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是一轮暖阳,温暖你那颗潮湿的心;真情是股清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真情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让我领悟到真情的真谛,让我难以忘怀。
记得那天语文,当我正准备拿出文具盒时,却发现它奇怪的不见了,这下可把我急坏了,吓出了一身冷汗。就在这时,开始考试了,心想:我可不能错过一分一秒,要抓紧时间借一支钢笔。我轻轻的拍了同桌一下,告诉他我没有带钢笔,可是他只带了一根。我又接连问了好几个同学,可是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就在我心急如焚的时候,刘畅看见我焦急的神情,就亲切的问:“吴雪滢,你这是怎么了,怎么不答题?”我仿佛看到了一线希望,迫不及待地说:“我忘记带钢笔了。”她一听,就毫不犹豫地把手中的钢笔递给了我。我急忙问:“你把钢笔借给了我,那你自己用什么?”没事,我这里还有一支呢!他爽快地回答。有了笔,我就仿佛是一个落水者抓到了救命草一样,心中无比兴奋。我拿起钢笔,开始认真的答题,心中的喜悦一下也涌上了心头,这支笔仿佛是我用过的最好用的一支笔。写着写着,我猛然间发现刘畅手中拿的钢笔竟然是一只破旧不堪的钢笔。再看一下自己手中的笔却是那样的崭新。我的眼睛湿润了。
考完试后,我去还笔,看见她拿着那支笔还在艰难的写着,当我准备向她说“谢谢”的时候,喉咙却想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说不出话来,因为,此时此刻,“谢谢”这两个字已经无法表达出我对她深深的感激之情。
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体现出同学之间的友情,让我感受到了真情的温暖,真情是照亮人间的火把,少了它世界就会变得无比黑暗。愿人间处处充满真情。
大家知道苔花吗?苔花很小很小,它们像米一样,不引人注目,很少有人会发现它们,它们是米白色的,开的俊俏,但没人注意。有一首诗描写苔花: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看到了苔花,这让我想到了我曾经去内蒙古大草原看到的情景。
二年级暑假,我与妈妈去到了内蒙古大草原,那里风景如画,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片绿色,这片绿似乎是一个绿色的天梯,一直延伸到天上,人似乎顺着它能走到天上去。近处一个小丘连着一个小丘,有大有小。远处牧羊人在放羊,成百上千只羊一起移动着,像一朵巨大的白色的浪花。虽说景美,但这里十分落后,孩子们没法上学,我在草原上没有看到一所学校,在这里要想上学,可能要走很远。我以为孩子们很不开心,她们不会说普通话,有的会说但不流利,直到见到他们,我才意识到我的错误。他们会的技能比我们城里孩子多的多,他们会骑马,会放羊,会照顾弟弟妹妹,会做饭,会捉鱼。目光短浅的我没想过他们居然有梦想,我还问了他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
读一个好的学校,出去挣钱,把草原变的更好,把边疆建
设好。挣钱,环游世界,他们七嘴八舌的喊着,我惊呆了,一些从未读过书的孩子,竟然能说出这样伟大的梦想。
是的,他们没受过正规的课堂教育,也没有读过多少书,没错,他们不懂得外面的世界多美好,他们不识字,但他们有伟大的梦想。而这些我们看不见,他们却体现在了生活中,他们写的不好看,但写出了自己的心声;他们画的不好看,但画出了自己的梦想。对啊!他们没有那么优秀的教育,甚至没受到过教育,但他们却与命运做抗争,不向命运低头。虽然他们的梦想在我们看来很容易,但在他们看来却十分困难。我很赞赏他们,因为他们没有好的生活,却要用自己的双手创建美好的生活,草原的孩子们正如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他们可能只是十三亿人中一个小小的部分,但他们也在把握着自己的人生,闪烁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光芒,发掘
天性使然,人喜欢喜剧,喜欢壮阔,喜欢鲜艳的花朵。鲜有人会注意石缝间盛开的苔花,那般微不足道,无足轻重。可它依旧怒放,不亚于群芳,在永恒之间,生命显眼。
大人物是亮眼,浩瀚的历史尽是风流人物的表演。我们看到风云残卷,浪淘英雄,不曾想自己更可能是无名之辈中的一个。这样的无名之辈真的卑微吗?苔花真的无足轻重吗?
