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一个博学多才的好老师。我们叫她张老师。她是教四(1班和我们班的数学的。
张老师留着一头乌黑秀发,那苹果形的脸上嵌着一双又圆又大的眼睛。你可不要小看那双眼睛,再上课的时候,你的一举一动,都别想逃过她的火眼金星。眼睛下面有一只嗅觉灵敏的鼻子,鼻子下面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耳朵能分辨你说的答案是对还是错。
由于张老师原来是教初中的,有些人还会叫张老师叫母老虎。但我觉得张老师不可能凶得被人叫成“母老虎”吧!上过几节课后,张老师又另我改变了看法。她其实一点都不凶,反而跟传闻中的相反。张老师很和蔼,总是笑。你真的惹张老师生气的话,他一不打,二不瞪,就说几句好听的话来教你读书的道理。
我感觉张老师下课活泼极了。瞧!张老师又在跟女同学一起谈天,过了一会儿,又会跟女同学一起跳绳。
她那玩起来得时候,嘴角挂着开心的微笑,看她那副天真的模样,让人看了就心旷神怡。
小朋友们,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我太喜欢了!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娃娃鱼的动作、叫声和体重写物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和滑滑娃相处了一天,但我却看清了它的许多动作、叫声等,我想特地把我的娃娃鱼的一些叫声、动作什么介绍给大家。
我第一次听娃娃鱼叫,是听我的滑滑娃叫,当时我正在写作文:那天是5月6日,我正在认真的写我的作文《去参观61.9米的观音像》,因为我对我的滑滑娃“爱不释手”(基本上去哪里都在一起,去吃饭都带去),所以,滑滑娃也在身边,当我打到700——800字的时候,忽然,一种“哇!哇!”一样的、像小还哭一样的、尖细又大声的声音忽然响起,我吓了一大跳,以为闹鬼了!哇!哇!哇的大喊大叫,我顺着瞟到滑滑娃那里,发现滑滑娃的下巴一拱一拱的,像青蛙的.嘴巴,似乎它的嘴巴一在一开一闭的,好像声音是从那里来的,我贴近滑滑娃的新家——一个盆子,我的耳朵贴的越近,声音越大,似乎声音是娃娃鱼发出来的,刹那间,我又忽然想到娃娃鱼的叫声就是这样的,然后断定这就是娃娃鱼叫,我高兴的欣喜若狂,一开始是害怕,后来是着急,这一着急把什么都忘了,后来轻松了一点,才想起来,是娃娃鱼叫,然后又高兴,我觉得这很荒唐,不过,令我高兴的是,我听到娃娃鱼叫了!
娃娃鱼是两栖动物,也就是说滑滑娃也是喽!所以可以在地上爬,有一次,我爬它放在我的手上,目的是观察的的爬行规律,过了一会儿,它开始爬动,它非常有规律的爬行,一点儿都没乱,现迈前左脚,然后前右脚,然后后左脚,后右脚,在我的积极当中,好像鳄鱼也是这么爬的。如果把滑滑娃放进水里,它就会非常快的,先是后左脚使劲一蹬,然后后右脚轻轻一拨,然后四只脚紧紧的贴着皮肤,靠惯性往前冲,不管是怎么样、在那里,都撞到盆子的壁,然后把脚“伸”出来,沿着边移动,似乎如果中间的话,不这样游泳找不到边沿似的。
我有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我还发现,我的滑滑娃体积虽然在店里是最大的,但它却很轻,虽然放在手上感觉不到它是那么轻但是放在水里就可以了,水是有浮力的,但是,重的东西就会沉下去,所以,如果把滑滑娃放在装有半瓶水的瓶子的,滑滑娃就会浮起来,所以,滑滑娃很轻。
这就是我对滑滑娃的4个发现,我要继续研究。
要想写好人物,要在描写上下功夫,尤其是抓住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才能使其丰满起来。在修改这篇文章时,同学们先让我认真回忆当时史老师给我们上那节课的情形。后来我才知道这一切其实是在为描写做准备。回想起来,以前我写文章,准备工作做得不充分。经过同学们的修改,我的作文更加流畅了,史老师的形象也鲜活起来。一篇文章经过修改可以增色那么多,我尝到了修改的甜头,今后写作文一定要多修改。
我的馆是一个中年男子,大概以四十多岁吧!你们一定不知道吧?让我带你去看看吧!走了。
张老师的脸是典型瓜子脸,是西瓜子脸而且修长,呈小麦色。头发是黑白相间,虽然很短但是显的很有
眉头不管什么时候都是紧锁的,玩手机的时候,看书的时候,就连拍照的时候也是紧锁。眼镜是黑框的,有厚镜片一直架在鼻梁上方,镜片的后面是细小有光泽的眼睛。像两颗小珍珠。
脸上还有又多又散的小痣,有的又大又黑的。张老师的耳朵又小又圆,像两只小贝壳。嘴唇又干又厚,还有点卷,不像我们小朋友,一点也不厚的。胡子又乱又有点白,像头发一样但是没有头发那么多。最后,嘴下还有个双下巴。
这个张老师真像西游记里的唐僧,但是不会去取经的。
在素描绘画当中,最关键的当然是结构。
