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坐着独木舟,来到一块大陆上,也不知是哪儿,就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了。没想到,竟闯进了一片森林!成群的鸟儿栖息在枝丫上,从大到小,保持着一样的'动作,有着同样的颜色。身为鸟的菜鸟当然也不甘落后,离开皮皮鲁的肩头,不管三七二十一,来到了一棵树的树冠上,没想到引起了公愤,被众鸟群殴,就这样一只精灵鸟——菜鸟,变得青一块,紫一块,左一个包,右一个包,上一个包,下一个包,说白了就是遍体鳞伤!“我可终于明白了,你为什么叫菜鸟了!”皮皮鲁打趣地说道。“哎!不知道是哪个家伙给我想了这样一个名字,叫啥不好,非得叫菜鸟!我真是倒霉到家了呀!”就这样,一直到了晚上,他们匆匆忙忙找了许多树叶,铺在地上,睡在了叶子上。但菜鸟却寝不安席,为什么自己叫菜鸟,又这样菜鸟呢?不过菜鸟很庆幸自己的视力可是超好,最起码不会在空中出交通事故。菜鸟准备睡下,但无意间眼睛一瞟,却把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菜鸟吓了一身冷汗,他看到,远处,十几双绿油油的眼睛,正死死地盯着皮皮鲁、王子和自己——那是狼!
没错那就是喜欢在夜里活动的,成群的野狼,他们正在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向这里靠近。菜鸟二话不说,叫醒了皮皮鲁和王子,却发现他们已经被包围了。皮皮鲁说:“王子,你的宝剑还能用吗?”“不知道,试试吧!”王子拔出剑,虽然不是很好用,但还算过得去。没想到狼群越来越多,王子帮皮皮鲁和菜鸟解了围,自己挡住狼群,他说:“如果我死了,我会有重生,将来的我就叫黑土王子……”皮皮鲁嚎啕大哭,看着王子被狼群一点点淹没。他和菜鸟回到童话谷,一直等待着作家把黑土王子这个名字写出来,他和菜鸟一直待在灵泉旁,盼望着作家的脑海中涌出“黑土王子”这几个字,真恨不得自己就是作家……
这不是一个属于童话的时代,我们已经难以从林立的广告招牌、缭乱的电视节目以及人们日常谈资里找到童话的身影了,这有点像在月球的表面寻找一朵花一样不现实。童话,正在被渐渐的遗忘。
可是,对于童话的敏感与热情,却是与生俱来而且挥之不去的。童真会随着童年的离去而消失,可是,对于童话的美好记忆是永远不会在脑海中消退的。有时它会被轻轻拂过的沙子所掩埋,但是,当海浪再度涌起的时候,记忆也会随之而翻腾。
小时候,每天清晨我都会赖在床上看一段童话,喜欢窝在那里一页页地找寻美丽的公主、英俊的王子留下来的足迹。文字一大半都看不懂,于是就看几幅仅有的插图,翻来覆去地去追寻王子和公主们的幸福生活。
或许童话就是一片慢慢飘落的树叶,我开始沉浸其中。我渐渐读懂了快乐王子的忧郁和善良,狡猾狐狸的机智和果断;人会因为敏豪生的狂妄自大而捧腹,也会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不幸而叹息。就这样,我把一个孩子最纯洁的'情感一点点地注入每一篇童话,让树叶静静地沉淀在收获的季里。
我崇拜陶乐丝的勇敢与智慧,厌恶巫婆们的贪婪与阴险,我从每一则童话中体味了正义的模样,相信拥有魔法的人未必会得到幸福,而善良的人终究会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她是时光的孩子,可以不用长大,可以生活在好看的漫画里,甜的`巧克力,还有永远喝不完的可乐里`````真诚的朋友可以永远在一起不用分开,挚爱的王子会一直注视着自己````为什么即使是这样简单的愿望,却仍是不能实现。朋友们逐渐长大,为了理想各奔东西,脆落的爱情,仿佛是融入泥土中逃逸的雨滴。
从此,漫画不再好看,巧克力变的无味,而床头放制的超大瓶可乐,渐渐成了一首怀旧的歌。
成为了童话中的童话。
幼年的我们很爱读童话,幻想着自己就是童话中的主人公:拥有魔法超能力宝物,并且勇敢善良聪明,童话在我们孩童时的.记忆中显得多么重要,给我们留下多么美好的回忆啊!