正如百花园离不了苔花,历史少不了普通人的参与。孟子云“民如水,君为鱼,民为贵,君为轻”。没有战士,岳飞霍去病何能叱咤风云,没有百姓,孔明董仲舒如何使天下太平。进而讲中国是农耕社会,无辛苦劳作的农民,华夏文明将不复存在,此无名辈之重要。
是无名人与苏子泛舟赤壁之上,也是无名辈授张良神书。恰如苔花,这些人无名无姓,无人赏识,但他们依旧无意间影响了世界的运转,证明了自己的存在。长城,故宫,大运河都是凡人智慧的结晶,生命的体现,他们无声无息,悄然开放的生命意义。
《悟空传》中悟空曾道“这个世界,我来过,我爱过,我为之战斗过,我不在乎结局”。这正是生命的意义啊。不要老想着流芳千古,存在便是生命的全部意义。何为存在?存在是苔花在石缝间的悄然开放,是银翼***手乔触碰到的晶莹雪花,是生命每一瞬的呼吸。
苔花小隐隐于林,怒放无人欣赏,士人大隐隐与市,学识无人问津。有才与学在自身,能否被欣赏还要看时运。孔丘怀韬晦而流亡各国,昭睢空负家世而掌相印。前者隐于林而使儒学垂千古,后者权倾朝招万世骂名,由此看来,像苔花这种无人欣赏的盛开亦有其价值所在。
每个人都爱做梦,爱成为被众人簇拥的鲜花,鲜花固然好,但众星捧月的不过那两三只,大部分人还是只能做小小的苔花,但此苔花是暗淡凋零,还是悄然花开,是芸芸众生中平凡还是伟大的,终还在于自身。毕竟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天地见证我们的存在,日月见证我们的价值。
天下有一人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何靖以梅为知己;子猷以竹为知己……一与之订千秋不移。
在那湿润而又阴暗的青石板上总会有一片绿意盎然的青苔,而在那一片青绿中总会有一株傲立于其上的苔花,而它也正是我人生的一个知己。
仍记得在夏日之时,外公总会同我一起去爬西山,嗅得树草之芳香,也赏得一片变样的青绿。外公同我说过万物皆有灵,花亦有意,如代表浪漫和梦想的是樱花的花语一样;而苔花则是占一席之地却既不绽放自我;正如诗中所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在不久前的考试中,我一再失利,就连我最擅长的科目也失了良机。我游走在家旁边的一条小巷,仿佛整个世界与我无关,我亦不知去处。走着走着,我在小巷的围墙下一阴暗之处寻到了一抹青绿。我缓缓蹲下身子,去看那不一样的绿色,只见那一片青苔中有一株苔花努力地向上生长着,虽然渺小,但是它却保持着自己挺拔的身躯,静静地等待着春风的来临,如牡丹一样的绽放。
我看着墙角的这一片青苔,像极了此刻悲伤却又无奈的我,但就算是青苔,却也能在自己的一隅,努力的绽放着自我。我缓缓地站了起来,朝着家的方向,踏着被时间所侵蚀的青石板走去。此刻我心中已有了属于自己的知己,有了属于自己的梦想,有了不变的信念。
一月之后,我再次站上了考场,我的成绩也随小巷中的那株苔花一般有了起色,那一刻我真正地明白了诗中所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含义。
苔花长得小小的,嫩嫩的,白白的;亭亭于众绿之间,花色雅而不俗,丽而不娇;仔细的闻一闻,香味淡而不浓,清而不俗。花朵虽香,凝聚的却也是自己的努力付出,凝聚的是辛勤的汗水。我不敢窃自欣喜,我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还有更多的困难等着我去征服,但墙角的那一株苔花,是我的知己,也是激励着我前进的一盏明灯。
我愿以苔花为知己,享受它带来的震撼之美。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一排排摆放整齐的自行车映入我的眼帘。这是,一辆蓝色的自行车突然倒了,一位年轻的\'阿姨走了过来,对我说:“小姑娘,这车是谁的啊?”我想了想,对那位漂亮的阿姨说:“我不知道是谁的,但是,这些自行车都是读三中的哥哥姐姐们的!”
