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贴门神
朱仙镇木板年画 对脸门神 马上鞭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置天地桌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祖国这么大,各个地区都有自己不同的节日习俗。同样,我们家也有独特的除夕夜。
除夕夜,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外婆家,忙工作的大人们都闲下来了,在农村的大姨妈一家也来到了城里,就连远在山东的三姨也回到了重庆!
“好!好!都来齐了啊!” 外婆非常高兴,笑得像一朵菊花。
“来!开饭吧!”外公说。
嗯,年夜饭可真丰盛!有麻辣的红烧兔、泡在辣椒里的双鱼、香喷喷的萝卜炖鸡……说不下去啦!快动筷子吧!我赶紧把口水咽下肚,拿起筷子,马上开吃!
“呼---呼---怎么都这么辣呀!”我呼呼地喘气。
“吃辣点儿,暖和!” 外婆回答我。
“来---为我们家的平安幸福干杯!”家人们起身举杯将水(酒一饮而尽。现在虽然还是冬天,我们却感觉不到一丝寒意,春天已提前来到了我们家中。
我吃饱喝足了,便坐在窗边看夜景,对面的居民楼亮满了灯,大家都在家中过除夕吧!
“轰!”忽听一阵烟花声,抬头一看钟,已是七点过。我们一家告辞,准备回家看春节联欢晚会。
我们在烟花声的陪伴下回到了家中。爹妈坐在沙发上,打开电视看春晚。
“今天是除夕,要守岁哦!一晚都不能睡觉!”
可惜我习惯早睡,实现爸爸的话简直是天方夜谭。没过多久,我便在烟花奏成的催眠曲中睡熟了……
除夕是春节的开始,它能让繁忙的人们休息一下。
我爱我们家的除夕。
后话:大年初一,天未亮时,我醒来,发现沙发上躺着睡熟的爹妈……
“嘭、嘭、嘭。”听!新的一年来到了,家家户户都争先恐后地放起了鞭炮。既让大年三十不再寂寞,也互相传达着新的一年里的祝福。可是爷爷奶奶信基督教,不能放鞭炮、贴春联、穿红衣裳。 我只能呆在家里瞅着别人放炮,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有点羡慕。
不过,包了会儿饺子,我的失落、羡慕就统统跑到九霄云外去了。我先擀皮,我擀皮的技术不怎么好,学不会妈妈一边转皮,一边擀的方法,这样擀出的.皮薄厚均匀。可是我也有我的方法,擀一会儿,转一下;擀一会儿,转一下,虽然有点慢,但是质量还挺好。哥哥馅放得太多,饺子被撑破了肚皮,我也不怎么好,馅又放得太少,像一个受伤的士兵,直不起腰来。姑姑看见了,皱皱眉说:“也不用放钱、花生了,谁吃到你这个谁有福!”我就这样被迫下了岗。
今天是除夕夜,妈妈和奶奶联手协力做菜,不到午时,阵阵菜香从楼下随着微凉的轻风飘到楼上,虽然我们已经吃过早饭了,可是一闻到这挡都挡不住的香气,食欲又被勾出来了,双眼干巴巴的望着高高在上的时钟,刚好,时钟的指针正停在十一,我、爸爸和哥哥都忍不住跳起来欢呼,因为奶奶有提早吃饭的习惯,所以十一点就开饭了。
下楼后,大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火力奔向餐桌,殷勤快速的端菜肴、摆碗筷,就像最认真的服务生;最后一一坐下,用一双饥渴难耐的双眼,期盼的望向奶奶,就等她一声令下:“开动!”
之后,大家变抄起筷子、拿着碗,在桌上色香味皆俱全的丰盛菜肴上“短兵相接”、“大动干戈”,狼吞虎咽起来,我一掀开汤的锅盖,就一阵香味扑鼻而来,勾引着我的鼻子,让我忍不住又用力的吸了两下,啊!这香味带着大骨汤的精髓,而且奶奶又在汤里放了我最喜欢的一些火锅料,起司球和蟹味棒、羊肉、牛肉……,虽然有点像杂菜堡,味道闻起来却十分不赖;还有糖醋鱼,嗅起来酸酸甜甜,而且吃起来又不会太黏腻,奶奶和妈妈精心做的汤菜,就在我们的狼吞虎咽之下,不一会儿盘底朝天,见底了。
吃完饭,分工处理完桌上的杯盘狼藉后,妈妈又多来一些酸梅汤来给我们解渴,我嗅了嗅,酸酸甜甜的热梅汤隐隐还有一缕蒸气缓缓上升,浅啜一口,其美好的香气和滋味更是引人入胜,叫人回味无穷。
吃完这顿饭后,我们不断满足了口腹之欲,对“香”的理解更上了一个层次,这菜香真是永生难忘。
除夕晚上,我们兴奋不已地在室外放烟花,我们几个小伙伴都想玩个通宵,可是,爸爸妈妈怎么也不答应我!
除夕晚上,全中国的人们都在放烟花,庆祝新年的到来。
爸爸也去店里买了145元的烟花哦!那些烟花外表美观,让人猜想到燃放后的千奇百怪,我当时就想把它燃放起来,但爸爸说要等除夕晚上才可以燃放,我也舍不得放,一旦燃放了,除夕晚上我只能干瞪眼,看别人欢天喜地燃放了。好不容易盼到除夕夜,吃过年夜饭,爸爸就把烟花抱到室外燃放起来,这些烟花实在太好看了,有大红伞,大红伞俗称降落伞,它一爆炸就在天上闪一道光,然后我们就看见了一个又红又大的降落伞从天而降。放完了烟花,我又拿出大火炬点燃起来,大火炬里冒出了五颜六色的火花,在我奔跑的过程中,围观的人们都在议论纷纷,开始我以为别人在说我的坏话,后来我一问,才知道大家都在夸奖我放得技术高呢!当时,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玩完了大火柜,我又玩起了烟火棒,伴着烟火棒的响声,我禁不住扭起了腰,跳起了自编的舞蹈。妈妈说:“你的舞姿比烟花更美。”我一听,心里更是美滋滋的。
啊!除夕夜晚的烟花真美丽,我喜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