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人之本性,是人心灵中最彻亮的地方,心灵的片片温热,都视作生生慰藉,句句祝福。或付诸行动,化为一缕清风,让别人神清气爽。
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善上若水;心有善念;每每提到这些辞藻,数百年来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便浮现脑海,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令人叹服,孕育千年的道德伦理让人们肃然起敬,但凡此种种的背后又是多么的令人深省。
从
什么是善,词典上说,善是恶的对立面,可译为善良,儒家说,善是一种美德;道家说,善就如一泓流水般永远无穷无尽;佛家说,一个人的心里要时时存有善念;慈善家说,善是把自己的部分财产献给别人,并以此求得内心的安慰;失学儿童说,善是一笔可以买到知识的金钱;工程师说善就是用心去搭建好每一幢建筑,让人们能息心;医学家说,善就是对每一位病人负责,让他们得到贴心的呵护……
善充实了我们的生活,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一叶孤舟在茫茫大海上怎经得起狂风巨浪的侵袭;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缺少衬给得孤军深入敌营多遭惨败,之所以世上多成大事者,是他们都能从善的方面去落实,善待他人,善待自己,以善为乐,以私为恶,让我们扬起善的风帆,把自己的辉光洒得更远,向世人奉献
对于善良的人,也许大都是这样的善,却与将死没有多大关系,而只是本性使然。也就是说,在临死之前,善良的人其言依旧善,非善良的人其言却未必会善。
善良的人,也有在死亡之际,开一些报复性玩笑的。看过一篇小说,大约叫《天堂里的笑声》,便是表现一位即将过世的善良老人,临死前留下有关遗产的遗嘱,让其有继承权的,在他生前早已表现出种种贪婪相的亲属,要办到若干事,才可以打开正式的遗嘱,或可继承“巨额”遗产,引得那些亲戚大为忙乱一番,结果却是什么都没有——开了一个带有惩戒性的玩笑——似乎颇有些恶意呢。
对于那些所谓的'恶人,其类将死之时,还是会有恶毒的诅咒,天地人统通咒遍者大有人在;更多的则是其言也真——做出些“真情告白”之类,而未必是善言。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恶人在死前有所觉悟——面临死亡毕竟是人生最大的转折,从而有所善言。但这和死亡依旧没有太多的关系,更接近的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类,改恶从善可以在人生的任何时候发生,而并非只在临死之前。我们谩骂那些没有改善的恶人之死是“死不改悔”,是“带着花冈岩脑袋去见上帝”等便是明证。
在西方,被称为古罗马最完美的谋***案的主角凯撒大帝,在自知不久于人世时,竟然在其将死之前精心设计,借刀***己,从而让主要政敌同时因谋***罪而被处死,为其子继承帝位铺平道路。又岂止是一个“恶”字所能当之呢。
我们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代,在楚国为政的“***妻求将”者吴起(绝对够恶,为做将官,不惜***死自己的妻子),被政敌追***,自知不免,临死前便故意跑到刚刚故去的国王宫里,抱住死去的楚王尸体,追***者不知是计,乱箭齐发,吴起刻毒地狂笑而死。结果,参与追***吴起者因“侮辱楚王罪”纷纷被新楚王处死,成为吴起陪葬者的竟有七十多人——其为善乎?
善良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无论把它放在哪里,都能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作者是一个心存善意的人,在这样明白晓畅的文字中,我们的心灵如同经过浸润,感受到文章折射出的人格光辉和美好情怀。
作者在文章中引用苏格拉底、老子、王阳明、荀子的,反复议论,体现出自己丰厚的文学底蕴,也让文章层次鲜明,结构严谨。当我们聆听了她对善良本真的声声呼唤,便明了了人如果拥有了善良的内心,人生会因此而更加丰盈,世界也会散发出迷人的色彩。漫漫人生路,善良则是生命的守护,行善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文章的结尾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诠释,同样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回味与想象空间。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