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观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
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感受。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且观后能感人。
她问我该写什么,我说该写的可多了,比如我们常津津乐道的《爱情公寓》,你可以从多个方面去解剖它:它为什么受到欢迎,它看似搞笑的剧情背后暗藏什么深意,也可就其中一两个人物展开讨论。不过随之我望着她的不以为然,不由为她感到悲哀。思想是灵魂的养料,人可无财富,却不可无思想。
阿敏曾经和我在文字、名著、家庭关系、命运等领域进行过探究和讨论,她夸我很理智。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思想家,正如谁说过,不要去看别人的诗,要写自己的诗,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诗人,而我只是愿意并善于把它表达出来。记得有一次,我和她着重在命运方面探究,我明确地告诉她:“命运是不公平的。”她一再反驳。我告诉她,一个人的性格以及他以后要走的路,无不是命运在操控着。一个人的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又是父母、环境以及种种因素所给予和影响的,归结来看,就是命运。命运它就是上帝,它给了你这些,你就得毫无怨言的.全盘接受。阿敏又说,世界上没有上帝,而一个人是可以决定他要走的路的。我说,上帝只是人们对冥冥中安排人生的对象的假想身份。是的,人可以决定,但如果上帝给予他的基因、环境培养给他的性格、思想没有这一认识呢?再比如说,一个平凡的人和一个伟大的人,谁成功?大多者一定都选后者,但平凡的人不一定这么认为,他不在乎名利、功绩,只在乎自己这平安健康的一生。他觉得伟大的人贡献自己一生还不如他活的潇洒。之后,我又给阿敏举了种种例子,她才渐渐明白并同意我的说法。
我们班一些女生爱看什么“青春、忧伤”的小说。青春是有忧伤,但不是过度悲伤。在我看来,那完全就是披着美好的青春外衣欺骗群众的言情小说。现在的言情小说真是高级,精美的封面、昂贵的价格,略带欺骗性的文字,乍一看还真以为是好书。这样的书看时间长了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把爱幻想的女生带到“悲伤”里去。幻想是美好的,可是建立在美好现实生活之上的幻想纯粹是害人不浅。完全就是曲解青春的崇高意义。于是读者就日夜幻想自己是很忧伤、很有故事的女生,会遇到自己的“白马王子”,前途不知不觉就断送在自己手里了。真是无良作家,销量难道真的比祖国的未来还要重要吗?另一方面也要怪女孩子们没有自持力,如果多看看对自己有益的书,还会像阿欢一样不知道该写什么、没有独立的思想体系吗?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有个叫王天波的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如观了《四个小伙伴》,我让学生说说丁小东等四个小伙伴他们开始错在哪里?你们也有过他们的想法吗?学生讨论很热烈,认为四个小伙伴错在认为只做一件好事就会成功。有个同学说,他自己原来就有类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认为自己就是雷锋似的好少年了。还有个同学说,他为班级主动打扫过两次清洁,有的一次也没主动打扫,却还被评为“红花少年”。认为老师、同学们偏心。看了《四个小伙伴》后,他和四个小伙伴一样,都认识到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