就在这时,一位大哥哥走了过来,对我们说:“我的自行车怎么倒了,是不是你们弄得?”那位漂亮的阿姨甩过她那长长的头发说:“孩子,不是我们弄得,我来帮你把自信车扶起来吧!”说罢,便立刻把哥哥的自行车扶起来。那位哥哥立刻说:“哦,是这样啊,刚刚我误会您了,谢谢!”
在这一刻,阿姨身上仿佛散发出了金色的光芒。让我到了:真情,其实也体现在了许许多多的小事之中“只要人人付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这首歌人人都知道,让我们永远都记住这首歌,为人们作出贡献。人间自有真情在,宜将寸心报春晖。世界中有很多真情,只是人们没有用心去体会而已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真情,创造真情吧!
那几日,因钢琴比赛失利,我感到十分低落,心生烦躁,父母亲遂有心带我出去走走。
尽管雨后夏日,但内心仍有些烦躁,不经意的一瞥,我看见一抹朴素的洁白。
走进一看,那是长在苔藓上的几朵不显眼的白色小花。我蹲下身子,凑近了看,每一朵花,都有五片椭圆似的花瓣,围成一圈,紧紧相拥在一起。它们像雪花似的,飘散在广阔的草原之中;它们像远望时草原上的小羊们,为那平常的苔藓增添了一抹色彩;它们更像人们不经意之间掉在地上的几粒米,微不足道,并且无人问津。
我伸出手抚摸它的花瓣,软软的,十分舒服。暖暖的阳光照在了花儿们的身上,花瓣周围泛起了一层淡淡的金色,这时的花,就像仙女下凡,优雅美丽,不可亵玩。一阵风吹来,这几朵看上去一吹就倒的白色小花,却挺起了枝干,勇敢地面对风的袭击,即使它们被风吹得左摇右晃,但那瘦小的根枝仍然顽强地挺立着,在风中散发出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这顿时让我感动。
借助手机搜查,才知道这种花叫苔花。它们只生长在山谷、石涧的阴暗处。它们不被人注意,但仍顽强生长。袁枚有诗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它虽然只有米粒般大小,不似牡丹那么富贵灿烂,没有三角梅那么耀眼夺目,没有荷花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姿百媚。它不媚不俗,只生在阴暗潮湿处,为那绿色的苔藓中增添光彩。
人有人性,花有花性。这苔花,洁净素朴,默默绽放,坚强不屈,它们就好像是人世间平凡的小人物:虽默默无闻,但也怀揣着梦想;虽然会经历风雨,但仍旧拼搏向上,努力前行,不言放弃。
反观自我,顿觉心生愧色,我不如斯。小小的比赛失利只是开始,要走的路还很长,我的目标在远方。也学苔花,暗自绽放,永不言弃。
寒风凛冽,吹的人刺骨的冷,这时天空中又零零星星飘起了雪花。我们小区来了一对炒栗子的夫妇,蹲在大门口,正在招揽顾客。只见旁边还有一个小孩,迎着西北风哭着,手里端着一碗凉粥,再看他身上衣衫褴褛。身子不断的颤抖……
小区里来来往往的人们,看着这一切。不由得伸出援助之手。一位阿姨,对身边的小姑娘说:“他们真可怜,我们帮帮他们吧!”周围的人们开始议论起来。有一个小男孩飞快的跑回家,从家里拿出自己最心爱的.棉衣,就跑了出来。给那个小孩穿上了衣服,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一位阿姨端着一碗热粥,走了过去,递给了孩子,并对他说:“吃吧,孩子,趁热吃!”
