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曲礼上》有言:“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君子”一词最早出现于《易经》,最早是贵族的统称。在春秋战国时期,“君子”一词经过孔子的阐释,内涵丰富为“圣人之下,富有礼仪规范的人。”君子的定义成了“具有高道德标准的人”,并成为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孔子当初广收弟子,其中一个目的就是铸就君子。何为君子?我认为,君子应该是以追求仁义为目标,坚持修身养性的人。那就是可以做到十年如一日,将修身行善贯彻于心,且永不懈怠的人。坚持和修身养性,独做一件的话,自然容易,两者一理结合之后,就如同石墨与催化剂结合一般,发生化学反应。前者成就儒家仁义典范——君子,后者生成世上昂贵的矿物——钻石。钻石的生成需要历经烈与高压的双重磨炼,而君子的成就又何尝不是呢?
宗圣先师曾子则提倡“君子三费”,后世对君子规范中也有“君子四不”。此外,《曾子立世》中还有大量对君子的严格要求。君子之道,行之艰难,不免让人望而却步。君子并不是由他人评选而出,所以我们不必拘泥于他人的评价,只要初心不变,贯行仁义者,就是君子
北宋理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有些人的事迹、作品、精神被后人推崇,流传于世,他们也被尊为君子,或许他们的初心并不是成为君子,对他们而言君子是一份外在的荣誉。君子之人,所期盼的并不是君子之荣,而是以天下为己任,呕心沥血,追求理想,穷尽一生。那些将君子式人格作为理想的人,所追求的也并非为后人赞扬的君子,而是成为君子本身,一辈子学做一个君子。
君子如星,以自身树立起崇高品德的标杆,后来者们仰望浩瀚星空之时,方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更好地脚踏坚实大地去引领社会的道德正义,让仁义之理深入人心。君子如风,在历史烟云中不断涌现,如唐宋八大家中的苏门三君子,戊戌变法里的六君子等。君子如风,一代又一代,他们在璀璨的华夏文明典籍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君子”一词随着文明的进步,内涵也不断丰富。战争时期人们渴望和平,君子人格中应有勇敢仁爱;和平时期人们追求幸福,君子人格中应有积极进取。但是,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无论沧海又桑田,君子人格永远是时代洪流里的中流砥柱。
今年寒假期间,青年演员翟天临遭遇了来自学术界的“雷神之锤”,成为全网群起而攻的学术打假对象,苦心经营的“君子”人设也轰然崩塌,知名学府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也被拖下水,一时成为众矢之的。社交平台,舆论媒体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说他是真小人,但也有不少人出来为翟天临辩护。在网络上弥漫的硝烟里,我不禁思考着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
我还记得小时候和父亲去电影院,电影里的故事总是善恶分明,恶有恶报善有善终,我便很天真的问父亲是不是世界上的好人和坏人都会得到自己最终的结局呢?可父亲那时候叹了口气,摸着我的头说,“孩子世界上并不只有好人和坏人,正如黑和白之间总会有大片的灰一样。”
小时候的我并不能听懂,直到很多年后我才渐渐明白,真正的好人和真正的坏人很少甚至可以说是没有,而芸芸众生都是披着灰色的外衣踽踽行走在人世间。他们有时扮演着“君子”,有时演绎着“小人”,更多时候则是在两边犹豫不决,我们会对“扶不扶”问题迟疑,心理道德的拷问和社会诚信的缺失使意志摇摆不定;我们会为“抢方向盘”事件纠结,理性和感性究竟哪一个重要?过分感性成不了君子,那是不是理性就可以呢?当滴滴司机***人事件多次发生,当越来越多小人造就的血色事件爆发,慢慢染红了人们的视野时,我在思考,是否世上真的没有君子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如梁晓声所言的“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便是君子的标准。我们应做的,也便是用善良做砖,用修养和泥,造就文明的高塔。是的,走过匆匆,渡过冰冷的社会熔炉,一捧问候的温情,一位正气凛然的勇士才难能可贵。
纵使所有的青藤都倒了,君子也会站着,纵使所有的人都睡了,君子也会醒着,就像屈原,形容憔悴,行吟泽畔:“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就像梭罗,当所有人都为工业革命的蒸汽机欢呼雀跃的时候,让所有人都奔向华丽浮夸的歌剧院的时候,他说,我们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就像庄子同大鹏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超脱世俗。
而今在这个纸醉金迷浮华喧嚣的时代,我们还有多少人在叩问成为君子的秘籍呢?又有多少人曾梦入瓦尔登湖,去一睹梭罗的君子风范呢?
