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是禾本科的一个分支,分布在亚热带地区,又称竹类或竹子。有低矮似草,又有高如大树。通常通过地下匍匐的根茎成片生长。也可以通过开花结籽繁衍。
为多年生植物。有一些种类的竹笋可以食用。为高大、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茎为木质。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也最多。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国人民喜爱,有“梅兰竹菊”四君子、“梅松竹”岁寒三友等美称。
中国古今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众多。竹是由笋长成的,而笋又是由地下竹鞭萌发出来的。竹鞭,顾名思义是像鞭子一样的竹子—一节套一节,节节相连。竹鞭安静的躺在土壤中,吮吸着大地母亲赐予它的养料,迅猛的生长,拼命的发芽;与此同时,竹鞭两侧又滋生出许多地下侧茎,蔓延到周围的空间,迅速发芽、成长。所以我们很少看到单独的竹子或两三株的,映入眼帘的都是片片竹林,这正是因为竹鞭在地下连绵所致。竹林的形成用“本是同根生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笋是竹的幼体。它生长在地面或躺在土壤中,外壳呈黄褐色。如果剥开外壳,可以见到乳白色的笋肉,成卷状,一层套着一层,围绕笋心,逐层向上,笋肉也逐层变薄,与笋尖处和为一体,宛如玲珑剔透的宝塔。过了立春,雨后春笋踏着轻盈的脚步而来,清新、水灵、明媚。春笋最嫩、最鲜,爽脆更是得自天成。所谓“尝鲜无不道春笋”。
当年连唐太宗都对春笋朝思暮想,着迷“鲜镜”,每年春笋上市,还要召集群臣共赴笋宴。冬笋是冬日藏在土中的毛竹笋。两头尖似小船,肉色乳白,壳薄质嫩。虽然冬笋资格老,可鲜嫩度不打折扣,身价往往比春笋高那么点。竹子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大家坐的是竹椅,吃的是竹笋,躺的是竹床,垫的是竹席,住的是竹棚或竹楼…竹子全身都是宝,在医药方面用途极广,嫩竹叶、竹茹、竹沥、笋壳…都可以入药,对一些疾病有着一定的疗效。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竹子,就像古人说的:“居家不可无竹。”
我家那儿有一座小院,住在我们这两栋楼里的好几户人家都在院子里种了菜,站在院子里向四处望,几乎每一处地方都有菜田。在院子里的西南角有一个小山坡,山坡的顶上有一片小树林。
正因为有了这一小片竹林,我对《小草》这首歌有了异议。“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忧无虑的小草……”每当别人一唱起这首歌,我就会立即插嘴到:“谁说只有小草生命力强,竹子不也一样吗?”你要认为我说得不对,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春天,竹笋在春雨降下之后,便哗啦啦地如飞一般地从土里冒出一个个尖尖的小脑袋。待它们再成熟一点,便有人那上铲子将它们一挖而空。可是,人们却少了几个“漏网之鱼”。一年过去了,这几个小家伙在风雨之中不知不觉地长成了几棵挺拔而翠绿的竹子。
秋天,所有树的树叶都枯黄了,落了下来,好似一只只金黄色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可是,除了松柏之外,竹子也依然有着春天的绿意盎然。到了寒风刺骨的冬天,竹子与松柏肩并肩地共同抵挡严寒。在白茫茫的一大片雪地里,如果你看见了几棵绿茵茵的小树,那不是松柏,就很有可能是竹子了。
小草的生命固然是顽强的,可我觉得竹子比它更为顽强。
我喜欢竹子,当我第一次认识竹子时在小姥爷家。他家的屋后面种了很多的竹子,绿绿葱葱的一个个挺拔着身姿保护着家园。
春雷叫醒了沉睡已久的小竹笋,春雨又温柔细腻地孕育着小竹笋。当小竹笋听到春姐姐地呼唤,于是它破土而出。在春雨地滋润下,小竹笋渐渐地长大了变成了挺拔的竹子。我听妈妈讲,竹子的作用有很多,古时候没有纸张,人们就把竹子切成一片一片的在上面写字传播知识。现在竹子的作用更多了,竹笋可以做成美味佳肴,长大的竹子可以做成竹席。竹筐。毛笔,竹叶可以包粽子。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竹子现在还被人们提取出竹纤维做成了衣服。
我喜欢竹子,它浑身是宝,更喜欢它的坚强和默默无闻的高尚品质。
开始了,只听吴老师说道:“苏东坡……”“竹……竹子……”这篇文章里“竹”和“竹子”很多,经常弄得我晕头转向。
“竹子!”听见这两个字,我马上左手逃,右手捉。捉住了!第一轮结束后,我捉到了大概五六次。
第二轮开始了,不过,这次的游戏规则不太一样了,虽然玩法一样,可顺序换了,是右手去逃,左手去捉。这次好像比原来用右手捉,左手逃难。因为我不习惯用左手做事,所以这次很明显,比第一轮捉住得少了,逃跑的次数也少。再加上吴老师老是一个劲“竹……”,“竹子……”,“竹……”那样说,更加弄不清了。
第二轮结束,可把我累坏了。这篇文章老师读了两遍,但我好像一点感觉都没有,只听见了什么竹,竹子,苏东坡和大石头这几个词。而且,第一轮明显比第二轮灵活多了。
真好玩!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