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相对开放的国际环境,使得各种地域文化交汇融合,过各种洋节日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渐渐地不被重视。现今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着的使命。
中国的传统和文明需要传承。这些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存和发展的产物。现在的中国人,未来的中国人,若是无法了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发展,轻视这些传统和文明,那么这样的中国人也就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品性的紧密联系,也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容被西化。中秋节寄托了游子对家的思念;端午节展现了耕作的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喜悦;清明节表达了亲人对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则体现了人民向往和平快乐生活的朴素愿望。这些节日背后所存在的意义,是任何一个洋节日无法替代的。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保护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从原来没有节假日变成了休假一天,电视媒体也日益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在这个受到外来文化强烈冲击的21世纪,我们太多地关注于西方万圣节的南瓜;情人节的玫瑰;圣诞节的白胡子老人。从而忽略了新年的“福”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饼,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都是一种本土文化的丢失,没有了这些文化和传统,我们也将丢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处于现今社会的我们依然要懂得不崇洋媚外的道理。外国的传统和特色往往不适合拥有古老历史的中国。就像君主立宪制不适用于中国;刀叉无法成为中国人吃饭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说话方式无法改变中国人的婉转一样,洋节日也不应该成为中国人的节日。
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历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长期积淀和凝聚之后又经后人总结和实践而成的,从种种节日风俗里,后世的人们可以清晰地体验到先民生活的历史文化图景。当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节日不再受重视,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被遗忘,中国“文明古国”的盛誉也将不复存在。
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与弘扬,从自身做起,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黄香为父暖席,今有9岁的曹秋芳背母上学,10岁“小孝囡”照顾外婆,兄弟俩建立孝心岗为外公外婆尽孝,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潸然泪下。
其实孝心,也发生在我身边。今年五月,一场大病突然袭来,我的爷爷病倒了,爸爸和妈妈连夜送他去医院,跑上跑下,终于把爷爷安顿好了。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忙,没什么时间来照顾爷爷,虽说还有奶奶在,但也怕她应付不过来,爸爸妈妈还花钱请了一个保姆过来,这才放心离去。尽管很忙,但是忙完之后,无论多晚爸爸妈妈必定每天都会去看望爷爷,风雨无阻。也许是浓浓的孝心感动了上苍,半个月后,临近死神边缘的爷爷居然奇迹般康复了。
今天的我们,习惯了被长辈们照顾,习惯了爷爷奶奶怀里撒娇,习惯了“指挥”长辈们做这做那。我们可曾想过我们应该怎样为父母亲尽孝?
其实,孝顺是很简单的。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们都会喜笑颜开,父母就是这么容易满足。我们不需要做得那样轰轰烈烈,只需要从一些身边的小事做起,让父母脸上每天洋溢着甜美的笑容。
记得有一次,我帮妈妈泡了一杯茶,妈妈喝后,说:“女儿泡的茶就是香啊!”那一刻,就是满足;还有一次,我帮妈妈叠了被子,一进门,妈妈就说:“呀,女儿叠的被子真漂亮!”那一刻,就是喜悦;还有一次,我帮爸爸捶背,爸爸说:“女儿捶得真舒服啊,我都要陶醉了。”那一刻,就是幸福。
还等什么?天下的儿女们,一起行动起来吧!把“孝”这个美好的字眼一直传承下去。
世间有孝,一切将更美好。
季节的更替,太阳的东升西落,都遵循着自然法则。几千年前,中国人的祖先总结了自然规律,为后人留下了智慧的'结晶。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天耕种秋天收获,这是前人留下的规律。”祖先留下了许许多多智慧的总结。但是智慧的总结现在被世界遗忘了,过去的习俗已经被遗忘,西方国家的节日却被人们铭记在心。
春风拂过大地,花蕾向外张望,布谷鸟的叫声提醒他们要播种了。
每当奶奶听到杜鹃叫时,她总是忙着准备播种。奶奶拿起一把大锄头,眯起眼睛,抬头望着天空,捡起蚕豆种子,叫我去田里。在泥泞的山脊上,我踩着小鞋子上的脚印,手里拿着一把小锄头,在背上摇摇晃晃地走着。奶奶笑着说:“差不多了。”你不能吃豆子。如果你吃了,以后收获的时候你就不能吃了。”在这一段话中对现场。听着锄头周围挖掘的声音,“布谷鸟悠扬的歌声。奶奶把两个手指伸到她的手掌里,两只大手拿起一个光滑的锄头开始挖掘。我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挖掘,但是很快我就汗流浃背了。奶奶过去常在屋前用一把大锄头挖洞。我就用一把小锄头把洞埋了。奶奶在豆子旁边,我把石头按在豆子旁边,趁奶奶不注意的时候,把豆子捡起来放到石头里。把豆子捡起来,送到嘴里。结果,吃了一口土后,奶奶看见了,笑了,拿出一把种子,说:“到那边去,在地上吃。”穿过短短的小路,走到田埂上,坐下来吃瓜子,时不时地拿起几粒谷粒跑到奶奶面前。
晚上,我们举起锄头,抱着小桶回家。进门的时候,我看见妈妈在厨房里做饭,喊着:“妈妈,我回来了。”妈妈微笑着走了过来,拍了拍我的泥土,递给我和奶奶一碗热汤,让我和奶奶单独在一起谈论这个地方。