青藤皆靡倒,唯君子独立,众人皆酣醉,唯君子独行,愿世间众人皆能成君子,愿世间不平之事不再发生。
何谓君子?最古老的君子的含义,主要指受过教育且有良好品德的人。
将此理解用于现在,明显不实用。读过点书的品德尚佳的就都可称为君子?
不然,不然。君子,有一个基本准则:首先要不违背善良的本性,同时要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心胸。其次,君子必须要有文采,同时还需要有个性和内涵。然后,君子是宁可安于贫困的。
如此这般,做一个君子可就难了。
翻一翻古书,本本页页“君子,君子”,模范之多,无时能比。
然而,“君子”一词已离去多载,现今,更多的书籍,是涉及小人的。君子一说,似乎已经销声匿迹,退出了这个人性扭曲的不净之世,归于山林。但,俗说“小隐隐于林,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君子,理应隐于朝,那么,我们的身旁,谁是那深藏不露隐于朝的圣人君子呢?
寻寻觅觅,谁都不太像。
君子不为身外之物。说白了:谈钱伤感情。如今,哪位不谈谈那赖以生存的money?
放宽松一些: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真正有钱之人,不是靠运气一夜暴富,便是靠小手段。再者,最有钱的是哪个领域?商界。何况“无奸不商”,满身铜臭的商人又怎能成为君子呢?
噢,这距离好像远了。拿我们这些学生来说,君子,便是多做事情少说话,万事报以平常心,并且为人厚道的好学生。但是,这样的人往往被人忽略,在现今社会是会吃亏的。所以,人人都希望成为焦点,故而忘却了君子之道。外界的尔虞我诈不提,同学、朋友之间也是勾心斗角、战争不断——今天怕你知道我的学习方法,明天你怕我看了你的笔记;前一秒你打了我一拳,后一秒我一定奉还;上午怀疑你在老师那说我坏话,下午便聚众编造你的谣言。古人云:“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君子成人之美。君子无所争。”如此争来争去,不说合不合乎君子之道,也太劳心劳力了。
君子之间的交往,乃冥冥之中一份惊喜,人性且厚道。不会时时挂在嘴边,但却是最坚固的。故而“君子之交淡如水”。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有人不解:如何分别君子之交与小人之交呢?
道理非常简单:道不同不相为谋。同道乃友耳。记得有句话:交了一堆好朋友——烟酒茶,一旦有事去找他——不在家。我想,这便是君子之交与小人之交最好的诠释。平日里你好我好大家好,遇上麻烦,影子都没了。要检验友人是君子还是小人,只有患难之时,毕竟“患难见真情”嘛。
真君子,淡泊明志,心怀若谷。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君子,是多方面的,平时他们不显高山,不显露水,深深的藏在底下,离我们远远的,当名利双收时,你会发现,他们消失得无影无踪,想帮一把,拉一把,都无法寻找,当挫折困境时,你又发现他们不知从哪里站到身边,他们安慰你,鼓励你,为你出谋画策,为你摭风挡雨,真是任劳任怨。君子,坦荡荡,做对了,他们会支持你。当忘开时,他们给你一盆冷水,让你清醒与理智,让你克制与冷静,做错了,他们毫不留情的指出你错在哪里。退缩时,他们会给你一盆大火,让你点燃心中的激情,让你温暖给你动,让你站直与抬头。君子,有如清澈的泉水,可以看到游动的鱼儿,飘动着的青草。君子,有如深的夜空,可以看到朦胧的光,移动的彩。君子,有如生长的春季,可以看到融化的水,动人的绿。君子常是非礼勿言,守口如瓶,不说空话,不讲不实在的话,但是在该说的时候也必定会说,因为应说而不说,有失于人;不应说而说,则是失言,做一个君子,必须以不失人与不失言,君子所说的话,都是慈悲的.话,有意义的话,正义的话,所以君子不使用语言,说话必定有理。君子相当爱惜自己的名誉,对自己的***有所节制,不会贪取忘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会以求的利忘想获利,更不会落井下石,谋求私人利益,取强夺,一个君子假如有所求,一定是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为了正义,必定是为民求利,代众生而求。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如果是一个君子,他一言一行,都不会随便,凡事都要经过再三考虑,会不会伤害到别人。
我心目中的君子,形象永远站立而不倒,他是时代的象征,民族的灵魂,国家的栋梁,人们心中的英雄,我向往君子,我爱君子。作为女生不要让别人小看噢。
