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心理学家一直在争论,到底是短期目标好还是长期目标。有个经典的实验是这个领域的传奇人物艾伯特·班杜拉做的。插一句,有人调查后得出结论,这个实验被引用的次数排在第4 。班杜拉和戴尔·申克研究了一群7到10岁的孩子。这群孩子参加了一个以自我指导式学习为特色的课程,期间做了很多算数训练。
他们让一些孩子设置短期目标:每节结束后都至少做6页题目。他们让另一些孩子 只设置一个长期目标:7节都结束后完成42页题目。这样,两组总的节奏是一样的。第三组没有设置目标,第四组连题目都没有做。
课程结束后统一进行能力测验,结果发现,设置短期目标的那组,比其他所有组的成绩都好。表面上,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每天都实现了目标,渐渐增强了自信和自我效能感。把焦点放在每节的具体目标上,他们比其他人学得更好、更快。
但是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是该领域最权威、最严谨的杂志《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后不久,这样杂志有刊登了荷兰研究者的一篇论文,该论文表明长期目标更好,至少对研究中的男生来说如此。关心长期目标的男生,在学校里表现的更好;而相对不关心这类长期目标的男生,在学校里表现的则比较差。关注长期目标似乎比关注短期目标更有效。
那么,为什么长期目标在这些高中生上有效,但是在前面研究中的算术课上无效?一个原因是,高中生可以清楚的看到日常任务与长期目标之间的联系。优等生不仅强调长期目标,而且比其他学生更可能把当前的努力学习看作实现那些目标的必要步骤。另外一个原因或许是,年纪大的孩子比年纪小的孩子更擅长思考未来。
不管那些男生后来是否实现了他们的'长期目标,他们都看到了每日努力和遥远梦想之间的联系,于是愿意努力,以取得进步。而且,他们的辛苦应该有了回报,就像本杰明·富兰克林一样。富兰克林在晚年时承认,他从未实现让小册子干净一周的短期目标,更不用说道德完美的长期目标了。但是,两种目标之间的联系激励着他一直向前走,而且,结果令他欣慰。
所以我们在修炼意志力的第一步,就要设置清晰地目标,设置一个长期目标的同时在设置一个比较具体的短期目标。
对于很多人来说,停下来喝一杯是没坏处的,就像有些人可以在派对上享受一根香烟、接下来几个月在再不抽烟一样。但是,如果我们是那种一喝起来或一抽起来就控制不了自己的人,那么我们不能把那杯酒或那根烟看作孤立事件。我们一杯酒都不能喝,即使是在朋友的婚就像一些礼上,因为破例喝了第一杯,就会破例喝第二杯,长期下去,我们是戒不了酒的。
对付这样情况最简单的策略也许是,不喝酒,遇到酒就绕道而行。这样情况的人就需要“明线”的帮助,明线规则,是明确、清晰、简单的规则。越过明线时,我们一定会注意到自己越过了明线。如果我们答应自己“适量”抽烟或喝酒,那这就不是一条明线。它是一条模糊的边界,没有明确指出我们在哪个点从“适量”变成“过量”。边界那么模糊,而我们的大脑又擅长忽视小的错误,结果,我们也许会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越界太远。所以我们是无法确信自己总在遵守适度饮酒的规则。相反,零容忍是一条明线:完全戒除,任何时候都不例外。
所以,修炼意志力的一条策略就是设置明线,如果不能坚持就完全戒除。
书中有段名言脍炙人口:“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不应该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也许,直到现在我也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我知道作为一个小学生不应该浪费时间,而是要把握大好年华,好好学习,长大回首往事的时候才不会后悔。
自从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之后,我懂得了要想成为一个有成就、受人尊敬的人,必须有吃苦耐劳的品质。保尔.柯察金是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长大的,后来他在战场上身负重伤,而且双目失明,这些人生中最不幸的灾难都落在他身上。可他后来从伤残中振作起来,开始文学创作。他从一个普通厨娘的孩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这本书其中的内涵实在是太深太深,里面有许多坚持正义的人,他们也像保尔.柯察金一样,把自己奉献给革命事业。我感觉保尔.柯察金就像是一种力量的象征,勇敢、善良、坚强、聪明、坚持不懈。畅游于书中,我禁不住热泪盈眶。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到书就是我最好的伙伴。他教会我做人的宽容,坚强的意志,遇到困难都会自觉的以保尔.柯察金为榜样。我们是一群生活在新时代的孩子,我们也许会有许多的困惑和烦恼,但我们同样也应该是一群有理想和有抱负的人。
光阴荏苒,时过境迁,保尔.柯察金所处的烽火时代已经过去了,然而保尔.柯察金烦人精神任然应被一代一代传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了我们的人生,帮我们拨开重重的黑暗,引导着我们,向前方行进!