那个时候,家里总是挂着旧的黄色日历,一天就翻了。现在旧的日历不见了,新的日历也变了,但是以前的那个日历还没有翻过。
随着时间的流逝,中秋节、端午节、寒食等节日都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和情人节等其他一些人为的节日在公众中变得热闹起来。
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西方文化的冲击,过去的喧嚣,今天的萧条。二十四节气的运用,外国人的嫉妒,国内人民的冷漠。新历法充满了其他国家的节日,而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却渐渐的被忽视,这种现象令人痛心。
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应该重新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丽,重视传统文化,牢记中国人民的智慧。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城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吧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化发扬光大。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积淀着丰富的精神文化。敬老爱幼便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精华,自古以来,这种美德一直为人们所弘扬。《三字经》上有“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便是“黄香温席”的故事。黄香自小失去母亲,和父亲相依为命。寒冷的冬天,父亲在外干活,黄香便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暖被;炎热的夏天,父亲在庭院里乘凉,黄香便拿着蒲扇扇跑蚊蝇,扇凉父亲的席子和枕头……
后来,这件事传到了京城,人们都说:“天下无双,江夏黄香。”黄香九岁便知道孝敬父亲,足以证明敬老爱幼的思想从古代便已开始。战功赫赫的开国元勋、叱咤风云的外交家、才情勃发的诗人陈毅元帅,不仅在国家大事上处理的井井有条,在平常的生活中,更是一个敬老爱幼的好儿子、好父亲。
1962年,陈毅元帅的母亲重病,陈毅元帅回到家时,看见母亲把失禁弄脏的内裤藏起来了,便拿起尿裤,说:“小时候,您给我洗了无数次的裤子,今天,也该我给您洗洗了。”1959年,一代伟人***回韶山,请亲人吃饭,席间,主席向老人敬酒,老人连忙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说:“尊老敬贤,应当应当。”连两位最高领导层的大人物都遵守着敬老爱幼的思想,可见:尊老爱幼是中华传统的一枝独秀。
不仅是是在古代、民国,一直到现在,都有人在弘扬中华美德。还记得那个夏天的“最美妈妈”吗?20_年,“最美妈妈”吴菊萍用她的左臂接住了一个从十楼高空坠落的两岁女孩,有人计算过她相当于用左臂承受了335。4公斤的重量!这是一个何等大的数字,但是在一个母亲的眼中,没有什么是比一个孩子还重要的,也许这就是一个作为母亲的本能和伟大……
从古至今,这些人都用自己对“爱”的理解诠释了“敬老爱幼”的思想和意义。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弘扬中华美德,敬老爱幼,为美好的世界增上一笔绚丽中华的印记吧!
揭开历史的烟云,寻觅数十年前的先辈们,探求他们的奋斗创举,回忆他们的“愚公精神”。我们看到了大国匠心,看到了矿山的希望,中国的明天。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影响着祖国的命运,在建设矿山中冲在最前线的工人们,不缺奋斗的青年。王涛从学生走出来,走向焊工这份职业。他忘掉了学生时代滋润的生活,选择了接受现实,立志成为一名好焊工。他坚守的是自己的初心,他追求的是精益求精的素养和品格。他的焊件完美无瑕,堪称工艺品。他把焊件当作焊工的脸面,坚持把焊件做得更精细,用心焊、用情焊,给予冰冷的钢铁春日般的温暖。他的努力、他的一丝不苟、他的投入,使他在“首钢杯”中夺冠。他,成为一匹黑马,在人们的注视下脱颖而出。
他甚至有幸为“中德对抗赛”而筹备。没有时间,他就努力想方设法挤时间;没有用左手焊接的习惯,他就练习用左手焊,夜里躺在床上也不忘拿起工具练习;没有工具,他就自己出钱买工具……天道酬勤,他的努力最终使他赢得比赛。王涛总是如此,面对比赛,他力争更好的成绩,面对工作,他渴求更优的业绩。立足于现实,致力于梦想。他的努力和奋斗为企业乃至国家争夺了荣誉,这便是一位优秀的工匠吧!
创新,为企业注入了活力。面对自动化改革的潮流,马著在工作之余潜心研究计算机。针对开采的问题,他提出了“无人电机车地下开采”的伟大构想。他的潜心研究、认真思考、突破自我、追求创新,积极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他将梦想化为现实。最终,他的突破性成就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工匠精神是什么?我们近几年一直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而首钢的工人们创造性的回答了这一问题。面对世界新形势,工人们发扬创新精神,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面对艰苦的局面,工人们坚定不移地发扬“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首钢精神,是首钢几十年发展过程的总结。而我们今天大力宣扬首钢精神,不正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吗?在未来,我们更要坚定首钢精神,发扬属于我们的工匠精神,为建设事业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走出自己的一条康庄大道。
我们中国人几千年以来都是以孝为先。弟子规上也说过:“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快;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褥。
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骄养了,故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社会主义在发展,我们的精神文明也应该在发展,尊老爱幼不是我们的口头禅,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