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是用双手来创造的,只有勤奋地劳动着,才能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我的太奶奶就是一个特爱劳动的人。
记得有一次,我和妹妹一起去乡下看望太奶奶,却不见太奶奶的身影,叫了半天,也不见她的人。于是,我们就走进太奶奶家边的那片竹林,看一看她是不是在那边挖笋。我们刚走进竹林,果然看见太奶奶正弯着腰,双手紧握着锄头正挖笋呢!豆大的汗珠早已布满了她的额头。过了一会儿,一颗粗粗壮壮的笋便被她从地里挖出来。我们看见了,高兴地叫了起来,因为这笋太大了,足足可以装下两大碗呢!太奶奶听到了我们叫喊声,突然抬头来,惊讶地看着我们,说:“我们是什么时候来的呀?我怎么会没发觉呢?”我们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中午吃完饭,客人们便打起牌来,可太奶奶又不知去哪了。我想,反正太奶奶等一会儿会回来的,我也不用管很多,于是就和妹妹一起去打水漂了。我们拿着瓦片,来到河边,却发现太奶奶蹲在河埠头,头戴草帽,在烈日下洗衣服。看着她聚精会神的样子,我们不忍心去打扰她,于是便悄悄退了回去。
太奶奶不但是个热爱劳动的人,而且做起事来还那么专心致志,我们要向她学习!
现在许多学生不爱做家务,他们认为作为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然而我认为这个认知是错误的。
有这样一则新闻:从前有一位研究生,出国不到一年就死了,原因是:这名研究生从小不爱做家务,衣服、裤子之类的东西几乎全是奶奶帮他洗的。就连在学校,也是把衣物寄家里给自己的奶奶洗。因为研究生学习十分优秀,所以爸妈对他做不做家务这件事也不在意。这名研究生在出国后,没有家人的照顾,他毫无生活能力,最后孤独而死。
而会做家务的人就截然不同了。帮家长做家务不仅是孝敬父母,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就应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有益无害的,做家务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统筹能力、生活能力都得到锻炼和培养,为将来自己独自生活打下基础,也不至于变成像这位研究生一样的“高分低能儿”。
同学们,等我们慢慢长大,父母不可能一直陪伴在我们身旁来照顾我们的生活,他们总有一天会离我们远去,这时就需要靠我们自己。
所以我们小学生应该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
今天是五月一日劳动节。放假的第一天,我们一家人起床吃完妈妈为我们做的美味的早饭后,我准备去写作业。忽然看见妈妈准备去洗碗,我灵机一动,心想:今天是五一劳动节,都说劳动最光荣,我今天应该帮妈妈做一天家务。
于是我就去跟妈妈说:“妈妈,您平时要一直照顾我们辛苦了,今天就让我来帮您做家务吧!”妈妈听了非常开心地说:“昊昊真是长大了!”,于是我就挽起袖子开始刷碗。这些餐具原来在妈妈手里是多么的听话啊,可是在我手里变得好调皮,我用了好长时间才制服他们,把他们收拾得干干净净。我又去帮妈妈拖地,累得满头大汗。我这才明白原来做家务是很累的工作,妈妈每天默默为我们付出真的好辛苦。我以后一定要多帮助妈妈做家务。
有我帮忙做家务妈妈非常开心,我也很乐意能帮妈妈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情。中华民族是热爱劳动的民族,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华和传统美德。让我们继承这种美德,永远做一个热爱劳动的人。
某高校开设种田必修课,学生夜里打手电种油菜,新闻一出,立刻引发热议,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更有抨击者,但无论何种反应都体现了大众对高校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一种关注、一种思索。亲历劳动,方知奋斗。学校的良苦用心是值得大力称赞的。
农场劳动,不单是一门必修课程,是毕业的通行证,更是一种观念、一种品质的培养。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而劳动素质又是人才素质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令人叹息的是,有许多的网民,却反对高校的这种做法,质疑这种做法的真正意图,或许是因为他们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应该把时间更多地放在精进自己的专业水平上,不能也没有必要去做“普通农民”所做的“农活”,然而,这个理由不过只是个幌子,是个借口,何况精进专业知识,也不是“不问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能达成的,再说,闭门苦读就一定能够学好专业知识吗?更深层的原因,恐怕是大众内心对“农”的鄙视,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对“读书人”的崇敬与膜拜:认为田间劳作是没有文化修养或修养较低的\'农民***,文化人,既然已经跳出农门,就不要也不必再碰农活了。他们主观上认为“读书人”与“农民”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身份,而这种认识,又恰恰是长期以来由阶级的差距衍生出的优越感而催生的。爱劳动,才会生活;学会劳动,才能学会生活。
高校开展农场劳动必修课,不仅可行,更有深远意义。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会一些理论性的东西,还需进行各种各样的实践劳动,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农场劳动,除了能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让学生更接地气,还能让学生在获得劳动的切身体验中,认识到粒粒皆辛苦,尊重劳动人民和劳动成果,更能让学生在艰苦环境的磨炼中,培养一种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事实上,人的很多优秀的品质,都可以在劳动中形成。