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校园的一家幼儿园里,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被称为斯坦福棉花糖实验。
研究者找来一些4岁小孩,让他们单独待在一间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一样那个年代小孩子很难抵御的诱惑——一颗棉花糖。研究者告诉孩子们说她要离开一会儿,如果孩子们想要在这期间吃掉桌子上的棉花糖,那他们就需要摇一个摆在桌子上的铃铛。但是,如果他们能忍住暂时不吃,坚持等到研究人员15分钟回来再吃,那么研究者就会再给这些孩子们每人一颗棉花糖作为奖励。这个任务是考察孩子的意志力。用心理术语来描述,是一种延迟满足能力。
你大概已经猜到了,这些小孩子在意志力上差异很大。有些压根儿无法抵制诱惑,有些坚持不到3分钟就放弃了,有些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而另外一些孩子则比较能忍,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他们用意志力战胜了诱惑,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
有趣的是,研究者追踪了这群小孩子很长一段时间,发现那些在4岁时就能够用意志力抵抗诱惑的小孩进入青少年时期后心理调节能力更强,也更值得人信赖,参加“美国高考”SAT的分数更高,成年后的人生也更加成功。也就是说,成功和意志力是分不开的。
正如我们上面提到的那样,安东尼·特罗洛浦之所以是个多产的作家,很大原因在于他的写作方法。但是你无法想特罗洛浦那样,把钟表放在旁边、看着钟表、每隔15分钟写出250个单词呢?幸运的是,一般人还可以使用另一个策略,就像纳闷怎么会有作家每天都能写出文章的钱德勒一样。
写出了《长眠不醒》等金典侦探故事的钱德勒,有自己的一套写作方法。“我等待灵感。”他说。但是,他的等待不是漫不经心的,而是有方法策略的。他认为,职业作家需要每天为写作至少留出4个小时;“他不一定非要写,而且,如果他不想写,他就不该硬着头皮去写。他可以看着窗外,或者练习倒立,或者在地上打滚,但是他不可以做其他事情,不阅读、不写信、不看杂志。”
“要么写作,要么什么都不做。学校维持纪律应用的是同一原理。如果我们让小学生守规律,他们就会仅仅为了避免无聊而学些东西。我觉得这有用。只是两条非常简单的规律:(1)你不一定非得要写;(2)你不能做其他事情。剩下的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钱德勒这个独有的规定—— “如果我写不出来,那我就什么都不做”——是个实施意向,就是那个经证明可以减少意志力需要的具体的“如果······那么······”计划。如果我们进入商场时带着一个坚定的实施意向,像“如果我买衣服,那么我只买我用钱包里的现金买的起的衣服”,那么我们会更容易抵制疯狂购物的冲动。这种规定,我们多遵守一次,它就变常规一些,直到最终自动发生,而我们就获得了一个保存意志力的长效方法:习惯。
当然,如果我们去服装店时不带信用卡,那么你会更容易抵制疯狂购物的冲动。预设底线是终极武器。买小包的垃圾食品,或者完全不在厨房里放垃圾食品。以周为单位计划每日三餐,不要再正餐时间已过而我们饿的时候决定吃什么。如果我们想要个孩子,那么做个计划,每月自动从工资里扣除一笔钱存起来,一直存到一万元,这样我们就不会在初为父母、无法好好睡觉的那几个月为钱而发愁。
所以修炼意志力的一个方法就是,预设底线。预设底线的本质就是,把自己锁在正道上。我们明白,我们会遇到强大的诱惑,我们的意志力会减弱,我们会偏离正道。所以,我们把偏离挣到的可能变为零,或者把偏离正道变得超级丢脸或罪大恶极。
比赛开始了。我们一动不动地站着,像小解放军一样。瞧,同学们收腹、挺胸、抬头、眼睛正视前方,多精神哪!哇,今天的十分钟感觉多么漫长啊!【瞧,自豪的感觉消失了吧。要是平时课间十分钟还不够呢。】突然,大风爷爷吹来了,把我的红领巾吹到了耳朵边,感觉有点痒痒的,可我还是一动不动地站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们一动不动地站了十分钟,还行了两分钟队礼。【风爷爷来考验你呢。好样的,经受住了考验。】
比赛结束了,虽然我的脚很酸,但是我的心里很快乐。因为今天下午的比赛很有趣,我的'表现很棒,我的意志力很坚强。我想: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把事情办好。【虽然我不知道谁胜谁负,但张君豪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你就是胜者。】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教授——罗伊·鲍迈斯特和《纽约时报》科学专栏作家——约翰·蒂尔尼两位作者强强联手,著作了《意志力》这本经典之作就对意志力做了一番研究,一位负责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索意志力运用的规律,一位将书写的好懂、好玩儿。
意志力不再说不清、道不明,人人都可以修炼意志力。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寻意志力的魅力。
我们将分为两个部分对这本书进行详细解读:首先是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