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条小河。 不知过了多少春秋,一提起我大家都跷起大拇指,夸赞我:“小河真美呀!”
我的确十分美丽!我的身体清澈见底,碧绿发亮。瞧,水底有五颜六色的鹅卵石,点缀着我;有绿莹莹的小草,在柔柔地向我招手。小鱼、小虾在水草中自由自在地游来穿去,白天鹅和鸭子也在水面上你追我赶地嬉戏,还有小青蛙也会来呢!我每天唱着欢快的歌曲;快活地流淌着,每天穿着干净的衣服,开心地微笑着。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户户都往我身上扔垃圾,把污水排放进我的身体里。从此,我就遭殃了,光润洁净的脸蛋变黑了,全身还散发着一阵阵恶心的臭味。人们不再像以前一样夸赞我,欣赏我,而是象躲瘟疫一样躲着我。青蛙纷纷逃离;鹅、鸭也不再光顾;还有那无辜可怜的小鱼、小虾,它们无容身之处,只好在污浊中挣扎,最后死亡。我十分寂寞,我的心在哭泣。我生病了,我不再歌唱,不再流淌,不再干净,不再漂亮,也不再微笑了。
我求求所有好心的人、明智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救救我!我希望所有的市民精心地呵护我,让我重返昔日清澈、明净的风采,让我和我的水族朋友生机勃勃,让我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明史.韩林儿传》
夹河是砀山县城东北的一条小河。清晨,带着未散的梦境,揉开惺忪的睡眼,放眼望去,眼前的小河,清澈见底,波平如镜。河面流水潺潺,岸边果园飘香。灿烂的朝霞,倒映在河中央,河水一下就被染红了,夹岸的果园也立刻就被水润活了,绿油油的果园倒映水中,一片片叶子,累累的果实清晰可变。一群黄绒绒的小鸭子远远地划来,果园的倒影立刻被剪裁成了一段段的碎片,随着小鸭子们远去,那悠悠的河水又将果园倒影缝合,经这一剪一合,如梦变幻。
清明时节是小河最靓丽的季节。两岸梨花盛开,无边无际的梨花,顺着小河蜿蜒,宛如团团白云,银装素裹,花影重叠,天然玉容。一片片一簇簇的梨花层叠相依,像林海雾凇,似冰雕玉琢,花海波涛阵阵,花香随风袭人。盛开的梨花铺天盖地,连接天际,分不清是水中倒影还是天边的白云。置身小河岸边,风摇枝头涌雪,花潮奔来眼前。小河尽头,一片桃林,似一抹粉色的朝霞,染红了天边地界。微风徐徐,红与紫的彩霞,随之漫漫飘忽变幻,片片桃林成了纷扬的烟霞。随风舞动的桃林艳若云霞,红红火火地展露着丰姿,给小河涂上了一抹鲜红。远处吹来的风,从原野上无声地掠过,那铺天盖地的粉红、嫩白,就与河水一起涌动了起来,似纱如烟。强烈地冲击着视觉,那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盛夏时节是小河最热闹的季节。一场大雨过后,小河张满了水,鱼儿成群结队地游来。孩子们光着上身,穿着短裤,腰间挂着个小桶,手里拿着捞箕,嘻嘻哈哈地下河抓鱼。水花四溅,鸭鸣鱼跃,好不热闹。
雨过天晴,小河平静下来,大人们带上鱼具,在碧波之中撒开渔网,一阵鱼跃,一网鲤鱼、黏鱼、鲫鱼、泥鳅活蹦乱跳。人们只将大鱼装在水桶里,担回家去,随着晚饭的炊烟,鱼香就在晚霞里飘荡开来。
