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登场的是一位盲童,他叫刘浩,20xx年十岁了,是一名小小音乐家。他从4岁刚开始学电子琴,七岁学习钢琴,到现在早已三年了。刘浩的母亲把五线谱翻译成盲谱,一针一针地把音乐符号扎进包装纸里。刘浩十分信心,他每一次获奖便会对妈妈说:你瞧我获奖了。他妈妈说不必自豪。刘浩就说:我这不是自豪只是信心。对啊!幸福快乐就在身边,发展前途是光辉的,如同成龙大哥说的你需要勤奋,努力越多,获得的幸福快乐就越大。
第二个登场的是笃坪乡的`一个老师和他的学员们,教师叫王忠华,和我这群小朋友们在一起早已三年了。王老师除开给这群小孩授课外,平常没事儿就教她们麦克尔杰克逊的民族舞蹈。如今王老师就需要和这群小朋友们道别了,最终交给她们的礼品是一张光碟,上边记述了王老师和她们在这里三年里的相片也有王老师想对有人说的知心话,这群小孩是多么的的不舍得王老师啊!我觉得:王老师一定是世界最幸福快乐的教师!
第三个登场的是一位好看可爱的女生带著她的妈妈,这一女生叫孟佩杰,她的妈妈叫刘晓英。孟佩杰的妈妈偏瘫在床,她每日早上六点醒来给妈妈煮饭,搞好餐后,先让妈妈吃过饭,她再吃,随后跑着去学校授课。下午下课后,孟佩杰一路小跑步回到家,给妈妈搞好饭,等妈妈吃完饭,她便举起个冷馍边跑边吃,匆匆忙忙地回到院校。中午下学,孟佩杰返回家中的第一件事便是推着一天没出门儿的妈妈到外边去透透风。回家了后,又赶快去煮饭,吃过饭,帮妈妈推拿一会儿,再服侍妈妈入睡,等她忙完就9点多了,这时候她才可以专心致志做作业。
见到这儿,我忍不住落下来泪来。孟佩杰太顽强了,想不到大家同年龄人之中也有这么多悲剧的小孩,比较之下,身心健康又有爸爸妈妈疼惜的大家幸福快乐多了!将来我们要向她们学习培训,甘于奉献,信心开朗,勤奋找寻更完美的幸福!
或许正因为人世间有太多的悲欢离合,你才会在一次次的打击后明白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你才能够会在遭遇挫折时化悲痛为力量,向心中的目标迈进!
曾经蜚声文坛的著名作家史铁生,双腿残疾。一个有志青年却要用轮椅代步,这在他,难道不是一个巨大的痛苦和沉重的打击吗?
也许,他曾经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甚至万念俱灰,想一了百了。可是,他在母亲一次又一次的劝导和安慰后,终于战胜了痛苦,树立了正确的人生目标,用不朽的'文章弥补了肢体的残缺。所以,我们方能读到“有我车辙的地方,也有母亲的脚印”这暖人心肺的语句。《我与地坛》便是他遭遇痛苦,面对痛苦,战胜痛苦的一个佐证。
如果你是一位旅人,那你有没有去过江南,有没有在江南幽深的小巷中聆听过悠悠的二胡声呢?如果有,那你一定会想起一个老人。
夕阳西下,昏黄的余辉洒满街巷,古树下一群人围着他,听他拉《二泉映月》。没错,他就是享誉中国民族乐坛的阿炳。他那如泣如诉的二胡声,和西逝的晚霞交织在一起,真是美不胜收。可是,阿炳却看不见人们脸上平静的笑容和凝然的眼神。
永远生活在黑暗中的他,所承受的痛苦是常人无法的。可是他似乎并没有屈服,做一个流浪街头的乞丐,而是用他那敏感而坚韧的心为人们谱写了一首绝唱,给人们送来了一份独特的光明和只有在音乐中才能体会的一份宁静,一种幸福的归属感。
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持他走过风风雨雨而达到这一超然的境界呢?与其说是他那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还不如说是那种对生命的强烈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执着的信念。
痛苦与幸福总会伴随我们走过漫漫人生,面对痛苦,我们通常会回忆过去的幸福,来让自己获得一种心灵的麻醉。
既然在痛苦与幸福的中间站着的是你自己,那么,向前走,拥抱痛苦,战胜痛苦,最终拥抱幸福;往后退,逃避痛苦,拒绝痛苦,最后往往品尝更大的痛苦。
遭遇挫折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自己害怕了。对于挫折,我们应该挺起胸膛,勇敢面对,要用意志叫挫折让路,让自己奔向幸福。
世界上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只要你足够坚强,痛苦就会给幸福铺路。
尊敬老师,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为学应重于尊师。”“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国将兴,心责师而重傅。”“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名人例:***在建国后邀请毛高珠一同进餐;***吊唁恩师张伯岑;朱德让座教官叶成林;鲁迅探望私塾先生寿镜吾,华罗庚不忘恩师王维克;等等。有人说,老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有人说,老师是园丁,辛勤耕耘,培育花朵;有人说,老师是春蚕,为学生吐尽了最后一根丝,而我要说,老师是一株大树,他的根植深于大地,把一片绿荫洒向大地,在校园里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一句简单的“教师好”充满了对老师的爱戴;教师节来临之时,同学们虽然没有钱给老师买贵重礼物,但一张张自制的贺卡里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老师也激动的热泪盈眶,夸我们都是好孩子。尊敬师长,让我学会了感恩。
