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确把握文章内容。常见的观后感一般包括三大块内容:1、内容简介。用简单几句话概括影片内容,就像我们平时读了一篇课文归纳主要内容一样,做到既完整又简练。2、发表评论。写这部分时,同学们可向自己提这样几个问题:你对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哪个人物你最喜欢,为什么?哪个场面最使你感动,为什么?只要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深入思考并写下来,就构成了自己对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个镜头的个性评价。3、抒写感受。这是观后感的主体部分,学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号。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较:或将片中人物与自己比较,寻差距,找不足;或与身边熟悉的人相联系,阐发自己的观点;或将电影中的先进事迹与生活中、社会上的现象比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谈感受。在写作时,同学们可简单列举一些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叙议结合。一句话,只有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和实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二、找准写作的切入口。一部电影人物众多,内容纷繁,情节纵横交错。写作时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找到一个切入口展开全篇,好像一条红线将“简介-评论-感受”三块内容串连起来。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1、选择一个人物。一部电影看完,有的同学对主角赞不绝口,有的对某一配角记忆深刻。不管怎样,只要挑选一个人物,透过其言行举止走入他的内心,由此而发表评论,抒写感受。
2、截取一个片断。即选择影片中的一个小故事或一个独立的情节展开。如电影《任长霞》中,表现任长霞一心为民的事例很多。同学们就可选择其中的一个小故事作为切入口,联系实际谈感受。
3、描写一个镜头。即采用特写或素描的方法,生动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个镜头,引发自己的情感共鸣,进而谈说感受。
三、循序渐进写出特色。初学观后感的同学可按照常见的“简介-评论-感受”三段式顺序谋篇布局,这样容易上手。有时,“评论”和“感想”可合二为一,边点评边写感受。有了一定基础后可突破固定结构,采用边叙边议边抒情等方式,围绕一条中心线索,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
因为爸爸妈妈要出门几天,所以又把我送去了叔叔家。
车开到叔叔家小区门口时,我看到一个画面:一个老人和一个貌似是她孙女的人,坐在一个小角落里,两个人应该是流落街头的乞丐。
我觉得她们是专门来讨钱的,不以为然。
到家了,叔叔家楼层不高,3楼,我来到我的卧室,透过窗户正好可以看见刚才角落那两人。我看了几眼,没太在意,就离开了。
晚上九点多,我准备要睡时,又看了一眼窗外,那两人还在。我心想,她俩应该快走了,我便躺下来,睡了。
半夜我又醒来,拉开窗帘一看,她俩居然还在!我也没多想,又睡了下去。
早晨醒来,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她俩还在不在?我戴上眼镜,望向窗外,她俩好像就挤在一个路边捡来的麻袋上睡,盖着几张薄薄的报纸。就在那一刻,我的眼眶有些湿润,我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没过上好生活的人……
我马上下了床,换了身衣服。问叔叔:“有没有旧被子?”叔叔说:“我给你拿。”我又去拿了几片小面包,抱着被子就下去了。
我来到她俩面前,把被子和小面包递了过去,她俩并没有客气,而是笑着对我说:“谢谢!好心人,谢谢你!”
我回去后,叔叔问我:“你刚才干嘛去了?”我笑着说:“嗯……我去做了件好事!”
就在那一瞬间,我觉得我真的长大了,带来了更多的一份爱心!
桂花是我最喜爱的一种花。
翠绿的叶子上,衬着细小的一朵朵金灿灿的小花,仔细看,四片花瓣像一个十字架,又像是一个橘黄色的小风车,在不停地转动似的。每次靠近它,我都忍不住想上前去摸一摸那香气扑鼻的小花,但又舍不得,生怕一碰就把小花儿弄落了。一阵凉爽的秋风迎面吹来,那些可爱的小花们撒满了一地,有的落在了嫩绿的小草上,可是那迷人的香气却随着微风,越飘越远,越飘越远……
我喜欢桂花,不仅是因为它沁人心脾的香气,更喜欢它的.品质。
桂花不像月季那样绚丽,以迷人的花姿招惹人;不像菊花那样多姿,五颜六色;不像牡丹那样华贵,让人不敢接近;不像荷花那样高洁,被人们称赞为“出污泥而不染”……桂花虽有些渺小,躲藏在绿叶之中,甚至不容易被人发现。然而,它为人们带来了清新的香气,又悄悄地枯萎,却不需要回报。
我像,生活中最美﹑最漂亮的应该是本质的朴素,精神的高洁,意志的顽强,才是最美好的。桂花正具有这样的品质!
难道,你不喜欢桂花么?
