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恢复后感动作文

骨折恢复后感动作文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3-09-03 18:28:13
骨折恢复后感动作文

骨折恢复后感动作文【一】

七点上下起来,吃个早饭然后洗衣服,接着浇菜,再多点的就是劈柴,这些家务会在中午十一点多或者十二点多结束,这段时间一直到下午四点煮饭起都是空闲的。在这其间,我会看看小说或者带回来的书,以及会戴上耳机到田野上走走。今日中午到田里砍了一根甘蔗,在池塘边一边吃着,看着芭蕉、荔枝树、竹子以及偶尔飞过的肥肥的`鸟儿,心里十分地安宁,想想这样的寒假也是可以的,主要是这是一个人的空间多了吧。

当时我想起了我们村里的一个老人,她那时候已经白发苍苍,一个人居住,有时候会有个与我年纪相仿的曾孙子过来叫她去吃饭,但大多数时候她是一个人煮东西吃。大多数的时间里,她都是一个人在山间走着,因为我那个时候还小,到处玩的时候常常会看到她,不同的是我是和许多小伙伴一起,我的是热闹,她的是安静……当时想起来这样一位老人,不免想起自己以后的日子,我太是希望快点毕业,经济独立以及开始一个人的生活,但是那会孤独的嘛?就像那位老人,她当年独自在相同的地方不断穿梭,她有没有过寂寞?

而我确定我不会寂寥,因为我会有书籍、音乐以及互联网相伴,而她当年只有自己的思想;以及我不会只待在同一个地方日复一日,她那时候有太多的限制。我想我很快会得到这样的日子,独自生活,独自穿梭。

骨折恢复后感动作文【二】

晚上,吃过晚饭,我和女儿推着轮椅去医院接她回家。走出医院大门,我跟女儿告别后,独自推着轮椅回去。路上,冷飕飕的寒风迎面扑来。担心老伴着凉,赶紧脱下外衣,盖在她身上。她问我:“你不冷吗?”我说:“推着轮椅走路,一点也不冷,身上还热乎乎的呢!”第二天上午,搀扶着老伴坐上轮椅,推到卫生间,费了很大劲才抱她上完厕所。看到躺在沙发上的老伴疼痛难忍,说不出的揪心、难过,又无能为力,束手无策,只有守在她身边细心照料。喷止痛药剂,贴止痛膏药,都不起作用。傍晚,女儿、女婿和外孙从家里赶来吃晚饭。饭后,由女婿、外孙帮忙将老伴抬到轮椅上,由外孙推着轮椅,一起去附近医院急诊室。经过拍片、CT检查,确诊是左大腿胯骨骨折,需住院做手术,打钢针。我一下惊惶失措,难以接受。回到家里,心情沉重,感到异常孤独、冷清。忙碌劳累了一天,浑身散了架似的,腰部和右肩膀隐隐疼痛,翻来复去,难以入睡。

星期日上午,去医院看望老伴。老伴说:“医院的`饭菜太咸,不合口味,吃不下。”我说:“那就每天送饭吧!”一会儿,老伴说要解大便,立即拿便盆放在床上接。伸手进去用草纸擦屎时,不小心手上也沾上了粪便。八点半左右,女儿、女婿和外孙在杨浦区亲家那里吃过晚饭后,匆匆赶来看望老伴。

星期二下午,跟护工一起将躺在病床上的老伴推到血透室做血透。一会儿,骨科临床主管医生找我在手术单上签字。他说,用进口钢针一支3万元,医保只能报1万元,2万元自费,必须交完钱才能做手术。我想,钱财是身外之物,只要对病人有利,花多少钱也值得。

星期三早晨8点左右,匆匆赶到医院交了2万元现金。刚进病房,女儿、女婿也赶来了。9点左右,送老伴进手术室做手术。我们在病房等候。一个多小时后,我开始坐立不安,担心手术是否顺利。在手术室门前走廊里紧张、焦急地守候着。11点左右,老伴终于做完手术出来了。医生说,病人6个小时以内不能翻动,不能喝水吃东西。这是手术病人最痛苦、最难熬的一段时间。我和女儿除了换班吃饭外,寸步不离,守护在床边。下午4点多钟,老伴的弟弟全山、弟媳红娣和妹妹莲英、莲萍来医院探望老伴。晚上7点,女儿从家里带饭过来,我才赶回家吃饭。女儿说,夜里她留下陪护,让我回家好好睡觉,别累垮了身体。

