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破一个心理患者的心理防线,以此威胁,比***了他更加残忍。在我心理阴暗的那些日子,我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所以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感触也比较多。
从电影的名字我就感觉到这部电影与心理有关,待到剧情慢慢展开的时候,我不禁为之叹息,从威尔轻松解开麻省理工数学教授留在黑板上的难题来看,他无疑是个天才,可上帝总是会对这些人群残忍下手,剥夺他们的一些东西,让他们不那么完美,威尔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他不羁,叛逆,打架,不敢与外界过多接触,甚至不敢像他心爱的姑娘表白。教授看中了他的才能,为威尔做担保,在威尔解题的同时,为他进行心理治疗,这对于一个心理患者来说很是抗拒,无奈之下,数学教授找到了他的朋友桑恩,一位事业不太成功的心理辅导专家来帮忙。他一眼就看出了少年的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法,他知道这个叛逆的孩子需要的是别人的倾听与理解,于是他耐心倾听威尔的故事,看着少年慢慢宣泄自己的情绪,鼓励少年像自己喜欢的女孩表白。后面发生了一些小争执,威尔发现桑恩也有心理问题,也许是少年生命力的\'强盛,桑恩被打动了,他渐渐打开因丧妻而关闭的心房。心理患者的敏感会让他们更能察觉到身边人的问题,威尔与桑恩就是很好的证明。
有时我们并不明白一个人的脆弱,那就不必急着明白,主动去保护他们,听听他们的故事,帮他们疏导感情,宣泄情绪,与他们感同身受,打成一片,让他们感受到世界的温暖,不让他们受到伤害,那他们对你,会更好。有时心理患者就是这么简单,他们有时候很容易被摧毁,有时候很容易被温暖,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对待与他们之间的感情,就像桑恩对威尔那样。
我想对跟威尔很像的人说,大胆一点儿,给别人多点信任,允许别人进去你的世界,总会有人来温暖你。
奔走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象一棵树独自站立,又和许多树心手相连构成一片片森林,不管多么强大和乐观的人,面对着吃喝拉撒、爱与信任、理想与现实、坚持与放弃这些问题时都会有不同程度上的困惑,心灵的城池上飘着阴影。有些人走过这段旅程,清风淡月,一步步走进了人生的佳境,有些人没能趟过这条河流,搁浅在了青春的中途。
这是一部心理救赎的电影,成长于波士顿南区贫民窟的威尔·杭汀(Will·Hunting)是麻省理工大学的清洁工,他与他的朋友整天泡酒吧、打架,却拥有着超人的智慧,是一位数学天才。他的数学才华是在偶然的情况下被人发现的,麻省理工大学的教授在讲课时给学生布置了一道高难度的数学题,能解答出这道题的人都是当今的顶尖人物,骄傲的学子无人解题,但主人公在很短的时间內将答案写在了教室外的黑板上,然而他并不想别人知道是他所为。教授发现了这个天才,欣喜万分,希望把他培养成自己心目中的人才。然而他的心扉似乎是上锁的,教授无法走进他的世界。
主人公走在自信与自卑的边缘,才华让他自信,心理创伤却让极度自卑。他把未来总是想象得十分恐惧,內心只有负面的事情,他宁愿与女朋友分手,因为他害怕被女朋友抛弃;他宁愿放弃好的职位,因为他害怕工作中出错,对未来的恐惧一直让他改变不了现有的生活。他沒有办法信任别人,因为他被爱他的人所拋弃,所以他总是在别人离开之前先拋弃别人,在防正心理下他孤独了20年,没有人能够理解他。
主人公紧闭自己的世界时,什么都进不来也什么都容纳不了,在心理医生西恩的帮助下,他敞开自己心扉正视自己的过往,而这时,阳光便进来了。
这是一部让我感动至深的电影。关于天才,关于人生。影片开头对于主人公天赋的发现及家庭背景并未做惊奇地描写,而仿佛是自然发生的事。在麻省理工做清洁工,实则对高等数学的狂热。有一帮社会最底层的难兄难弟,冲动,斗殴,实则是表达对社会的不满。
兰博教授与主人公戴尔