***曾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那么同样的,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做一个君子不难,难的是独处时也做君子。
“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我国古代的贤者很早就明白:君子处世,所慎在独。早在《礼记》中就有记载:“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历览前贤,历道德彰显之人莫不慎独。圣人孔子,不仅在朝堂之上严遵“君君臣臣”之仪,在颠沛流离之途也坚守君子之礼,席不正不坐,语非礼不言。诗人屈原,虽身处浊世,惨遭罢黜流放,仍能“沐后弹冠,浴后更衣”。四知堂上那一声断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令污者抱头鼠窜,令美德彪炳千古,从而成为“君子慎独”的注脚。
“君子慎独”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诚实。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诚实,方能对他人守信。《五元灯会》上曾载有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在迁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好一个“既诚我心,是诚我佛”!其实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佛——自己的良心。大庭广众之下的君子是众人的君子,只有独处一室之时的君子,才是自我的君子。君子慎独,对自己诚实,就像是空谷中的幽兰,即使无人知晓,也始终散发清香;而那些不懂得“慎独”之人,徒然地欺骗着自己的良心,内心最终会成为一间臭不可闻的鲍鱼之肆!
“君子慎独”还是一种对自己的审视。每当夜深人静、独处一室之时,当颜面亿代未易的星图高悬头顶,你能够因为无须顾及旁人而放纵身心吗?不,灿烂的星空遥望着你,皎洁的月亮守望着你。隐隐地,有一种声音,仿佛是灵魂对自己的拷问,在这独处的静谧里。君子慎独,他的灵魂始终谨慎不苟。
当一轮新月升起,照在空寂的幽谷里,有一株独生的兰花,冰清玉洁,直立在自己的芬芳中。就在这独处的正直中,他赢得了满天星光。
——题记
今夜,难以入眠。我坐在台灯下,书桌上摊开的是高中第一本语文书。脑海中闪烁着几个名字——烛之武,荆轲,刘和珍。
一
是什么让一生都未得重用的千里马在暮年放下私人恩怨,拖着“今老矣”的身体,“夜缒而出”,踏上凶险难测的路,去见那利字当头的君王。独自行走在敌军军营的烛之武,在想着什么呢?肯定不是郑伯所说的“是寡人之过”。他是郑国的子民,救自己的国家于水火之中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仕途的不如意与之相比并不值得伤神。因为,他心中装的是他要用生命捍卫的国家!
他是烛之武,他是君子,是用宽广的胸怀容纳郁郁不得志的遭遇,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心力。
二
他身上有的是江湖儿女快意恩仇的洒脱,纵酒当歌,放浪形骸。但当燕太子丹需要他为大业献身时,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留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千古绝唱。
那是的他,承袭战国士子谋国的光荣传统,又如何不晓得不晓得寄希望于执一匕刺秦王而改天下有多大把握呢?但他还是去了。
他抱着决然的意志,十二岁敢***人的秦舞阳都害怕时,他从容冷静,图穷匕见的那一刻,他心中想的是太子丹的嘱托。只是,他没能逃过命运的安排。历史的巨轮缓缓滚过,他只留下一把匕首。
他是荆轲,那千古一刺,足以证明他是以生命去承载恩人嘱托的君。
三
她在“强拖出校”、“赁屋授课”的逆境之中“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她却“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她的处变不惊,有胆有识,临死时的从容都是鲁迅先生悼念她的原因。
她柔弱的外表下,是坚定不移追求真理的决心;她面对危险,却“欣然前往”;”她时时念着的,是民族的兴衰存亡……她是刘和珍,也是君子,是拿赤子之心照亮中国的君!
