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学习,是我们每个学生的心愿,也是每个家长的愿望。《怎样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学习》是由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王金战老师主讲的教育专题节目。
今天早上,陪同女儿观看了山东农科频道播出的由中大附属中学王金战老师主讲的《怎样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学习》,看了之后,真是受益匪浅,作为家长,觉得惭愧,真得反思一下了。
听了王老师讲的怎样提高孩子的成绩,我总结了两点,一是复习、预习,反复巩固老师讲的基础知识,多看课外阅读,有助加强理解能力。二是自身的心理问题,对自己没信心或是越想考好越害怕,成绩就越不好,心理负担重。这些都能导致不爱学习,成绩上不去,必须克服。在今后的学习中,作为家长,我相信,只要认真去做教育的有心家长,就一定能让孩子幸福地享受学习,从而爱上学习,轻松考试。
当一位家长不难,当一位合格的家长确很难。合格家长并不是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王老师说的合格家长是开启能源仓库的钥匙。如果小学时做不到,考大学时再做那就恨之已晚了。所以要从小抓起。这就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王老师给我们举了很多事例,都说明了家长要在学习上尊重孩子,鼓励孩子,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王老师讲的种种事例,也应验了这句话。以前,孩子一出错或考不好,我就着急,一着急就控制不住,就大声训斥。弄得孩子越迷糊,无从下手,给她讲解了也没效果。王老师说了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一旦发现优点,发现进步,及时表扬。我们不防也试试看?
会爱才是真爱,不会爱就是伤害!
现代教育中,一些家长总是错误地认为,在为孩子制订学习目标时,如果把目标设置得高一些,那么即便孩子暂时实现不了,也可以达到一个离目标不太远的程度。有了这种心理,家长常常不切实际地把孩子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都设得过高。但事实上, 如果学习目标远远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就很可能会导致孩子不断冲击目标却又不断失败的结果,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也在无形中扼***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既要适当地对孩子的学习给予压力以激发动力,又不能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那么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呢?这里有一些建议:
1.目标要留有余地。家长在给孩子制订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孩子的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把目标制订在孩子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并留有一定的余地。如果孩子这次考试只考了40分,你强求孩子下次考90分是不现实的。目标设定得低一些,可以让孩子通过自身努力轻松达到,在不知不觉?跨越一道道“门槛”,然后信心百倍地去迎接新的挑战,从而一步步走向成功。
2.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较。有的家长总喜欢用最优秀孩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同别人一样优秀,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我们不妨跟孩子说,不要跟别人去比,只跟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每天能进步一点点就是成功。那么,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向着更远的目标前进。相反,孩子如果跟比自己优秀很多的同学去比较,越比越没自信心,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反而容易滋生“反正我不如别人”而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当我拿起《一个被称作它的孩子》这本书时,我就被这题目深深的吸引住了。我知道“它”这个字的含义:一般都指不是人的东西或者是动物。那为什么书中会把一个天真善良的孩子比喻成了动物呢?
读完这本书,让我从心底里感到震撼,我终于明白了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称作“它”。这可就要从母亲虐待他说起:
母亲长期以来虐待自己的亲身骨肉有着不同的`手段:不让他吃饭、让他脱光衣服躺在滚烫的火炉上、对着镜子大声说自己是坏孩子,最恶心最残酷的一次竟让儿子把吃的东西吐进马桶后再让他抓起来吃。作者从4岁到12岁都一直在黑暗的日子里苦苦挣扎求存,他有着最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一定会逃脱这个“巫婆”的魔爪,所以他活了下来。
在这么恶劣的环境里,作者并没有寻短见或离家出走,他只是默默地忍受着,用决心与意志和母亲奋战到底。他这种在逆境与痛苦中求生的毅力让我深深地佩服,使我不禁想起自己常常在困难面前退缩的样子,跟作者比起来,我是多么地惭愧呀!
