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间的长河中,无数人用平凡的道德之美激起阵阵涟漪,水波缓缓向周围扩散,在水流中央所呈现的是阳光,照射下无比灿烂的一番胜景。
光芒之下,涟漪依旧未消失,其中几层“涟漪”尤为耀眼:边疆战士阿迪雅从小就许下长大后保卫祖国边疆的承诺,36年来,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岗位,奔赴在祖国边疆。广袤的草原之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承载着希望与人民的信仰和坚定的意志矗立空中;风华正茂的青年黄文秀放弃优厚的待遇,走上了一条扶贫之路,也可以说是“长征路”。她芳华虽短,馨香却永存;英雄机长刘传健用热血铸就的平安,镌刻在祖国的上空;扫雷英雄杜富国“你让开,让我来”的精神永立众人心间,人民就是他失去的双手,祖国就是他无形的眼睛;绿色金刚其美多吉用意志与毅力架起的内外联系的桥梁在岁月的侵蚀下永不塌陷;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惊涛骇浪中尽显报国之心。以对国家忠诚诠释对父母的孝顺。纵观这些明烁的“涟漪”,哪一层不是出自平凡的击打?哪一层不是在高尚道德的行动中绽放;他们成为道德模范,并不是他们拥有多靓丽的面庞,亦不是有多少荣华富贵,他们有的,只是一颗真诚的心与无私的行动……
身为中国人,应尽到中国人的责任,向道德模范学习,汲取他们身上宝贵的精神财富,鼓励自己不断去创造自己的价值。首先,拥有一颗诚实守信的心,言出必行,纵使再艰难,再困苦,也要坚决履行自己的承诺,以自身的行动与成果诠释自己的力量和真诚。其次,有敬业奉献的行动,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奇迹,并且懂得奉献,乐于奉献,在过程之中体验那久违的幸福。也许无法做出开天辟地的惊天壮举,亦无法拥有舍小家顾大家的开阔胸襟,但是,却可以有一颗道德之心,做出自己的贡献。道德模范的标杆可能过于高大,可望不可及,他们那伟大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共同学习,再传给子孙后代,让人类在一代又一代的交替中不断进步,最终构造良好道德风尚的社会生活。
每个人的道德恰似那点点星光,虽微弱却总能照亮某个地方,而千万点星光汇聚在一起,便成就了光芒万丈,让东方雄狮在世界的东方熠熠生辉!
在工作中很多细节不容忽视,唯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真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们业务精湛,兢兢业业,他参加工作后,在基层工作,刻苦钻研业务,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学习老同志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细致认真,一丝不苟,受到大家一致赞扬。他们除正常工作时间外,常常中午不休息,夜晚加班。
刘付昌,男,汉族,1922年5月生,生前系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鲁班街道山水社区居民。郭德刚,男,汉族,1951年1月生,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鲁班街道隆堡社区居民。
刘付昌、郭德刚两名退伍军人,在烈士陵园接力守陵50余年,起早贪黑,无怨无悔,用诚实守信的高尚情操,守护“红色根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让英烈事迹代代相传。
遵义市仁怀市鲁班场红军烈士陵园,长眠着长征中牺牲的红军烈士。1968年,遵照组织安排,退伍军人刘付昌接受了守护烈士陵园的任务,立下“我一定守好,守到老死”的誓言。他修围墙、修道路、修墓地,栽树、扫地……一守就是50年,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在守陵的同时,他还向前来祭奠烈士、为英魂扫墓的人们讲述红军故事3000多场次,让更多人了解革命英烈的感人事迹。
为了维修烈士陵园,刘付昌带着工人从山脚下一块一块把砖背上山,再一块一块用砖砌起围墙。陵园里杂草丛生,刘付昌又一背篓一背篓地从山脚下背土上山,然后种上树木。有时候,甚至将石旮旯凿出洞,再培土种上柏树。这一干就是3年,工人换了一批又一批,只有刘付昌始终坚持。陵园修缮完毕,刘付昌就在烈士墓旁搭起简易工棚安了“家”,几十年如一日守护着长眠于此的红军烈士。
1999年,同为退伍军人的郭德刚了解到刘付昌老人守护烈士陵园的事迹后,深受感动,主动向民政部门提出申请,成为烈士陵园的第二代守护者。刘付昌老人用50年的时间践行“守到死”的承诺,在他逝世后,郭德刚不负重托,接力守护好陵园的每一寸土地。
两代守陵人守护的是烈士忠魂,坚守的是对党忠诚的初心和承诺践诺的使命。
刘付昌荣登“中国好人榜”。
