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小就喜欢雨,什么牛毛细雨,什么滂沱大雨,什么斜风细雨……都喜欢。长大后,看了几篇文章,关于听雨的,写得很空灵,很雅致,非雅士如林语堂先生之流不可得,对雨更是喜爱倍增。
听雨,更是一种情调。
白居易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重。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令人遐想不已。江南的雨是怎样的雨啊,淅淅沥沥,点点滴滴,缀上这雨中的小桥流水,如豆的青灯,披蓑的渔人,薄薄的黄昏,不是一副绝妙的水墨画吗?
此时,坐于窗之一角,煮一壶清茶,披一卷古诗,伴檐下滴答的细雨,那是怎样的意趣?文人多清贫,但有如此志趣,确实不枉“文人”之美名。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也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首诗也是我十分喜欢的。可以说,通过“听雨”这一镜头,反映了作者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心情、追求和境遇,以小见大,以具体见抽象,真乃极品也。
少年听雨,那正是年富力强,雄姿英发,在歌楼上,自是美人如花,踌躇满志,好不风光。壮年呢,经历了一些起伏,锐气略减,但还算“壮”,宝刀未老。老年呢,两鬓如雪,看破红尘,无可奈何,满目萧然……
三次听雨,三种味道,三分人生,苦辣酸甜。
我听雨,没有大文人们“听”得那么透彻,“听”出了雨外之音,即使有,也蜻蜓点水。我听雨,只是喜爱雨,喜爱它的声和景。雅士们说:“雨敲竹之音为上等。”我觉得,雨自房檐落下,打在倒扣的水筲上,发出的清脆声响,就是音乐了——你想,我住在北方,连树都不多见,还指望什么竹呢?
我听雨,实际上是我懒的一种表现。你瞧,下雨了,天地皆湿,自然不方便出门,于是干活就不必了。
躲在屋里睡觉,或看书,一个人,静静的,感受一份慵懒和自由,多好啊!雨声,就是这慵懒和自由的授权者;如果不享受读书睡眠之乐,撑把伞,出去走也是极快乐的事。我儿时就喜欢光脚,在雨的溪流里玩。懂了点诗情之后,就看看远山近水,笼罩在薄薄的雨雾中的样子,也是很舒服的一件诗情。
总之,听雨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尽管现在是冬天,但我盼望着听到它的声音。
雨是怎样形成的呢?
雨形成的基本过程是:
雨是由云“变”来的。雨滴的体积是云滴体积的100万倍。也就是说,要100万个云滴才能构成一个雨滴。在湿空气中,因冷却而凝结出云滴。对于云体温度高于0℃的暖云来说,云中存在大小不同的云滴,大云滴下降速度快,上升速度慢;小云滴下降速度慢,上升速度快。于是,由于大小云滴相对速度的差异,使得大云滴有机会与小云滴相撞,结果小云滴就合并到大云滴中去了。这样,大云滴不断地增大,又因为上升气流分布不均匀,大云滴可以在云中多次上下运动,再加上云内的湍流作用,大云滴增大的机会就增加,于是大云滴越来越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掉下来成为雨。
由液态水滴(包括过冷却水滴所组成的云体称为水成云。水成云内如果具备了云滴增大为雨滴的条件,并使雨滴具有一定的下降速度,这时降落下来的就是雨或毛毛雨。由冰晶组成的云体称为冰成云,而由水滴(主要是过冷却水滴和冰晶共同组成的云称为混合云。从冰成云或混合云中降下的冰晶或雪花,下落到0℃以上的气层内,融化以后也成为雨滴下落到地面,形成降雨。
淅淅沥沥的小雨,由远及近,各种敲击声与滑音密织成网,落在我的心头……
整个世界变得朦胧起来,似披着一层薄纱。车窗上附着的小水珠,不断地下滑,下滑,最终滚落在地上,与其他小水珠融为一体,成为没有形状,毫无美感的一滩水……
春天的第一场雨,不疾不徐地洒落,洗涤着尘埃污垢,酝酿着春的到来。终于,小草钻出地面,柳树生出新芽,花儿也从睡梦中醒了过来,蝴蝶和蜜蜂又要开始新一年的劳动……雨就是有这样的魔力,让大家知晓春的到来,让挺过了寒冬的万物,又一次生机盎然。
站在雨中看风景,看那密密麻麻的小水滴眨眼间变成一滩水,看它渐渐打湿的行人的衣衫。撑着伞的上班族匆忙地赶回家,眉头微皱,没有心思赏这美丽的雨景;刚放学的孩子们在雨中忘我地奔跑着,来来回回,似乎很享受这雨带来的清爽与心情的舒畅,直至头发和衣服已湿尽,才又恋恋不舍地跑回家去……
嘘,你听,雨的低诉,轻抚云的罗裳,是谁,让雨变得这么忧伤?“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是那只身在外、距家遥远的游子,还是那思念着游子、担心着游子的慈母?或许,都是吧!