星期四上午,亲家老陈夫妇从杨浦区赶来医院看望老伴。下午,干儿子小秦也闻讯来医院探望。三点半左右,我回家取血透用的药,由护工、女儿和小秦推着病床送老伴去血透室做血透。四点多钟,二女儿从北京打电话问我:“我妈怎么啦?”我说:“上星期五去医院的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骨折了,咋天上午做了手术。”“那怎么不告诉我?”“怕你担心,准备过几天***伤痛好些后再打电话告诉你。”

骨折恢复后感动作文【三】

看到机关里新来的一拨又一拨年轻大学生,其中不少还是硕士、博士生;看到家中的两个女儿也都上了大学,我常常感慨万千,感到他们是幸福的,是赶上好时候了。而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制度后带来的,由此也每每令我回想起30年前参加高考的那段往事。

1978年,在小平同志的方针的指引下,我们党和国家步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这一年恢复了中断2018年的全国统一高考当时,我在安徽淮南市第十一中学任教。当传来恢复高考的消息后,学校老师们激动极了,大家教学热情高涨,加大了对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力度,积极指导学生复习迎考。因为已经有10多年没有送学生参加高考,作为教师都心存许多遗憾,都想让更多优秀的学生考入大学。那段时间,学校里白天上课,晚上补习,完全进入了临阵一搏的冲刺阶段。

上大学也曾是我儿时的梦想。下放农村时虽然有过一次推荐上大学的机会,但却因为当时莫许有的政审原因受到牵连,未能如愿。恢复高考,给了我一次机会,于是积极备考。当我陪着学生一同走进考场后,才意识到了困难和尴尬。我是上海69届初中毕业生,没学过高中数学,一拿到数学试卷.全然是一片空白。尽管如此,我还是坚持参加了各场考试。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语文考卷中作文是一篇缩写,题目是《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庆幸的是,我考取了安徽师大淮南师范专科学校,有幸在经历了插队落户当农民,到学校当教师等一系列职业转换后,跨进了大学校门。

恢复高考,迅速推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恢复高考制度,很快扭转了一度盛行的读书无用论影响.也很快扭转了过去教育不被重视的状况。

知识就是力量成为人们的共识,尊师重教成为社会的氛围.社会重视教育,家庭关心教育,使教育得到了健康飞速的发展。30年来,教育投入优先增长被明确写入法律,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继城市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后,农村免费义务教育也全面实现。教育结构不断优化,学前教育受到普遍重视,义务教育得到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逐渐普及,职业教育得到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更是得到长足发展,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

国家富强,人才为重。人才是国家富强的法宝,恢复高考,使国家快速地选拔了大批人才。特别是77、78、79级的三届学生几乎囊括了从66届高中、初中到79届应届高中的优秀学子,使他们在当时3.45%的高考录取率中脱颖而出,而其中大多数是过去2018年中被排斥在升学之外的老三届。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人才断层。由于特殊的经历,这三届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填补了人才的空缺,并始终是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发挥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其中许多人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而恢复高考以来高校培养的一届又一届学生,更是源源不断地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着各级各类人才,频频不断地改写着我国公民接受大学教育的比例,为国家的富强集聚了人才队伍,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更具有深远影响的是,时至今日,公平、公正、公开仍然是高考选拔人才的'方式,唯才是举,量才录用仍然是高考选拔人才的标准,高考是最为社会所公认的良好机制。

30年前的恢复高考,改变了多少普通人的人生航向。1980年毕业后,我经组织选调,到淮南市委办公室工作。此后28年来,虽然工作单位换过6个,但始终是在党政机关从事文秘、政研、党务等工作。勿庸讳言,是恢复高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也由于长期在党政机关工作,使我接触与经历了以凤阳小岗村农民联产承包为发韧的农村改革,经历了以简政放权为起点的城市改革,尤其是1995年初,我有幸投身到浦东开发开放的这块热土,更使我见证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也使我由衷地感受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英明正确。

我相信,受益于改革开放,受益于恢复高考制度,有这相同感受的决不仅仅是我个人,而是整整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