小河在村外拐了一个弯,河湾的旁边,是一片平展开阔的湿地,河水漫延出来,将小草和芦苇滋润出绿色。在虫儿的歌唱声中,芦苇一天一天地长高,葱翠茂密,野鸭嬉戏岸边,人没走进去没几步,就深藏在那绿帐之中了。白鹭翱翔其上,画出一道道弧线。孩子们喜欢钻进芦苇里,或在矮浅处扑蚂蚱,捡鸟蛋,或在丛深处“捉迷藏”,玩得酣畅淋漓。直到日落西山,家家房顶炊烟袅袅,大人们几声呼唤:“回家喽——”“吃饭喽——”,一个个水鸭子一般回到家里。
中秋时节是小河最喜悦的季节,果园里酥梨挂满枝头,望不到头的绿色延伸至天边。看不到村庄,一片片果园,明媚耀眼,错落有序,远远望去,绿黄相间,恰似天然棋盘纵横。一切都溶入在绿色的果园中,只有小河潺潺的流水声在绿色中回响。
走近小河,立于岸边,但见夹岸叠翠,一排排果树,纵横成行。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浓浓的瓜果味道,随着小河的流水,四处飘散。深深呼吸一口,甜丝丝的梨香沁人心脾,顿感心旷神怡,满腹馨甜,全身的毛孔都舒张开来,心情也在阵阵果香之中渐渐沉醉。
岸边小路在果枝间伸展,跟随小路蜿蜒,一棵棵梨树上,挂满了黄灿灿的酥梨。阳光从密密麻麻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闪烁着粼粼光斑,微风轻轻的吹过,挂满果实的枝杈,摇动起阵阵微波,散发出阵阵的清香,空气里顿时充满了香甜醉人的气息。一枝枝沉甸甸的果实,蕴育着小河的寄托与梦想!
岸边的`梨树,粗大的树枝像乌龙一样伸向天空,黄灿灿的酥梨压弯树枝。梨园深处荡漾着笑声,那是村姑在采摘果实,姑娘们小心翼翼的把梨子一个一个摘下,把丰收的喜悦装满一篮又一篮。欢笑声中飘荡着浓浓的梨乡风情。酥梨在岸边树下堆成一座座小山,老人们围坐一圈分级包装,丰收的喜悦把果实濡染得鲜鲜亮亮,丰收的欢笑把小河渲染的灿烂辉煌。
傍晚,劳作一天的人们,吃过晚饭,习惯地来到河边乘凉。夕阳撒在河面上,轻风吹过,整个河面顷刻间波光潋滟,光彩绚丽。小河虫鸣蛙鼓,此起彼伏,清脆悦耳。岸边的百年老梨树被河水长年冲刷,裸露出一条条虬龙一般的根,人们坐上面,伴随着潺潺水声,津津有味地谈古论今。晚霞中,老人向孩子们讲述这条河的故事。
小河有一段千古佳话。《明史?韩林儿传》记载:“ 福通物色林儿 ,得诸砀山夹河 ,迎至亳 ,僭称皇帝。”小明王就是明末龙凤皇帝韩林儿,他是河北省永年县人,是韩山童之子。韩山童是元朝末年白莲教的首领。他和白莲教会的刘福通共同进行反元起义,被元朝的官吏***害。韩山童牺牲后,韩林儿与其母杨氏逃到砀山城东夹河居住。刘福通逃回家乡,继续组织民众造反,在颍上成立了一支强大的红巾军,于元顺帝至正十五年三月,亲自来到砀山夹河,迎接韩林儿去亳州。韩林儿临行时,夹河父老热情相送,送至小河南岸。韩林儿待父老回归半涉之时,于河南岸向北稽首,感谢父老乡亲对他母子的照顾和关爱。
刘福通迎韩林儿至亳州,便拥立他为小明王,国号大宋,改元“龙凤”。 韩林儿在亳州建立了政权之后,便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原”之号令,任杜遵道、盛文郁为丞相,任罗文素、刘福通为平章,郭子兴之子郭天叙为都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张天佑为右副元帅。出师讨元。遂令李武、崔德领兵直趋陕晋,毛贵领进攻山东,刘福通率领大军直捣中牟进占河北。毛贵一路,克复了胶州、莱州、淄川、益都、莒县等州县;李崔一路克复了灵宝,直下潼关;刘福通攻克了汴梁。“火飞华岳山关破,血浸秦川万马奔”,宋帝韩林儿所领导的义军势力浩大,锋芒所指,每战必胜。
