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周围的环境为什么会越来越好?
时光匆匆,不知不觉间,南京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生活质量在方方面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首先,放眼望去,给人最直观的感受莫过于那大片大片的绿色。小区里,人行道两旁都栽上了灌木丛。一来,它们就像一堵堵绿色的围墙,将道路和一旁的草坪间隔开来,防止人们随意践踏草坪;二来,为城市贡献点点绿色,迷了你的眼,舒了你的心。排排楼房间,也都种满了阔叶树,绿树成荫。它们有不少还是常绿乔木,青翠欲滴,一年四季年年如是,且棵棵都有七八米左右高。若是从上空俯视,如林海一般。为什么要种那么多绿色植物呢?最主要的,它们能够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所以我们才能天天呼吸到如此新鲜的空气。
其次,人们的出行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人们出行一般是开私家车或者是乘公交车。现在,路边处处可见共享单车的站点,还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打车,甚是方便。一条条地铁线路的开通,更是极大压缩了人们的时间,缓解了陆上交通压力。例如,以前想要过江,须开车经过大桥,或是钻过隧道,上桥的地方经常堵得水泄不通,耗费很长时间;现在,乘坐地铁三号线,用不了几分钟,就可以轻松过江。地铁线路也几乎贯穿整个南京城,哪怕是僻远的区县。以前,很多路段的路面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便是大片大片的积水,还有不少“断头路”,如学校操场南面的明新路。现在,马路四通八达,许多路段重新翻修,沥青平坦如砥;一些断头路也顺利打通,再也不会徒生烦恼。
当然,这巨大的改变更是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为人民营造了舒适的环境。江边,滨江公园建了起来,这一大块荒地经过一番大改造,如今焕然一新。穿过大桥底部,步道蜿蜒曲折,路灯明亮耀眼,花草欣欣向荣。每到节假日,这里就挤满了老老少少,欢声笑语,沿着红色的步道向前,经过铁轨,就能看到蓝蓝的天空上飞着数也数不清的各式风筝。再前面的草坪上也有不少小孩在滑草玩,一旁更是摆着许多卖东西的摊位,吆喝声不停。广场前,还架着一道天桥。还有,浦口火车站旁的浦口公园,最近也进行了一次改造,老爷爷老奶奶们喜欢去那儿打发时间,树荫下下象棋,聊聊天,悠闲惬意。
还有,南京的垃圾分类政策执行得非常到位。小区里几乎很难看见垃圾桶旁杂乱成堆的垃圾了。家家户户都在遵守规定认真执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有何重要之处?它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例如,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但只要正确处理,基本上就不会有大碍。
总之,环境的变化,政府和人民的通力合作密不可分,我们更是应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造福子孙后代。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让江北新区这片土地变得更加美好!
说柳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古新河畔,垂柳碧绿栖身,聘聘婷婷的身姿仿佛临水照花人,悄然赠河内一弯倩影。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柳影摇曳,有如豆蔻年华的少女对镜凝睇,此情此景,真叫人心醉。每每读到写柳的诗句,总觉得读来齿颊留香,内心涌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温柔。
杨柳这个名字来自隋炀帝。当年隋炀帝下令开凿通济渠,虞世基建议在堤岸种柳,隋炀帝予以采纳,并亲自栽植,御书赐柳树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之殊荣,从此
柳树便有了“杨柳”之美称。柳,谐音“留”,古人有临别之际折柳相赠的美意,这个习俗流传了千年,并未在历史的长河中销声匿迹,比之千年之后的流水宴,有过之而无不及。你看,总有一瞬间,我们与古人心意相通,闭上眼睛,那河畔折柳依依惜别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我们的先人,用这样淳朴美好的方式寄托着情思和不舍,难怪直到今天依旧被传为美谈。
柳以无性繁殖为主,古语有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依靠其无与伦比的适应性成为我国古往今来国土绿化最普遍的树种之一。许许多多的须根深深地扎进泥土里,伸向四面八方,紧紧地拥抱大地,为主干提供充足的营养。柳树没有松树的伟岸挺拔,也不像杨树那样正直不屈,它的主干通常在二三米处就长出分枝。柳叶是单叶互生,叶片狭长但宽室相宜,形如少女细长的眉毛,正如“芙蓉如面柳如眉”。
柳树材质轻,易切削,干燥后不变形,无特殊气味,可供建筑、坑木用材,可制作箱板和火柴梗等;木材纤维含量高,是造纸和人造棉的原料;柳木、柳枝是很好的薪炭材;柳条可编筐、箱、帽等,柳叶可作羊、马等的饲料。柳树还是一种优美的观赏树种。柳树皮还可以入药,具有解热镇痛的神奇功效。
柳树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古往今来,写柳、咏柳的诗文不胜枚举。唐朝大诗人贺知章写的《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和韩愈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的诗句最为脍炙人口;《诗经》里那句流传干古的“杨柳依依,昔我往矣”早已成为人们吟咏的佳句;自唐以来,咏柳的诗词名篇迭出,如“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等等,无不温柔缱绻。
你听,是谁在千年前呼唤“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是谁在喟叹“凭高不见章台柳”?又是谁在叩问“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正所谓,“我见杨柳多妩媚,料杨柳见我应如是”。秦淮河畔的柳如是以杨柳之意哀叹命运的凄凉,而今天的我们从文字中去寻找蛰伏在杨柳背后的情感,其中蕴含的文化意蕴悠远,耐人寻味。
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人成了强者,而“温和的自然”却成了容易受伤的对象。高科技既给我们的生活提供极大的方便,也给我们带来了忧虑——环境污染。地球一次次在给人类提醒:“保护环境,为我们传造一个美丽的家园!”
