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家境贫寒,新同学很自卑,加上他性格本来就比较内向,他开学一个月以来,从来都没跟大家说过话,他似乎是一个隐形人,老师上课也未曾叫过他回答问题。那会儿,大家连他叫什么都不知道,也没有人敢去问。 有一天我走进办公室交作业,班主任叫我把“任飞”叫来,我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但一猜就知道是那个新同学。 我走到新同学的位置,那时他正趴在桌子上,我说:“任飞,老师教你去一趟。”他“哦”了一声,也没多问。
不久我便发现任飞变了,他变得开朗起来,学校里组织诗朗诵,他第一个报名参加;在课堂上,他积极发言,成了我班的积极分子。更可喜的是,他在期末期中中,都取得了班级前三的好成绩。到期末时评选“三好学生”,他以压倒性的选票毫无悬念的赢得了此次荣誉。
就这样,在四年级时,他站在主席台前,面对全校师生谈自己的学习方法时说道:“我要感谢我的班主任,在我三年级时,我的学习成绩并不好,是他帮助我、关心我,让我一步步地朝最高峰前进!”
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被一所重点中学免试录取,并且各种费用全免。
由于农村大多数学生视野较狭窄,平时阅读量不大,词汇量贫乏,那写起作文来就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问题主要出现在:一是没有什么东西可写;二是不知道怎么写。提笔作文,言之无物,不是三言两语就是东拼西凑,遣词造句拖泥带水,表达不清。甚至,有的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索性找本作文选,直接抄袭,生搬硬套。教师若不加指导学生去模仿例文,学生自己一抄一仿,难免成了囫囵吞枣的通病。
要解决学生写作文难的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非下苦功夫不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个方法是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的结晶。我认为,教师首先应着力于不断丰富,充实学生的生活。有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有了写作的内容。小学生的作文虽然称不上什么艺术作品,但要使作文言之有物,同样离不开生活。几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上较重视把作文教学渗透到课文教学中。首先要生一心扑在课本上,做到把课文描写的各类优美句子、片段、短文理解并背诵下来,特别是根据每单元《语文园地---习作》的具体要求,在班级有计划地开展一些有助于写作文的活动,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例如,我在指导四年级上册语文基础训练六《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时,模仿例文指导方法分为五步:
一、指导习作前召开一次日常生活汇报会,要求学生动脑回忆,大胆畅谈日常生活、学习、劳动、探索等最愉快而又最有意义或感受最深的具体事例。(教师为学生的选材起引导启发作用)
二、紧接习作开始,指出明确要求:1、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用第一人称写);2、运用学习过的写作方法,如按事情发展顺序或倒叙来叙述。
三、指导学生审题,启发学生弄清作文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记事)。记几件事?点明这件事的特有环境,让学生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
四、复习课文《卡罗纳》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赏析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卡罗纳在遭遇到不幸时回到学校后所发生的事情写具体。引导学生运用神态描写(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心理描写(他想起了往日的情景:那时候……),动作描写(抓住重点词“坐下、翻开书、抱住脑袋、趴着、嚎啕大哭”),通过以上的重点词句板书设计后,指导学生模仿《卡罗纳》一文的写法,就自己做过或看到的一件事,列出段落提纲,最后让几位成绩好的同学口述,教师评议。
五、根据学生口述,以班级学生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例作具体指导。例如《发生在上学路上的一件事》,我是这样指导的:首先引导学生审题,让学生明白要写的这件事是发生在上学的路上。(可以先点明时间、地点)它既可以写自己看到的,也可以写自己做过的。其次启发学生编提纲(把提纲概括一下抄在黑板上):
上学路上一件事:
1、期末来临抓紧时间复习功课—--事件背景
2、上学路上遇到意外的事:(同学胡小军被摩托车撞到脸部受伤)------略写起因
3、护送医院------------------详写经过
a.找医生
b.采取措施
c.完成护送,小军深受感动
d.转告家长
4、上学迟到受教师批评,向教师解释原委后,得到表扬。----略写结果
由于事例是真真切切发生在学生周围的,学生提笔写起来不免有一种真实感和亲切感。这样指导,开拓了学生思路,解决了“没什么可写”和“不知道怎么写”的难题,又启发学生留心感悟周围世界。
又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课文《爬山虎的脚》时,我让学生仿照叶圣陶的写法,观察一种植物。同样按照模仿例文的方法。我认为葡萄藤跟爬山虎的叶子一样,密密麻麻,喜欢向四周生长,能够为人们带来阴凉。我把学生带到学校附近野外果园实地观察“葡萄”。先引导学生从远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藤、枝等,看看这些有什么特点,然后再进行引导联想,什么时候结果,什么时候果熟、丰收,葡萄有什么用途,能否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等。结果,学生写的《葡萄》一文和《爬山虎的脚》例文一对照,很明显,作文的头尾、结构、详略都与课文类似。可见学生所学的课文已经融会贯通在学生的记忆中,他们能有意无意地运用到自己观察的事物的记叙中,此时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倍增,写作水平也大大提高了。
模仿例文,指导写作使学生将平时学到的词语、句式、写作方法
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要让它们能成为学生自身的知识财富,就要教师在教学中多想办法,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接受、掌握。例如每授完一课,引导学生欣
赏本课的佳句,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和多样性,转换句式的用法,改变文章的写法,训练学生自己归纳段意,独立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或对课文进行复述等,当然这些训练,要贯彻在循序渐进的教学实践中,不可要求学生一步到位,样样精通。
另外,还可以安排学生随时记录生活中发生的趣事或有意义的事,对感受深刻的课文写写等等,这些都能作为学生平时的小练笔。
总之,只有鼓励学生多留心周围的生活,平时多思考,多观察,多给学生动嘴说、动笔写的练习机会,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模仿例文,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我心里似乎极力排斥“多愁善感”这个词,拼命否认它的存在。
我总觉得,我不需要去多想什么。想得简单一点,或干脆什么也不想,那样会比较幸福,比较快乐。
但是,我忽略了——头脑简单的人只拥有卑微的幸福。
假如不曾有那些悲伤,那些失落,那么,就不会有但丁如梦似幻、充满上文精神的《神曲》;假如不曾有那些悲伤,就不会有陶渊明的那让人充满向往的.《桃花源记》;假如不曾有那些悲伤,就不会有岳飞那慷慨激昂的《满江红》......