发扬光大该校的这一做法,或许我们可以有更好做法,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劳动实践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不局限于田间劳作,更无需用“必修”的形式,来强制学生,为完成学分临时抱佛脚而在临近期末时连夜冒雨打手电种油菜。“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热爱劳动、崇尚劳动。
作文在高考语文中举足轻重,不可等闲视之。作文的备考方案,他总结称,要想征服阅卷人,先要编织“七彩环”。
第一环:书悦之
“书”指书写卷面;“悦”这里是指使动用法,使喜悦;“之”指阅卷人,就是说首先书写卷面要取悦阅卷人。
“干净、工整、美观,是得高分的王牌;潦草、不洁、应付是打不赢的官司。”崔矿山幽默地说。
第二环:形怡之
形指作文的外形也就是结构,结构上要让人感觉怡然自乐,要行云流水。以下四种结构,供考生参考:
1 并列式。这种结构,三个分论点由一个总论点统领全篇,是考生用得比较多的结构。
2.对比式。一正一反,正反对比论证,这样显得层次井然、有条不紊。
3.递进式。层层剥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像现在的高考,趋势是写任务驱动型作文,可以围绕这四个字来展开:引(引材料、析(分析材料、联(联系现实说理、结(结尾。
4.自由式。适用于水平比较高的考生,要求能够纵横捭阖、运用自如,能够让文章看似无法实有法。
第三环:采醉之
作文要文采飞扬,让阅卷人陶醉其中。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得高分的不二法门,一定要打造好语言,从标题、开头、段首句一直到结尾,一定要有亮点,语言要锤炼。
议论文的标题,要旗帜鲜明亮观点,要彰显文采。
第四环:情动之
考生要以真情去打动阅卷人。
像现在时评类的作文,都是针对热点、焦点设置材料,我们一定要带着温度、带着情感去写。
第五环:技迷之
考生行文时要用修辞、对比、欲扬先抑、抒情议论相结合、引用等表达技巧,使阅卷人沉迷其中。
第六环:意喜之
作文立意要让阅卷人惊喜、拍案,这样才能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
第七环:识服之
考生的见识让阅卷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这种见识就表现在字里行间。
有位同学写奋斗。他开篇这样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尼采。”引用尼采这句,使整篇文章的见识高人一等,他这篇作文得了58分。还有一位同学,写自己要有用武之地,他说:“离开了船,船帆上的帆布只不过是一张破布。”说得非常好。
漫步在我们这个城市,随处可见“欧郡豪庭”、“罗马花园”、“北欧小镇”、“奥古斯邦城堡”这些充满异域风情的洋名字。实际上这些小区与外国的地理地貌、风土人情毫不相干。开发商给小区起个响当当的洋名,无非是想抬高身价,暗示自己小区的环境好、档次高,潜意识中流露出“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崇洋心理。
这不禁使我想起了“中山窃糟”的故事。故事大意是,中山国酿造的“千日之酒”闻名遐迩。有个在当地做官的鲁国人财迷心窍,偷了店家的酒糟,回到鲁国,用鲁国酒浸泡,逢人便说是地道的中山酒。鲁国人都信以为真。终于有一天,那位店家闻名前来品尝,结果吐而笑曰:是予之糟液也。
我们城市里花里胡哨的洋名字,究其心理,不是崇洋,就是趋俗,甚至媚富。自认为沾上点洋气,“糟粕”就变成“精华”了。其实不然,这只能说明“肉食者鄙”。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完全可以用我们的民族文化起个很好听的名字。仅以号称北京老三大药铺的名字为例:同仁堂,同仁之名取自《易经》,意为无论亲疏远近一视同仁,讲究的是一个济世的医德;鹤年堂取《淮南子》中“鹤年千岁,以极其游”之句,祈福之意境高远;千芝堂取“世有千芝,天下共登仁寿”之句,来自千芝堂留存老药目中的话,一样道出了对生命与道德的尊崇。其古风悠悠,文化与道义同在,经时间风雨淘洗而常新,魅力至今依然健在。
无论是酿酒,还是起名儿,我们都不该自欺欺人。“拿来”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有所取舍,要“求其方”,而不要“窃其糟”。否则,把无知当有趣,把糟粕当美酒,只会贻笑大方。
处处留心皆学问,世事洞明即文章。愿世人多一些鲁迅先生的“拿来”,少一些鲁国人的“窃糟”。这也是我在生活中学到的语文。
网友作文:
有人说:“劳动那么辛苦,为什么要去做呢?”有人说:“现在科技那么发达,劳动的事都可以交给机器人啊”,还有的人说:“劳动那么辛苦,花点钱请个人来做呗。”我觉得劳动那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就没人想做呢。我想,如果把事情都交给人工智能的话,我们人类会一直退化的,以后退化到连一口饭也要叫智能机器人送到你嘴里的话,如果哪一天地球大停电的话,机器人都没电了,那我们人类不就完蛋了吗?
人们都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可又有几个可以做到?有一些人,遇到困难,转头就跑,而有一些人,遇到困难,就迎难而上,真是区别太大了。我们每个人都要劳动,比如说:我妈妈每天从早到晚都要工作,还要照顾我跟妹妹,她让我们家人生活得暖暖的,这都是用一双勤劳的双手换来的。从这里我感受到,只有劳动才能带来财富,劳动是幸福的源泉。
所以,我们要热爱劳动,让我们把劳动当初是一种任务,把劳动带进我们的内心,让我们一起参加劳动。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