谁又能知道我们的人生也是一篇童话:出生时,我们睁着两只好奇的大眼睛,一边哭,一边茫然地环顾着这未知的世界;两三岁时进入幼儿园,与同龄的小伙伴一起玩耍嬉戏,一起狼吞虎咽地吃饭.午休时,一张张熟睡的小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上学后,逐渐成熟的我们开始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学习犹如"炼狱",将我们这些饱满的,香喷喷的菜籽,花生,大豆,葵花,经过九百多个日夜的挤榨,成了一块坚如盘石的又干又硬的饼.毕业后,我们迎来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生活.在交际中领悟人生智慧,在工作中体验生活艰辛.年老退休之后,我们含饴弄孙,体验着人生最美丽的"夕阳红".当人生的最后一抹夕阳消逝时,我们真正进入了自己的童话世界.没有,没有欺骗,没有贫穷,没有战争.在天堂的宫殿中我们尽情玩耍,在美丽的星空下,我们如醉如痴,在浩瀚的宇宙里,我们自由翱翔,在灿灿的金辉中,闪着永生的希望.
来自南国的蒲公英决定去童话镇看一看。
因为他听见过路的行人说,有一个地方叫童话镇,在那里可以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那里有世界上最好的童话。于是蒲公英心动了,他早就想离开这个广袤的原野,去找寻更多的朋友。他跟随风的脚步四处打听,终于在一个晴朗的日子赶到了童话镇。
童话镇的入口处挂了许多风铃,蒲公英好奇地把它们一一撞响,有许多声音异口同声问:是谁来了呀?蒲公英一惊,以为自己做了什么错事,连忙扑腾着他的小翅膀逃窜。
飘了许久,已经到了黄昏,蒲公英又累又困,他撞在了一个鹿角状的小房子上,一点也不疼,真奇怪。透过半开着的窗户,他看见一个长着鹿角的小姑娘,长长的.头发披散着,蒲公英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女孩。于是他从窗子里飘进去,礼貌地说:你好,我是蒲公英。小姑娘甜甜一笑,用手指了指桌上的信笺,然后提笔写下:你好,我是鹿。
蒲公英这才发现,原来鹿姑娘不会说话,他似乎想到了什么,飘出窗子看了看四周,到处都是飞舞的萤火和参天大树,原来这就是童话镇的林子深处,这里住着一个不会说话的鹿姑娘,那她一定很孤独吧。
果然,蒲公英再飞进去的时候,鹿姑娘支着下巴,一脸忧郁的样子。蒲公英问:鹿,你怎么了?鹿姑娘在纸上写:我小时有一个很要好的同伴,他的名字叫鲸,在大海蔚蓝的时候,他会和浪花姐姐一起出现,可是有一天我贪玩迷路了,来到了这里,怎么都走不出去,我不会说话,就写了好多好多信,托小鸟们帮我送给鲸,但是小鸟们告诉我,它们飞遍了整个童话镇,都没有看到过鲸。
蒲公英心想,不对呀,那个过路的行人明明说,在童话镇可以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那鲸怎么会不在呢?