因为有悲伤,有失落,所以有了在痛苦挣扎后的一番深思,有了在流离失所后的一些对幸福的幻想。
快乐容易冲昏人的头脑,哪个诗人不是在饱受磨难,饱经风霜之后才创出倾国篇章?如果不是那些多愁善感、那些困苦悲凉,又怎么会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这样的千古名句?
所以我说,悲伤比快乐来得更重要,它比快乐更让人刻骨铭心。只有在经历一番痛彻心扉的悲伤后,才换得来一份对生命,对幸福的大彻大悟。
所以,和我一样在这个悲伤与快乐徘徊的年纪的人们,要快乐,请努力快乐吧,要悲伤,也拼命悲伤吧。
然而事情又不是这么一沉不变又单纯简单的,现如今人们都意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逐渐开始探索并实践素质教育。传统的授课教育,老师在上面讲,同学在下面听,就要求我们上课思想不能开小差,完全要一心一意得听老师讲。尽管这样的授课教育高效直接,可也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我们思维自由探索的潜力。因此自习课的设定就非常有必要,自习课是授课教育的补充,也是素质教育的前期探索实践。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就必须懂得适应整体教育发展趋势,在体恤学校领导老师的辛勤教育工作基础上,力所能及得配合学校各项教学工作活动。作为一名学生,我的能力有限,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在这样一个方面,也就是好好得利用好自习课。关于自习课要做什么,我也有自己的一些觉悟:
首先,自习课最应该做的就是做作业。一天上课下来,老师教授了我们很多知识,这些知识初来熏陶,我们的大脑并不会马上消化,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自习课做作业的形式来巩固课业知识。都说考场如战场,一个能上战场冲锋***敌的合格士兵,倘若没有平时的刻苦训练,是无法保证有效歼敌并且存活下来的。同样的,我们作为学生,面对今后中考、高考的严峻挑战,倘若没有在自习课当中做题解题的刻苦训练,也是不行的。
其次,自习课要进行课业反思与知识拓展。在学校里我们大多情况下都是单纯接触理论知识,通常于实际实践有些隔阂。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课业反思与知识拓展,老师上课时间就那么宝贵的几十分钟,通常只会讲理论知识。因此我们需要在自习课自己发挥想象力,去分析这些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意义,这对于我们今后步入社会,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工作大有益处。充分利用自习课进行课业反思与知识拓展,也在相当程度上让我们避免陷入“纸上谈兵,坐而论道”的庸俗空泛境遇。
再有,自习课培养自律能力,也可以进行必要的休息。与讲授课堂一样,自习课同样是一门课堂,就需要我们切实得遵守课堂纪律。但是自习课又与讲授课堂存在一定区别,就是通常不会有老师老监督你,需要大家自律自觉。因此自习课也是在培养大家的自律能力,一个人没有自律能力是可悲又可怕的,这样的严重后果自然不必多说什么了。但是在这里我任然想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我认为自习课在遵守纪律的前提下,是允许同学们做适当休息的,比如实在疲惫困倦了眯眼小睡一会儿,又比如伸张一下腰背倒杯茶休息一下,都是允许的。以至于有些同学在完成课业的情况下,就是在自习课发呆看一些课外书,来充分使大脑休息放松一下,也是未尝不可的。
自习课,一个让同学们适当放松约束的课堂,但他并不是让同学们随意放纵的时光。学生时代看似漫长,可是仔细一想那又是多么宝贵而短暂。或许多年以后,我们回首读书时光,记忆里快乐最多的时候正是自习课时。同学们,倘若你此刻珍惜好这样的自习课,以后的咱们也不会留下遗憾。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每种戏曲都有各自的特点,如京剧的容华美,昆曲的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黄梅戏的悠扬委婉。
为了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我特地上网查找。
我先一段既简单又好听的黄梅戏《天仙配》选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听着听着,那似乎散发着清香的泥土气息的黄梅小调使人感受到了剧情人物的欢喜幸福,看到了潺潺的溪水,在枝头欢歌的小鸟……突然,我感到一阵摇晃,猛地睁开眼,感到重心不稳,原来由于我听得太入迷了,差点摔倒在地。再一看,戏早已唱完了。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原来戏曲不比流行歌曲差。同样很好听。
想到这,我不禁感到脸红。我这个只知道听流行音乐,只知道追流行歌手的小女孩,却一直没发现戏曲艺术的美,一种脱俗的美,一种自然的美……
常言道: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必须亲自去尝一尝。其实,很多东西不能光看表面,需要亲自去实践,才能知道事物的真假。就像戏曲,它虽不分时代,但既不会过时也不会老套。它是中国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永不褪色。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