放刚雅,不由则费固僻野。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是我们身处世的基本原则。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探知”人无礼刚不生 事无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的观念从而得到更好的我展。实现更高的目标,走向更好的未来
知礼,从身边小事做起。
且古以来,有多少人的成功路上是目无法规,随心所欲?他们的成功,在于拼搏、在于奋斗,却也在于礼。众所周知,孔融幼时和哥哥一起吃梨,桌上放着梨,他的母亲对他哥哥说:“你是最大,弟弟还小,把大的让给弟弟吃吧。”孔融虽年幼,但也知礼数,便对母亲说:“大的就应该给哥哥,我吃小的。”这便有了后世所流传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年幼但知不能因自己年幼吃大梨,而让哥哥吃小的,这便是礼,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要求和我则,由可见礼存在于日常小事之中,更存在于我们的一言一行之中,知礼让我们身旁的小事做起。
懂礼,从行为规矩做起。
日常生活中,你的行为是否符合身份?升国旗时的切切私语,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还是随便称呼长辈的名字,这些都是有悖常礼,有损形象。所以,懂礼从行为规范做起。
守礼,现在开始做起。
在未来的日子里,你又打算怎么做到呢?不如做个守礼之人,从现在开始做起,就如同程门映雪那样。求学时老师在休息,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程颐在大雪纷飞的院子里等了大半天,老师醒来开门看到的是两个大雪球,也是守礼的体现,为了不找老师,在门外等待,不畏严寒,这正是守礼的礼现,总而言之,他正是因守礼,所以才获得老师的青懒,也成就了他的未来,那么,守礼,从现在开始做起吧!
回望历史,纵观古今,多少文人的成功他们是不知礼法的?他们不是将礼制作为一种制度去完善,而是将其作为一种修养,一种品德行为的规范。
仰望星空,做知礼之人;脚踏实地,做守礼文人。不把礼当作规则,而是作为我们立身的根本,一路前行,高扬守礼之帆。
近年来,关于为中小学生减负的问题一直在被讨论。近期,有人提出将体育纳入高考,我想,我并不认同这一方案。
我想,站在该方案提出者以及无数人的角度来看,体育运动为孩子提供了放松时间,更有益于学生学习,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可我们来细细算一笔账。据调查表明,一个普通高中生一天在校时间为十五小时,在文化课上所花的时间达十一小时甚至以上。当文化课尚且应接不暇的情况下,学生又哪有更多的精力分给体育。
其次,一旦体育与高考相联系,其本身的`性质便没有那么纯粹了。高考意味着什么,是成绩、是期许,更可能是未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体育就变得“分数化”了。它从学生疲惫忙碌之余的休闲转变成了另外一种劳累。它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分数,或许再夸张一点,它也可能变成未来的决定因数。这样,原本轻松的体育课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学生的另一种负担。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体育纳入高考是否公平?每个个体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面对这样分差异,该方案是否有信心平衡这种差异?避开残疾学生不谈,对于那些患有慢性病隐性病或者体质特殊的学生该如何处理?这类学生既无法享有同残疾人一样的权利,又无法正常参加参与高考,是该给他们满分?还是平均分?无论哪一个都是不公平的。这类学生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文化课上抹去身体给自己带来的劣势,却因为体育重新将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这会不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伤害?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负担?我想,在这个问题解决前,是否将体育纳入高考还有待考量。
再者,站在学校的角度这也是不公平的。一些城镇高中基础设施完善,这一切都不成问题。可反观一些农村学校呢?他们甚至连操场都没有,甚至无法开展正常的体育课,对于这样的学校,又该如何处理?拨款改造?政府扶持?这不是短短几年内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因此,体育纳入高考是否不够妥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学生,安知学生之辛苦。别把减负强加给学生,别让减负变成一块巨石,狠狠地压在学生的脊背上,让体育自由地在阳光下生长。
小时候家长说,任性会给人的生活带来麻烦;小学时老师说,任性会使人越来越堕落任性会给人的生活带来麻烦;中学时班主任说,任性会让人永远不能成功……总而言之,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几乎每个人都在告诉我们不能任性。可是,你的成长过程似乎与别人大不一样,你的任性,在别人的悉心劝导下似乎完全没有消除,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愈演愈烈。尽管万老师与你是亲戚,尽管万老师对你经常进行教育,尽管万老师对你从不放弃,可是你的任性却伤透了所有老师的心,因为他们努力很久才找出来的希望又因你的表现而破裂。生本课堂上,同学们正在积极地说出自己的理解时,你在出神;数学课上,同学们正跟着老师的思路想题时,你在发愣;英语课上,同学们正跟着老师学习又一个重要的语法时,你在着急怎么还不下课……你以这样的心态面对学习怎么会学得好呢?所以,请你改正吧,因为人性,毁灭的是老师对你的期望!