一声叹息,融入细雨,独自望着淅淅沥沥的雨,心里记挂着一个人,她还好吗?那边也下了这么美的雨?她也和我一样,看着这细雨,想念着彼此?唉,又是一声叹息。融入叹息的雨,怎会不忧伤?
于是,执笔写封家书,让家人不再牵挂,自己一切安好。可自己不也是万分想念着家人吗?最终,还是放下了笔,将已写好的家书,扔在雨中,看细雨渐渐穿透它……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不知这忧伤的细雨中,饱含了多少叹息。细细的雨,浓浓的情,淡淡的哀愁……
天空飘落下来的细丝,在明月的照耀下,像无数的小星星从天而降,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灰键,把白天奏成了黑夜。
鲜花,在雨的怀抱中长大;小草,接受它深情的拥抱;大树,拉着她的手走过四季。
雨,越来越小了……
它不紧不慢地飘落,洗涤世间万物,牵起世人的情……
小时候,住在瓦屋下,每当下雨,便能听到淅淅沥沥、凄凄然然的雨声。长大了,住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中,听不到雨声凄然,似乎生活缺了不少的灵气,缺了能让人感动的至柔至弱的东西,心在慢慢地沙化。
于是就怀念起那瓦屋雨声。
雨是柔弱的,是世界上最轻灵的东西,敲不响那厚重的钢筋水泥的楼房。而瓦屋则不同,雨滴在上面,叮叮当当的,立即发出悦耳的声音。身在小屋的人也就有了在雨中亲近自然的福气。雨势急骤,声音就慷慨激越,如百马齐鸣,如万马奔腾。雨势减缓,声音也弱下去,轻柔地沁入你的心,像暖春时节耳边的轻风,瓦片似乎是专为雨设置的,它们尽职地演奏着,听雨人心中便漫出不尽的.情意。
人们喜欢当心中充满怀念与感喟时,一个人静静地坐下听雨。垂老的志士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抱负;迟暮的美人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幽怨;相思的情人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索怀;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思。
雨成了人们修饰感情、寄托心愿的使者。
闲暇之中,有幸回到了自己曾经听雨的地方。恰逢那天下小雨,又听到这熟悉而又陌生的雨声。迷蒙之中,雨声里透出一种古怪的情调,是久未沟通的那种。它拒我于千里之外,向我表明它对我的陌生,然而我却能从意识的最深处感受到它存在的气息。我有一种从梦中猛醒的畅快和历经迷茫后的沧桑感。
哦,我在雨声中相约的竟是已隔了时空的自我,它在讲述我以前的一切。我彷徨了,我问自己:我是谁?还是从前的那个我吗?
有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然而听雨却都是听灵魂的对话,听真情的奔泻,听年华的淙淙流淌。雨声所敲打的,除去岁月的回响外,还有昔日难再的痛惜与欲语还休的惆怅。似乎只有在这瓦屋轻灵的雨声中,心灵才得以喘息,生命才得以延续。
雨声依然在响,像我真实的心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下雨了,雨水打在屋檐上,啪嗒啪嗒,既像流下的泪,又像水龙头流下的水。
绵绵春雨把大地染绿了,软软春风把河水熨暖了。
花园下的竹林随着风声沙沙作响,竹叶上滚动着晶莹剔透的水珠,干旱的土地,被雨水滋润着、呵护着,土地开心的笑了,土地原本深黄的无精神的颜色变得黝黑光亮,竹子咯咯咯的笑,银铃般的声音,微风阵阵。石椅上的我,在柔软地土地上印下春天的第一个脚印。
我打着小伞,石子路上,溅起一层白蒙蒙的雨雾,宛如缥缈的白纱,我漫步在雨雾中。地上的雨水如明镜般透明,听着雨水轻轻叩击大叶杨或梧桐树那阔大的叶片时沙沙的声响,石子路变得滑而有趣,我小心翼翼地走,左右两旁是绿油油的小草,不时发出狗的吠叫,小草沾满了露珠,它们似乎对这身从天而降的衣裳非常满意,微风袭来,它们抖动着身上一颗颗丰盈、饱满的宝石,簇拥着一棵棵小树,依偎在它两旁。
湿漉漉的天气,湿漉漉的心情,连思想也都是湿漉漉的,思绪也如细雨般缠绵,没有休止,望不到尽头。窗外,雨水打在窗上,没有节奏,没有旋律,但好听,有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感觉,像敲在钢琴上,弹出一首紫色的梦幻。
雨停了。天空中隐隐约约听见小鸟叽喳的声音。雨后,一切都那么清新。小草更绿白了,树更焕然一新了,那棵结满橄榄的树更青翠欲滴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雨声依然在响,像我真实的心跳……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