慎独,这个词,就是说在独处的时候要慎重的坚守原则。
一个人,如果做到慎独,小则能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轻松实现自己的目标;大则,能益国益民,为后人树立精神的榜样。
古往今来,一个个名人志士的例子,也告诉着我们慎独的重要性。
一代伟人***,便是个慎独的人。在那个众人追名逐利的年代,他许多的同学都参加科举,想考个功名,以享有名利。但***,却恪守着报国报民这个原则。他于功名利禄不屑一顾,粪土当年万年侯。投身于危险的救国运动中,并几十年不变。
报国救民,是***的慎独。正因为他的这种慎独,才能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才能让新中国在神州大地上崛起。
邓亚平,一代乒乓巨将。遇入国家队时,她身高不足1米5,没有乒乓训练的基础与天赋。但是,她却有着不放弃的慎独精神。凭着这种精神,别人吃饭时她练球,别人睡觉时她练球,别人放假时她还练球。坚守刻苦;便是邓亚平的慎独。
正因为她有着这样慎独的'精神,让她练成了世界上最快的发球速度,让她成为了世界上最好的乒乓运动员,让她为祖国捧回了一个又一个荣誉,更让她成了全民敬仰的对象。
无论是***,还是邓亚平,都告诉我们,想要做好事,想要做成大事,必须慎独!
当然,这个社会中,也有不少人丢弃了慎独,不坚守原则,而身败名裂。
一些黑心商家制造毒奶粉、毒大米,毒鸡蛋,为了谋利,而置百姓安危于不顾;一些不法分子制造分裂,滥***无辜,造成了多少的恐慌与不幸;一些国家蛮横无理,硬是要抢夺别国的土地,又造成了多少民愤民怨。
丢弃了慎独,不管是人,还是国家,都受到人民的唾弃。由此可见,做人,一定要坚守慎独,切不可置原则于不顾。
那么,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慎独体现在那里呢?
学习时,当别人谈天说地时,我却静心读书,这是慎独;吃饭时,当别人浪费无度时,我克己节约,这是慎独;睡觉时,当别人上网看小说,我尽早安睡,以保持明天的好精力,这是慎独;遭遇到与老师,同学的矛盾时,我换位思考,宽容大度,这更是慎独。
慎独,那是修身的根本;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是迈向成功的桥梁。一个人学会慎独,生活会美好;一群人都学会慎独,世界会美好!
孔子曾曰:“无入而不自得”。意为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的确,在世人的心中。君子正乃安贫乐道,心闲天地宽者也。刘禹锡虽居陋室,却仍可苦中作乐,笑语曰:“虽是陋室,惟吾德馨”;周敦颐不落俗套,自成莲花一派,出红尘之秽而持赤子之心,看淡了名利,一篇《爱莲说》成为了君子的典籍;颜回仅一箪食,一瓢饮,亦可作出潇洒。
但是,所谓“君子”,真的都如他们一样,在乱世中悠哉生活,安然自得吗?
孔夫子用“无入而不自得”,以“身处任何境界皆可安然”衡量何为君子,这真的正确吗?
我认为,这一定是谬误的。
我们以屈原为例,他是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爱国诗人,不管从哪一方面看,都不得不承认屈原的确是位“笑傲于古”的君子。但是,回顾屈原一生,却看不见半点的安然自得、岁月静好,只有说不尽的愤世嫉俗。从一句“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中便可概括其永恒的一生。但若以孔子的观点而言,那屈原这位浊世中的清者,岂不连君子也算不上了?
君子,并不一定要在任何环境下都无半点波澜,悠然处世。相反,若真是这样,那么所谓“君子”,便也成了无血肉者。
苏东坡曾在丧偶后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这体现的是一对夫妻阴阳两隔时的肝肠寸断,心如刀绞。但若苏轼为孔子臆想中的“君子”,看淡了生死,只一笑而过,那何来如此佳作,夫妻情深?何来世人的泪流满面?
一个人在国破家亡时仍安然自得,无动于衷,这不叫君子,叫懦弱;一个人在痛失所爱时不掉一滴眼泪珠,这不叫君子,叫无情;一个人在浑浊世事中以避世求安然,而不力挽狂澜,这不叫君子,叫消极。
相反,一个人在世俗中唯己独清,见国将消亡而心灰意冷自沉尼罗,可称之为君子而非软弱;一个人痛失爱妻眼泪长流,也可称之为君子,是重情重义而非可耻;一个人,有勇气大骂时局特务,这亦是君子。
几千年来,世人君子的表现,打破了孔子的“无入而不自得”。原来,君子的表现也有很多种。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