小男孩端着碗,对阿姨说:“阿姨,谢谢您!”阿姨满意的点点头。这时有许多小女孩把自己心爱的文具和书给了那对夫妇,气喘吁吁的说:“阿姨,您可以让小弟弟多学一些字!”说完放下书扭头就跑。小弟弟吃饱了,穿暖了,又蹦起来。
一些大人也掏出一些钱说:“买一些东西吧!”夫妇再三推辞,他们拧不过夫妇俩,只好买了许多栗子。
夫妇俩热泪盈眶,自言自语地说:“人间自有真情在。”
袁枚写过一首短诗这样写: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是说苔花日光皆可不来,我自青春不怠;而即使只在阶前上青苔,我亦亭亭如盖。
这使我总想起红楼诗社里总要推举出诗作好坏,——宝玉落第亦不过笑笑,可黛玉却常会挂心上的。其实这么多年的诗文美学总是这样,人总喜欢谈论谁是“绝代才人”,谁是所谓牡丹。可殊不知,这世界上最庸俗不过是“牡丹之富贵者也”。而苔花却好,不依不凭,不亢不卑,自成一片,独树一方。
我以为诗文最该是苔花。
文人都自怜如苔花。如苔花不到白日却青春自开,旁人的吹捧和冷眼总不占去文人心底的不尽之意、不竭之情。诗以状物、诗以言志,说来说去不过是自己的事情:言不由衷地写着“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太白如何费力堆砌,也绝唱不出“五岳寻仙不辞远”的潇洒大气,酣畅淋漓,因为一句依托于人,一句却的确真心;薛涛为文人宴会写过那许多应酬之作亦不过如大浪淘沙,哪有一句真切的“谁言千里自今昔,离梦杳如关塞长”来得惊心动魄。王国维评价纳兰说“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这个“真切”如何解释?我以为便是抒己之真情,抛却旁人之言语。
文人都自负如苔花。如米小的苔花未曾在牡丹面前羞于绽开,文人亦如是。旧日文人把酒言欢相交甚笃,流觞曲水、诗词相和,皆不在意对方的名声身份,亦从未因珠玉在先便罢笔不写,因为他们知道对方皆不是世人以为的牡丹,而只是如自己一般的苔花些些——没准自己还是更好看的那片呢?所以他们似是愤愤“崔颢有诗在上头”,哪个又不是最后自己感叹着“天教分付与疏狂”、“大鹏一日同风起”?李清照连自悲命运都要先提一句:学诗漫有惊人句。果然人们说“自恃”都是“才高”,文人才最自负啊。
苔花可开在无人欣赏之处,可“真国色”的牡丹却不可能。甚至在苔花眼里,这世上从没有牡丹,不过是花,皆是烂漫开放而已。所以这千年来文人那自怜又自负的心性,唯是苔花无疑了。
但这其实也提醒着我们:文人做苔花这许多年,我们却一定要一个诗仙诗圣,一定要生拉硬扯着让谁做“小杜甫”,谁做“小李白”,一定要在诗文审美上评出一个“独占鳌头”的牡丹,是否太过俗气?
我想的确俗气。毕竟这世上审美本就各异,这许多年来不尽的诗评词评层出不穷:《人间词话》、《沧浪诗话》、《诗经原始》;一句“关关雎鸠”在方玉润眼里是求爱之美,在朱熹眼里就是后妃之德。诗意分歧既大,又何须提有人爱浪漫主义的旖旎,就有人爱现实主义的沉郁;有人赞宋词独绝天下,就有人言宋诗才集大成。故而不仅文人,这世上诗文本就没有鳌头牡丹,亦不过是各有所爱,独占一阶一台。
——若不愿欣赏便罢了,毕竟苔花也不开给你看。
古时如此,现在亦是。更何况在这个比从前更看重排序、艺术品多成为拍卖场上竞争标价的时代里,当天下文人都开始争名逐利争鳌头牡丹的时候,审美逐渐在商业场上如有乌云蔽日,更加使人担忧。而若要对此有所改变,抑或盼得在此浊景中独善其身,吾辈之人面对诗文艺术,自该保持一颗苔花的心,和是一颗看苔花的心。
毕竟,身为苔花者,则诗可以成,美可以知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