骨折恢复后感动作文【四】

在十大人物中,姚厚芝的事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母亲卑微如青苔,庄严如晨曦,柔如江南的水声,坚如千年的寒玉,举目时,她是皓皓明月,垂首时,她是莽莽大地。

谁会知晓一位草根母亲化为落花前的毅坚,谁又会知晓一位母亲融入残月前的永恒。而这位将至岁月尽头的母亲便是姚厚芝。

身患乳癌肿瘤的她,却用三年的时间编织出自己对儿女浓浓的爱。在看到她的时候,当我们的眼神交融的时候,我的灵魂脱离了身躯,抛弃了身份,抛弃了利益,抛弃了一切的一切,世界变得格外寂静。钟不再“嘀嗒”作响,河水不再奔流,枯叶不再随风飘落。我只看到了一位母亲,满身的荆刺吸取着她生命的鲜血,她却暮然回首,疲惫一笑。如此简单。

这一刻,我呆了,我忘记了惊讶,忘记了感动,忘记了麻木,就那样呆呆地站在那里,看着那个身影模糊在视线里,直至消失。

你何止缝补的是绣画,更是将不可能补成可能,将孩子梦的碎片缝补起来,补成希望之桥,补成温暖的芬芳。

你不是衬红花的绿叶,不是支撑着整体的长茎,不是灿烂的.阳光,不是柔和的春雨……你是像默默在地下的根,你是独一无二的母亲!万物无法替代你,无法解释你。

落花依旧无人问起,残叶终将只能融入泥土。而你也只能用爱编成的绣画,系在孩子由短稀变得长密的黑发上,一边用满脸的沧桑系着。

你让我们的心不再麻木,不再让我们因物欲膨胀而迷失,不再让金钱权力占据心灵,不再让人生坐标发生倾斜……,让我们开始发现,其实我们一直在苍老的皱鬓间站立。

为爱,你化为海堤,任凭风吹浪打也要守护梦想的春天。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我还是呆呆地望着,你那渐渐隐去的背影,和那从未褪色的温馨…··

从她的身上折射出天下默默无闻的坚守:她们把自己身心的所有能量,都化作一点一滴的关爱,传递给未来的希望。她们平凡而伟大,值得我们好好珍惜她们。

骨折恢复后感动作文【五】

“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命运百般挤兑,你总要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着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你病重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这是“感动中国”给朱晓晖的颁奖词。

朱晓晖感动我的有她对老父亲不离不弃的孝心,有她坚持不懈追求梦想的好学之心,有她自强不息勇于面对困难的决心。

父亲瘫痪在床,就如一个孩子。朱晓晖为了他,放弃了自己原有的一切,放弃了自己良好的生活,放弃了自己的家庭、房子……十三年如一日,守着父亲。而且在这艰苦的生活中,他并没有整日愁眉苦脸,而是经常陪伴父亲,想着办法为父亲加强营养,逗父亲开心,让父亲的笑声飘满小小的车库。十几年来,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父亲没有长过褥疮,这谈何容易,这其中渗透了她多少的血和泪。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朱晓晖的事迹不正是无法忽视的巨大正能量吗?每个人都有父母,对于长辈,不是一定要生病时才去看望,平时我们就要关注老人,让他们享受到天伦之乐,这看起来很微小,很平凡,但是,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

让我为之动容的还有朱晓晖的好学进取之心。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她还能够挤出时间去学习,去创作,她的“膝盖文学”是她梦想的升华。她爱读书,一些看书读报的经历也许是我们现在无法的,这正是一个心中充满对知识渴望的人才能做到的。她的诗篇由年轻时的风花雪月转变成生活的沉淀,对生活的`感悟。

面对磨难,她没有退却,既没有抱怨,而是默默地向前,用一颗勇敢的心去书写自己的生活的篇章。她在孔子学堂和绥芬河作家基地做义工时,从不向外人提起自己的家境。以至于那些同事在网上报道之后才知道身边有这个了不起的令人尊敬的人。她还婉拒了很多想“捐款”给她的人。

一个孝感天下的女儿,一个奋发向上的女子,一个诗意无限的诗人,朱晓晖,您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好榜样,我们要向您学习!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