现实中很多画家,由于对人物或物体结构缺乏了解,最后只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创作中很难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方便的照相机(现在都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在电脑中处理图形,能够省却很多造型的麻烦,但是,形是形,结构是结构,并不是一个概念。对绘画的过程而言,形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表象,而结构才是对象的支撑;外在形的轮廓无法真正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当对象一旦变换位置,而我们又缺乏对结构的了解,就很难着手。在初学阶段,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利用稳定的三角形来确定形体的大体位置和构图,然后再用小的虚拟的三角形、方形等分解被画对象局部的位置,这样的方法最后只能是比葫芦画瓢,照相般描绘对象。
就像我们已经走过了充饥的年代一样,我们已经走过了缺图的年代,正跨入一个读图的时代。各种图形、图像、图库层出不穷,再用照相的方法——抄照片去再现对象,倒不如干脆去搞摄影算了,那我们还不如照相机来得客观。对画家来说,最难以接受的便是被人夸奖为:看画得多好,像照片一样。也就是说,那些个作品没有强烈、强调和更深层次的东西,缺少画家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对对象的内涵表现的创意,这又怎么能算得上绘画的艺术作品呢?
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纯客观的真实,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手,表现画家内心的感受的一种艺术的真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刻画与刻划。
浓浓碘酒香
我(加“像往常一样”)走进了乱成一团的教室,开始和同桌眉飞色舞地神侃。忽然,同桌说嗅到了一股很奇怪的味道。果不其然,我一向迟钝的鼻子也受到了“侵袭”。【一个“眉飞色舞”的神态描写,足以说明学生浑然不觉自己身在教室。】
我(加“皱了皱眉”)向门口望去。“嘿,是史老师!”眼尖的同桌说,“哎,怎么跛了呢?”只见史老师一瘸一拐(改为“一只脚悬空,用另一只脚蹦着”)走了进来,然后(改为“气喘吁吁地”)说:“下楼梯太急,不小心把脚崴了一下,不过请大家放心,耽误不了上课。”【一个“哎”字显现出了学生的调皮,不懂事。】
“老师,你不要紧吧?”一个声音打破了沉默。不懂事的我们已经习惯了用“你”这个称呼。史老师坐了下来,(加“硬咧了咧嘴”)说(改为“笑”)道:“你们不怕碘酒难闻就行了。”【“硬咧了咧嘴”,加得好,足可见老师的痛苦与坚强。】
她让我们轮流向她提问题。“老师,我的问题是——”看着她脚踝肿得老高(改为“肿得老高的脚踝”),我竟忘了想问什么,“您真的不用休息吗?” (加“史老师笑了:”)“谢谢你,真的不用。”(加“她的笑容在碘酒味儿的萦绕中显得异常美丽。”)
看着(加“忍痛”)为我们上课的史老师,大家全都站了起来,由班长带头表态:“史老师,您去医院吧,我们一定遵守纪律。”【由“你”到“您”这一称呼变化,实际暗含了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变化,语言很准。】
就在这时,四周的一切似乎都停止了。【环境描写得好,此时无声胜有声。】
第二天学校通知:史老师因为骨折不来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都在担心着史老师的病情。忽然,大家鼻子里,好像嗅到了什么味道,是碘酒?是碘酒味!【 “是碘酒?是碘酒味!”这里的标点其实是心理描写的标志:“?”是猜测,不敢相信;“。”是肯定,是惊喜。】
史老师来了,我们都很感动,于是又开始认真学习。史老师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从此,我们班的学风变好了,同学们的成绩也一路上升,多次受到学校的表扬。我们每个人都知道,那是史老师的功劳。(要加上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老师的无私一直感染着我,无论我走到哪里,我永远也忘不了敬爱的史老师,忘不了那记忆中永远挥之不去的碘酒香……【结尾再次点题,余音袅袅,让读者产生“绕梁三日”之感。】
(作者及评点同学均系河南省安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学生,旁批、指导教师/周晓北)
教师立场
这篇叙事具体、清楚,感情真挚,文字不乏美感。但语言表现力不够,尤其是人物形象的刻画不够鲜明。虽然一篇600字的文章不可能把人物描写的方法用得面面俱到,但关键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是不可少的。几位修改作文的`同学就深深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修改后的文章人物的形象就饱满了。在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来描写,会使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