自从朱元璋受韩林儿任用之,便南下克复了采石及南京等地,作战有功,便提升他为丞相、江南行省平章,旋又晋封他为吴王。张士诚在韩林儿一心反元,无暇防内的空隙里,于公元1363年,突派其手下大将吕珍偷袭了韩林儿的后路,韩林儿被围困于安丰。朱元璋派兵击败了吕珍,将韩林儿迁至滁州之宗阳宫。1366年朱元璋又迎韩林儿归金陵,途中,在瓜洲渡江时翻船,韩林儿坠江而死。从此,韩林儿的死因成了历史千古悬案。
夹河的父老乡亲怀念韩林儿,因韩林儿在河南岸向乡亲们行礼,将夹河改为名礼河,将夹河北岸韩林儿所住之村庄改名礼河集村。
许是对小河怀有更深厚的情感,或是小河有这段感人的故事。每当徜徉在小河边,置身于这份少有的宁静中,人们常常会放慢脚步,凝视着波光粼粼的河水,眺望着夹岸郁郁葱葱的果园,倾听远处传来的虫鸣蛙鼓。情不自禁地蹲下身来,捧一捧清凉的河水,举到眼前,任其从指缝间一滴滴滑落,看着河面被击起的层层波纹,心中就会荡起那段韩林儿的美谈。
小河日夜不息地流向远方,带走的是艰辛的岁月,留下的却是一路沧桑。小河用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两岸的万物生灵,在接受爱心庇护的同时,将自己的一切默默奉献给这些淳朴善良的人们。
小河永远在人们的梦里潺潺流淌,小明王的故事也永远在人们的血液里流淌。
我们乘船渡过鉴湖来到鲁镇,刚才还是一幢幢高楼大厦,现在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座座古宅。刚走进街道,就听见一个人在说英语,难道有外国人?我凑过去一看,只见一个人身着一件白色西装,头戴黑礼帽,还拿着跟拐杖,一边走路一边和游客说:“Hell0!”这时,他朝我走来,也说了一声:“Hello!”我反问到:“What’s yourname?”可是他低头不语,灰溜溜的走了。这时我才知道,他哪里是什么外国人,分明是“假洋鬼子”。
正在我得意时,那边却传来了惊呼声:“快看,阿Q”。我转过身只见戴着破毡帽的阿Q正坐在一根廊柱旁,悠闲地抽着旱烟袋。我拿起照相机对着阿Q拍,阿Q睁大眼睛,做着鬼脸。我被他的举动逗笑了。他那衣服上的`破补丁,让我明白了以前的人生活是这样贫苦。突然,两个手持大刀的兵丁冲了进来,一把拎起阿Q,阿Q喊道:“放开我!”两个兵丁大声说:“等你去见了县太爷,招了供,再放你走!”“我哪里错了?”阿Q争辩道。两个兵丁不再理会。我三步并作两步跟了上去。来到“县衙”,只见县太爷威风凛凛地端坐在大堂上,那里已经聚集了许多看热闹的旅客。县太爷重重地拍了一下惊堂木,大声说:“升堂!”“你知道你犯了什么滔天大罪?”“不知道。”阿Q说。“大胆,竟敢戏弄本官!你昨天在路口抢了一位老人的大米,对不对!”“没有,我只是……只是,阿嚏!”阿Q打个喷嚏,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啪!”“来人,拖下去,重打四十大板。”这下阿Q怕了,说:“我招,我招。”“给他画押。”一个先生拿来一张大纸,让阿Q写名字,阿Q抓起笔,他拿笔的方式真让人发笑。阿Q在上面歪歪扭扭地写上“阿Q”。县令宣布:“退堂”。之后阿Q被逮捕下去了。原来,这是在模拟鲁迅先生小说中的情景,让人有身临其竟之感。
当我们踏出县衙后,我们还遇到了祥林嫂等小说中的人物。不禁为有这样的奇遇而高兴。当我站在鲁迅先生的塑像前拍照时,我想鲁迅先生因为写《阿Q正传》而闻名,那鲁镇又以什么著称呢?茴香豆?还是绍兴糕?我觉得也许阿Q更称得上吧!