晓惠,女,布依族,1961年8月生,贵州省政府办公厅服务中心退休职工。
2002年以来,余晓惠悉心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妹妹、侄子以及体弱多病的母亲,默默地为家人付出,用弱小的身躯扛起家庭的希望。
2002年,妹妹和侄子均被确诊患有精神疾病,余晓惠带着他们四处求医,她几乎花光所有积蓄,并欠下债务。
为了省钱,平时她就着酸萝卜吃饭;在街上看到有被丢弃的纸箱,会不顾旁人眼光捡起来,积攒之后当废品卖掉……就这样,她节衣缩食,苦苦支撑着这个家。
2013年,余晓惠年迈的母亲一病不起,瘫痪在床。她不仅需要照顾妹妹和侄子,还要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虽然生活愈加艰难,但她没有退缩。余晓惠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一早起床做好饭,照料妹妹、侄子吃完,然后到母亲床前照料,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倒大小便……
因为久病在床,母亲身体常感不适,她找来按摩书籍,自学按摩手法。只要有空闲时间,她就会为母亲按摩,缓解母亲的不适症状。在她的精心护理下,卧病在床近6年的母亲直至2018年去世,都从未长过褥疮,床上、身上总是清清爽爽,家里也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余晓惠不仅关爱家人,还乐于助人。她捐助困难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为抗疫捐款捐物,是邻居眼中的“热心肠”。
余晓惠荣获贵州省道德模范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有德无才则为君子,有才无德则为小人。千百年来,道德一直被视为人性最美的一面,被视为做人的基准、是素质的体现。正因有了道德,世界才处处充满了爱心。
在周三周四的中午,我们观看了《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看到如此多用道德谱写大爱的人们时,我彻底被震撼了。他们虽然年龄不同、从事的行业不同,可是他们却始终用心坚守着同样的一种理念——道德。
从关爱孤独症患儿的,用自己的爱拯救了无数的孤独症儿童,让孩子们拥有美好童年的杨建军,到用生命谱写“孝”字,为救父亲毅然献肾的周丽芳。再到助人为乐,帮助有需要的人,年老心不老的徐尔铸。多少人在道德的驱使下谱写生命的高贵,多少人在道德的光芒下编织着大爱。他们让道德的光芒照耀人间,力争让道德的精神传递,灵魂高尚又不求回报。
当面对着诱惑,你会怎么做?盐城环卫女工陈红、韦青就很好的做了榜样。她们在扫除积雪时捡到两万元多现金。面对巨大的诱惑,她们却并未动摇自己的良心,在风雪中苦苦等待两个多小时,只为等到失主回来,坚守道德。你们知道吗?他们的工资养活自己都十分困难,每月900元的收入勉强支撑自己的家庭。在婉谢失主酬金后,她们又将2000元奖金捐献给了一位患脑膜瘤继续治疗的女孩,给那位女孩带来了生的希望。后来,失主王寿钢也赶到现场,他的爱人亲手为两位美丽的女工编制了两副毛线手套,作为答谢,不能不收。在道德的面前,那些高尚的人格是多么的美丽,多么动人。
我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人人心中都少那么一点点邪念,一点点贪欲,多一点纯净,多一份道德,那么,人性的美丽就一定可以使我们的生活中少一点争吵,多一点大爱。相信,只要人人心中都存着道德,那么,社会会更加和谐美好,人们心灵会变更美丽。
让道德传承,为身边好人高歌。让我们大家都大家树立起道德的标杆,呼吁更多的人们加入崇德尚善的.队伍中去。所谓道德,不是索取,不是回报,而是付出,是感恩……
通过道德模范事迹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以他们为榜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营造知荣辱、讲义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通过认真学习道德模范事迹之后,有一股暖流在我心中涌动、翻腾。我十分感动于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的业绩;感动于他们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的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于他们对工作一丝不苟,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感动于他们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标兵。
通过学习,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