文学,让我看见了人间“看不见”的苦难与艰辛。小时候不知何为生活的艰难,因为没有那种经历。后来我读到了《骆驼祥子》,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奔忙,挥汗如雨又寒冷不堪,那种情景一下子烙在我心中,竟觉得那么地沉重。祥子和其他街坊一样,为了不死而拼命地活。没有煽情对白和号啕大哭,但我真切地看到了生活的艰辛。后来又看了余华的《活着》,福贵的一生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大跃进时他儿子被庸医害死,文革中女儿难产而死,妻子病死。他在饥荒、战争和人祸中生存至此,那种不能言说的苦难却被文学道出了,并长久地震撼着我。是文学让沉默的大多数得以不沉没。
文学让我看见了人与自然间“看不见”的和谐。现代人只会拼命工作追逐利益,作为学生的我们亦三点一线埋头书堆。多久没抬头看看天空了?多久没为一片繁花灿烂而惊喜?后来我遭遇了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我仿佛看见他漫步于湖边,耕作自足,为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鸟而惊喜而心动。这不是一本风花雪月之书,而是一位隐士的生活哲学,仿佛让我置身丛林,屏除烦嚣,深深呼吸,心存感激。这是一种简约朴素的自然情怀,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样,文学让我看见了大地上的纯美,看见了泰戈尔所说的“人梵合一”。
文学,让我看到了藏在历史河底“看不见”的高贵人格。很早在我们的教材上就出现“鲁迅”这个名字,随着对他的了解,我知道了何为中华的“民族魂”:正义、傲骨、不屈的'抗争。后来读得多了,听到了海明威“人可以被消灭,不可以被打败”的宣言,领略到安徒生那片真善美的童话风光;遭遇了让人感慨万端的轮椅上的史铁生。这些人让我吸取了回味不尽的琼浆玉液,当我自卑时我听见李白傲言“天生我材必有用”,当我绝望时我听见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文学教会了我做人,让我不断修炼自己的性情和人格。
文学啊,无论你让我忧,让我喜,还是让我痛并幸福着,你都是生命中不灭的灯塔!
和谐究竟是什么,在我家,它是轻轻地提醒,在大自然,它是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寸土,在社会,它是默默地遵守纪律,和谐到底是什么,和谐就是需要每个人都来呵护的事情,充满着协调与完美的一个现象。
每个人都想幸福,都在追求幸福。很多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最后可能没有好好把握本来离自己很近的幸福而懊悔。有的人觉得每天过的很开心,生活感到很幸福。当你多年后走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也很羡慕那种简单的幸福。是因为这种人满足于眼前充实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是和谐的,也就感到幸福了
和谐,便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如果两个人总是相互猜疑,他们又怎么会得到幸福呢?如果有一个人怎猜疑对方,而另一个人则无限制的`宽容,幸福仍青睐不会他们,幸福需要的是两个人的宽容与理解
要怎样做到与人和谐相处呢?
生活在现实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在人际交往中,不能把自己高抬一寸,把别人低放一尺;宽容会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会让世界充满亲切,别人犯了错,我们应给予原谅并帮助其改正;只有沟通,才能让别人了解自己,同时自己也才能了解别人;只有沟通,才能不断增进彼此的理解,从而减少或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摩擦。
要追求幸福,首先要与人和谐相处。
俗话说;“百行之首,以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时就有“百里负米”“鹿乳奉亲”“卖身葬父”“亲尝汤药”“卧冰求鲤”等的佳话。当今更不乏这样的'以孝闻名之士,用自己的行动来孝敬父母。孟佩杰我们也应该都很熟悉,她是一个非常孝顺而且意志坚强的孩子,她的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瘫痪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她的爸爸因无法面对严峻的事实而离家出走。小小的佩杰就用稚嫩的肩膀承担起了家里的一切负担,她的妈妈有过不想连累她的念头,可是佩杰却在说服妈妈,告诉妈妈不要放弃,十几年来如一日的照顾母亲,同时还刻苦学习,考上了大学。这些人,让我懂得孝敬父母是做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