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今天我终于领略了鲁镇特色,但愿我第二次来鲁镇时会有更多的惊喜,更多的快乐!
行走在这质朴而优美的镇子里,你真的会发现天好像水做的,地上仿佛就是用岁月与年华铺成的道路,凹凹凸凸,却又显出了水镇的古朴的风韵。
当,太阳犹犹豫豫的'从云里冒出来,露出她那灿烂的娇颜,水镇里的小河流伴随着船夫的船桨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粼粼的水波伴着秋风缓缓地扩大,变成一圈圈涟漪,甚是美丽,早上的水镇优雅而宁静。
在青石砖上行走,赏着秋天独有的景色,听着游船悄悄地渡过水面,真是惬意!不知不觉,已到中午……
午后的一切都是随意的,正午的阳光照射在古朴的小船上,泛起一片金黄,坐入船上,一阵阵木头的香气扑鼻而来,典雅而朴素,船与水“相处”融洽,小船轻柔的抚摸着水面,平静而优雅,河边的石墙上尽显“沧桑”,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石块不整齐地拼凑起来,可拼起来的却是一面整齐而又结实,朴素而不失洁净的墙面,神奇至极!小河的中央有一座石桥,衬着清清的河水,洁白而安谧,正所谓小桥流水。这弯弯拱桥旁有一座古香古色的客栈,与其说是客栈,不如说是一个小木屋,窗子全都开着,还有一个小露台,真是可爱呢!
古北水镇,古北水镇,不光有人,还有“镇”,错落有致的“小白房子”,一座一座,小巧可爱!这些白房子,大部分都是商铺,有卖灯笼的,卖山楂的,还有染布的……但是让我记忆尤为深刻的还是染布坊,一到门口,有股墨的清香,洁白的,墨黑的布料都有,墨黑的布料上面画的是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闭上眼,仿佛能想到,荷花旁有活泼的小鱼快乐的戏耍,风轻轻一吹,它们便都躲到那荷叶底下了,浪花“惊"起了一池荷香……
晚上,也就是夜晚,安静的出奇,没有了白天优雅古朴的游船,商铺差不多都闭了店,可晚上的灯光一直在吸引着我,一盏盏灯火,绕水镇一圈,照耀着古北水镇,也照到我的心里……
天是那样蓝,古北水镇永远是那么美!
在一座修建于1985年的立交桥下,坐落着三所高校,其中南开大学、天津大学都是名校,前者是综合大学,后者是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另一所高校则是天津师范大学,不过,由于老校区比较分散和狭小,天津师范大学主校区已经搬迁,只剩下一所成人教育学院还在这里。
八里台立交桥下的这条卫津河冬天结着冰,河的对岸就是南开大学了。冬天的卫津河,在温煦的阳光下,略微显得懒洋洋的,有些缺乏生气。几年前,天津的一位高官曾发出要把海河打造为世界名河的豪言,天津市民以卫嘴子特有的幽默编造了一段对话:知道中国有哪三条名河吗?谁不知道!长江、黄河,卫津河。
远远地就看见了南开大学的东门,伫立在跨过卫津河的一座小桥前。虽然是东门,却是南开大学事实上的正门。
南开大学东门的样式看起来有些独特。因为是假期,平时很热闹的校门口也显得很冷清。
南开大学校园看起来很普通平凡,外表上看不出多少名校风采。
大概因为是老城市,城区拥挤的原因,天津的大学校园都比较小,风景也无甚可观。
沿着这条校园的主干道往前走,校园的建筑分列两边,倒也中规中矩,只是显得有些呆板。
剧作家曹禺曾是南开大学的学生,后来却去了清华。
放假期间,校园一边的草坪上,行人寥落。
他在南开中学上学期间,因为演剧不错,被学校保送到南开大学政治系,可曹禺很不喜欢其专业,后来就自己重新投考了清华大学外文系。