影片的起伏点在于兰博教授为因斗殴面临坐牢的戴尔保释,并为其提供学习高等数学的机会和心理辅导,并最终碰上作为心理学教授的西恩。此时戴尔的天赋被展现的淋漓尽致。从前几任心理医生的著作中即可研究出对方的弱点,对其攻击。唯有西恩教授在遭受同样的侮辱及愚弄后,依然放下身段与其交流,用自己的人生及经历来感化戴尔,并最终得到亦师亦友的关系,自己的情操得到升华,心结也得以解开。
我从影片的后半部分即开始流泪。是因为我钟情于思想性的影片,久违了这样的片子;是因为被主人公的经历触及,回想起自己的人生低潮期;是因为被西恩教授用人生的感悟去感化戴尔时流露的真情感动,追忆起自己是如何走出那段低潮期的。
西恩教授采用消极的态度来对待戴尔,刺激戴尔
关于人生,关于真诚。年轻气盛的戴尔,凭着自己的天赋把教授们耍得团团转。从表面上看是这样,其实反映出戴尔因家庭暴力引起对别人的不信任。而当西恩教授用亲身经历来与戴尔分享时,表现出极其真诚的态度,从而教育戴尔与人相处最基本的要素是真诚。爱情亦如是。
2位教授在为天才的前途争论
关于天才,关于成长。影片还有一个焦点——天才的成长。天才是该自我成长,还是给其规划道路。这个课题其实会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不管你是父母,还是子女。本片给出了答案:自我成长,并加以一些辅导。庆幸的是,我也在以这样的轨迹在成长。
进入新学期,嘉豪升四年级了。这学期换了新班主任,数学老师也换了。从开学到现在,班主任老师给我的印象是干练、严格,对于语文作业的要求很高,比如鼓励孩子们每天有一定的阅读量,完成积累作业;对于孩子们的生活习惯要求很高,比如收拾书包、吃饭的速度、整理课桌的整洁度、树立时间观念等,讲究做事的质量和效率;当然对于家长们的配合也有要求,比如填写回执的签字等等。
由于语文老师兼着班主任,而且兼着年级组的组长,所以这学期的作文课由另外一名老师担任。老师第一节课没有布置具体的作文,而是交待了两件事:一个是让孩子们自己设计一个作文本的封面,可以做些封面设计,可以取一个笔名,也可以在自己的作文本写上“***文集”之类在我看来极具大师范儿的书名。二是让孩子们画一张游览图,可以是某个景区的,也可以是某个小公园的,在图中简单介绍游览点位。嘉豪用了半天的时间来完成,感觉完成作业的过程也象一个创作的过程。这种创作不仅仅是文字表达,也有着一点设计、发挥的空间呢。
数学老师通过一张调查问卷令人感觉一新。这张问卷除了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等一般问题之外,还让孩子们自己想象“数学是什么”,假设数学是一种食物、一种颜色、一种动物,它是什么,并说出理由,而且特别说明答案无所谓对与错。嘉豪给出的答案是:“如果数学是一种食物,它可能是番茄酱,因为番茄酱湿的时候很好吃,干了以后就不好吃了,数学如果经常运用,就不会忘记了。如果数学是一种颜色,它可能是深蓝色,因为深蓝色显得有神秘感,数学里也充满奥秘。如果数学是一种动物,它可能是水母,因为水母总是在水里飘忽不定,数学有些问题不统一答案,也飘忽不定。”看着这个答案,觉得小伙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细细想来很有道理。
四年级,学习的压力明显感觉比前三年大了,好在嘉豪基本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自己知道该努力。在和很多家长交流时都表示孩子升入四年级后要考虑更多的辅导班,但我们仍不想跟风,仍想继续保持自己的节奏,在抓好学习的同时能够在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最近在朋友圈看到几篇文章,一篇是尹建莉老师的《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一篇是一位外交官父亲的教育笔记《父母对孩子的最大影响是性格》,还有一篇是一位在国外的中国家长写的《别让孩子迷失在同伴压力里》,文中的观点与我们一直以来的理念有相似之处。我想,在不容忽视的集体焦虑面前要保持淡定,不易,但努力为之。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