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一个人都告诉我大事的含义出奇的相似的答案,让迷茫中的我更加迷茫,我的答案是另类,特殊,与众不同,也许是从小接受了少时服从多数的理论,让我为了大哥甘愿低头,甘愿沉默。我独自承受着为求目标饱受的痛苦没有怨言地我接受了,没有反抗地,我忍受了,既然现实就是这样悲哀,我又有什么可遗憾呢?
蓝是天的颜色,红是火的象征,我不学大海抄袭天的蓝,我不学晚霞模拟火的红,我就是我!
我就是我,不愿隐藏优点,也不愿掩盖缺点我爱说爱唱,我不能能歌善舞,但总有机会展示自我,让别人了解我的本色,缺点嘛,我并不遮掩,但我更喜欢亲朋毫不客气的批评指出,我就是我,不必再怀疑。
我就是我活出自己的本色,人生好似一张白纸,每个片段后,都要涂上应有的颜色,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走自己的路,学习自己的知识,做自己的工作,不要别人的后生,更不能嚼别人吃过的馍,我要开创一片自己的天地。因为我就是我,世界需要我。
一位哲人说:“生与死之间有一段距离,这就叫做人生,如何走好着段距离叫做生活。”每天,我们都在匆匆实践着所谓生命的公式,每天都在着“生死之间”奔波徘徊,苦苦跋涉,可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真的每时每刻都在用心体验着生命的跳动吗?
日间长大的'我,日渐懂的我也渐渐明白生命与活着区别,目睹了人世间许多不平,经历了红尘中形形色色的坎坷,几多困惑,几多追求,比如学习上的困难,别人在你的前面,你心里不服气。
人生的途中,有挫折,有坎坷,失败和跌倒再所难免,如果我们随便放弃,那对自己多么不负责。
在生命的每一个低潮,在前进路上每一处险滩,永远不要心灰意冷,永远不能失望悲观,不信你仔细谛听,冥冥中一直有个声音:好好争取,发奋图强。
婴棠花是美丽的,但美丽的外表大隐藏着罪恶,一切的一切,则源于这次期中得失败,胜败乃兵家常事,可我太要强,意不能承受。
说到这里,虽然前面失败了,但我想到了超越自我,当一个个梦想被无情的现实击碎,当不被理解委屈的泪水挥满两腮,当前进的路上跌倒了爬起再跌倒茫然无措时,当因为年轻年轻冲动而走错了路遭到别人的讥讽挖苦时……这时,冥冥中似乎总有个声音在对我说站起来,相信自己,超越你自己,你终会走向成功!
小时候,住在瓦屋下,每当下雨,便能听到淅淅沥沥、凄凄然然的雨声。长大了,住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中,听不到雨声凄然,似乎生活缺了不少的灵气,缺了能让人感动的至柔至弱的东西,心在慢慢地沙化。
于是就怀念起那瓦屋雨声。
雨是柔弱的,是世界上最轻灵的东西,敲不响那厚重的钢筋水泥的楼房。而瓦屋则不同,雨滴在上面,叮叮当当的,立即发出悦耳的声音。身在小屋的人也就有了在雨中亲近自然的福气。雨势急骤,声音就慷慨激越,如百马齐鸣,如万马奔腾。雨势减缓,声音也弱下去,轻柔地沁入你的心,像暖春时节耳边的轻风,瓦片似乎是专为雨设置的,它们尽职地演奏着,听雨人心中便漫出不尽的.情意。
人们喜欢当心中充满怀念与感喟时,一个人静静地坐下听雨。垂老的志士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抱负;迟暮的美人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幽怨;相思的情人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索怀;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思。
雨成了人们修饰感情、寄托心愿的使者。
闲暇之中,有幸回到了自己曾经听雨的地方。恰逢那天下小雨,又听到这熟悉而又陌生的雨声。迷蒙之中,雨声里透出一种古怪的情调,是久未沟通的那种。它拒我于千里之外,向我表明它对我的陌生,然而我却能从意识的最深处感受到它存在的气息。我有一种从梦中猛醒的畅快和历经迷茫后的沧桑感。
哦,我在雨声中相约的竟是已隔了时空的自我,它在讲述我以前的一切。我彷徨了,我问自己:我是谁?还是从前的那个我吗?
有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然而听雨却都是听灵魂的对话,听真情的奔泻,听年华的淙淙流淌。雨声所敲打的,除去岁月的回响外,还有昔日难再的痛惜与欲语还休的惆怅。似乎只有在这瓦屋轻灵的雨声中,心灵才得以喘息,生命才得以延续。
雨声依然在响,像我真实的心跳……
我自小就喜欢雨,什么牛毛细雨,什么滂沱大雨,什么斜风细雨……都喜欢。长大后,看了几篇文章,关于听雨的,写得很空灵,很雅致,非雅士如林语堂先生之流不可得,对雨更是喜爱倍增。
听雨,更是一种情调。
白居易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重。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令人遐想不已。江南的雨是怎样的雨啊,淅淅沥沥,点点滴滴,缀上这雨中的小桥流水,如豆的青灯,披蓑的渔人,薄薄的黄昏,不是一副绝妙的水墨画吗?
此时,坐于窗之一角,煮一壶清茶,披一卷古诗,伴檐下滴答的细雨,那是怎样的意趣?文人多清贫,但有如此志趣,确实不枉“文人”之美名。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也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首诗也是我十分喜欢的。可以说,通过“听雨”这一镜头,反映了作者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心情、追求和境遇,以小见大,以具体见抽象,真乃极品也。
少年听雨,那正是年富力强,雄姿英发,在歌楼上,自是美人如花,踌躇满志,好不风光。壮年呢,经历了一些起伏,锐气略减,但还算“壮”,宝刀未老。老年呢,两鬓如雪,看破红尘,无可奈何,满目萧然……
三次听雨,三种味道,三分人生,苦辣酸甜。
我听雨,没有大文人们“听”得那么透彻,“听”出了雨外之音,即使有,也蜻蜓点水。我听雨,只是喜爱雨,喜爱它的声和景。雅士们说:“雨敲竹之音为上等。”我觉得,雨自房檐落下,打在倒扣的水筲上,发出的清脆声响,就是音乐了——你想,我住在北方,连树都不多见,还指望什么竹呢?
我听雨,实际上是我懒的一种表现。你瞧,下雨了,天地皆湿,自然不方便出门,于是干活就不必了。
躲在屋里睡觉,或看书,一个人,静静的,感受一份慵懒和自由,多好啊!雨声,就是这慵懒和自由的授权者;如果不享受读书睡眠之乐,撑把伞,出去走也是极快乐的事。我儿时就喜欢光脚,在雨的溪流里玩。懂了点诗情之后,就看看远山近水,笼罩在薄薄的雨雾中的样子,也是很舒服的一件诗情。
总之,听雨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尽管现在是冬天,但我盼望着听到它的声音。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