1、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如***虫剂、油漆、洗涤剂等对自然环境构成了重大威胁。如油漆,油漆材料中含有各种溶剂苯、二甲苯,硝基漆中稀释剂乙醇、丁醇等亦有毒施工中挥发出现溶剂蒸气,浓度高时对人体神经有较严重刺激和危害性。低浓度时也有头痛、恶心、疲劳和腹痛等现象。在长期接触中会使食欲减退,损坏造血系统,发生慢性中毒。但是只要注意加强防护,尽量防止油漆接触皮肤,如有可能要多加开窗通风及早让室内空气散发。
2、卫生条件的改善使人口急剧增加,人类活动大量破坏了地球的森林和湿地资源。世界人口增长率的急剧上升和人口基数呈指数增长的现状。其重要标志为:人口翻番的时间越来越短,世界人口从5亿增到10亿用了200余年;从10亿增至20亿用了100多年,从20亿到40亿不到70年,估计再翻一番只需35年。本世纪人口在每10年间的增长数也在上升。近代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生活条件和医疗技术全面改善,死亡率下降,人类平均寿命不断提高。目前世界人口有50%在25岁以下,这种年龄结构属于典型的增长型,它决定人口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保持增长势头。由于地球的空间和资源都有限,控制人口实为刻不容缓的任务。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已经达到3600万平方千米,占陆地总面积的1/4,而且每年仍以5万~7万平方千米的速度在扩展。这个“杰作”的创造者是人类。
于是,“温和的自然”变为“凶恶的自然”,人类施加给它的,它最终都要归还人类。人类均供水自1970年来开始减少,而且持续下降。目前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缺水十分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预计未来20年,全球人均供水将减少1/3。石油资源一旦枯竭,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正常运转必定遇到问题:人类消耗石化燃料,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造成大气中二氧升高。由于温室效应的影响,北极地区的冰盖已减少了42%。近100年来海洋面上升了50厘米。如果温室效应继续下去,海洋面在上升50厘米,全球30%的人口就得迁移……
如果人类持续现在的行为而不做任何改变,那么到21世纪结束的时候,地球上的物种会减少一半。那么到了最后,受伤害的终归于地球的破坏者——人类。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让我们擦干地球爷爷的泪水,联合起来,保护地球吧!
2047年4月10日上午,我正在樱桃小巷的街道上和我的几个助手一起散步。突然,一阵巨大的狂风呼啸着从东面吹来,许多人被狂风吹了起来,飞向远方。这时,我手腕上的分析器立刻显示出三个醒目的大字“沙尘暴”。
“怎么搞的!哪来的沙尘暴!!”我的助手大甲生气地喊道,第一个冲向东面。我和其他人紧随其后。
到了沙尘暴发生的地点,我惊呆了:这里是一片宽阔的平地,上面立着许许多多的树桩。从这些树桩可以看出,这里以前是一片原始森林。在树桩的上空,灾难四兄弟之一沙尘暴卡克比正在自由自在地飞着。
大甲突然问提出一个问题:“沙尘暴是怎么形成的呢?”
分析器上马上显示出了一个资料:形成沙尘暴的原因是因为大风把一些尘土吹起来,较轻的就会被吹到别的地方,形成了沙尘暴。
“哦,是环境卫士啊,你来晚了!我的三个兄弟已经快到了!”卡克比狂笑着指着东边。我们这才发现东面有几个小点,仔细一看,那是灾难四兄弟中的龙卷风、洪水、酸雨。
“人类真蠢,不知道我们最怕树了!”卡克比摇摇头,继续飞着。
卡克比的'话提醒了我:“快告诉环境保护中心,让他们运些树苗来!”
不一会儿,一堆堆树苗运过来,我们拿着铁锹,如同风一般栽起了树。
树是栽好了,可是这些树太小。不一会儿,几棵树就被连根拔起。我的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向我的智能机器人喊道:“可可,速长药水!”
可可迅速的拿出速长药水,向树林一阵狂喷。树林立刻生长起来,不一会儿,就长成了参天大树。
卡史比看见树林,气得火冒三丈,领着灾难四兄弟像饿虎一样扑来。它们用用尽了自己所有的招数,可树林丝毫没有动。灾难四兄弟刚停下,树林就开始进攻:它们开始大量繁殖,不到一分钟就把灾难四兄弟围住了。灾难四兄弟来不及逃,就被树林吸收了。
我的助手们欢呼起来,可我却陷入了沉思。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