虽然作者从小就没有得到过母爱,反而遭受母亲的长期虐待,但他还是觉得世上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等着自己,他和其他孩子一样,心中有一个目标,一个梦想。
我含着眼泪看完这本书后,我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感受,心中的酸楚让我内心久久难以平静。这么有名的作家,但他的童年里根本就没有快乐,只是在为他母亲做牛做马,但他始终没有抱怨。因为他的坚持,所以最终逃脱了灾难。这个故事就像一首悲伤的曲子,但同时也是一首激励人心的欢快的歌。它告诉人们,人在逆境中一定要永不屈服,一定要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安东尼·罗宾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巨人,那就是你身体内的无限潜能!如何唤醒孩子心中的小巨人,激发孩子学习的潜能呢?那就是永远使孩子乐于去做你所建议的事。
让学生乐于去学习,并完成任务,不应该来自教师的强迫。每个人从内心来讲,都喜欢指挥他人而不是听命于人。我们安排学习任务时,最主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需求。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作为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孩子的个性进行区别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更要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喜欢你,让孩子像花儿向往阳光一样,迫不及待的希望在你所教的学科里有所成就,有所收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努力在教材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让学生主动学习,亲自去发现某种东西,并让他们把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学生收获到了知识,也到了成功的快乐。那么,学生对以后知识的获取会变得更加有兴趣,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
让孩子乐于学习,要消除学生学习时的恐惧感。我教学以来,与学习困难的学生有过很多次沟通,通过交流发现有的孩子不愿意学习的原因。主要就是:他们对学习充满恐惧,每当学习新知识,还没有开始学习,就已经在担心自己能否学会,带着对自己的强烈怀疑去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课堂提问时不敢开口,害怕回答错了,同学笑话,老师批评。学生过分的担心自己学不好,导致产生恐惧,而恐惧则使孩子学会回避、躲藏,而不是迎接挑战,不畏困难。
孩子对学习的恐惧情绪主要来源于缺乏自信。学生缺乏自信,害怕做不好一件事,因而划地自限,使无限的潜能化为有限的成就。孩子在学习上的不自信,对自己的怀疑,限制了本身的潜力,就象一颗明珠蒙上了灰尘。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抹去灰尘,让明珠发出灿烂的光辉。树立孩子的信心,使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在这时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作为一个教师要做到永不对学生失望,决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学生在成功时需要教师的表扬,在失败时更需要教师的安慰和鼓励。对于孩子来说,我们在他们取得一些成功时,适时的赞许或者一个微笑都会使他们更自信,自信自己一定能做的更好。当孩子失败时,老师的一声鼓励,会让孩子重新振作起来。其次,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善于给他们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让他们在同伴面前大显身手,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就增强了自信心。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舞台,他们之所以还没有表现出来,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自信,一旦这些孩子找到自信,他们一定会发出自己灿烂的光来。
激发孩子的潜能,让他们乐于去学习,还要多关注学生,不因对一个孩子成绩的失望,而把他忽视,每次提问都不理他,这样做足能扼***一个孩子的未来。在教学时,要使每一个学生感到自己一直都得到老师的关注,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热情。比如,进行提问与小组活动时,要给予每个学生机会,对于学困生,只要他们能积极参与就表扬。当每个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老师还应及时予以正确的评价和鼓励,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关注学生还要在生活中多关心他们,教学以来我发现,孩子也有自己的世界,他们也有自己生活的圈子,父母,老师,朋友都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有时在我们看来很小的一件事,就会对一个孩子有很大的影响。比如:父母的责骂、与朋友的争吵,心爱玩具的损坏等,都可以让他们在很长时间里无所适从,这时就要求我们细心地发现他们的小悲伤,并及时的开导,让孩子回到快乐的轨道中来。
激发孩子学习的潜能,我们作为一个教师,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工作中,爱学生,关心学生。告诉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潜能,有自己的优势,可以做到他们想做的所有事,给他们希望。我实在想不到,唤醒孩子心中的潜能,让他们也可以达到光辉的未来,有比给他们希望更重要的了。