蒲公英安慰她说:鹿,你再写一封信吧,我帮你把它送给鲸。鹿姑娘写:谢谢你,蒲公英,但是不用了。
蒲公英急忙道:为什么呀?鹿姑娘淡淡一笑,没有再写什么。夜渐渐深了,鹿姑娘已经盖好被子睡着了,蒲公英听见夜莺的歌唱,他问:你知道为什么鹿姑娘不愿意再写信给鲸吗?夜莺回答说:可能是因为鲸从童话镇搬走了吧。
蒲公英决定帮帮鹿姑娘,他连夜赶路,童话镇的星星为她照明,每一个居民都幸福地进入了梦乡,蒲公英想起独自在林深处的鹿姑娘,很疑惑她的家人都去哪里了。蒲公英飞了很久很久,天亮时,又飞到了童话镇的入口处,他鼓起勇气问风铃:你知道鲸在哪里吗?风铃们都沉默着,没有回答他。蒲公英正准备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一只年龄大的风铃叫住了他:等一下,我知道鲸在哪里。
原来,在很久以前,童话镇是包围在海洋里的一座小镇子,这里每天都演绎着世界上最好的童话,鹿和鲸就是在那个时候认识的。鹿不会说话,鲸看不见,所以他们约定做彼此的嘴巴和眼睛,他们是最好的朋友,鹿经常去海边同鲸和浪花嬉戏。
有一天,鹿没有来海边,鲸拜托鸥鸟去帮他寻找鹿,可是鸥鸟飞遍了整个童话镇,都没有看到过鹿,鲸伤心极了。又过了许久,海洋需要搬迁到更广阔的国去,不然整个童话镇都会被淹没,鲸已经老了,海洋和浪花问他要不要一起走,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在想,鹿不会说话,要是他搬走了,鹿就找不到自己了。
他请海螺先生帮忙把他想对鹿说的话存起来,一起去往南国,说不定会有人知道鹿在哪里。
蒲公英同风铃们告别,回到了南国,他要找到海螺先生,把鲸说的话传达给鹿姑娘。蒲公英在南国,凑近海螺先生听他回放鲸说的话。
鲸先生说:鹿,当你听到这段话时,我已经不在童话镇,但我已经向天神许愿,死后化作一株蒲公英翻山越岭去找你。那个时候,我们继续做好朋友,童话镇有世界上最好的童话,就像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我相信,梦醒时我会见你。蒲公英想起来了,他就是鹿一直在找的鲸。
他记起天神对他说的话:鹿被选中为童话镇的守护者,就像鲸不能离开大海,鹿不能离开林深处,鲸总是潜在海底,帮鹿送信的鸟儿们当然看不到他,同样的,找鹿的鸥鸟根本不知道林深处在哪里,所以他们总是错过。童话镇有世界上最好的童话,但它同时也是需要被守护的。
天神说,很抱歉让他们找了对方那么久,然后问鲸愿不愿意和鹿一起,守护童话镇,守护世界上最好的童话,化身蒲公英的鲸先生当然是愿意的,他张着小翅膀乘着风从南国飞往童话镇。
他想,一定要飞快些,在鹿梦醒时分,见到他。林深处的鹿此时正在纸上写下:听说童话镇有世界上最好的童话,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
风把纸面吹得沙沙作响。
风载着蒲公英从南国奔赴林深处
童话中的初夏是一个既美丽又亲切的季节。这里有清澈见底的小河,温暖的太阳和挺拔的树木。生活在这个地方,让小动物们怎样不欣喜!
这个地方有一位披着彩霞衣裳,身后拖着落地裙,头戴和衣服相衬的彩霞王冠的古筝演奏家——孔雀小姐。在她演奏古筝时,她喜欢一副颜色鲜艳的手套。她演奏曲子十分悦耳,如同天籁之音!
恰巧今天就有孔雀小姐的天籁之音独奏会。
大家都进入会场,今天的夜晚很寂静,大家的心也慢慢的沉了下去。孔雀小姐走进来,和大家挥挥手,然后坐下开始演奏曲子。大家都闭上了眼睛,沉浸在她美妙的音韵里。她的第一首曲子如皎洁的月光照进林间,听见泉水清脆的“叮咚”声,小河缓缓流过,清风吹拂着大家脸颊的声音。第二首曲子好似被暖烘烘的太阳照射着,大家在波斯菊的花丛中奔跑着、嬉戏着。第三首曲子像下着毛毛细雨,雨水打在叶子上,发出“嘀嗒、嘀嗒”的声音。
不知不觉中,孔雀小姐的独奏会结束了......
那天籁般的琴声,直到现在还让小动物们不时的怀念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