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回家了,想念家乡的人,想念家乡的树,更想念家乡那令我魂牵梦绕的小河的潺潺水流声。
汽车飞快的奔驰着,我的轻盈的心像一缕轻烟,悠悠的飘出了车窗,向着那绿荫缠绕的小河飞去。看着我呆呆的样子,妈妈轻轻地推了我一下,才把我从那小河里拎了回来,我说:“我看见了这条河就想起了家乡的小河。”妈妈说:“别想了,到家了,你自己去看看吧!”放下书包,放下一身的疲惫,我向那小河飞奔而去。小河,我回来了。
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高大的水杉,仿佛是守卫小河的卫士,保护小河不被尘世的喧闹***扰。再近一点,便听见潺潺的流水声,清切而动听,像是一位音乐大师在演奏一曲动听的歌曲,天地万物借被这声音感染,静静地倾听这天籁之音;又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牙牙学语,这声音是最原始的又是最纯洁的,最能牵动人心灵的。再走近,便看见河水清澈见底,水草丰茂,游鱼嬉戏。拿起一块碎石,用力扔出,在水面上欢快地跳跃,一下,两下……干脆便脱去外衣,跳入水中,来不及觉察水的温度是否合适,只觉得身体陡然清爽,在水中游上三四个来回,洗去身上的灰尘,洗去周身的疲劳,洗去在学校里的一切不愉快。走出小河,躺在那岸边的青草上,任夹杂着水藻味的风吹打胸膛,吹去一身的水。以大地为席,白云为被,伴着朝霞去来,踏着夕阳而归,平日里喧闹的世界和这样的宁静的生活怎么可以比?
如今的人们,听惯了街头的吆喝声,听惯了电视机里各种广告的声音,以及各种流行音乐的声音,又有几个人愿意跋山涉水,到这荒山野岭听这低颤沙哑的流水声,品味这样原始而自然的声音。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人们不得不为自己的生存而作出各种努力,甚至不惜耗费整个青春用来求知、挣钱,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这样一个心灵的避风港又有几人让自己的心灵在此一驻。愿跳动着的心灵都能有一个自己的避风港,我独爱家乡那小河的流水声,指引我走向灵魂的归隐处。
还记得初进中学那一年,似乎是很活泼的我,对每件事都充满了激情。可是,二年的时光,将它们全部都消磨光。有时我也会暗自思量,自己是否活得太平淡太庸庸碌碌,可最终的答案却是无解,直到那日,喜怒哀乐,都在心中点燃。
你对我说,你的文笔很好,我只是傻傻的笑了笑,你对我说,永远在身边,我只是觉得甜甜的。可那天……呵、感谢你,我决定不再浑浑噩噩了,我知道前方有什么在向我招手,而我需要的,不是你,而是用这激情点燃自己,来诵唱,那飞蛾扑火的豪壮!
二年梦在心中生的芜草终会被原野上激情的大火燃尽,而我亦会在激情的支持下,越飞越远!
香,生于土;味,凝于火。
这便是“灶”。
小时候,最向往灶房。是麦秆熟透的香气,刚劈的木柴幽幽的淡香,放久的木柴醇厚的浓香,长年累月的烟尘味,还有一股愈淡愈浓的乡土气息,都令我小小的内心溢满了欢喜和满足。
阿婆与邻里笑着走来,把我打发走,自己在灶房里忙碌起来。等我再来看时,阿婆已准备好“烧锅”了。她扔了一根火柴进灶肚,斑驳的泥墙上零星几点火的影。起初,麦秆烧得微卷,只听到几声细碎的“噼里啪啦”,轻巧、可爱。不一会儿,火才大片大片烧起来,墙上映红了一片,成熟的香气一下子饱满了。蓦地,一声闷响,震散了烟尘,在灶肚里回荡,将我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起来——阿婆抖擞精神,娴熟地拉起风箱。那风箱的摩擦、振动的快慢、强弱,全凭她一手操控。还有火势的起伏,灶肚里的回响,随着长拉、短拉、快拉、慢拉的节奏变动,宛如一首浑然天成的自然杰作——是大江淘沙,是秋雁一鸣,是空谷长风,是“独坐幽篁里”的\'意境,是“过桥千尺浪”的豪气,是“风急天高”的悲壮,又是“大道无痕”的简单和质朴,犹如乡间黑土地上的车辙,是历史的痕迹,是过去的味道,是天与人的合作……等到掀开锅盖,浑身上下的细胞都能感受到一场盛宴的到来——香喷喷的白米饭,肥而不腻的红烧肉,绿得滴水的青菜,任何平凡的食材都能呈现它独特的美。
生活,这么多就够了。
过去,是土灶的时代;现在,是电饭煲的时代。但快与不快,简单与繁琐又有多大区别呢?我只是怀念只有老灶才烧得出的原汁原味的锅巴,只有老灶才烧得出的纯正红烧肉,也只有老灶才烧得出农人平淡的内心和对生活别无他求的朴实。难道一种文化的诞生非要拿另一种文化作祭奠吗?难道一个世纪以后,我们的后人就再也听不到风箱的“呼呼”声了吗?