11月19日下午我收到了杨校长送我的一本书,书名为《王金战能才方案学习哪有那么难》。收到这本书让我感到既惊喜又意外,杨校长每天早出晚归,工作那么忙,心里还想着学校哪些老师的孩子上高中了,帮我们推荐适合我们阅读的书籍,真是让我太感动、太感谢了,所以这本书我读得很认真。
读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今年我的女儿上高中了,我认为上高中学习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们父母每天只是接送孩子,给她吃饱穿暖,做好后勤部长就行了。虽然每天看着孩子学习压力比较大,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心里着急,没什么办法。但读了王老师的书,让我很震撼,很感动。王老师是一名非常优秀的老师,教学经验非常丰富,能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实行他特有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扬长弊端,让人非常佩服。
王老师是一个非常有才的老师,他在第一章中谈到自己演讲比赛拿第一的事迹,说的是人要有自信,是啊,作为一名演讲者,如果还没上台就觉得自己输了,那结果也不会好到哪去,可是王老师却有信心,避过自己的缺点,在内容上下工夫,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夺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我们要做的不是整天为自己的缺点找借口,而是努力找到自己的优点,并且发扬之,才会最终有所成就。
在书中王老师教育学生,要科学用脑,用方法去学习,而不是扎头就学,没有目的没有效率的学习。学习是一项很快乐的事情,要带着愉快的心情科学的来完成它,那么你的成绩也就不知不觉的上升上来。对于老师来说,也是要做好一名优秀的老师,要科学的,讲究方法来教学,把教学当成一种快乐的事情来做,没有负担,没有其他的杂念,用心,用脑来研究每一节课,让学生快快乐乐的学习,有兴趣的学习,因为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
王老师在书中提到引导自己的女儿复习数学的事非常让我敬佩,他为女儿讲解的时间加起来也不到2个小时,可最后他女儿的数学成绩却提高了20多分。王老师教数学经验丰富,在复习时针对性非常强,这也是他经过认真钻研得出的结果,给女儿复习概率时就出八个题目,而且很有信心的说:今年的概率题肯定跑不出这八个题目去,而且他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剩下的就是让孩子自己去解析了。这样的父亲,这样的老师让人敬佩。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他给予学生的只是一个领路人,要走的路还得自己完成,然而这个领路者确实非常关键,他领的道路必须是正确的有效的,这样别人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
王老师的高考的经历让人很感动,他顽强学习克服种种困难,自己创造条件来读书,最终获得成功,他的精神源于自己考大学的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下去,这是我们好多人都缺乏的。王老师说的话:“所谓的成功,就是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最后把百分之一的希望变成百分之百的结果。”这句话不仅对学生有用,对每一个人都是受益匪浅的,王老师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使自己从倒数第一变成了全班第一,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得需要很大的决心与毅力,并且长期坚持不懈才能成功的。
王老师书中的好多话都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他的教育方法,教学策略,及沟通的巧妙,都是值得让我们学习的。他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学生,让家长都非常佩服。
看完这本书,我把书中的经典案例讲给女儿听,和她一起分析、探讨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孩子用快乐的心情去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只要孩子有时间我就给她看书中我精选出来的的故事,孩子由衷的说:“他要是我的老师多好啊!”我也要改变我以前的观点,不能只做后勤部长,还要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当她忠实的听众,帮她解除困惑。
最后,我用王老师书中的话勉励孩子:成绩下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你成绩下降时,你没有勇气再提高上去,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丰富人生的过程,成也高兴,败也高兴,成有成的快乐,败有败的回味,只有不怕失败的人,才配取得最后的成功。
大卫佩尔泽所写的《一个被称作“它”的孩子》,叙述的.是他成长的一些经历。
在这本书的封面也写道这是一本增强自信心的书,我读了完整的两册。认为佩尔泽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
是一位勇敢的空军、是一个称职的父亲、是一个不怕失败的人!佩尔泽的父亲,是一位出色的消防员,佩尔泽就是因为他的父亲才想成为一名空军。我敬佩他,一个曾经被母亲逼到去偷东西吃、给他喝氨水、甚至被母亲刺了一刀的孩子,后来却是以为出色的空军!
他父亲管他叫“老虎”,很亲切可爱的一个名字,但他的母亲却叫他是“它”,如奴隶般那样虐待他。这让我无法相信为什麽一个作为孩子的母亲却虐待自己的孩子,而且不给他吃的,佩尔泽小小年龄就要挨饿,逼得佩尔泽不得不去偷东西吃……
可是,到了看第二册,佩尔泽母亲死前对为人父佩尔泽说:“记得,我曾经也爱过你。”其实我看到这一句话时,我哭了。
我欣赏佩尔泽的勇敢与不怕困难,即使曾经的一切都不是很美好,但起码他有过与家人一起的幸福生活。书中的结尾是他现在是幸福的!