雪花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总是婀娜的姿态,连它旅程的最后一秒也不例外。也许你们在半学期的生活中的表现没有漫天飞舞的雪花那么美,但我希望你们想这雪花一样,在最后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古往今来,有许多尊老爱老的故事:古有花木兰代父从军,九岁龄童小黄香扇枕温席,王翔卧冰求鲤,孟宗哭竹求笋等。
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在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埋儿奉母:郭巨,晋代隆虑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通过这两个故事,可以看出古代是以孝为主,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从芦衣顺母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即使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也应该互帮互助。从埋儿奉母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古代有些孝子为了父母宁愿牺牲自己的.子女,这种精神太伟大了。在我们这个时代,一些有些人表面上很孝顺父母,实际上是让父母住在地下室,车库,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儿时的人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上怕摔了。天天守在你的身边。现在,有些人半年都不回家一次,只有过年才回去住几天。还有一些人,一点也不关心父母。
曾经有个栏目做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调查:请问,你是否知道父母生日?10个小时内,有1840人投票,其中回答知道的有1274票占69.24%;都不知道的有338票占18.37%;知道父母中一位的有228票占12.39%。说实话,看了这些数据,实在是有些刺眼,实在令人担忧。
现在因社会发展,人们都出去打工了,忙着挣钱,忽略了老人,所以导致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有的人一年只能回去两三次,这已经算多的了,还有一些人两年才能回去两三次。有些人,也很孝顺父母,可是他们都认为挣了钱能让老人吃好喝好,让父母过上富裕的生活就是对父母的孝顺,可他们却忽略了老人的自身感受,老人要的只是一家人团园,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是所以空巢老人最大的心愿。
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0%,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就像歌中所唱常回家看看,多抽时间回家陪陪父母,哪怕带回去的是是一条围巾,哪怕是一套衣服,哪怕是一声爸,妈,都会使父母感到欣慰。多回家聚聚,别让父母感到孤独,别让你的父母成为空巢老人!
小时候家长教育过我们,玩火是不对的;小学时政治书告诉我们,玩火易自焚;中学时学校强调过,冬季要防火防盗……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几乎每一个年龄段中都会听到类似于“勿玩火,要防火”的警告,可是,你的发展并不是像家长老师所想的那样,年龄越大越懂事,而是越大越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越制约不住自己的行为。尽管那时的地理课上老师没有在讲题,但让我们自己做作业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你,AAA,一个智商很高的学生,却在这个时候糊涂一时,拿起火机烧书本。当一股焦味顺着空气的流动传到全班同学的鼻子里时,大家首先是好奇,然后发现是你弄的之后,憎恨之中更多的是惋惜,憎恨因为你大家丧失了一部分学习时间,惋惜你没有认真听见,离前十名又会远一点。也许,这一次在课上放火,下一次就会在社会上放“火”,而且可能放的还不是一般的“火”。所以,请你改正吧,端正自己的'心态吧,因为玩火,焚烧的是你的大好青春!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