无他,我只是怀念风箱里的那些声音。
那是久处都市唯一牵动我心的声音。
以前我的家在离大城市较远的一个小村,在村里还保留了一大片一大片的农田,不仅有蔬菜,还有郁郁葱葱的苗木,空气别提多新鲜了。
清晨,小鸟欢快的叫声,提醒着人们新的一天开始了。人们开始一天的劳作,在田地中翻土、除草,播下希望的种子,“嘿呦、嘿呦”雄厚的声音回荡在村中的每个角落,感觉让人充满了生活的激情和希望。
中午,就属知了最欢快,小朋友们常常上树抓了知了回家,在知了的肚子抓几下它就会不停的叫了,就像一个怕痒的小人儿一样很好玩。
傍晚,小朋友们完成作业后就聚在一起玩耍,游戏、打闹,到处洋溢着欢快的笑声。傍晚也是一天劳作下来的人们饭后唠嗑的时间。人们总是拿出自家的椅子,坐在一起,聊着八卦。蟋蟀、青蛙也耐不住寂寞,仿佛是在参与谈话,也像是在相互斗歌。当小道上的灯都灭了时,人们聊天的声音也渐渐地停了,人们随着小动物们的催眠曲渐渐进入梦乡。
后来我们搬去了大城市住,虽说上学来去方便了,但是城市的的喧哗我一点也不喜欢。早上没有小鸟的叫声,只有汽车的鸣笛声,尖锐刺耳;眼前没有了绿油油的农田,挡住视线的是高楼大厦,路上只有汽车的尾气,抬头都是雾蒙蒙的天空,雾霾无时无刻围绕在我们的身边,侵害着我们的健康。
我多么想念热闹但不喧哗,洋溢着欢快声音的农村。我经常梦到美丽祥和的农村驶进了大量的汽车,绿油油的农田被破坏,盖起了工业厂房,村庄的上空萦绕着废气,整个村庄没有了大自然的声音,有的只是和大城市一样的汽车、机器轰鸣声。这是一个噩梦,我不希望会有那么一天。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打开了我求知欲的大门,铺垫我走向未来的道路,更是牵动我心的声音……
小时候,我与我的奶奶坐在门口的小院里,欣赏着美丽的月光。“奶奶,你说这月亮是怎么样的?”我天真地问。“月呀,有圆有缺;人,也是如此,有时候顺利,有时候失败,有时分离,有时团圆。”奶奶不无感触地回答。那时候,我不懂这句话的意思,奶奶只是对我说:“你以后就知道了!”
为什么以后就懂了呢?是不是长大了什么都自然而然地明白了?很快,这稚嫩的思考就淹没在书山题海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字认识得越来越多,书也读得越来越多,卷子也越做越多。这个疑惑,也慢慢潜藏在记忆中。
读书的日子虽然失去了儿时无拘无束的自由,却也增长了我的知识,丰富了我的人生体验。低潮时,翻翻唐诗,一句“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映入眼帘;得意时,看看《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的故事大快人心;疲惫时,翻开书,吟哦一首普希金的《加入生活欺骗了你》,心绪渐渐平静……
前些日子,学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倏忽间想起奶奶曾说过类似的话,想起了我曾经的那个疑惑。现在,我已经可以对当年的我信心十足地解惑了,哪儿有什么自然而然就明白的事?不过是知识丰富了我的阅历,增长了我的见识。
不知不觉中,书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牵动着我的求知的心。那沙沙的翻书声音,无疑是最动听最迷人的声音。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