大卫从原生家庭出来以后,在当地的儿童保护服务代理机构的帮助下,入住了寄养家庭,其中他的社工是戈尔德小姐从心里疏导到打官司以及在成长的路上给予了他很重要的帮助。
和大家分享这一部分两个最重要的信息:
大卫在青少年时期的特殊成长
12-18岁,大卫一共经历了7个寄养家庭,有的很短暂有的很长期,要不断去熟悉、不断去陌生的家庭漂泊,但是他自己非常清楚一点:不会被虐待、不会被饿甚至不会没有地方住!
所以在最起码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以后,之后面临的问题对于大卫来说都是很好的成长。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美国的寄养制度,摆脱过去的同时还要被引领进主流社会,庆幸,大卫生长在这样的制度下。(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了解一下哦
我不准备和大家细讲他在寄养家庭的所有故事,但的确,每一个部分都很精彩,这本书不容错过,相比他,我们的青少年过得太幸福又太过于轻松了。
大卫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这当中的6年他一直处于调整阶段,还有很多需要矫正。
比如因为饿学会了偷盗(都是偷吃的。
刚到玛丽家庭(收养了多个孩子的时候,大卫总去厨房偷偷拿面包片和纸杯蛋糕导致其他孩子的数量不够,他也总是半夜醒来偷偷坐起来吃掉,不过没过多久就被抓包发现了,因此得搬出去;
比如因为进入寄养家庭在学校成了“那种人”,被同龄的孩子投来异样的眼光。
从前被母亲虐待的时候,他是最希望上学的,因为他还有“家”,还有“父母”,但现在最害怕去学校,发现自己在同龄群体中变成了寄养孩子,是没有“家”的,是有问题的。这一点不管是在哪个寄养家庭,都是重复出现的,他也是重复不适应的。
比如因为想念家而被禁令。
卡坦兹夫人和维拉都多次申明不准再靠进那里靠近那个人半步,而所谓的那里是大卫的家,所谓的那个人是母亲。并且为此给他找了一个精神病专家,哪怕自己没有精神病,只是本能地担心母亲,想念兄弟,想念家。
比如因为自己是问题孩子而无法选交友圈,去干“坏事”。
有一次学校里同龄的小恶霸逼着他结群,因为对老师不满想要放火烧学校。他最后去救那恶霸,但是由于火源灭不掉,结果小恶霸逃走了,他成了被顶包的那一个,并且不管自己怎么反驳都没有人相信他,而鲁迪家庭(收养了多个孩子因为接二连三地被学校、警察以及少年缓刑监督所找“麻烦”,最终将大卫送到少年管教厅接受惩罚。
当然,这个部分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通过寄养家庭许多同住的孩子身上,大卫碰到了很多问题,但是也成长了很多,寻找着关于自己身心状况的答案同时还要挣扎着融入正常的世界,最重要的是自我意识在逐渐增强。
01
“如果我说了什么,
就必须为它负责”
--大卫
他会主动在这些孩子中间去比较大人们会偏爱的类型,会去树立正确的是非道德观念,他会去“折腾”独立,他这句话我喜欢,但我始终做不好,他却在青少年时期一直贯彻。
比如通过打扫挣零花钱,只为想买一辆自行车,去学习骑它,然后也去努力找“活儿”干;
比如在钟表修理店工作;又比如擦6小时皮鞋赚了21美元;
比如16岁的时候,大卫积极地让爱丽丝教他做饭,因为想到还有不到两年的时间得独立;
比如后来在戈尔德小姐和大家的帮助下,大卫已经不在意同学们是如何想他的,在他们炫耀着自己的周末滑雪旅行时,大卫在考虑的是怎么才能挤出额外的工作时间;
比如在最后的寄养家庭沃尔什家里,非常努力去尝试去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最终为之后成为美国空军人员做了很好的指导。
我并没有在这里教大家在青少年时期去挤时间工作,只是在大卫身上那种超然的成熟,很令人心动,我们都没有办法去先经历一段“它”的生活然后才去懂得。
相比他,我们没有虐待,没有流离失所,但是我依旧很羡慕他的青少年,那么短短几年,对于人生,他的成长获得了很多,更让人觉得珍贵的是他最终有一个健全的心态,而我觉得这比任何知识都更有力量。
02
健全的心态很重要
我们都曾经历过一点:父母一直想把最好的东西给我们。不过,什么才是最好的东西呢?毕淑敏有一句经典的回答:“除了推荐名牌奶粉之外,还有面对大千世界的经验。”而如果这个经验只是和物质,金钱有关的话,那么将是灾难。大多数的我们在青少年的时候被保护的太好,导致长大以后成为巨婴,承担不起和年龄匹配的`压力、责任和生活,我们没有健全的心态去应付各种问题,甚至还会迷失在寻找自己的过程里。
我们总会听到父母说:“我们希望他一帆风顺,安稳平安,快快乐乐就好了。”可是仔细想想没有风暴的海洋那并不是海,是泥潭,如何去一帆风顺?陷在泥潭里你真的会快乐吗?
