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是什么?目标就是船上的浆,目标就是征程的鼓点,目标就是行为的准绳。
目标·前进的动力
刘翔,在2002年雅典奥运会上,他以“高速”夺走了金牌,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世界“飞人”。他为什么会如此成功呢?他说:“在我跑步的时候,我脑里只有一个念想,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跑过终点。而且每一想到它,我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目标带来的动力,并不是只有刘翔才深有体会。我的妈妈是一家医院的院长,有着较大的权力。每次我向她讨教成功的秘诀之时,她总会说:“给自己的人生定个目标!”当她小的时候,因为那是在乡下,环境也不好,在她熟睡时竟有一只蝗虫跳到了脸上,她立马被惊醒。现在回想起来仍旧是她不寒而栗。她当时略带惊吓地把人生的目标定了下来:跳出“农门”。这个目标不断激励她,是她成为了全乡唯一一个大学生。
目标·坚持的勇气
在古代的希腊,有过一场著名的战争:希波战争。最终以希腊的胜利告终。因为那时没有通讯设备。一位欣喜若狂的士兵从战场跑回雅典,中途几天几夜滴水未进。最终冲进了雅典城,将这个好消息昭告天下。然而,这么远的距离,这么极限的条件。他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呢?我想,是目标给了他坚持的勇气,就好比是一场赛跑,而它的终点就是雅典城。
我们中国也有类似的人。王羲之,古代伟大书法家,被世人称为“书圣”。他的作品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在他幼时,不努力写字念书,很没有耐心,常常询问父亲自己的字什么时候才能练好。有一次父亲竟答:“有朝一日你把池子中的水给洗黑了,你就能练好了。”往后他努力练字,以洗黑池水为目标。最终成为书法大家。
目标·行为的准绳
去年,我的学习成绩平平,整天游手好闲,没有什么追求,但后来“遭受”父母与老师的“双重攻势”,我定下了一个目标。我的生活从那一天开始改变了,我变得刻苦好问,有上进心。我学会抓紧时间,扎实基础。从每一个单词,每一首诗,每一个公式,都烂熟于心。走廊上,食堂里,操场边,都有我认真学习的身影。每一张小纸片都有我学习的足迹。苦心人天不负,终于有一天,我学习的成绩名列前茅。要问这是为什么,因为我把目标当做了行为的准绳。
让我们扬帆起航,朝着目标,加足马力,紧锣密鼓,奋发前进!
根据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规范,毕业设计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如切合旅游管理专业进行选题、下发任务书、书写开题报告、列提纲、完成初稿、检查、校改、定稿以及答辩等。不过,因为毕业设计的时间和学生岗前实习、培训的时间相冲突,导致学生难以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的进度。同时,企业目前对学生是否已经完成毕业设计或者完成的质量如何等问题关心不够,无法发挥监管作用。另外,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情况不了解,学生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指导老师沟通相对缺乏,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态度和认识发生偏差,进而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假期我认真研读《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两本书。从这两本书中,我认为普通教师可以读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读出管理理念、办学方向;而思想者读出的更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 ,这两本书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 。
通过自学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某年轻人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青年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同样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的确,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反观我们传统的教育,多是为了分数的教育,从教师自我出发,而不真正是对幼儿这一主体人的教育,教师的抱怨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由于个体差异,绝对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我的理解是指孩子的发展能为个人所驾驭,孩子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由地从事多方面的活动,充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何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我们教师心目中每个孩子都应是有天才的一面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教育观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欣赏者”。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应该尊重幼儿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及时捕捉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赞扬,特别是对“差生”而言,一两次别开生面的欣赏不啻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这样将会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教育新理念 》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所提出“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书中阐述到“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美国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目前, 在农村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师们也迷失了方向 ,把握不住了重点 ,一学期下来不知道让孩子们学会了什么 ?懂得了什么?对自己教学产生了怀疑 ,不知从何处入手 。这不由得引起人们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么?在文中,袁教授给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其中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对教师而言,教会学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学会判断知识和信息,要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重要得多。因为知识本身是多变的,不断更新的。其二:现代文明的成果并不能通过传授内化成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智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这不由又落实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究竟应该教什么,怎样教?通过学习了袁教授 的《教育新理念》对我们真的收获不浅!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