她,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但她长行慈眉善目。她,是一个穿着朴素,贫穷的人,但好和蔼可亲。她的职业十分不起眼,可以说是随处可见,但是她十分善良,不愿与人发生矛盾,这可能是人世间最高尚的品格吧!但是这种品格却是发生在一个处在社会最底层次人的身上,她就是在楼道里,拿着扫把辛勤劳动的扫楼道的阿姨。
一个冬天的清晨,天空中下着鹅毛大雪,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着,寒风吹动着大树,发出嗒嗒的响声,并且把还未吹掉的树叶吹向地面,这种声音显得格外刺耳。在这个时候,楼道里没有一盏灯开着,家家户户都特别安静,屋里的人都在熟睡,显得十分温馨,好像外面的雪是为它们做上了陪衬传统似的。这个时候,那个扫地的阿姨来了,正好一片树叶和几片雪花落在子好的身上,她长叹了一口气说:“今天的活一定很多,要晚上一点回家了”。
她开始了她的第一项工作,清扫地面上的积雪,然后扫落叶、擦墙壁、扶手。过了几个小时生,现在她只剩下了一项工作了,清理楼道里的垃圾。她先上到了六楼,然后一家一家的敲门,问家里的主人:“您有什么要丢掉的垃圾吗?我来帮你处理。”每一家都有两三袋子的垃圾,而且很重,垃圾袋子里还有趄了的苹果、梨子。它们的汁水常常从袋子里流出来,滴到了阿姨的工作服上。到了三楼的时候,阿姨的工作服也已经肮脏不堪,上面有很多的泥点,那是她在扫雪的时候由于地滑而摔到了地上和在擦墙时不小心把污垢弄在了衣服上。上面还散发着一股股水果汁的味道,十分难闻。
但她一点也不抱怨。
我非常敬佩她,因为他那无私奉献,不计报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激励我热爱劳动,艰苦朴素,保护环境。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名叫《长江七号》的电影,主要讲述了:穷人孩子周小狄和爷爷生活,爸爸靠做散工和捡垃圾生活。爸爸捡到一个球,变成了“长江七号”外星宠物。小狄的`父亲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看到小狄伤心的样子,七仔用尽全部能量救活了父亲牺牲了自己。
看了这部影片,我深有感触。它让我看到了穷人老实、乐观、不自卑、正义的一面,看到了富人所不能达到之处。片中小狄和爸爸在家中以拍蟑螂为游戏,令我深受启迪。富贵人家的孩子很快乐,但他们有几个知道父母创业的艰辛?一旦没有了依靠、没有了钱财,他们便只会绝望、伤心,不会去行动,不会去寻找出路;而穷人生活虽不好,但他们有着对生活的热情,面对困难会自己去解决,能吃苦、能耐劳,不会在最无助的时候哭泣,而是自己去寻找生路,以求生计。
曾听老人讲过一个故事:从前有兄弟俩,大哥是个无能之辈,整天好吃懒做,而小弟却能吃苦耐劳。他们父亲把财产平分给了兄弟俩,大哥只花钱不会赚,不久便***了。大哥向小弟要钱,小弟自己仅留了一把斧头,将所有财产全给了哥哥。他虽然穷苦,但很快乐,他以树木为伴,和小鸟聊天,靠双手自立门户,过上了快乐的生活。老大却又花光了钱,成了乞丐。
穷人生活朴实,心灵却更加健康,他们能够利用大自然的一切创造快乐,让自然来充实自己。与其富贵而愁虑不如朴实而快乐,片中的小狄父子两不就是很快乐吗?
生活朴实并不代表低俗、土气,生活朴实的人也往往不是为生活愁闷、为生计烦恼的人,只要时时努力、积极进取,快乐无处不在!
在家里,吃着香喷喷的鸡翅,便想起了星期三晚上,我们烧烤的事。
那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一朵云遮住了月亮的腰,但,他无法遮住月亮发出的那迷人的光芒,那光芒洒落在树林里,树林边显得无比美丽……
在这美丽的月光下,来到场地,细心地倾听教官的要求:鸡翅一般是15秒翻一面,少则25分钟考好(呈金黄色)长则30~35分钟不等。
开始考了,一股热气扑面而来,熏得我直咳嗽,顿时,我的脸滚烫滚烫的,我看啊,鸡翅没熟,我就熟了,这不就便成了鸡翅吃我!黄宇轩看了看我,关切地问道:“你没事吧?”我使劲地摇摇头,其实,我被热的都要燃烧起来了!我们为了这三十分钟过得充实一点,就玩起游戏来了。这些游戏虽然很幼稚,但我们玩得津津有味,那爽朗的笑声至今还在我耳旁回响。
我们一个挨着一个,那微弱的火光,照耀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脸庞,那笑容,至今还浮现在我的眼前。我们一个个快乐的讲着自己听过的笑话,在这美好的.时刻,没有任何人打扰,这一刻,我期望永恒……这朵稚嫩的友谊之花,正在我们心里悄然绽放。几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女孩,亲如姐妹,一股暖流冲进心田……
此时此刻,我体会到了人间处处有真情的意义,也体会到了友谊的珍贵!
老师让我们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当时,我心里猜想:“老师到底要搞什么名堂”。
老师让我们闭上眼睛,想想自己最爱的人,一共写出三个,可是爱我的人太多了,让我无法取舍,我写的人是父亲,母亲,姥爷,当时我以为要把我们写的三个人交上去,可是现实不是这样的,老师让我们把其中一个人划掉,他就不会和你一起生活了,就会和你永远离去,这让我怎么划,我的笔犹如棉花一般,久久不肯落下,在三人上面徘徊,可是老师必须让我们划掉一个,我只好划掉一个,那就是我的姥爷,姥爷岁数已经大了,已经老了,早晚都会离我而去,我的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我强忍住泪水。
可是更残酷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老师又让我们再划掉一个人,我再也忍不住泪水,在桌子下面痛苦流涕,我擦干眼泪,抬起头来,装作没发生事情,可是我的笔像山一样,万斤沉重,我不想划掉,但是也得必须划掉。
第三个人也划掉了,我的脑海里一片空白,只能看见我最爱的三个人,在和我玩,陪我学习,我想抓住他们,让他们永远陪在我的身边,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的心犹如刀割一般,痛不欲生。
我睁开眼看见他们的名字都在,心里平静了下来,他们虽然不会永远陪在我的身边,但是,我会在他有限的生命里,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