这条沿着道路流淌的小河沟很平凡,但在校园中却被打理得很仔细,既然校园的自然风景并不多,那么,人工的风景也就值得诊视。
南开大学还有一位著名文人就是诗人穆旦,他是四十年代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也是一位非常富有知性特征的诗人和翻译家,与著名的武侠小说家金庸有家族渊源关系,毕业于西南联大。后来到南开大学工作,却在这里因为历史问题而受尽冤屈。
这条笔直的道路大约有一两公里长,再往前,就到了南开大学的生活区。
一座新建的教学楼,就在道路旁的湖边上,这个湖是一个人工湖。似乎叫马蹄湖,以其形状像马蹄得名,虽然并无特异的风景,却给校园带来一点灵动的气象。
马蹄湖边的道路。在气候暖和的日子里,一定很适于散步,但冬天的湖里结着冰,校园又放了假,人去楼空,有点寂寞。
站在这里,马蹄湖几乎可以一览无余。
换个角度看马蹄湖,结冰的湖面看上去就像覆盖着许多漂浮物的水面或者干涸的湖底淤泥。
湖边的一座建筑,看起来有点像一座悠闲的别墅,湖的远处是南开大学原来正门(南门)的主楼,湖边的这条道是南开大学教学区的'中心了,办公楼就在附近。
南开大学的办公楼直接对着马蹄湖。办公楼前的一片草坪,在冬天变得有些枯黄,连缓和的阳光,也无法让它们变得青翠一些。
沿着办公楼旁的那条小路绕到后面,是一座比较高大的教学楼,它是天津大学与南开大学的分界线。穿过前面那座楼房的门洞,就是另一所大学——天津大学了。
办公楼旁的这座圆形建筑,是南开大学的体育馆。看起来满现代的。
高大的门楼之下,有好几个洞孔,这边是南开大学的宿舍区,另一边,则是通往体育馆的那条宽阔的道路,大概是因为放假,学校体育场没有人,一些司机竟然在前面这条道路上练车。
穿过这座门楼,前面就是天津大学了,这两所大学挨得如此近,又没有围墙把双方隔开,很容易让人以为它们是同一所大学的校园。
从主干道拐进一条小道,周围都是一些教学楼,再绕过几座楼房,拐弯过去,就快到南门前的广场了。南门前的广场隔着津河,正对着宽阔的复康路。广场边上的这座苏式教学主楼,就是南开大学的标志建筑,楼前的塑像,是***的雕塑,他在南开中学毕业,南开大学创办后,他又成了第一期学员,南开人很以他为骄傲。
一天我坐公共汽车经过南开大学外面时,听见一个女孩用手机向她家乡的朋友打电话,说:我在***所在的学校上学。
南门广场旁边的这座省身楼是纪念著名数学家陈省身的。陈省身是南开大学毕业,后在美国工作,成为世界著名数学家,90年代回到南开大学,在数学研究所工作,并在这里去世。他是南开大学的名人之一。南开大学的数学学科也是国内比较强的学科之一。
南开大学的南门,应该算是正门,可实际上,这个门不允许车辆出入。顺着主干道再往前行,那条看起来不起眼的河沟在这里似乎一下变宽了不少,河岸边修筑起了可供散步休憩的台阶,或许这为情侣们提供了方便?
穿过长长的道路,再往前走,来到校区的另一边,南开大学图书馆到了。
天津这座城市,缺乏人文学术方面的书店,因此购买学术性书籍不如许多省会城市方便,而南开大学图书馆楼下有一家店面不大的书店,是天津少有的学术书店。
范荪楼是以南开大学创办人之一、天津教育家严修(范荪)的字命名的,它是文科教学楼,南开大学文学院就在此,在这里,也聚集着一些文科名人,如叶嘉莹、范曾等。
来到南开大学西门,已经到了白堤路,从这里到东门有了近三公里的路程,西门边的这几座大厦,是南开大学新建的宿舍。
这看起来似乎是新南开的象征?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