”那些经历,我学会了适应新环境,善于在恶劣的处境中生存下去,学会了在内心寻找生活的动力。这些经历使我善于从他人不甚了解的角度理解生活。别人认为是理所当然该得到或占有的东西,我却懂得珍惜它的价值。”---大卫
此段共勉,曾经的那些好坏,都会给未来的你想不到的帮助,但愿我们都心存感恩,但愿我们都很努力,即使此刻你并不如意。生命的长河里,我们真的不可以认输,不可以疲倦懈怠,我们现在的磨练不是给别人看,我们在和自己较劲,锻炼更强的自己,那条河太长,没有舵没有方向没有乘风破浪会死的很惨,而这条河也很窄,能过的人太少。
对于子女,我想我们能教的应该是让他学会如何掌舵,如何去认识风险并且勇敢地乘风破浪,是让他懂得不放弃,坚守信念,直到他找到属于他的那朵成功的彼岸之花。
最有爱的童年,
庆幸我们没有经历“它”,
但最有力气的青少年,
你找到或者失去了自己吗?
隐形人物:斯蒂芬,大卫的父亲
其实全书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大卫的父亲,我不知道他在大卫的成长过程中做了什么。
大卫进监管所的时候,希望父亲来看他,可是父亲来是为了责备,大卫在寄养的过程中,父亲也没来看过他,母亲来过,即使她是为了“下马威”。
在大卫17岁高中二年级的时候,他忍不住去找斯蒂芬,可是他早已不当消防员了,而是流落街头灌醉自己,在他们彼此聊着生活的过程中,父亲说了两段话我印象深刻。
斯蒂芬看着自己消防队员徽章说了一段话:
“这就是我现在所有的东西了,这是我生活中唯一没有弄得太糟的事。没有人能把它从我这里拿走。”---斯蒂芬
这段话真是父亲的写实,伤感不已但是我却觉得为什么要把生活过成这样呢?斯蒂芬的人生不应该是这样的,他原本可以让这个家过得更好,原本应该可以让自己体面而不是那么难堪,不是吗?
斯蒂芬最后对着大卫喃喃自语:
“大卫,远离这里,离开这儿,做你必须做的事,不要像我这样了结一生。”
就这一句,谢谢!斯蒂芬!
谢谢你说的这一句,安慰和鼓舞了大卫之后的生活。
囧了一本书的丈夫和囧了一辈子的父亲用活生生的经历告诉了大卫必须活出自己的样子,后来大卫有了自己的孩子,他取名为斯蒂芬,并且对他爱的很深。
很久不下笔,已经没有逻辑,浅显的认知不知道该如何分享,都怕老去的时候对曾经的自己留有遗憾,谁都明白过去回不去,但愿现在的我们都很努力,不管是否有结果,至少大卫和斯蒂芬已经给了我们最极端的诠释,愿我们都受益。
最舒服的过去,
庆幸我们还年轻;
但最爱流逝的现在,
你准备好了吗?
如何对未来的自己问好?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